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亲子经验:人为什么很难从平淡生活中获得幸福,这本书写出了答案,欢迎阅读。
大家好,我是千妈。
按照预告,今天来解读一本很不错的童书《夏洛的网》。
这本书很多姐妹都熟悉,它就摆在书店童书区網域最显眼的位置,你只要走过去就能看见。但我估计没几个成年人读过,大多数父母都只是因为它很出名,又是老师要求的必读书才关注,关注往往也只是从书架上取下来递给孩子说,读这本吧。
我不是来批判家长这种行为的,因为我自己以前也这样,觉得童书就是给儿童读的书,跟我这种中年人没啥关系。
我是被创作 " 倒逼 " 着去读童书的,一读就发现个秘密:
那种经过时间检验,被定义为经典的童书,和宫崎骏动画一样,不只是写给儿童,更是写给曾经身为儿童的我们。
从某个角度来说,读这样的童书比你去读什么研究儿童心理、亲密关系的理论书效果还要好。
因为阅读过程中,我们既可以看见孩子会对什么事物感兴趣,因为什么关系迷惘,了解其行为背后的精神动机,还可以看见自己人生中缺失的一些东西,更加了解自己,这种了解本身也是种治愈。
所以慢慢你们会发现,我的童书解读跟大多数解读都不同。
不会就书谈书,也不会局限在 " 只为儿童阅读 " 的主题上,我会把我作为成年人或者说成年家长的人生阅历、教育体会融入其中,再加上一些心理学知识,让自己的解读变得有点意思,这样你们读起来就不会觉得无聊,还能有所启发。
我呢,就是想用 " 有点意思 " 诱发你们对童书的兴趣,从而实现自己推广童书的小小野心。(请同学们把 " 我甘愿被诱惑打在公屏 ")
回到今天解读的这本书,咱们先把书封插画放上来。
▲
来源:当当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推荐版本理由:任溶溶经典译本
适读年龄:8 岁 +
【很多姐妹留言要推荐版本,其实我每次都把推荐版本放插画下面了,无奈你们总是对我的贴心 " 视而不见 "~】
《夏洛的网》看起来讲述了一个很莫名其妙的故事。
两个完全不搭界的角色,一只蜘蛛和一头猪,莫名其妙地相遇,莫名其妙地产生深刻关系,莫名其妙地发生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就好比人类世界里面,你和某个人,你们的人生本来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但在某个巧合的时间节点,你也说不清哪来的第六感,就觉得这人怎么看起来那么熟悉,好像以前在哪里见过,有种奇怪的磁场吸引你们靠近。
这时候如果有人问你,你究竟喜欢对方什么?你可能有点错愕。
你试图在腦海里梳理出一张表,表的左边列出缺点,表的右边列出优点。
结果你越梳理越觉得扯淡,因为你发现在你心里那些缺点并不是不可包容,而那些所谓的优点好像都是社会评价,也不是你第六感的来源。
但恰恰,就是这种 " 说不出理由的喜欢 " 最打动人。
为什么打动人?因为它是摒除了社会角色,比较高级的人本主义。
生活在群体里的每一个人都渴望被认同被喜欢,但我们又很清楚,很多时候所谓的喜欢,只是因为对方在你身上有强烈的价值索求。
比如,一个社会地位高,资产丰厚的男人,哪怕长得丑或者没什么内涵,一样有一堆女人向他表达喜欢,但这种 " 喜欢 " 并不能使人提高,反而使人更空虚,加重在欲望中的沉溺。
我还记得大学那会和闺蜜去爬山,晚上坐在草地上看星星,氛围比较浪漫,人就容易感性,两个女生就开始憧憬未来,探讨婚姻。
不知怎么聊到 " 门当户对 " 这个话题,我说我不认同 " 门当户对 ",闺蜜说那是你还没被社会毒打过,等你被毒打多了,你就会认同。
我嘴上没反驳,心里还是不认同。
不是觉得 " 门当户对 " 这个词不对,它的确代表了现实社会中可能比较稳定的一种婚姻状态。
但看着星星我忍不住想,都无法做到与原生家庭课题分离的稳定态,有意思吗?反正我觉得挺没劲的,没有爱的婚姻到处都是病症,区别只是睁开双眼还是闭一只眼。
闺蜜说,那你期待的婚姻是什么样。
我开玩笑说 " 狼狈为奸,情比金坚 "。
为什么不能是两个独立个体的并肩战斗,共同攀登,探索人间趣味呢?
不过后来我明白了,对大多数人来说,有理由的喜欢代表了一种社会资源共享的稳定态,而无理由的喜欢是能力共享、三观共享,在普通人的认知领網域里,这些东西不够具体和稳定。
所以现实里最常见的还是 " 缺点优点画个表 "。
但正因为匮乏、稀缺,人们潜意识里会更渴求" 没理由的喜欢 ",渴求一种对自己作为 " 人 " 这个个体本身的认同和欣赏,这也是类似主题文学作品经久不衰的原因。
那么,我们来看看《夏洛的网》讲述的故事 ~
▲来源:电影截图
威尔伯是一头猪。
有一天他突然明白了一件事,他很快就要死了。
如果他长不大,就会因为没有饲养价值被弄死;
如果长得快,就会马上变成香肠和肉饼。
总之,横竖都是死。
他就很崩溃,扑倒在地上尖叫求救:
" 我不想死,谁来帮帮我?"
但你也知道,世界很现实,大家各有各的事,谁会在意一只小猪的忧伤呢?不但不在意,周围被影响到的人还觉得有点烦,比如老山羊,就讽刺威尔伯 :
" 你发出的吵闹声实在够美丽!"
▲来源:《夏洛的网》电影截图
这时候,突然有一个声音,轻轻地说:
" 我来救你。"
你能想象那是什么感觉吗?
