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00後實習生,對大廠祛魅了,歡迎閲讀。
文 | 表外表裏 ,作者 | 陳梓潔,編輯 | 曹賓玲
" 晚上 12 點下班被 Mentor 約談是什麼體驗?"
" 我在春招中以 0.01% 的概率抽中了大廠實習的群面機會,你也來試試吧!"
兩年前,看到這樣的調侃,小迪只當是笑談,但真的在大廠實習了一遭,她才知道這是命運的 " 回旋镖 "。
猶記得實習第一天,她站在公司高聳的大樓前,看着衣着光鮮、手捧咖啡的年輕男女湧入大門,想象着他們坐在電腦前動動手指、開開會頭腦風暴,就能創造出驚豔的產品來,耳邊好似有人對她説:" 歡迎來到精英世界。"
沒想到,此後她再沒能在天黑前離開這棟大樓,年輕活力的氛圍、平等開放的環境仿佛只是傳説,取而代之的是螺絲釘、時薪低、PUA 等日復一日的抱怨。
随着高歌猛進的互聯網大廠逐漸回歸商業本質,曾被看作是職場 " 金鑰匙 " 的大廠實習開始褪色,像小迪一樣對大廠祛魅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在互聯網實習社區中,一眾大廠、中廠 " 喜提 " 低分,被打負分者也不在少數。
從 " 一年四段大廠實習 " 的輝煌到 " 再也不去大廠實習 " 的覺醒,實習生們開始打破幻想,選擇逃離。
一、去大廠歷練,卻只學會了做 PPT
" 我們正在開發新業務,需要實習生來一起試錯…… "HR 介紹工作内容時,巧巧呆愣了幾秒,懷疑自己聽錯了。
她一直以為,那些動辄幾億用户的互聯網產品,應該是 985 和海歸精英們夜以繼日開發出來的,沒想過也可能是 " 幾個 Mentor 帶一幫實習生試出來的 "。
但短暫的驚訝之後,她很快接受了現實,畢竟這或許才是大廠真實的工作方式,而且能從 0 到 1 參與產品開發全過程,也是她求之不得的機會。
在巧巧看來,大廠就是職場界的 " 清華北大 ",裏面遍地是牛人和優秀項目,有幸能給 " 大神 " 們打下手,對自己工作能力、職業技能的提升大有裨益。
沒有猶豫,她絲滑地接下了 offer,準備迎接自己脱胎換骨的時刻。小迪收到大廠入職通知後也是躊躇滿志,正式實習前,她特意學習了編程語言,希望能在大廠一展身手。
但投入工作後,她發現自己其實只要熟練使用 PPT 和 Excel,就已經超越了 90% 的大廠產品實習生。
" 抓緊時間把 PPT 再優化一下。" 距離開會不足半小時,Mentor 仍在鼓勵她加油幹,一副對項目勢在必得的樣子。
但小迪十分心虛,他們正在策劃的新功能,号稱玩法迭代、圈層突破,可許多競品 APP 已經推出了類似產品,甚至公司内部還有其他組在 " 賽馬 ",他們既不占先機也沒有獨特之處。
這樣重復 " 造輪子 " 的還不止他們組一個,小迪感覺大家就是在 " 用時興的概念和大廠黑話包裝 PPT" 以及 " 做出點漂亮的數據再包裝一遍 PPT" 之間切換,并沒有太多創新。
在小迪眼裏,Mentor"50% 的時間在做 PPT,30% 在開會匯報,剩下 20% 才會用來輸出有價值的方案和設計 ",實習生的工作則更瑣碎,往往只是幫忙做幾頁無關痛癢的 PPT,在核心技能上幾乎沒有上升和精益。
相比于小迪,做内容運營實習生的小羊接觸到了投放、追蹤等關鍵工作,但她在大廠實習的體驗感依然不佳。
剛入職的時候,她就發現自己周圍一圈都是實習生,正職員工坐在透明玻璃牆背後,跟他們離得很近,大門卻不相通。
她與 Mentor 完全通過工作軟體交流,一周見不到 3 次面,與大神、牛人面對面交流學習更是天方夜譚。
甚至小羊将工作成果提交過去時,Mentor 也只是簡單地回復 " 優化一下 ",從不告訴她具體如何優化、改進,有時問急還會敷衍她 " 這不是你該考慮的事情。"
這讓小羊有些沮喪,不過她還是兢兢業業地運營着後台,Mentor 沒空指導,她就自己去分析當下的流行内容,洞察用户的喜好,絞盡腦汁把數據做得更好。
"大廠實習就是公司在提前篩選人才。" 小羊的目标很清晰,不想當 " 一輪遊 " 的打雜工具人,那就要努力證明自己。
進入大廠 " 開荒 " 的巧巧也是這麼想的,幾個月苦幹下來,她成功進階到可以獨立負責一個細項的段位,但随着對大廠融入加深,她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憊。
二、高薪和高福利只是大廠病的遮羞布?
