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看到丰田的利润表,蔚小理沉默了,欢迎阅读。
加入轩辕之学 成就新汽车人
撰文 / 涂彦平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师 超
谁是全球产销规模最大的车企?谁是全球最赚钱的车企?
答案是丰田,还是丰田。
全球汽车产业平台 Marklines 发布的《2023 年全球车企上半年销量报告》显示,2023 年上半年,丰田集团全球销量为 541 万辆,第二名大众集团为 437 万辆,第十名比亚迪为 125 万辆。
丰田汽车公布 2024 上半财年 ( 2023 年 4 月 -9 月 ) 财报,营收为 219816 亿日元,同比增长 24.1%;当期归属于公司的净利润为 25894 亿日元,同比增长 121.1%。因为上半财年业绩表现良好,丰田还把整个 2024 财年的利润预期上调到了 4.5 万亿日元。
当中国车企在车市价格战中卷死卷生之时,丰田汽车用数据诠释了什么叫作 " 遥遥领先 "。
既要加速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又要保持高利润,对于任何一家车企来说,这都是高难度的考验。而丰田汽车展示出了它高超的平衡能力。
今年 4 月,丰田汽车迎来重大革新。
任职社长近 14 年之后,丰田章男于 4 月 1 日接任内山田竹志成为新会长,而佐藤恒治成为新任社长。
在随后丰田召开的新体制发布会上,佐藤恒治提出了 " 继承与进化 " 这一新体制主题。在继承以商品和地網域为中心的经营的基础之上,丰田将围绕碳中和、移动价值的扩展两个方向,加速向移动出行公司转化。
丰田的使命一直是 " 量产幸福 ",如何通过制造更好的汽车,创造一个理想的移动出行社会,丰田正在用快速变革给出自己的答案。
未来移动出行的样貌
从汽车制造公司转型成为移动出行公司,这是很多传统车企都在调整的方向。但未来理想的移动出行究竟是什么样子,每家车企都在苦苦思索,答案可能并不相同。
在 10 月 26 日至 11 月 5 日举办的 2023 日本移动出行展上,丰田以 " 改变汽车的未来—— Find Your Future" 为主题,展示了未来移动出行的多种面貌。
" 你的未来一定会在丰田的汽车中找到。" 佐藤恒治在展台发布会上描绘了三种移动出行未来。
第一种是与 BEV 共同生活的未来。通过汽车公司的力量将车辆的基本零件进行小型化和轻量化处理,并将其与最佳布局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低重心和宽敞空间兼备的 BEV 车型。除了车身硬體,丰田还有一个 "Arene 作業系統 " 新軟體平台,可以提供全新的体验价值。
第二种是皮卡 IMV 0 代表的未来。它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灵活自由地改变车身形态,从而适应不同场景,变身成为咖啡店、餐车、酒吧甚至 DJ 台。这样汽车本身就成为方便客户实现自我价值拓展的平台。
第三种是电动化车型 KAYOIBAKO 代表的未来。它能够满足个人出行、远程办公、商业运输等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需求,丰富每个人的多面性,并连接人与社会。
这是丰田主张新体制半年之后,丰田人对未来移动出行问题的初步回答。
可以看出,丰田所带来的未来汽车,融合了电动化、智能化、多样化,每一种车型,都呈现出多种可能性,以更智能的方式与用户的驾驶方式与生活习惯进行适配。
这正是丰田的与众不同之处:丰田充分给人选择的自由,它所追求的,永远是多路径解决方案。
这与丰田技术路线的选择原则是完全一致的。丰田在加速向移动出行公司转化的进程中,一直坚持 HEV、PHEV、BEV、FCEV 全方位电动化发展路线,不会押宝单一路线,也不会轻易放弃某项技术。
在混动技术和氢燃料电池领網域,丰田都是量产的先行者。
丰田的 HEV 技术经过了 26 年的积累,赢得了全球 2420 万顾客的选择,其中中国车主达到 250 万。技术几经进化,如今已经推出了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在 PHEV 领網域,丰田同样有智能插电双擎技术。
在 FCEV 方面,丰田的氢能应用方案覆盖制氢、储氢、运氢、用氢全周期,不仅将氢燃料电池技术用于小型汽车,还应用于大型巴士、家用氢燃料电池等各种领網域。
在 BEV 上,丰田已经推出了纯电动专属系列 TOYOTA bZ,寓意实现 "Beyond Zero" 超越零排放的价值。
外界似乎一直有这样的印象:丰田在 BEV 上相对落后。此次日本移动出行展上,丰田带来了多款纯电车型,这是否意味着丰田电动化战略的调整?
