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字节AI凶猛上位,欢迎阅读。
大力出奇迹。
自从 ChatGPT 出圈,AI 大模型就成为科技企业押注的确定性未来,从技术、人才到产品,AI 大模型的战火全面铺开。
近日,华尔街见闻从接近通义的内部人士处获悉,阿里通义已递交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将起诉前通义千问大模型技术负责人周畅违反竞业協定,后者于 8 月加入字节。
这是阿里时隔四年对离职员工发起仲裁,也让外界窥探到了 AI 大模型领網域的人才竞争强度。除了周畅外,还有多位 AI 行业内顶尖人才,在今年加入字节。
过去一年多,字节围绕 AI 战略构建了以 Flow 部门为核心的组织架构,覆盖了基础设施、AI 大模型以及落地应用等完整的产业布局。
字节在 AI 战略上一路高歌猛进,即便在 AI 布局上占得先机的阿里也要开始警惕了。业内人士认为,对周畅提出仲裁背后,阿里意在通过此举表明自己的态度,也意味着,AI 大模型的竞争已经到了关键的阶段。
过去十几年,字节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崛起的科技新秀,从今日头条到抖音,再到 TikTok,字节推出了一个个爆款 APP,并努力将这种能力复制到 AI 时代。 挑战也显而易见,AI 技术仍在快速迭代,在国内已处于领先梯队的字节,也需要给市场更多惊喜,让 AI 真正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注定是一场艰险的竞赛。字节不仅要跑赢自己,还要跟来自全球的竞争对手掰手腕。AI 时代的科技 " 新王 ",也会在这场赛跑中,坐上下一个时代的王座。
追赶
AI 大模型是人才密度极高的赛道,这也注定了,人才会成为大厂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周畅 2017 年 7 月入职阿里,是通义实验室算法团队的核心技术骨干之一。今年 7 月,他以创业为由提出离职,并签署竞业協定。华尔街见闻获悉,他 8 月加入字节,从事 AI 大模型相关工作,职级和薪酬不菲。
国内大厂中,阿里是最早将云计算作为核心业务,并全面发力 AI 的巨头之一。其涵盖了 AI 基础设施、通义大模型以及电商等应用场景,还投资了月之暗面、智谱、MiniMax 等主流 AI 创业公司。然而,如此庞大的 AI 布局依然没能留住周畅。
华尔街见闻获悉,字节行动迅速,对周畅发起了猛烈的攻势,字节高层单独和周畅沟通过,双方在 AGI 的技术愿景上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最终让周畅下定决心加入字节。
除了周畅,今年以来,字节已将零一万物原预训练负责人黄文灏、Google 原 VideoPoet 项目负责人蒋路等招至麾下。字节意在全球范围内争抢人才,甚至张一鸣都会亲自出手,可见决心之强。
字节也从内部抽调骨干。今年初,抖音集团 CEO 张楠、飞书产品一号位齐俊元均转岗至相关 AI 部门。接近剪映的人士透露,张楠此前已把精力倾斜到剪映上,并亲自带队寻求在 AI 辅助创作上有所突破,重点是 AI 生图和视频等产品。
财大气粗的字节,在布局人才的同时,也在算力、技术、应用等方面同步推进,全方位组建 AI 战略体系。
去年 11 月,承载字节 AI 野心的 Flow 部门正式成立。在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后,Flow 已经成为和抖音、火山、飞书等平级的重要业务,总负责人为朱骏,Flow 下设三个部门,AI 产品团队 Flow,大模型研发团队 Seed 和产品研发支持团队 Stone。
一位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对华尔街见闻表示,Flow 和火山引擎并列,但前者不对外,字节 AI 的 Tob 商业化会给火山,类似百度 TPG(技术中台群组),主要是训练文心,而提供模型开发服务的千帆大模型平台在 ACG(智能云事业群组)。
在紧锣密鼓布局 AI 一年多以后,字节在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无论是模型能力还是产品应用,都开始走到台前,尤其在 AIGC 应用上,豆包 APP 可谓一骑绝尘。
以豆包 APP 为例,根据 QuestMobile 数据,截至 9 月份,AIGC APP 月活规模已经达到 7912.8 万,同比增长 393.9%,其中,豆包月活用户为 4197.6 万,远高于文小言和 Kimi,居行业第一。