客服:" 這個數據有問題,請 @業務產品幫忙看看 "
業務產品:" 我查了,請 @中台產品排查一下 "
中台產品:" 這沒問題,@中台大數據研發 "
中台大數據:" 我也 ok,@業務後端研發 "
業務後端研發:" 沒查出問題…… "
刷到這篇吐槽帖的時候,巧巧狠狠點了一個贊,果然大廠人都逃不掉甩鍋、扯皮的荼毒。
剛入職的時候,她還可以一門心思撲在具體工作上,幹着幹着卻發現,部門對接快擠占了一半的工作時間。"明明一個團隊可以完成的事,為什麼非要分五六個團隊去做?" 大廠復雜的工作流程和模糊的職責劃分讓巧巧感到困惑。
更令她無語的是,皮球經常來回踢了好幾天,需求還是懸而未決,以高效著稱的大廠運行起來卡得像生鏽的齒輪。
當然這也不全是壞事,某種程度上,巧巧覺得自己的溝通和執行能力,正是在一次次的進度倒逼、團隊拉扯中錘煉出來的。
尤其是獨立負責部分工作後,她意識到悶頭做事在職場行不通,與人思辨更能快速找到問題最優解,甚至要敢于秀出自己的工作,才能争取更多的關注與支持。
只不過代價是得加班到晚上十一二點。
窗外夜色漸濃,剛忙完手上工作的東子,捧着飢腸辘辘的肚子去食堂幹飯,手機裏突然跳出 "7 點半準時開會 " 的通知。
他心裏泛起一絲無奈:白天分明有大把時間開會總結,大廠的領導們卻總是約在下班之後。而且幾個人坐一起聊一兩個小時,最後達成的共識就是回去改 PPT,除了工作時長其他啥也沒增長。
一場場會議堆積下來,安心幹活竟然成為了一種奢求,東子每次趕着末班地鐵離開辦公室,工區還有許多剛從會議室裏出來的正職員工在埋頭苦幹。
高強度的工作環境裏,他感覺人都變成了冷冰冰的工作機器。
又是一個披星戴月的夜晚,東子正全神貫注地趕報告,猛然被 " 咚 " 的一聲悶響打斷。他從工位上站起來,看到一位正職暈倒在不遠處的地上,口吐白沫、四肢抽搐。
沒經歷過這種場面的東子緊張到手足無措,但周圍其他正職員工只是抬頭看了一眼,又繼續做自己的工作,只有兩三個人跑過去搶救。
其中一位同事叫了救護車,她問另一位和病人關系不錯的員工能否陪同送醫,後者幾乎沒有猶豫就拒絕了:" 我手頭還有工作要做,去不了醫院。"
那一霎,東子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不敢相信大廠人已經被摧殘得如此冷漠。
年年也親眼見識了大廠内卷之嚴重,但她選擇迎難而上:" 實習生都能月入 7000,還有下午茶和各種福利,足夠我的精神損失費了。"
更何況,大廠實習還是找好工作的必經之路,年年認識的一位學長,只有二本學歷,靠着一身過硬的技術擠進大廠實習,最終留用,沒幾年就在一線城市買了房。
她堅信 " 現在的辛苦,都是為以後找工作時手上增添更多籌碼 ",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經變了天地。
三、大廠實習的光環正在失效
一結束面試,向洋就氣憤地把簡歷一股腦扔進了垃圾桶。
