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万达商管IPO:看似轻舟已过万重山,实则负重前行?,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港股研究社
近日,继万达商管债券发行计划被终止、证监会质疑万达商场销售数据真实性、珠海万达商管的股权被法院冻结后又解冻,万达商管又遇 " 水逆 " ——惠誉发布报告下调万达商管的评级,并认为珠海万达商管可能无法在 2023 年底前完成上市。
纷至沓来的负面消息,给珠海万达商管第四次冲击港股 IPO 笼罩上了越来越多的阴云。
而在万达集团债务压顶、近 400 亿元对赌大限即将到来之际,此次珠海万达商管冲击港股,也被认为是万达的背水一战,为此,万达开启了新一轮的 " 卖卖卖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承载着万达未来的轻资产模式,还能一片光明吗?
万达集团 " 现金奶牛 ",迎来对赌 " 大限 "
珠海万达商管是万达商业地产板块层层剥离后的产物。
万达商业地产板块曾经囊括了包括商业地产开发、住宅地产开发以及商业物业管理诸多业务。值得一提的是,万达的房地产销售收入巅峰时曾达到 1600 亿元,而后随着 " 房住不炒 " 被正式提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从狂飙突进逐渐回归理性。
在此趋势下,2019 年万达商业更名为大连万达商管,并从此时开始,业务重心转向商管。对此,王健林更是明确定调,地产集团 " 不追求销售额,为商管而存在,每年消化万达广场住宅配套,保持几百亿销售额 "。这一选择也契合了行业发展态势。
彼时,中国商业广场正处于高速扩张周期的下半场,数据显示,2016 年到 2021 年,中国存量商业广场增速尽管呈下行态势,但仍然保持着年均 15% 左右的增速,商业广场总量由 2862 家增长至 5936 家。对于商管巨头万达而言,商管业务无疑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但此后,随着一二线城市地价高涨、核心区網域 " 地王 " 频现,万达此前自建商业广场的重资产商管模式,因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难以为继。于是,2021 年大连万达商管再次进行业务剥离,新设子公司珠海万达商管进行商业物业管理业务的轻资产运营,并加强在三四线城市的业务布局。
事实上,相对于万科、碧桂园、华润等以住宅开发为主的地产公司,万达在商业广场运营管理方面,有着深厚的经验积累。而且行业发展重心转移,给其在三四线城市的拓展也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新世纪以来,在中国购物中心的建设狂潮中,明显存在地網域分层,前十年新建购物中心中有 60% 都集中在四个一线城市,此后开始逐渐延伸至二线城市,而近年来,随着一二线城市购物中心空置率不断走高,行业扩张也开始了下沉节奏。
凭借在低线城市的品牌力不断提升,以及轻资产模式本身具有的低资本投入、可快速复制的优势,珠海万达商管经历了一波扩张。招股书显示,截至 2022 年底,珠海万达商管共管理 472 个商业广场,其中 288 个来自母公司,184 个由独立第三方所有,第三方占比已经接近 40%。相比之下,近年来同样开始发力轻资产模式的地产公司则进展稍缓,如华润置业旗下的华润万象生活,截至 2022 年营业收入仅为 42 亿元,且在管项目仍然主要来自于母公司,占比达到 86%。
与此同时,珠海万达商管的经营业绩也相当亮眼。根据招股书,珠海万达商管 2022 年实现营收 271 亿元,净利润则达到 75 亿元,且净资产收益率相当高,其以相当于母公司 4% 的净资产,贡献了母公司大连万达商管 72% 的利润总额。强劲的盈利能力,也让珠海万达商管成为万达的 " 现金奶牛 ",2019 年至 2022 年上半年累计现金分红 132.73 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流至持股近 80% 的万达商管。
如果单独来看,经过层层剥离后,轻装上阵的珠海万达商管似乎已经 " 轻舟过万重山 "。然而,放大到整个万达体系来看,事情可能没有那么轻松。可以说,珠海万达商管的轻资产运营,仍是在负重前行。
2021 年珠海万达商管成立时,引入了一批重量级投资方高达 380 亿元的融资,作为对赌,珠海万达商管需要在 2023 年底之前上市,如果不能如期上市,那么不仅要以现金偿还 380 亿元的全部投资款,还需额外支付 8% 的利息。
