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亲子经验:看吧,英语娃即将全面爆发,并两极分化,欢迎阅读。
多乐西
英语牛娃规划老师傅
抓重点,避烂坑
把普通孩子推成小牛娃
大家好,多乐西来啦!群友说我也该露露脸了 ~ 其实我有很多工作是在线下幕后默默地干着啦,跟大家汇报下〰
下周二有个 "英语新学期规划干货局",硬核得要命,作为我们平台开学季 · 语数外专场的收官,到点来听
下周三还会带大家全方位测一测去年最火的那套顶尖分级,纸质版的,不少家长作为俺的云督工,去年就安排我测它了,特意避开它的营销高峰,我带着我娃替大家真情实意用了,记得来看我的文字汇报。
英语新教材难度加大,孩子的英语学习落实到家庭,具体每天要做什么?下周四这场直播给你真神器和神抓手
汇报完毕,正文开始。
今年过年(真实意义上)震惊我全家的是,家里一位长辈花了 8000 元付费观看 AI 生成的短剧……
我都不知道哪个平台还能看这玩意???
话说,最近你们应该也听过很多类似的声音吧:
deepseek 啊 AI 啊这么火,以后教育这事要变天啦,借着 AI 工具,娃的英语起飞、各科起飞,分分钟的事,学什么学,孩子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啦!信我,只要能玩转 AI,就能 xx,xxx,xxxx!
果真如此吗?
有人会用 AI 生成满是主题词汇的英文短篇,也有人会高价付费观看 AI 生成的无腦短剧。
往往是心智更强,学习能力更强的人,更能用好工具,然后再进一步拉开差距。
所以我下周二的直播,会结合新学期的英语学习规划,为大家展示在英语这科,如何正确打开免费的 AI 工具,省妈助娃。
处于鸡娃一线的我,也亲眼见证着两极分化的家庭英语教育成果:
一种是,不管有没有双 -,即使在氛围更加严峻的期间,拥有正常英语学习步调的家庭,会觉得一周 1、2 节英语课 " 简直耽误学英语 "。
一种是,在语言启蒙黄金期(2-7 岁,視窗期可到 10 岁)有一搭没一搭水过去,打开三年级新教材," 妈妈课文上的单词我都不认识 " 也是真情实感地觉得难。
" 快乐教育 " 的回旋镖,在小学三年级新教材里正中靶心。
我想,这些年我们家长对英语学习的认知,早已经有了质的提升,抓得早抓得紧,孩儿们英语水平整体水涨船高,考考级,读读原版,并不奇怪。
怪就怪在,在 " 英语启蒙 "" 原版英语 "very 普遍的今天,为啥娃的英语能力还是两级分化严重,差距越来越大?
再进一步,我想问大家,孩子学不好英语,真的是差了好工具和资源的原因吗?
30 年前最好的英语学习资源《新概念》,当时的大部分家庭可以无痛获得。熟读 + 背诵,就可以获得非常好的语感和分数,包括够用一辈子的语法。如今的 deepseek 更是免费开放……
所以 " 新学期英语 " 这个话题下,最重要的事,不是分数,不是工具,不是资源,我来给你敲敲警钟——
(你以为)同样的认知、操作、资源,甚至咱娃俩用的都是同一套教材,
到底为什么,孩子进入高年级表现出来的,却是完全不同水平的英语水平?
我先说结论,造成差距的,终究是人。
报一个课程非常简单,
坚持课前预习、课中笔记、课后复习、阅读巩固……却很难。
优秀的资源和工具随手可得,
充分的执行、一定的监督、孩子的自学自驱、家长的亲自下场……却十分难得。
具体来看,无非三个原因:持续性、系统性、坚持执行。看上去,好像都跟英语没关系?
差距产生的原因 1
模模糊糊的启蒙标准
家长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和指导娃日常的英语启蒙?
绝大部分家庭启蒙了 3、5 年,归来仍是 0 基础,就坏在随心所欲,没有根据目标设定执行的标准。
这很重要,好比一个员工没有 KPI,大概率会天天摸鱼;一份作业没有截止日期,那就永远不写。
6 岁之前,英语启蒙成功的标准,其实很虚:
那就是娃能够感受、认可,英语是一个有用的、有趣的工具。
//
▶不排斥纯英语的小环境,愿意听英文儿歌、看英语动画、翻看英语绘本(即使娃不能完全理解)。
▶英语和 " 快乐的体验 " 是联系起来的,比如亲子游戏、和动画角色的互动。
如果你更希望有一些具体的东东去衡量英语启蒙,我这也是有的,给大家参考,可以视情况微调 ~
1. 听力词汇 500,上不封顶。
这直接关乎娃之后上英语课或其他好资源,不管校内校外的,是否能听懂 ~
不用硬性要求拼写、认读,能听懂大概意思,就算。
这 500+ 的词汇具体是哪些?
