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一汽奥迪“新能源”大败局!销量不足宝马30%,欢迎阅读。
最近几年,一汽奥迪的发展可谓高开低走。轉捩點是上汽奥迪的成立,直接导致一汽奥迪与合作多年的经销商关系紧张,比起奔驰、宝马长期与经销商保持的良好稳固关系相比,一汽奥迪自己给自己套上了枷锁。
为了安抚经销商的情绪,一汽奥迪接下来更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围堵上汽奥迪上。然后在至关重要的新能源转型上,一汽奥迪便长期松懈、缓慢,没有及时向奥迪全球反馈中国市场的变化,只是单纯地引入和售卖产品,不成章法,没有构建体系。
果不其然,刚开幕的 2023 慕尼黑车展上,奥迪发布了首款基于 PPE 平台打造的奥迪 Q6 e-tron,这款将于明年在一汽和奥迪 PPE 合作项目国产的新车并未搭载首屈一指的尖端科技,基本都是别的车企已量产的技术,走得燃油豪华车的老思路,与中国市场的需求已严重脱节。
这意味着未来 2 年一汽奥迪高端 PPE 纯电车型的竞争力仍不容乐观。
事实上,这只是一汽奥迪新能源战役失败的新注脚。
2023 开年至今,中国新能源车市的主旋律是 " 战争 "。各大车企贴身肉搏,火药味弥漫。
虽然宝马和一汽奥迪都对新能源转型展现了势在必得的态度,可它们的终端销售业绩却有着天壤之别。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 1-7 月,宝马在华共销售新能源车 52994 辆。相比之下,同一时间一汽奥迪在华销售新能源车共 13646 辆,还不到宝马的 30%。
同时截至 7 月,一汽奥迪在华在售新能源车(包括插混)共有 4 款,而宝马只有 3 款,更多的产品非但没让一汽奥迪讨得优势,跟老对手宝马的差距反倒是越来越大,令人费解。
按理作为奥迪在中国的主要销售主体,一汽奥迪在华推出电动车是最早的。2019 年,一汽奥迪即进口导入奥迪 e-tron,随后在 2021 年进行国产。宝马则是在 2021 年才国产 iX3,节奏比一汽奥迪慢了数拍。
可先发优势并未转化为市场优势,一汽奥迪在中国新能源市场始终没有踩准鼓点。这种状态一直伴随一汽奥迪进入 2023 年,面对已波及豪华车市场的价格战争,一汽奥迪在华新能源车市只能靠 Q4 e-tron 一款车型勉强维持存在感。这种微薄的存在感还是在终端大幅优惠 7 万元 + 的基础上换来的,不少消费者只花不到 26 万元,便可落地一辆 Q4 e-tron。而在实际用车中,不少用户反映该车的车机不仅卡顿,而且还出现當機,这让一向以科技为卖点的奥迪尴尬无比,奥迪的品牌力也随之大打折扣。而宝马的 iX3 和 i3 均在上半年销售超过 2.1 万辆,已进入了消费者购车的主选单。
这种情况对企业接下来的战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刚刚闭幕的 2023 成都车展上,宝马一口气推出了 5 款全新新能源车型,包括 BMW iX1、BMW i7 M70L、BMW M760Le、BMW XM Label Red 限量版和 BMW XM 50e。除了 BMW iX1,其它四款新车型的售价均达到百万之上,显现了宝马要争夺超豪华新能源市场的决心和信心。
反观一汽奥迪这边,虽然 RS e-tron GT 仍高高挂在展台正中间。但这款与保时捷 Taycan 同源的电动跑车注定没法向表兄弟那样,打动中国的高端买家,只能被束之高阁,当做吉祥物。
展台其它地方则被燃油车填满,在极高的销售压力下,一汽奥迪不得不 " 务实 " 地把车展来当做销售主阵地,放弃了与宝马拼品牌、拼实力、拼未来的雄心。
按照大众集团规划,PPE 之后的集团大一统 SSP 平台要等到 2026 年才推出,所以一汽奥迪用上真正有竞争力的平台至少还得等 3 年,还可能更久。时间不等人,这三年间不要说中国品牌将发展成什么样子,老对手宝马的新能源车销量也很可能进一步甩开一汽奥迪。
到时候不要说这场新能源战役,一汽奥迪能不能反败为胜,而是一败再败,败无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