这个轻轻的声音,来自一只名叫夏洛的小蜘蛛。
夏洛为什么要救威尔伯呢?
是威尔伯有恩于夏洛吗,不可能。
就连威尔伯自己都说:
" 夏洛,我不值得你帮我,我从来也没有为你做过任何事情。"
那么,是威尔伯身上有利可图吗,也没可能。
农场里的小羊羔都说:
" 猪的价值比零还要少。"
农场里唯一觉得威尔伯还有点利用价值的动物,恐怕就只是老鼠坦布尔顿了,因为猪死了能变成热乎乎的泔脚,对老鼠来说,那可是难得的美味。
但夏洛是一只自食其力的小蜘蛛,她才看不上人类那些残羹剩饭。
是威尔伯有让人无法抵抗的魅力?也不太现实。
说实话,小猪威尔伯根本就没他表现出的那么坚强,面对死亡,他怂的一批。
可是,夏洛就是用细小的声音对威尔伯说了:
" 我可以做你的朋友,我观察你很久了,我喜欢你。"
读到这里,我已经能预感在威尔伯和夏洛之间,一定会发生一段深刻的故事。
因为没有理由的喜欢,是真的喜欢,也是最为珍贵的喜欢。
夏洛并不是说着玩的,她总是在跟威尔伯道过 " 晚安 ",让他安心后开始忙碌。
她冥思苦想,怎样才能让一只猪在人类世界里自然终老。
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之后,她开始日以继夜地为威尔伯织字,这也是她唯一能做的事。" 王牌猪 "" 光彩照人 "" 谦卑 "...... 来到集市的时候,夏洛已经完全没有力气,她感觉自己在一步步走向 " 衰竭 "。
集市上来来往往的人中,没有人知道,一只小蜘蛛曾创造奇迹。
威尔伯获得了特等奖,接受大家的欢呼,夏洛却死了。
我家小朋友看到这里时没绷住哭了,她完全没法接受夏洛的死。
可能她在心中,已经把威尔伯和夏洛幻化成了自己和小姐妹的友谊,开始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纯粹,为什么会有这样让人伤心的结局!
她说她要改写,我说你打算改成什么样。
她说她要改成夏洛想到了一个拯救威尔伯的绝妙好点子,嗯,这个点子依然可以是织字,毕竟织东西是夏洛的特长,这样比较符合故事逻辑。然后,夏洛救了威尔伯。
最最重要是,夏洛不能死!她要和威尔伯一起,在农场永远、快乐地生活下去。
说到 " 永远 " 两个字时,还特意加重了语气。
我不想打断她的美梦,从现实角度说,我也不喜欢这个结局。
" 所爱隔山海 , 山海皆可平 " 的努力,不就是为了 " 让你站在我的未来里 ",一起向更好的明天前行么?单方面牺牲,毫无意义。
但比起小朋友的执念,我还是更宽容些。
作为成年人,我能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如果是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有些更高层次的内涵就表达不出来了。
比如,你觉得夏洛的死很悲伤,但夏洛自己可能并不觉得。
我们来读夏洛对威尔伯说的这段话:
" 我为你织网,是因为我喜欢你。然而,生命的价值是什么,该怎么说呢?我们出生,我们短暂的活着,我们死亡。一个蜘蛛在一生中只忙碌着捕捉、吞食小飞虫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我才可能试着在我的生命里找到一点价值。老天知道,每个人活着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才好吧。"
在《夏洛的网》里,夏洛是很少说话的,她总是很安静,喜欢默默地做。这段为数不多的 " 小作文 ",提升了整部小说的格局。
威尔伯得到了什么呢,我觉得他得到最好的东西,并不是 " 活下去 " 本身,而是认知上有了一个巨大突破,从最初对死亡的恐惧,执念于 " 小我 ",到对生命对爱深刻的理解。
这个认知突破,是夏洛用生命为他换来的。
从某个角度来说,夏洛就像是威尔伯的灵魂导师,在精神层面,夏洛是高于威尔伯的。
突破后的威尔伯不再畏惧死亡,他对夏洛说过这样的话:
" 夏洛,我高兴为你献出生命 -- 我真心愿意。"
夏洛死后,威尔伯将自己的爱倾注到她的子女、孙子女身上,没有一只蜘蛛能代替夏洛在他心目中的位置。
夏洛和威尔伯的关系,让我想起心理学上一个理论:
一切美好事物,都是深度关系的产物。
很多人从平凡生活中感受不到幸福,除了欲望太多,就是因为活得太浅。不论人与人的关系,还是对事物的投入度,都很浅。
浅浅地吃喝玩乐,浅浅地努力,浅浅地爱好。
当然,这也无可厚非,每个人都有自己活着方式的选择。
浅,也不失为一种轻松,不用花时间精力经营感情,也不用在某个人、某件事上面过多投入。
但就我自己而言,我更认同 " 唯有深刻 方有所得 "。
情感上,只有当你投入地去爱,幸福才会来临。
投入并不是说一瞬间就要夸张地投入,真要达到全情投入,浑然忘我这么一个境界,需要一点一点相处,一点一点深入,这通常是一个结果,而不是一开始就能做到。
做事也是,只有当你有种不计得失地投入,成就才会来临。
这个成就不单指现实利益,更指能不能实现自我跨越,自我突破。
因为我们必须花很长时间,慢慢和一个事物相处,不断投入,才能越来越懂这个事物,才能越来越深地看见这个事物的本质。
这大概就是我喜欢《夏洛的网》的一个原因吧,比起浅浅的关系,我更倾向深刻的体验。
心理学家维克多 · 弗兰克尔说过:
幸福是投入的副产品。
如果你不太理解这句话,不妨再读一遍《夏洛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