都是小娃日常高频用到的词,比如身体部位、动作、颜色、水果、感官、情绪。
最好还能对一些指令性词汇 & 词组做出反应,比如 pick up the red ball. Grab the apple. Which one is correct?
这 500+ 词汇从哪里来?
你们在看的启蒙动画、分级读物、儿歌童谣、一些启蒙课程,其实都有包含这些啦。
所以我说,我们从来不缺好资源。
//
▶ 动画:小猪佩奇,Wow English,Yakki Dee
▶ 分级:RAZ,海尼曼,牛津树
▶ 儿歌:super simple songs、鹅妈妈俱乐部
▶ 启蒙课:可汗学院少儿版,一些国内知名的 xx 英语 APP
2. 有一定的语音意识。
参考英国教育部《字母与发音教学大纲》,0-6 岁娃的语音意识主要表现在:
· 能感受韵律之美,自然模仿。比如跟读动画台词、跟唱童谣儿歌(不要求语法正确)。
· 有辨音意识。能区分出 ship 和 sheep,cut 和 cat 是完全不一样的词。(不要求会写会拼)。
相信我,低龄启蒙的娃不会有太大问题,因为娃听到、看到这两词出现的场景完全不一样,能自动区分开。但如果直接整死记硬背的学法,就有点容易混淆了(参考我们当年的形近词区分)。
· 能区分母语和外语。so easy。
看到这些,我想,新手父母们被网络上所营销的英语启蒙焦虑能得到一点缓解 ~
其实真不难。
有了这个标准,我想聊聊,0-6 岁英语启蒙的两大关键词:
第一个词就是,量。输入的量。
听(用耳朵)、读(用眼睛)、看(用眼睛和耳朵),尽可能拉高娃的英语输入量——我们启蒙阶段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它。
并且输入的东西,一定要是娃能大概理解的。哪些能做到呢?
如果是视听资源,那首选有动作辅助(或家长能做动作辅助)的。娃自己瞎听、瞎看、追情节的 pass 掉。
如果不清楚选的动画是否合适,几分钟的动画你跟着看一集,立马就知道了 ~
如果是文字阅读,首选图文一致的分级读物。可以让音、形、义同时发生,不经过中文翻译,娃理解词、句和整本书。
英文绘本可以有,但不能作为启蒙的主食,因为它需要你费很多功夫娃才能理解一丢丢。
第二个词就是,泛。泛大于精。
启蒙家长别太想着精读、精听、背单词、学语法、学教材这些精细化的东东。
比如分级,能把图、文对应起来,就够了。扣语法、扣句式,那都是高年级学生才需要做的事。
精细化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娃有了大量的英语知识打底。
这个打底,简单来说,就是「主题」。我们要给孩子机会,去接触丰富的主题,积累相关的主题词汇、主题表达。
分级读物中的RAZ、海尼曼、大猫,这三套的主题,都非常丰富。
▲ 海尼曼的主题分布紧扣新课标
过于追求语言的 " 精 ",你会有两个特大损失——
1)娃可能丧失兴趣;2)进度会被人为拖慢
这两点,恰恰击中了咱们小娃启蒙的两大先发优势:
1)兴趣;2)时间
亏不亏得慌?
娃再大点有的是机会精学,启蒙娃、起步娃应该考虑的,是广泛地打开英语的接触面,打好基础,以后才能有机会用得上那些优质的精学、精读素材。
另外,启蒙阶段本来就是孩子用英语去大量接触主题知识的绝妙时间点。
之前有位家长问我 " 娃 1 岁启蒙英语怎么做?2 岁启蒙怎么做?"