" 統籌、協調、賦能……你簡歷寫得很漂亮,其實就是客服而已?" 片刻前 HR 的追問,像一個響亮的巴掌,打得她臉上火辣辣地疼。
向洋之前在大廠電商運營部門實習,每天的工作就是給商家打電話,但大廠實習幹的都是 dirty work,她只是像所有人一樣,把打電話包裝成 " 渠道運營 ",統計客户數量美化成 " 數據分析 ",一項項寫進了簡歷裏。
沒想到久經沙場的 HR 們也早已熟知套路,幾個專業問題盤問下來,向洋越答越沒底氣,最後甚至胡言亂語,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折戟而歸的她,既羞愧又有些憤憤不平。猶記得前幾年,大廠實習還是就業市場 " 硬通貨 ",學長學姐只要有任意一份,找工作時都能橫着走。
而如今,BAT、TMD 的實習生遍地都是,每年以數萬的數量在增長,部分大廠僅僅是暑期實習生,招聘人數就一度占到員工數量近 10%。
疊加互聯網寒冬,大廠實習從 " 香饽饽 " 變得不再稀奇。
211 本 985 碩,3 段互聯網實習經歷,連頭部大廠的簡歷關都過不了,朋友向小迪哭訴自己的經歷時,她也瑟瑟發抖。
小迪從本科開始實習,一路卷了 5 份,以為這已經可以馳騁就業市場了,臨近畢業一瞧,身邊同學人均兩三段大廠實習,連成績墊底的同學都不例外。
甚至有時候,多段大廠實習還成了減分項,"HR 會質疑實習的真實性。" 她説,平均每段實習不過三個月時間,按大廠擰螺絲的風氣," 含水量 " 可想而知。
有學長經驗 " 保駕護航 " 的年年,沒有像小迪一樣不斷變換實習陣地,如正職一般辛苦的崗位,她一幹就是一年多。
畢竟在一個地方待得越久,留用的概率越大,剛入職的時候,Mentor 也拍着她的肩讓她好好幹," 争取留用,就不用去卷秋招春招了。"
項目組裏跟她一樣打算的人不少,一位 985 本碩為了打好這份工,讀研之後就一直在校外實習,抽空完成自己的學業,忙碌到連研究生導師都不太認識他。
他已實習近兩年,可以獨立完成項目,平時開會侃侃而談,和正式員工沒什麼差别。年年以為他留用十拿九穩了,沒想到被部門領導約談回來,他卻坐在對面,紅着眼眶掉眼淚。
壞消息很快傳來——領導突然通知所有實習生,部門沒有留用的 Headcount 了。
年年也慌了神,這兩年裁員、優化的消息不斷,縮招在意料之中,但她覺得企業終究是要校招,自己好好幹應該有一絲希望,沒想到現實如此殘酷。
更令她心寒的是,有實習生打探到,砍 HC 的決定其實早已下達,但領導怕他們中途跑路,還是照常畫餅。
深感受傷的年年連班都不願意加了,第二天就提了離職。她把自己的血汗經歷發到社交平台上避雷,結果每天還是有許多人來向她取經,想擠進大廠實習。
年年一開始以為是大廠濾鏡不夠稀碎,後來校招季差點收不到 offer 的時候,她才想明白,如果不卷大廠實習,大家可能真的顆粒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