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组织架构调整后,阅文交出首个网文大模型,欢迎阅读。
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 侯晓楠
如果用接近侯晓楠的人士对钛媒体 APP 形容,这位新任阅文集团 CEO 兼总裁与上一任不同的风格是," 产品思维,注重技术。"
侯晓楠掌舵这家中文最大的网络文学公司,第一个大事件就是宣布组织架构调整,确立新的战略目标,其次就是举办首届作家大会。
作为一家老牌的网文公司,事实上,阅文集团是高度依赖作家群体及其产出的。在现在是个平台都在举办各种创作者大会的现状下,阅文居然第一次举办以 " 创作者 " 为名义的大会,的确让人感到惊讶。
这背后原因或许是," 大神 " 作家们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内容创作者:抛开性格、喜好等个性特征不谈,网文作家多数擅长以重度文字与读者交流,且中长篇等高强度创作的背后,他们很少有机会、时间和精力,匀出更多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
这是现在这个颇为浮躁流量社会里一个有趣的群体。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创作者大会在上午举行,但是很多作家是有深夜创作的习惯的,于是叫作家起床、提醒准时到达会场,成为了工作人员当天一项颇为紧张和重视的工作。
当网络文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主流,网文 IP 辐射和影响的范围更广的时候,或许网文作家可以更多地从幕后正式走向台前了。这是网络文学产业发展到现在一个进步的表现。
不过,作家并不是这个大会的绝对主角,大会的另一个主角是,AI 大模型。
在垂直领網域与通用大模型赛跑
在上任一个月之后,侯晓楠将公司业务定义为 " 更新 AIGC 赋能原创的多模态多品类内容大平台,构建新的 IP 上下游一体化生态体系。"
"AIGC 是 IP 产业未来 5 年的重要动能。" 在这一个月之后的创作大会上,侯晓楠表示,AIGC 带来了新的创作模式,就像从手动驾驶更新到辅助驾驶对人的解放。
7 月 19 日,阅文集团对外发布了国内网络文学行业首个大模型 " 阅文妙笔 " 和基于这一大模型的应用产品 " 作家助手妙笔版 "。
这是阅文拥抱 AIGC,推动 IP 产业新变革的第一步。
" 如果 AIGC 是一个新的机会,哪些你没有做到,阅文就算丢失了这次机会?" 在思考大模型的时候,阅文集团副总裁黄琰给自己和团队提出了这个的问题。
这个命题可能与当前很多其他公司讨论的视角不同。作为阅文集团大模型的研发负责人,他告诉钛媒体 APP,ChatGPT 上线的第一周,他们内部就开始研讨一个话题:ChatGPT 来了,它到底是颠覆性的东西,还是只是一个市场的噱头?
到底 GPT 是像当年 AlphaGo 一样,大家都认为很好,但它实际与行业、产业无关,还是说像苹果手机那样,一出现就让未来的手机都进入智能手机的时代?
黄琰担心的是,在 AIGC 投入过高,很勤奋地做了很多很辛苦的事情,但可能属于它有影响力的时代又过去了,最后成为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好在 ChatGPT 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去年 5 月起,阅文集团内部技术团队就开始行动,到今天众人看到的大模型出现,是他们交上的第一张答卷。
在落地的过程中,有困难和纠结,首当其冲要理清楚的问题是,哪一些事情是阅文可以做的,哪一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因为在 AIGC 的大语境下,团队有很多选择方向可以投入,如果把团队所有的研发资源扑上去实现他们想做的,可能还要至少多三到四倍的资源。
最后,他们判断讨论聚焦在,一方面是,阅文不做的事情,也会有同行或者其他行业的人布局,因为这个行业不乏有技术能力且有敏感度的公司,如果是这样,阅文可以等,哪怕是成为第二名或者第三名也问题不大,比如说,写道歉信和申请书之类,阅文可以容忍自己成为前五名之一。
而另一方面则是,如果阅文不出手,这个行业的进展会变慢,或者,这件事做出来之后,对网文作家的创作价值巨大。
团队在这两个方面讨论激烈,因为在这两个方向上达成的共识不同,直接影响到研发大模型需要花多少时间,用到多少显卡,以及,去与谁协同,要不要找到行业里共生的伙伴。
时间则是另外一个看不见的对手。垂直大模型需要更强的敏感性,能真正在真实的需求和痛点上下功夫。领網域大模型,或者说垂直大模型的价值在于,它离场景最近,知道场景。而这些场景,通用大模型可能看不上。
但通用大模型也在持续进化,可能是在独自奔跑,如果有一天光芒万丈,它覆盖的可能是整个世界。
对于黄琰来说,让他下定决心投入大模型的时刻,是他发现,虽然通用大模型的覆盖面会越来越广,但是落地到每一个细分领網域,比如说金融、农业,又或者是文学创作、新闻写作、材料分析,仍有局限。每一个领網域都有独特的东西,也许大体上看差不多,但是在垂直细分上满足真实的需求,垂直大模型可能更加匹配。
解决写作痛点后,未来大模型属于多模态
然而,用大模型写作,似乎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黄琰的判断是,属于阅文的机会是,可以将 " 阅文妙笔 " 打造成一个更懂网文、更懂网文作家的大模型。
这个大模型要能够理解网文内容逻辑和语言风格,辅助模型生产具备网文特点的内容,熟悉各种网文作品的故事、角色、世界观设定,包括创作技巧,写出有 " 网文感 " 的内容,甚至是了解作家读者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 网文梗 "。
网文有自己的独特性,因而算法也有自己的独特性,也可以说是训练方法的独特性。换句话说,即便是头部最顶级的算法大模型,如果它不懂网文,没有被作者训练过,它也不知道何为精彩,哪些又是不可以容忍的,包括抄袭。
这背后是阅文积累了二十余年的网文创作经验和表达方法。相比一般的通用大模型,阅文妙笔是行业首个网络文学大模型,它的特点是在网文语言理解方面表现得更出色。
钛媒体 APP 了解到,首批大模型试用开放给了阅文的签约作家。
但实际上,AI 要获得作家的认可并不容易,况且,网文作家生态多元化,有的擅长于鸿篇巨制的长篇小说,有的倾向于中长篇等轻量化创作,群体之间水平亦是参差不齐。阅文的大模型到底适合什么类型的创作者,在实际创作场景中,能真正解决作家的什么问题?
