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健康经验:与山为伍的年轻人:去珠峰结婚,在野山快乐,欢迎阅读。
" 卷不动 " 的年轻人,开始去山里徒步了。
不知不觉,年轻人群体中开始流行起 " 每周一山 " 的生活方式。有人认为徒步远行是一种与工作切割的好办法,可以让他们进入一个没有工作侵扰的 " 真空 " 区網域,从而得到短暂的喘息。也有人认为,爬山本质上也是对社交活动的追求,能让同行之人彼此互相依赖、相互扶持,也更能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擦出友情、甚至爱情的火花。
与山为伍的他们,究竟为何爱上爬山?在一场场极具冒险的探寻之旅中,他们又开启了怎样的奇遇?置身于大自然,铺满秋叶的小路、皑皑白雪的陡坡、微风的低吟、昆虫的鸣叫、潺潺的小溪……而他们的故事,正从这里开始——
27 岁那年,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硕士毕业的 Fier 不再没日没夜地在办公室里画图纸,转而跑到雨崩成了一名 " 高山农民工 "。" 脚下信仰,抬眼是星空。生活的健康又有机,有什么不好呢?"谈及辞职,Fier 的回答直白而简单。
为了尽可能地保障全队人的人身安全,Fier 还特地去苏州参加了培训,考取了中登协发证的户外指导员证书。随后的 6 个月,每周高原徒步 60 公里,走到脚趾都失去知觉,但每每想起那段领队时光,Fier 依旧觉得无比快乐与充实。
纯天然的雨崩,让人仿佛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但大自然面前,人又何其渺小。Fier 提醒说,不论季节,雨崩冰湖悬崖顶的冰川和神瀑悬崖顶的冰川都非常容易断裂,有的游客为了一张打卡照而爬到悬空的冰盖上,很容易发生意外。
几年后,Fier 与雨崩再度 " 相见 ",原本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林间小道也被开发成了宽阔的大路,却让 Fier 愈加怀念起记忆里雨崩自然的模样。" 美则美矣,但变得景区化起来的雨崩,总觉得稍许有了些距离感,让人无法深度接触。"Fier 呼吁更多人走进山里的同时,也要带着环保意识去好好守护心中的净土。
而今,不喜欢按部就班生活的 Fier,选择用 " 打工度假 " 的方式体验着不同人生的打开方式,也在不同的城市解锁着全新的高度。
2022 年,海拔 6000 米的玉珠峰见证了 Fier 与老公的爱情。
没有婚纱、没有钻戒、没有繁琐的流程,也没有亲人在场。由于几天没能洗头、洗脸,那一天的两人甚至显得十分狼狈,但一路攀登的相互搀扶与鼓励,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对彼此的选择。" 一步一步向着共同的目标走去,这应是一辈子的感情该有的样子。"在 Fier 看来,冰川为纱、繁星做戒,在一个特殊的日子,干一件牛逼的事情,正是他们所追求的爱情仪式感。
" 没爬之前,征服玉珠峰就是我的终极目标,我可能这辈子就只能到达到这个高度了。但当我走完之后,我萌生了继续去征服更高山的想法。"在 Fier 看来,爬山过程中会不断释放让人上瘾的快乐因子,让思绪得到从未有过的放松。
为了顺利攀登玉珠峰,两人还提前 " 进阶式 " 地去爬了同样拥有极高难度系数的四姑娘山二峰和云南的哈巴雪山。当哈巴雪山那根标志着 5396 米的简陋木桩出现在视线里,在刺眼的日光下闪闪发亮,Fier 不禁觉得眼前所见颇具神圣,干裂的嘴唇、翻滚的胃、麻木的全身瞬间仿佛都得到了滋润。
