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M2破300万亿元,不做简单同期比较,也不做简单快乐分析,欢迎阅读。
近期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2024 年 3 月末,广义货币 ( M2 ) 余额突破 300 万亿元,达到 304.8 万亿元。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 18 日在北京出席新闻发布会时表示,当前庞大的货币总量增长可能放缓,数据上会有扰动,不宜简单作同期比较。总体看,当前存量货币确实已经不低了。
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 阿基米德说的是杠杆原理,就是后来的杠杆定律。杠杆原理不仅适用于物理范畴,也适用于其他很多范畴。特别是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范畴,都难运用杠杆原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难题,譬如货币发行。
众所周知,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金融越发达,对经济的影响就越大。反过来,经济越发达,对金融的要求也越高。而金融与经济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也是杠杆原理在起作用,金融扮演了非常重要的杠杆角色。适度而有效的货币投放,对经济的作用是积极的、正向的,过度的货币投放,则会对经济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
在具体工作中,如何才能理性、客观地分析货币投放对经济的作用,不仅要看货币投放的数量,更要看货币投放的效果,尤其在经济处于不太稳定的状态下,更要冷静、理智地分析货币政策的作用与效率,既不要过度简单化,也不要过度复杂化,从而正确把握好货币政策的力度与节奏。
而就当前的货币投放来看,在经济增长速度并不是很快、经济规模也没有达到很高水平的情况下,广义货币余额突破 300 万亿元,确实需要更加理性、客观、理智地分析。首先,不做简单的同期比较。如果做简单的同期比较,目前的货币投放数量确实太多了,已经与经济规模、经济增长速度不相匹配。但是,需要理性面对的是,这是在经济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全球金融危机的滞后效应迟迟没有离去,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冲击带来的负面作用仍在影响着企业和居民的信心,针对中国和中国企业的贸易保护、技术壁垒、经济制裁等日益严重,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运行面临的矛盾十分尖锐,如果只是运用财政政策维护经济稳定,别说财政没有这样的能力和条件,就算有,对稳定经济的作用也不够。因此,需要货币政策给予更多的支持和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发行货币、增加资金供应、保证投资等维持相对较高水平,才能确保经济稳定、就业稳定、居民收入水平稳定。适当多发行一些货币,也就比较容易理解。这也符合经济学原理和金融学本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则。
其二,不做简单的同期比较,不等于可以做简单的分析。简单地做同期比较,容易造成货币投放数量过多,货币政策失误等方面的错误判断。但是,并不代表投放的货币都发挥了作用,都是实现的成功投放、有序投放、有效投放。恰恰是,在货币投放的效果评价和评估方面,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并没有科学、客观、理性地对已经投放的货币使用情况进行过分析。更多情况下,都是采取过度简单的定性分析,即便面对开发企业出现如此严重的负债风险,有关方面的评价仍然是成绩远大于问题,没有认识到在给开发企业投放资金时存在很大问题的,开发企业的风险与银行的资金投放是有直接关系的。但凡银行在向开发企业投放资金时,能够理智一些,就不会出现如此严重的问题。不仅开发企业,政府融资平台、大型国有企业、产能过剩企业、其他非实体企业等,也得到了银行很多不该得到的信贷资金支持。相反,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企业,却被银行边缘化。而到了这个时候,央行方面仍然认为货币规模达到 300 万亿元,是过去多年来金融持续不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反映,而不承认银行在投放资金过程中存在问题,确实有点难以理解。
实际上,强调广义货币突破 300 万亿元,并不是想追究金融机构什么责任,而只是希望央行能够真正客观、理性地分析一下货币投放效果,特别是如此规模的货币投放之后,为什么价格指数一直保持很低水平,是不是投放的货币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率与作用,货币都沉积在哪里,是不是被银行体外循环和进行资金空转了,不然,从理论上说不通,从实践上也分析不出道理。所以,央行需要冷静一些,多从货币规模大扩充中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而不要再用定性方式给货币政策表功,认为货币政策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