黄琰告诉钛媒体 APP,在研发的过程中,他们找到了对大模型接受度最高,最活跃的作家,但也总有人认为,最好不要有大模型出现在创作领網域。
而后来,他们也在改变看法。
因为大模型在解决他们的真实痛点。比如说,阅文研发的大模型,一个最朴素的应用是取名字。现在一个稍微可以说是合格的网文作家,起码要起 300 个名字,起 30 个名字就已经很让人头疼了,可能满意的不超过 10 个,大模型能辅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
其次,如果一部作品的创作周期是三到五年,可能之前埋下的伏笔,到后期创作过程中,作家可能都忘记了。还有的时候,架构一个故事可能超过百年,人物年龄非常容易混淆。这对作家的体力和精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世界观设定、角色设定、情景描写和打斗描写等,这些都是作家在写作过程中,非常真实的痛点。也正因为这些痛点是真实存在的,很多缺乏极强精力、体力、记忆力的作家,即便他的文笔、构架、世界观等公认的顶尖作家需要具备的能力非常强悍,也难以更进一步跻身顶级作家之列。
" 阅文妙笔 " 的第一步,是解决如上问题。而大模型下一个机会,可能会超越文字创作,参与更多多模态创作。
黄琰判断,声音一定会成为多模态创作的关键节点。这是因为一部作品里,往往存在 30 个声音,找到全部符合作者腦海里期待的声优很难。调音师或许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但这终究是一个需要人力资源投入和多方不断磨合的过程,而 AI 则可以让作者不停提出各种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直至他找到符合自己心目中最契合的那个声音。
人机共生中,伦理会比科技慢半拍
即便是在讨论科技进步与人类道德伦理上,产业界多数表态,技术只是工具,人才是一切的优先级,但这也未能阻止群体对于 AI 的担忧——越来越多工作即将被 AI 替代,或许我们终将沦为算法的打工人。
一个被讨论较多的案例是,目前正在好莱坞如火如荼且愈演愈烈的编剧演员罢工潮,就出现了很多反对 ChatGPT 等 AIGC 的口号。
阅文集团更愿意把 " 人 " 放在第一位。侯晓楠称,"AIGC 不会取代作家,它是创作的金手指,而主角永远是作家。"
按照黄琰的理解,虽然大家都认为大模型、生成式 AI 特别适合创作领網域,但称其为 "AIGC" 其实不太准确,其实叫 "AI+UGC" 和 "AI +PGC" 更适合。
对于很多内容生产公司来说,以前的讨论的重点是 UGC、PGC,而 AIGC 最后产出、审核,还是由人类完成角色,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现在看到绝大部分产品,本质上还属于 AIUGC、AIPGC。
而针对目前对 AIGC 的争议和担忧热潮,黄琰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对钛媒体 APP 表示,伦理和科技的进步,永远是相辅相成的,不过,大部分的时候,伦理都比科技慢半拍,科技只要往前,伦理就会在后面追。
作为技术派,黄琰认为,我们需要给到科技一些时间,伦理如果压在前面,科技很难发展,因为通常伦理讨论也会快速跟上。
大家看似在反对 AI,实际上,在创作领網域,大家讨论的焦点背后是对版权的重视,以及对人力价值的持续规划,比如说对失业的恐慌与担忧。伦理与科学的进步应当共生共赢。此时此刻,我们应该更把文化本身放在首要位置上,承认 AI 等只是辅助人类的机器。
而 AI 的能力和它进化的过程,也是与作者和编辑共同创造的。在文学的创作中,甚至艺术创作中,人和机器的共生状态,会进入一个完全崭新的状态。未来,无论是电影、电视、平面、动画等媒体内容,在人机协同之下,会掀开崭新的一页。
(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作者|李程程)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