不仅如此,豆包 App 的 30 日留存率达到 34.5%,高于同类产品 Kimi 和海螺 AI,很大程度上,这也是字节产品能力的体现。
除了豆包,字节还推出了 AI 写真相机 " 星绘 "、AI 创作应用 " 即梦 " 等工具类产品,此外还把大模型接入抖音、番茄小说、飞书等 50 余个业务。
今年初,周亚辉曾言,这波 AI 中,字节 AI 战略也就 40 分,还是靠了家底厚。11 月 28 日,他复盘自己的观察时感叹,字节 24 年 AI 战略表现满分。
2024 年即将结束,AI 大模型在狂飙了两年后,字节已经开始坐上主桌。
竞赛
12 年前,字节在北京知春路一个不起眼的民宅里诞生,如今已长成拥有六大业务板块、业务遍及全球的巨型独角兽。去年,字节营收超千亿美元,超过腾讯,晋升为互联网新王。
通过今日头条、抖音、TikTok 等产品,字节一步步构筑起庞大的流量帝国,成为最懂用户的互联网公司。然而,一系列产品的成功和行业地位的快速蹿升,也让字节忽视了 AI 技术的发展。
在 AI 大模型领網域,字节可谓是起了大早却赶个晚集,险些错过这一波技术浪潮。
早在 2012 年,字节就自研了第一版推荐引擎,并在 2016 年成立了 AI Lab,然而随着后期 AI Lab 核心人员相继离职,字节对 AI 的探索放慢了脚步。
今年初,字节 CEO 梁汝波在全员会上曾反思,公司层面直到 2023 年才开始讨论 GPT,而业内做得比较好的大模型创业公司,都是在 2018 年至 2021 年创立的。字节对机会的敏感度不如创业公司。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从行业里的追赶者,变成领跑者,字节在这轮 AI 竞赛中表现出极强的组织战斗力。
周亚辉认为,字节智创团队一部分扔给业务线,一部分和搜索、机器学习中心、AI lab 整合成 AI 大军,快速把上万人的组织黄金比例分割整合成 AI 大军。" 字节快速迭代实在太强了 "。
当然,AI 也是公认最烧钱的项目,而字节会赚钱,也敢于花钱。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二季度,字节收入增长超过 40%,达到 290 亿美元,上半年总计实现营收 54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922 亿元)。
不过,在 AI 大模型的初期阶段,字节确实可以通过砸钱的方式迅速补齐自身短板。但长期来看,持续烧钱无法持续,字节还需要在应用端探索,尽快找出商业化路径。
挑战也显而易见,一方面,字节需要在持续动态的技术发展中,不断去判断下一个产品 PMF(产品市场匹配点)可能是什么;另一方面,来自全球的竞争对手也在争分夺秒的抢占市场。
以豆包为例,虽然在国内月活已经突破 4000 万,但 OpenAI 旗下 ChatGPT 每周活跃用户数已经突破了 3 亿,豆包距离上亿用户还有一段距离。
朱骏曾表示,做大模型应用一个很大的挑战是,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判断大模型现在能解决好什么任务,同时可能更重要的是要尝试预测半年、一年后大概能把什么样的任务解决好。
国际巨头已经跑在了前面。OpenAI 自 12 月 5 日起,连续举办 12 场新品发布会,首个动作剑指商业化。OpenAI 创始人奥特曼也表示,2025 年有望见证 " 超人工智能 " 的雏形,这些都意味着,AI 大模型的行业变局还在激烈的演变中。
面对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字节还远不到可以喘息的时候,无论是技术能力,还是应用探索,字节都还需要更努力地追赶,甚至超越,这也会是前所未有的人类科技话语权之战。
从门户时代到 BAT 时代,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都证明了一个规律,只有根据变化不断迭代自己的公司才能赢得更多胜算,如今留在牌桌上的字节无疑具备这种能力。
在国内 AI 市场展露实力后,字节要马不停蹄地参与到全球 AI 战役中来,这也许是一场极其艰难的鏖战,字节必须全力以赴。
* 本文为全天候科技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 " 转载 " 二字,获取转载格式要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 全天候科技 "(ID:iawtmt),作者 | 刘宝丹,编辑 | 周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