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親子經驗:人為什麼很難從平淡生活中獲得幸福,這本書寫出了答案,歡迎閱讀。
大家好,我是千媽。
按照預告,今天來解讀一本很不錯的童書《夏洛的網》。
這本書很多姐妹都熟悉,它就擺在書店童書區網域最顯眼的位置,你只要走過去就能看見。但我估計沒幾個成年人讀過,大多數父母都只是因為它很出名,又是老師要求的必讀書才關注,關注往往也只是從書架上取下來遞給孩子說,讀這本吧。
我不是來批判家長這種行為的,因為我自己以前也這樣,覺得童書就是給兒童讀的書,跟我這種中年人沒啥關系。
我是被創作 " 倒逼 " 着去讀童書的,一讀就發現個秘密:
那種經過時間檢驗,被定義為經典的童書,和宮崎駿動畫一樣,不只是寫給兒童,更是寫給曾經身為兒童的我們。
從某個角度來說,讀這樣的童書比你去讀什麼研究兒童心理、親密關系的理論書效果還要好。
因為閱讀過程中,我們既可以看見孩子會對什麼事物感興趣,因為什麼關系迷惘,了解其行為背後的精神動機,還可以看見自己人生中缺失的一些東西,更加了解自己,這種了解本身也是種治愈。
所以慢慢你們會發現,我的童書解讀跟大多數解讀都不同。
不會就書談書,也不會局限在 " 只為兒童閱讀 " 的主題上,我會把我作為成年人或者說成年家長的人生閱歷、教育體會融入其中,再加上一些心理學知識,讓自己的解讀變得有點意思,這樣你們讀起來就不會覺得無聊,還能有所啟發。
我呢,就是想用 " 有點意思 " 誘發你們對童書的興趣,從而實現自己推廣童書的小小野心。(請同學們把 " 我甘願被誘惑打在公屏 ")
回到今天解讀的這本書,咱們先把書封插畫放上來。
▲
來源:當當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推薦版本理由:任溶溶經典譯本
适讀年齡:8 歲 +
【很多姐妹留言要推薦版本,其實我每次都把推薦版本放插畫下面了,無奈你們總是對我的貼心 " 視而不見 "~】
《夏洛的網》看起來講述了一個很莫名其妙的故事。
兩個完全不搭界的角色,一只蜘蛛和一頭豬,莫名其妙地相遇,莫名其妙地產生深刻關系,莫名其妙地發生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就好比人類世界裡面,你和某個人,你們的人生本來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但在某個巧合的時間節點,你也說不清哪來的第六感,就覺得這人怎麼看起來那麼熟悉,好像以前在哪裡見過,有種奇怪的磁場吸引你們靠近。
這時候如果有人問你,你究竟喜歡對方什麼?你可能有點錯愕。
你試圖在腦海裡梳理出一張表,表的左邊列出缺點,表的右邊列出優點。
結果你越梳理越覺得扯淡,因為你發現在你心裡那些缺點并不是不可包容,而那些所謂的優點好像都是社會評價,也不是你第六感的來源。
但恰恰,就是這種 " 說不出理由的喜歡 " 最打動人。
為什麼打動人?因為它是摒除了社會角色,比較高級的人本主義。
生活在群體裡的每一個人都渴望被認同被喜歡,但我們又很清楚,很多時候所謂的喜歡,只是因為對方在你身上有強烈的價值索求。
比如,一個社會地位高,資產豐厚的男人,哪怕長得醜或者沒什麼内涵,一樣有一堆女人向他表達喜歡,但這種 " 喜歡 " 并不能使人提高,反而使人更空虛,加重在欲望中的沉溺。
我還記得大學那會和閨蜜去爬山,晚上坐在草地上看星星,氛圍比較浪漫,人就容易感性,兩個女生就開始憧憬未來,探讨婚姻。
不知怎麼聊到 " 門當戶對 " 這個話題,我說我不認同 " 門當戶對 ",閨蜜說那是你還沒被社會毒打過,等你被毒打多了,你就會認同。
我嘴上沒反駁,心裡還是不認同。
不是覺得 " 門當戶對 " 這個詞不對,它的确代表了現實社會中可能比較穩定的一種婚姻狀态。
但看着星星我忍不住想,都無法做到與原生家庭課題分離的穩定态,有意思嗎?反正我覺得挺沒勁的,沒有愛的婚姻到處都是病症,區别只是睜開雙眼還是閉一只眼。
閨蜜說,那你期待的婚姻是什麼樣。
我開玩笑說 " 狼狽為奸,情比金堅 "。
為什麼不能是兩個獨立個體的并肩戰鬥,共同攀登,探索人間趣味呢?