现在,在多次递表港交所失效后,对赌大限将至。同时,由于多重因素影响,万达电影等其他板块持续低迷,且融资受限,万达集团的债务问题已经愈发凸显。
4 月 28 日,大连万达商管于上交所披露了 2022 年公司债券报告,截止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短期借款余额 50.46 亿元,同比增长 948.74%;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 687.68 亿元,同比增长 304.12%。而 6 月份,万达商管发行额度 60 亿元的债券被迫终止发行,融资渠道明显收紧,又与珠海万达商管迟迟不能上市相关。
可见,对于万达而言,此次珠海万达商管冲刺 IPO 很大程度上是盘活全局的重要一搏。但即便抛开资金端等方面的压力,回到轻资产运营模式本身,珠海万达商管也面临不小挑战。
上市面临种种掣肘,未来持续增长存挑战
相比重资产模式,轻资产模式主要有两大优点。其一,不必再关注拿地、建设等环节,而是专注于商场运营,专业分工更明确之后,更能发挥特长,从而提高经营绩效;其二,传统重资产模式本身沉淀大量资金,其扩张速度必然受资金规模约束,而轻资产模式则只输出品牌和管理,大大降低了资金需求,因而可以实现快速扩张,而且一旦运营模式成型,便可快速复制,规模效应更加突出。
正如前文所述,珠海万达商管能够大幅扩张,很大程度源于轻资产模式本身。但经历了一波快速扩张之后,珠海万达商管后续的持续增长也面临不确定性。
近年来,在降杠杆、降负债的政策基调下,重视轻资产模式的房企不在少数,如碧桂园、龙湖、万科印力、华润置地、大悦城控股、宝龙地产等,都纷纷提速轻资产项目的布局。比如,新城控股 2023 年将有 31 座吾悦广场开业,且下沉城市占主导。
与此同时,国内商业广场供应过剩态势也逐渐明显,数据显示,2017 年至 2022 年,中国出租率低于 70% 的商业广场数量由 7800 家增加至 10948 家,估计到 2027 年将达到 13182 家。在供应整体过剩叠加众多龙头房企涌入的局面下,商管赛道的市场竞争或将更加激烈。
在这种竞争格局下,万达商管虽然在 2023 年拟开业量达 51 个,并重点分布在三、四、五线城市,但随着一众各具特色的新兴商业体兴起,其获取的增量可能会更加有限。
而且,在债务压顶的困顿局面下,市场上频频传出万达出售项目的消息,继 2017 年打包出售 13 个文旅项目、77 家酒店的 " 世纪大拋售 " 之后,万达今年开始似乎又要上演 " 卖卖卖 ",相关动作包括把武汉汉街万达广场卖给 SKP 集团、将合伙企业逾 8 成股权转让给中国华融、减持万达电影股份 3718.77 万股及套现 4.47 亿元等。此外,市场上更是有传言,万达要卖掉江浙沪地区 20 多家购物广场。
马不停蹄地变卖资产,也引得外界猜测,万达所谓 " 轻资产 " 实际上是 " 清资产 ",并有业内人士认为,现在万达的清资产可能会影响到珠海万达商管的基本盘。
不过,据万达集团透露,涉股权转让项目的后续运营权仍由万达商管保留,不受股权变动影响,且出售的项目多是重资产项目,并不在珠海万达商管旗下。由此看来,或许也不必过于忧虑。
另外,从中长期来看,未来一段时间,行业仍然有深挖经营潜力的空间。主要在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随着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购物中心作为规模大、可以满足多种需求的实体消费平台,仍有非常大的发展价值。
而就管理规模而言,珠海万达商管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商业广场运营公司,在管商场建筑面积达到 6560 万平方米,超过国内第二到第十名的综合。再从出租率这一衡量商管企业运营能力的重要指标来看,珠海万达商管的领先地位也十分巩固。招股书显示,截至 2022 年,珠海万达商管的平均出租率(不包括停车位)达到 98.6%;同期,新城为 95.13%,龙湖为 93.9%,印力为 93.2%。
基于此,万达商管若持续加强精细化运营,为其轻资产模式运营建立更好的生态系统,最大程度上满足当前的存量需求,比如其最近推出 " 万达智慧商业平台 ",联合合作方为商户在选址、租铺、开店和经营四大场景提供一体化增值服务,或许有利于突破重重掣肘,促进轻资产模式的势能得到更大程度迸发,进而展现出更大投资价值,走好这条较为坎坷的上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