" 其实我们并非突然急转弯冲向了 BEV …… " 佐藤恒治解释道。如果熟悉丰田的多样性理念,这一点就不难理解。
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扩充电动化车型,同时实现电动化比例快速增长,丰田已经提出了具体的电动化计划。
2025 年前导入 35 款新电动化车型;bZ 系列 7 款车型中有 5 款车型会导入中国,到 2025 年导入 10 款 EV 车型;到 2025 年,电动化车辆占比达到 50%。
另外,丰田次世代 BEV 产品中的首款车型计划于 2026 年上市。2030 年丰田全球 BEV 销售规模预计达到 350 万台,其中次世代 BEV 产品将占到 170 万台。
同时,丰田也在积极探索次世代动力锂电池的创新,尤其在全固态电池方面,丰田正在稳步推进面向量产的研发工作,并计划于 2027 年搭载到 BEV 车型上。
" 未来的移动出行,将能根据我们的生活方式来扩展自身价值 ",在丰田对未来移动出行的思考中,生活方式、个人价值等都被放到了重要位置。
在坚持全方位电动化、智能化、多样化发展路径的同时,丰田再一次坚定了自己的使命——贴近全球每位客户的生活需求,继续为大家提供多样性的移动出行选择。
中国式的继承与进化
为了更好地应对全球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趋势,丰田提出,要提速本地化发展的脚步。今后,丰田会以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研发中心为基地,加速实现在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进行研发。
" 丰田新会长在社长时代所提出的以地区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在开始实施新体制后,终于可以在中国,由中国人去思考和提案‘我们应当如何进化’这一问题,现在已经具备了这种‘土壤’。" 丰田中国董事长兼总经理上田达郎如此表示。
丰田以开放合作的心态将诸项调整在中国市场快速落地,期待中国成为引领丰田全球发展的驱动力,并且还希望将在中国的研发成果和所学经验反哺全球市场。
在今年 4 月上海车展上,丰田提出了 " 有中国特色的继承与进化 " 新经营体制。佐藤恒治在发布会上表示,要制造更好的汽车,为中国作贡献,要做当地最好的企业。
TOYOTA bZ 纯电动专属系列的两款全新车型—— bZ Sport Crossover Concept、bZ FlexSpace Concept 在车展上迎来全球首秀。
前者由丰田与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一汽丰田、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计划由一汽丰田生产销售。后者由丰田与广汽集团、广汽丰田、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计划由广汽丰田生产销售。两款车型都将在 2024 年导入中国市场,以满足中国消费者对纯电动车的多元化需求。
新车型的导入仅仅是丰田落实 " 中国式继承与进化 " 的开端。
8 月 1 日,丰田在中国市场研发体系的中枢——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更名为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简称 IEM by TOYOTA ) 。丰田在中国的 3 个合资公司(一汽丰田、广汽丰田、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 的研发中心的工程师将打破组织壁垒加入到 IEM by TOYOTA 主导的研发项目中。
上田达郎出任 IEM by TOYOTA 董事长,他表示:" 通过以 IEM by TOYOTA 为核心推进本土研发,丰田要迅速开发并提供令中国顾客满意且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在智能化上,丰田也正在加快与中国本土科技企业的合作。
今年 8 月,丰田中国、广汽丰田与小马智行已就成立 Robotaxi 事业相关合资公司达成協定,共同推进 Robotaxi 的商业化、规模化落地。合资公司将于年内成立,投资总额预计 10 亿元以上,计划推出以广汽丰田生产的丰田品牌纯电动车辆为原型车的 Robotaxi 车辆。