不過後來我明白了,對大多數人來說,有理由的喜歡代表了一種社會資源共享的穩定态,而無理由的喜歡是能力共享、三觀共享,在普通人的認知領網域裡,這些東西不夠具體和穩定。
所以現實裡最常見的還是 " 缺點優點畫個表 "。
但正因為匮乏、稀缺,人們潛意識裡會更渴求" 沒理由的喜歡 ",渴求一種對自己作為 " 人 " 這個個體本身的認同和欣賞,這也是類似主題文學作品經久不衰的原因。
那麼,我們來看看《夏洛的網》講述的故事 ~
▲來源:電影截圖
威爾伯是一頭豬。
有一天他突然明白了一件事,他很快就要死了。
如果他長不大,就會因為沒有飼養價值被弄死;
如果長得快,就會馬上變成香腸和肉餅。
總之,橫豎都是死。
他就很崩潰,撲倒在地上尖叫求救:
" 我不想死,誰來幫幫我?"
但你也知道,世界很現實,大家各有各的事,誰會在意一只小豬的憂傷呢?不但不在意,周圍被影響到的人還覺得有點煩,比如老山羊,就諷刺威爾伯 :
" 你發出的吵鬧聲實在夠美麗!"
▲來源:《夏洛的網》電影截圖
這時候,突然有一個聲音,輕輕地說:
" 我來救你。"
你能想象那是什麼感覺嗎?
這個輕輕的聲音,來自一只名叫夏洛的小蜘蛛。
夏洛為什麼要救威爾伯呢?
是威爾伯有恩于夏洛嗎,不可能。
就連威爾伯自己都說:
" 夏洛,我不值得你幫我,我從來也沒有為你做過任何事情。"
那麼,是威爾伯身上有利可圖嗎,也沒可能。
農場裡的小羊羔都說:
" 豬的價值比零還要少。"
農場裡唯一覺得威爾伯還有點利用價值的動物,恐怕就只是老鼠坦布爾頓了,因為豬死了能變成熱乎乎的泔腳,對老鼠來說,那可是難得的美味。
但夏洛是一只自食其力的小蜘蛛,她才看不上人類那些殘羹剩飯。
是威爾伯有讓人無法抵抗的魅力?也不太現實。
說實話,小豬威爾伯根本就沒他表現出的那麼堅強,面對死亡,他慫的一批。
可是,夏洛就是用細小的聲音對威爾伯說了:
" 我可以做你的朋友,我觀察你很久了,我喜歡你。"
讀到這裡,我已經能預感在威爾伯和夏洛之間,一定會發生一段深刻的故事。
因為沒有理由的喜歡,是真的喜歡,也是最為珍貴的喜歡。
夏洛并不是說着玩的,她總是在跟威爾伯道過 " 晚安 ",讓他安心後開始忙碌。
她冥思苦想,怎樣才能讓一只豬在人類世界裡自然終老。
終于想到了一個辦法,之後,她開始日以繼夜地為威爾伯織字,這也是她唯一能做的事。" 王牌豬 "" 光彩照人 "" 謙卑 "...... 來到集市的時候,夏洛已經完全沒有力氣,她感覺自己在一步步走向 " 衰竭 "。
集市上來來往往的人中,沒有人知道,一只小蜘蛛曾創造奇迹。
威爾伯獲得了特等獎,接受大家的歡呼,夏洛卻死了。
我家小朋友看到這裡時沒繃住哭了,她完全沒法接受夏洛的死。
可能她在心中,已經把威爾伯和夏洛幻化成了自己和小姐妹的友誼,開始一切都是那麼美好那麼純粹,為什麼會有這樣讓人傷心的結局!
