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技术落后的增程 却成现阶段最佳方案?,欢迎阅读。
[ 爱卡汽车 爱卡独角 SHOW 原创 ]
人们都说,纯电才是新能源的未来,但在 2023 年,中国的汽车市场上却似乎刮起了一阵 " 邪风 ",备受争议的增程式汽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占领着新能源车的市场。如今,理想、问界、深蓝、岚图、零跑等多个品牌都侧重增程式车型的布局,并且还有多个品牌在计划布局增程式汽车。只是,借助燃油发电,再用电驱动汽车行驶,这多此一举的工作方式,却成了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的 " 最佳方案 "。
增程一枝独秀?
今年 1-10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683.5 万辆和 680.0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0.1% 和 35.5%,市场占有率达到 34.6%。其中,插混车型和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成为新能源车市的亮点,前者累计销量同比增长 69%,后者更是增长 170%。
这其中,专注于增程式动力的理想汽车更是销量 " 杀疯 ",如今已经两个月实现单月交付量突破 4 万,今年截止到 11 月 30 日,全年累计交付 325677 辆,提前达成 2023 年 30 万辆销量目标。同时,理想 L9、理想 L8、理想 L7 三个车型累计交付量均已突破 10 万辆。
至于这个销量,理想汽车官方称稳居中国新势力车企、中国豪华品牌第一。同时,理想汽车还将继续挑战 12 月交付 5 万辆的目标,销售、供应、制造、交付等在内的能力建设都做好了 " 充足的 " 准备。
而另一个增程式动力大户 AITO 问界,在 11 月交付新车 18827 辆,同比增长 127.93%,其中问界新 M7 单月交付 15,242 辆,连续两个月交付量破万。并在,自新 M7 上市以来,订单更是早已突破 10 万辆。
增程式汽车在中国市场能够成功,靠的并非是动力系统,而是产品思维的突破。增大的电池,让增程式汽车的纯电续航更高,满足更多城市用户的需求。另外,增程式车型不论是 SUV 还是轿车,都将使用场景做到了极致,冰箱、彩色電視機、大沙发这些卖点虽然被人吐槽,但确实能打动用户。
纵观中国汽车市场,动力技术虽然能打动一部分消费者,但如今更多的购车用户在选择心仪车辆时,已经不再将动力技术放在第一位,他们对技术的敏感度并不高,反而更关心车辆的实际使用功能和体验。这也就促使增程式汽车成为了 2023 年的明星。
车企为何选择增程
增程式动力并不是什么新技术,这项技术可以追溯到 1900 年,当时费迪南德 · 保时捷为电动车 Lohner-Porsche 搭载了燃油发动机,从而造就了世界上第一辆增程式电动车。但由于当时燃气机和电子技术的不足,导致这项技术没有能够普及。直到 2010 年,通用汽车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的增程式电动车型雪佛兰 Volt 增程版,几年后通用又推出了别克 VELITE 5 增程版。之后,宝马汽车也推出了 i3 增程式车型。然而,这些车企的增程式车型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不理想,通用和宝马推出的增程式车型也都停产了。最终,增程式技术在中国汽车市场发扬光大。
人们也都知道,增程式技术并没有优势,但车企为何还要选择用这项 " 落后 " 技术?主要的原因成本低,不光是技术成本低,整体造车成本也低。
关于增程式汽车的定义,国标(GB/T 19596-2017《电动汽车术语》)有权威的阐述。增程式汽车被定义为一种在纯电动模式下可以达到其所有的动力性能,而当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无法满足续航里程要求时,打开车载辅助供电装置为动力系统提供电能(增程器),以延长续航里程的电动汽车。这种车型的动力系统由动力电池系统、动力驱动系统、整车控制系统和辅助动力系统(APU)组成。
通俗来讲,增程式汽车就是一辆带有大容量电池的电动车,随身带着一个供电的发动机(增程器),也就是自带充电器。市区中短途用电池驱动,相当于一个电动车,而在亏电状态下,可以通过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为电机供电驱动汽车,从而增加里程。简单总结就是:用油发电,用电驱动。
增程系统具备一定优点:首先是发动机可以和驱动端解耦,可以始终运转在最佳燃烧效率区间,提升燃油利用率。其次是不需要变速箱,结构相对简单,成本相对更低。此外,发动机全程不介入驱动,驾驶起来更有电感,也正因如此,它集纳了燃油车、纯电动车的双重优势。
相对于纯电路线来说,增程的优势在于,基于加油带来的补能优势,实现了超长的续航里程,极大缓解电动车主的续航焦虑。同时,增程式车型的电池更小,轻量化优势明显,同价位下增程车型配置更丰富,或者同款车型下,增程款通常定价更低,可以实现 " 油电同价 "。
增程一枝独秀?