我说 " 这个年龄你中文怎么做,英语就怎么做 " 娃完全可以用双语去认识对 ta 新鲜的一切事物。
如果你不知道咋搞,RAZ 和海尼曼这种以科普和认知为主的分级读物就很适合当一个抓手,基本的词汇、句式有了,认知也到位了。
下周我会带来海尼曼分级读物(纸质版)的直播,3-15 岁的孩子都可以来了解下 ~
启蒙家长群里特喜欢提到的 " 外教课 ",说实话并不是所有小孩能够上的。很多孩子会卡在 " 听力词汇不够,听不懂外教指令 " 这一关,还有很多孩子因为储备不够 " 很难和外教互动 ",这不纯纯尬聊?
所以 0-6 还是用好一些 0 成本的动画儿歌资源、高性价比的分级读物、系统启蒙课来牵头,达到我上面提到的标准(500+ 听力词汇、语音意识),5、6 岁之后再考虑外教更能出效果。
那么,5、6 岁之后呢?造成娃的英语能力差距是什么呢
差距产生的原因 2
一直浮动的执行力度
有的孩子虽然启蒙早,但没有接上持续的学习计划,断断续续地做,效果也不好。
比如,妈妈最近有其他事要忙,英语先放放,1、2 天不读那劳什子分级没事的。然后过个把周、月再捡起来,发现又得从 0 出发。
不是只有你觉得难。不中断执行,本来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
所以我觉得分级读物这项发明真是妙哉,它就是个倒逼执行的好存在。
从个把单词一句话开始,只要娃不间断读,就能从啥也不懂➡读到一肚子词汇、句式➡实现独立自由阅读。
断断续续,三天打渔两天晒网,sorry,那就永远进不了阶,上不了级,一直费妈,自由不了。
还有,看文的各位也应该骄傲。相信知识的力量、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时间的力量,放在一个庞大的人口基数上,我们其实是在做一件非常小众的事。
不信你在你老家的同学群里问问,
什么是分级读物?
不信你在加过的家长群里问问,
分级读物的单词怎么背?
我就问过,答案不是很乐观。(而且我这问题里还有坑)
家长的认知差,也会阻碍了执行,甚至瞎执行。
那么到底怎么确定我家的英语启蒙力度?
这涉及到一个 " 抄作业 " 的问题。
网络上大量博主会示范自己鸡娃英语的一些举措,1 年听口自由,3 年自读哈利波特,5 年碾压高考,看得人心痒痒。
家长朋友,抄之前,问自己 4 个问题:
▶ 是否全职(在职是朝九晚五还是经常加班出差)
▶ 是否私立 / 双语 / 国际学校(寒暑假还能飞去美小插个班)
▶ 是否有一定英语能力(尤其是阅读和口语)
▶ 是否有足够稳定的心力(情绪稳定吗,家里是不是还有一堆杂事)
如果以上答案为 " 是 ",我认为你不需要抄任何人都能养育一个各方面都不错的孩子。
因为英语牛娃需要的一切刚需要素:陪伴、时间、物质、心力、环境……你都有了。
建议尽可能畅想 Next level ——以英语为工具,推开世界的大门,获取孩子需要的一切有用信息。
但,很多家长朋友的答案是 " 否 ",或者 " 部分否 "。
那这作业,抄不好。
网络上、现实中的英语牛蛙父母不是不好,而是但我们大多数根本对标不了他们的资源、工具,
应该去对标,同等家庭条件下,摊给娃英语这块的时间和心力。
简单举几个例子
↙不准玻璃心哦↘
一位全职鸡娃的家长,和有一份固定工作,晚上 9 点之后才能鸡娃的你,付出的时间不一样,那么英语学习的节奏肯定不一样。
一位有稳定作息,早 9 晚 5,日常双休的家长,和处在高压竞争环境中,经常出差,投入给孩子教育的心力,肯定也不一样。
一位能天天和娃口语交流对话,和哑巴英语的家长,娃的家庭启蒙环境和所用资源、方法,也不太可能是一模一样。
就连像我这样的教育博主,也并不值得大家过多参考。首先,俺学的就是英语 + 师范,认知差和执行力稍微好点,一般的东东骗不到我。然后,工作原因,天知道我能无偿或者低成本喂给孩子多少课程、多少书籍……一般家庭有钱也没门路接触那么多一手资源。
同理,xx 鸡娃博主、xx 教育博主、xx 爸 xx 妈,都属于以上范畴。
我的文章还有点看头,是因为我经常把这些好东西里的干货薅出来分享给大家,但具体的鸡娃方式、投入,我自知对大家的帮助有限,干脆闭嘴少说。
盲目对标刻意营销出来的美好,只会让你和孩子都痛苦。
这就是为啥,同样的资源和工具,同样的操作,出不了同样的成果
因此,更多和我一样,有一份全职工作,或者家庭事务繁多的家长们,娃的英语你要——抓大放小。
启蒙娃,抓的就是文章的第一部分:
输入的量,要娃大概能够理解;
接触的面,要尽可能主题宽泛。
而学龄后的娃,抓的是文章的下一部分
接下来,也是造成很多学生娃,甚至英语底子还蛮不错的娃,进入中高年级逐渐拉开差距的主要因素。
差距产生的原因 3
可有可无的知识框架
英语这科,有一条正在攀升的主线,还是碎片化学习和无规律的玩票 ing?