她說她要改寫,我說你打算改成什麼樣。
她說她要改成夏洛想到了一個拯救威爾伯的絕妙好點子,嗯,這個點子依然可以是織字,畢竟織東西是夏洛的特長,這樣比較符合故事邏輯。然後,夏洛救了威爾伯。
最最重要是,夏洛不能死!她要和威爾伯一起,在農場永遠、快樂地生活下去。
說到 " 永遠 " 兩個字時,還特意加重了語氣。
我不想打斷她的美夢,從現實角度說,我也不喜歡這個結局。
" 所愛隔山海 , 山海皆可平 " 的努力,不就是為了 " 讓你站在我的未來裡 ",一起向更好的明天前行麼?單方面犧牲,毫無意義。
但比起小朋友的執念,我還是更寬容些。
作為成年人,我能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如果是皆大歡喜的圓滿結局,有些更高層次的内涵就表達不出來了。
比如,你覺得夏洛的死很悲傷,但夏洛自己可能并不覺得。
我們來讀夏洛對威爾伯說的這段話:
" 我為你織網,是因為我喜歡你。然而,生命的價值是什麼,該怎麼說呢?我們出生,我們短暫的活着,我們死亡。一個蜘蛛在一生中只忙碌着捕捉、吞食小飛蟲是毫無意義的。通過幫助你,我才可能試着在我的生命裡找到一點價值。老天知道,每個人活着總要做些有意義的事才好吧。"
在《夏洛的網》裡,夏洛是很少說話的,她總是很安靜,喜歡默默地做。這段為數不多的 " 小作文 ",提升了整部小說的格局。
威爾伯得到了什麼呢,我覺得他得到最好的東西,并不是 " 活下去 " 本身,而是認知上有了一個巨大突破,從最初對死亡的恐懼,執念于 " 小我 ",到對生命對愛深刻的理解。
這個認知突破,是夏洛用生命為他換來的。
從某個角度來說,夏洛就像是威爾伯的靈魂導師,在精神層面,夏洛是高于威爾伯的。
突破後的威爾伯不再畏懼死亡,他對夏洛說過這樣的話:
" 夏洛,我高興為你獻出生命 -- 我真心願意。"
夏洛死後,威爾伯将自己的愛傾注到她的子女、孫子女身上,沒有一只蜘蛛能代替夏洛在他心目中的位置。
夏洛和威爾伯的關系,讓我想起心理學上一個理論:
一切美好事物,都是深度關系的產物。
很多人從平凡生活中感受不到幸福,除了欲望太多,就是因為活得太淺。不論人與人的關系,還是對事物的投入度,都很淺。
淺淺地吃喝玩樂,淺淺地努力,淺淺地愛好。
當然,這也無可厚非,每個人都有自己活着方式的選擇。
淺,也不失為一種輕松,不用花時間精力經營感情,也不用在某個人、某件事上面過多投入。
但就我自己而言,我更認同 " 唯有深刻 方有所得 "。
情感上,只有當你投入地去愛,幸福才會來臨。
投入并不是說一瞬間就要誇張地投入,真要達到全情投入,渾然忘我這麼一個境界,需要一點一點相處,一點一點深入,這通常是一個結果,而不是一開始就能做到。
做事也是,只有當你有種不計得失地投入,成就才會來臨。
這個成就不單指現實利益,更指能不能實現自我跨越,自我突破。
因為我們必須花很長時間,慢慢和一個事物相處,不斷投入,才能越來越懂這個事物,才能越來越深地看見這個事物的本質。
這大概就是我喜歡《夏洛的網》的一個原因吧,比起淺淺的關系,我更傾向深刻的體驗。
心理學家維克多 · 弗蘭克爾說過:
幸福是投入的副產品。
如果你不太理解這句話,不妨再讀一遍《夏洛的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