车企高管对插混与增程争论不止
对于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技术的争论一直都没有停过,理想汽车 CEO 李想在 2023 广州车展前夕更是在个人微博上放话:" 中国自主品牌,还在坚持多档 PHEV 的车企,会在未来一两年都转换成增程式的技术路线。这个判断可以 2025 年来验证。" 这段话再一次将增程式技术与多挡插电式混动的争论推上了前台。
不出意外,李想的火力输出自然引起了友商的回应,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回应称,选择增程还是选择具有挡位的插混方案,核心点在于对油耗、成本、性能如何平衡,以及考虑用户充电条件和行驶范围,也取决于企业研发实力能否支撑。
长城汽车旗下魏牌总经理兼 TANK 品牌总经理刘艳钊亦发文称:" 从技术角度讲,增程串联系统只是混联 DHT 三大模式之一,相比内燃机发电再驱动的转化效率,显然直驱效率更高。"
而在更早前,大众中国 CEO 冯思翰曾发表过激烈的言论:" 增程式电动车对单车来说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但对于整个汽车产业和地球的节能减排来说是个胡说八道、最糟糕的解决方案,因为燃油发电非常不环保,如果我们继续燃烧化石燃料,用石油发电,那就没必要做电动车了。"
这场争论的背后,其实是不同车企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理解和利益诉求的不同。一些传统车企高管认为增程技术已经过时,而一些新势力车企则认为增程技术仍有市场空间。目前,这场争论还在继续,但不管怎样,对于消费者来说,市场会决定哪种技术更受欢迎。
新能源车企发展未来究竟如何?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内卷十分严重,甚至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了淘汰赛,开始 " 大洗牌 "。而作为当前重要动力技术之一的增程式动力,未来的发展依旧值得人们关注。有专家预测,未来 10-20 年,增程式与插混两种技术路线仍有很好的发展空间。5-10 年内,插混(包括增程式技术)在整个新能源汽车中的占比会有所提升,有望从 2022 年 22% 的市占率提升到 30%~40%。
但不论是插电式混动,还是增程式技术,都是汽车行业快速迈向电动化的过渡期,插电式混合动力成为目前一大解决方案,增程式电动汽车作为最接近纯电的驱动形式,也是一套非常优秀的过渡方案。而不论是增程技术还是插电式混动技术,本质上其实都是在为自家的产品站台。 对用户来说,技术的落后与先进并不是首当其冲的,产品能够满足需求、带来更好的体验才是最重要的。
同时,新能源汽车未来的竞争重点,已经从动力系统、技术路线这些传统竞争点,向着智能化转变。哪一个技术路线与智能化结合得深,结合得广,融合得早,哪一个技术路线就会更好地介入智能化。所以,单纯讨论动力系统,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的中国汽车市场,智能化程度,才是我们应该真正关注的重点。
全文总结:理想汽车凭借着营销策略、供应链把控、降本增效等方面的措施,成为比亚迪和特斯拉之后,第三家能够连续保持季度盈利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足以说明理想汽车的成功。而这其中,增程式技术给理想汽车带来的优势自然也不少,解决里程焦虑、降低成本,这都为理想汽车的成功加上了一层保险。
所以,技术没有好坏,只有适不适用。未来,插混和增程必然会继续增长,但从最终结果来看,增程式以及其他混动形式能成为消费者和车企的部分选择,本质上是因为纯电车型还无法取代燃油车续航长、补能方便等优势。所以插混和增程都是折中方案,纯电才是最终归宿。
精彩内容回顾:
新能源车企发展未来究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