除了身体上的不断挑战自我,懂得极简,则是爬山对 Fier 观念上的一大改变。" 当你走了七八十公里后,你会觉得除了保暖的衣物、食物和一些必要的安全性装备外,自己所背的其他东西都会成为累赘。" 生活不仅需要舍弃不必要的物质,在 Fier 看来,放弃一些人际关系所产生的烦恼同样也是这般道理。" 我很喜欢现在自己的状态,也希望能够一直轻装上阵,保持对未知世界探索的乐趣和好奇心。"
徒步远足仿佛是辽阔世界里的一声呼唤,唤醒了在实验室里埋头搞科研的阿凯。
2018 年的国庆假期,阿凯选择以较为稳妥的 " 跟团 " 模式,踏上了五台山徒步之旅。有别于往日景区路线的熙攘,徒步路线中的开阔视野和别有洞天的自然风光,犹如一团熊熊火苗,瞬间点燃了他对于户外探索的热情。
在户外运动产业整体向好的趋势下,不少资深户外玩家开始组建自己的俱乐部。2019 年 12 月,阿凯成为了 " 徒步强国 " 俱乐部的主理人。抱着将户外探索的乐趣分享给更多人的初衷,在 4 年多的时间里,俱乐部陆续组织、招募 1000 余场活动,几乎每周都会有数百人结伴出行,奔赴一场新的旅途。
阿凯坦言,自己也有 " 私心 "。" 短期来看,在自己的俱乐部当领队,在路线选择上显然能有更多的选择权;长期的话,也希望以俱乐部为载体,进一步传承户外运动追求平等、挑战自我的精神,同时增强大家对于户外安全的正确理解与认知。"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常在于险远。阿凯介绍说,俱乐部成员中不乏众多偏好重装、长线的重度户外爱好者。阿凯同样享受着这种 " 痛并快乐着 " 的极致畅快和征服新路线的成就感,50 多里的冰山梁 - 老掌沟路线是他过去走过的最长的一次行程,总耗时 10 多个小时。而粗略估算阿凯近五年的徒步次数,也早已超过了 150 次,挑战登顶的山峰更是达到了 100 余座。
" 有些地方你会忍不住打卡多次,不同时间、不同季节每座山的风景也大有不同,而且单日徒步活动的成本门槛并不高。"在阿凯看来,徒步四季相宜。他也根据时节分享了几条经典路线:
阿凯谈到,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最适合、最舒服的户外方式,而不是一味追求难度。相较于种草路线,他更希望俱乐部存在的意义是去帮助成员判断线路背后的难度和风险。另外,装备同样需要循序渐进,选择与路线、活动本身相匹配即可,没必要抱着 " 差生文具多 " 的心态 " 大买特买 "。阿凯回忆,自己初行时穿的就是一双普通篮球鞋,随着不断的经验积累,才慢慢有了针对性的装备提升。
一个人走得很快,一群人则可以走得更远。
去年 6 月,阿凯博士毕业,在兼顾研究院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时,俱乐部仍是他放不下的初心与热爱。" 负重前行,向心而往。在与同道者结伴前行的过程中,感悟不一样的生活,也让我更增添了对未来的憧憬。"
与阿凯相比,Lee 还只是 " 山龄 " 不足一年的新人,却也拥有了 16 座山的攀登记录。
2023 年的盛夏,闷热的天气加剧着 Lee 烦闷的心情。彼时的他正处在项目创作的胶着期,加上刚失恋,整个人都丧丧的。无意间,朋友圈里一则户外徒步招募吸引了他的目光。" 我是风象星座,比较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想着不如去接触下大自然,好好释放一下。"
就这样,Lee 报名了 " 东岭山一日行 " 的商业团。但显然,这并不是一次轻松的旅程。全程 12 公里、爬升 800 米、耗时 6 小时的初体验,让原本并没有爬山基础的 Lee 感到了 " 力不从心 "。
" 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这句话在爬山中得到了最真实的应验。循着 " 野路 ",意料之外的所见之景,让 Lee 庆幸自己没有中途放弃。