在今年 11 月举办的上海进博会上,丰田汽车展出了氢燃料发动机、氢燃料电池皇冠轿车、商用车换氢模组、福祉车、基于小马智行第 7 代自动驾驶系统打造的 Robotaxi 概念车以及 Toyota Space 智能座舱等。
Toyota Space 智能座舱是由丰田的中国工程师团队,为中国消费者企划、研发的,通过智能设备无缝衔接、AI 助手的个性化定制、拓展车内大屏应用,实现智能新体验,它代表了丰田对智能化的最新思考。
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表现相对弱势,主要是因为智能化、电动化的发展落后于中国车企。丰田正用不同以往的超快速度推进中国切实变化,快速应对中国消费者需求,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两个维度上努力实现与中国用户同频共振。
今年 11 月广州车展,广汽丰田和一汽丰田均带来多款重磅车型,展示自我变革的决心。
一汽丰田发布了全新皇冠、全新普拉多两款经典车型,前者搭载丰田首创的 2.5L 多级混动系统,后者搭载搭载 2.4T 超级混动系统,两款车型将于 2024 年上市。
此外,一汽丰田还拥有现地研发的 bZ 纯电动专属系列,bZ3 单月销量近 6000 辆。bZ Sport Crossover Concept 车型也将于 2024 年上市。
广汽丰田第九代凯美瑞全球同步首发,提供三种外形,导入 2.0L 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还全面更新了车机系统,搭载 8155 芯片,大幅提升互動效率,而且搭载了 TSS3.0 增强版,智舱和智驾体验均有质的提升。
此外,广汽丰田还推出了首款越级智电 SUV 铂智 4X,并且两台新能源概念车 " 舒享空间 "C 级智能电驱轿车和 " 悦动空间 "A+ 级智能纯电 SUV 也同步展出。
从拿来主义的合资 1.0 时代,到双向赋能的合资 2.0 时代,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将以全新的体系、全新的布局和全新的产品来直面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全力推动智电转型变革。
在中国市场,丰田也在不懈推进多种解决方案的落地。
在 FCEV 方面,丰田在中国不断扩大朋友圈,今年 3 月,丰田中国与海马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協定,双方将在海马品牌的车型上搭载运用包括丰田氢燃料电池汽车第二代 MIRAI 使用的电堆在内的成熟部件及系统。这是丰田第一次向中国乘用车厂商供应氢燃料电池系统。
此前,丰田汽车已在中国联合合作伙伴共同设立了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华丰燃料电池有限公司。而丰田首个在海外落地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基地也将在北京于 2024 年 4 月投产。
在混动技术上,丰田今年在中国市场推出了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它实现了三电系统的智能化更新,并全面提升了电驱性能,新一代电机输出功率更强、能量损耗更低,车辆的动力响应更快,加速更强劲。
从 2005 年全球首款量产混动车型普锐斯引入中国,到 2010 年凯美瑞双擎实现本土化生产,再到今年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上市,丰田在中国市场共推出 28 款混动车型,覆盖轿车、SUV 以及 MPV,满足全场景出行需要。
今年 11 月,丰田在中国市场的新车销量为 16.45 万辆,同比增长 17.2%,连续 3 个月实现增长。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的销量达到 6.34 万辆,同比增长 80%。
" 中国汽车市场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作为丰田,我们也将在中国市场全力以赴。" 上田达郎这样表示。
时候已经到了。如何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继承与进化?如何制造有中国特色的更好的汽车?我们看到,丰田已经放心地将这些问题交给了中国市场的丰田人来思考。
百 " 模 " 大战,将如何改变智能座舱?
点击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