什么是碎片化学习?看动画、读绘本其实就是 ~
碎片化学习在启蒙早期当然必须要有,但不能是常态。
那啥叫做英语的主线?
想象娃现在还是啥啥不懂的英语小白
但我们的目标是听、说、读、写,语言能力全面发展,英语从量的堆积,到质的思辨,让咱娃有一个傍身的、有竞争力的技能——这点,我们肯定是有一致的吧
而主线就是,带着娃从 0 到 1 到 2 到 3 ……到 100,把听、说、读、写的格子,挨个填满,甚至有个别能力,比如读或说,是长项
好的英语主线学习,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准:家长可以有效把控。
· 有习题的分级阅读。读懂与否,一问一测即知;
· 有考试的原版教材。学懂与否,一张卷子一测可得。
喏,这就叫 " 家长可把控 "。不需要咱家长能懂多少英语,只要能对答案。
哪些格子没填满,哪些格子是胡乱画上去的,下一个段位在哪里……一眼看过去,心里门清。
▲ 海尼曼分级的练习册,包括词、读、语法、写作、思维
▲剑桥考级的成绩单,包括听、说、读、写的具体分数和所在层级
这条主线在英语启蒙阶段必须是:分级
因为娃总得先认字,有词汇量,才有英语学习的其他。
我们要长久地做一件事,那么它不能太难、太多。分级读物的前面级别,都是字少图多,属于轻量级的,起到滴水石穿的作用。
小学后的主线学习要加入:剑桥体系课
那么,进入小学后,孩子的英语主线任务可以是由两大块组成:
1
有一套固定在读的分级读物
(最好有习题)
2
有一套固定在学的原版教材
(有配套课程,最好有考试)
分级本身是成体系的,好的原版教材是成体系的,课程 & 考试也是对标体系的要求层层递进的,考试可以给予学习正反馈……
娃的英语框架基本搭建完成。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 " 坚持日常积累 " 这一件事,也就是文章的第二部分。Over。
多乐西的分割线
一不小心字数又飚了,前面 5000 字总结为一句话:
持续性、系统性、家长的督学执行。
这三点,就是全民启蒙英语,但娃的英语水平依然差别巨大的关键因素。
不行,我得换成更有 " 卖相 " 的话,重说一次——
英语学习的底层逻辑,家庭英语教育成果的关键,鸡出英语牛娃的秘诀,就是做好三件事:
坚持学、系统学、家长督学。
>最后,必须客观承认娃的个体差异哈,哪怕英语不需要啥智商,但……
有的娃,真是先天英语启蒙圣体。
听过就不忘,马上能模仿,就算 0 基础面对外教也不怵,先张嘴把氛围拉满再说!
有的娃,多动症,捣蛋鬼,不听安排还顶嘴。
要么是比尔盖茨这样的奇才,要么就是妈见打的小可爱。
所以啊,在娃子还小,能听安排的阶段,咱多操心点,那么娃自主意识增强的青少年时期,娃就更自驱一点,咱就少操心一点。
过程做好了,成果自然而然。
自家的步调稳一点,别家的牛娃少看点。
我跟你们说,尤其警惕部分 " 心机家长 " 和 " 超级牛娃 ",咱普通家庭真别瞎模仿,瞎对标,我滴乖乖鬼知道他们背后悄悄干了啥⬇
▲ 摘自比尔 · 盖茨自传《源代码》图源:果壳
今天就写到这啦!
多乐西
EASTWEST
不点预约,这学期就亏大了
一场英语干货,干得不能再干,听、说、读、写,全部掏心巴肺给方案:
一场海尼曼分级读物,专业的读写分级真的有两把刷子,这学期咱孩儿们必须词汇爆棚,阅读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