" 景随步变,从半山腰的云,到满是草甸的山,甚至还有散漫经过你身旁的自由自在的牛羊……这些极具冲击力的景色不断激发着我身体内多巴胺的分泌。"内心的快乐,吸引着 Lee 迅速奔赴了下一场爬山计划。
今年 1 月,Lee 爬了东灵山。恰逢雪季,满山的雾凇让他再次感叹大自然的震撼。
在刚结束的清明假期,Lee 完成了五台山朝台路线的徒步之旅。
Lee 分享自己未来假期的徒步计划
Lee 和阿凯都不约而同谈到了爬山带来的成就感。在他们看来,学生时代的成就感往往来自于努力学习后收获一个好成绩;而工作阶段诸多现实因素的事与愿违,使得 " 成就感 " 这件事变得不再是仅凭努力便可获得。" 但爬山不同,它还原了最初的纯粹,就像玩游戏一样,凭借后天的训练,是可以闯关成功的。"Lee 说。
当 " 每周一山 " 变成一种生活方式,Lee 发现,原本不爱运动的自己开始变得自律起来。为了探索更多重装路线,他尝试着通过爬楼增强心肺。" 内心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就会形成强大的驱动力。" 充分诠释 " 因为热爱,所以专业 ",Lee 的装备也从最初只准备水和能量棒,到如今针对不同季节、不同路线,变得愈加专业起来。" 夏天对新人比较友好,服装上尽量选择速干面料,为避免被树枝刮伤要尽量穿长裤;冬天则会对装备要求更高,需要提前准备好抓绒的冲锋衣、冰爪、冷帽和围脖等必需品。"
一次攀登东灵山时,半山腰的温度降到了零下 25 度,加上风大,体感的冷意让人不寒而颤。" 冬天山路上都是冻土,没有冰爪的话走路会很吃力,还有滑坠的风险。同时还需要在腿上绑上雪套,以防雪进到裤腿把袜子打湿,脚下回温慢会让人很痛苦。"Lee 谈到,失温也是冬季爬山极易遇到的危险。" 每个人对于温度的反应和感受并不相同,除了对自身适应度做出正确评估外,新手最好多听领队或是一些徒步‘过来人’的建议。"
Lee 还特别强调了离线轨迹的重要性。" 山上难免会遇到积雪过厚、没信号等特殊情况,为了避免迷路,要提前准备好 2 至 3 条离线轨迹,充分保障安全。"
都说 " 户外是男生的医美 ",爬山进行时的 Lee 忘我享受着办公室格子间里难以获得的简单快乐,释放着工作中压力和疲惫感。" 相较于办公环境中的拘束感,山友之间的交流往往放松自然许多,也更纯粹。" 如今,Lee 也组建了自己的户外徒步小群,开始了 " 搭伙开路 "。相比一个人安安静静地走,他更喜欢一群人的边走边聊。
" 如果你身边有资深的徒步客,你会发现,他的精力永远是最好的,医保卡上的消费额永远是最少的,工作起来也永远是最带劲的。徒步带给人的提升,远远不止在身体方面。更大强度的徒步往往会深入人烟稀少的地方。当你将自己和同伴置入这种境地,再回到都市里来的时候,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
Lee 说,生活和工作是得分开的。
为了记录下不同的风景,每次爬山 Lee 都会带上自己相机,也因此积累下了不少风光素材。" 我做了一个摄影集,把它发在了自己的一些社交平台上,分享给周围同样喜欢摄影的朋友们。"
在内卷的现实下,年轻人往往会面临无力感和空虚感,在工作和生活中抓不住什么,只能向内寻找,向自然寻找。无论是因为筋疲力尽后不期而遇的仰望苍穹,还是结束后伙伴们不约而同地灵魂共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与山为伍,收获内在成就感的心之所向,在脚踏实地间重新对话内心秩序。
为什么要去爬山?或许当你随心而动,下一次出发的时候,心里便有了答案。
编辑 | 超楠
文字 | 尹伊
视觉设计 | 王愈哲
图片 | Fier、阿凯、Lee
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