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寒武紀連虧七年,陳天石身價縮水超百億,歡迎閲讀。
文 | 雷達财經,作者 | 肖灑,編輯 | 深海
"AI 芯片第一股 " 寒武紀,依然深陷虧損泥潭。
近期,該公司發布 2023 年業績預告,預計全年歸屬淨利潤虧損 7.56 億元 -9.24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虧損有所收窄,成為寒武紀财務數據公開披露以來的第七個虧損年頭。
過去一年,AI 大模型站上最強風口,AI 芯片需求激增,疊加英偉達 AI 芯片進口受限,這讓專注于人工智能芯片研發的寒武紀被寄予厚望,股價表現活躍。
然而,從最新财報來看,這樣的機遇并未助力寒武紀實現基本面的改善,公司營收連續兩年止步不前,淨利潤也沒有扭虧的迹象。同時,公司 2023 年以來多次被曝 " 裁員 "。
寒武紀創始人,是曾任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和博導的陳天石,他同樣期望頗高," 寒武紀要做智能芯片的将軍 "。但随着業績始終處于虧損轉态,公司市值從高位墜落,陳天石的财富也已縮水超百億元。
連續 7 年錄得虧損
在虧損的道路上,寒武紀越走越遠。
該公司近日發布 2023 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公司 2023 年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預計将出現虧損,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預計虧損 7.56 億元到 9.24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虧損收窄 26.47% 到 39.84%。
同時,公司 2023 年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虧損,預計虧損 9.45 億元到 11.55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虧損收窄 26.87% 到 40.17%。
對于業績變動的原因,寒武紀表示,公司預計 2023 年管理費用為 1.35 億元到 1.65 億元,較上年同期管理費用 2.97 億元減少 44.38% 到 54.49%。主要原因系公司分攤的股份支付費用較上年同期減少,導致報告期管理費用較上年同期顯著減少。
同時,公司預計 2023 年研發費用為 9.99 億元到 12.21 億元,較上年同期研發費用 15.23 億元減少 19.83% 到 34.41%。主要原因系根據公司業務規劃,進一步提升研發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報告期研發費用較上年同期有所減少。
最後,公司預計 2023 年資產減值損失為 1.17 億元到 1.43 億元,較上年同期資產減值損失 1.96 億元減少 27.20% 到 40.44%。主要原因系本年計提的存貨跌價損失較上年同期有顯著減少。
非經營性損益方面,報告期内,寒武紀非經常性損益對淨利潤的影響額預計為 1.89 億元至 2.31 億元,主要為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的影響。
不難看出,造成淨利潤虧損的上述三項财務指标雖然同比有所下降,但金額仍然不低。值得一提的是,市場認為寒武紀研發費用的下滑,與去年的裁員有關。
據媒體報道,2023 年上半年,一名從寒武紀離職的人士透露,"(公司)裁員一直都有裁,因為業績有壓力。"
到了 7 月底,寒武紀再被曝出裁員傳聞,這次裁員以智能駕駛芯片業務行歌科技為 " 重災區 "。該公司軟體部分裁員近半,硬體部分只保留少數員工 " 善後 ",且新項目已經暫停。
根據寒武紀 2023 年半年報,截至 2023 年 6 月末,公司研發人員數量 980 人,相比 2022 年底減少兩百多人。
另外,自 2017 年公開披露财務數據以來,寒武紀就一直處于虧損狀态。同花順 iFinD 數據顯示,2017 年至 2022 年,公司分别虧損 3.81 億元、0.41 億元、11.79 億元、4.35 億元、8.25 億元和 12.57 億元。
關于寒武紀何時能夠盈利,目前來看還沒有一個明确的答案。2023 年半年報中公司表示,由于公司設計的復雜計算芯片需要持續研發投入,研發投入和對人才的股權激勵占據了運營費用中較大的比重。但是,公司營收暫時無法覆蓋該部分費用,因此公司尚未盈利,從短期來看亦将存在虧損繼續擴大的風險。
營收規模止步不前
ChatGPT 引爆人工智能熱潮,作為人工智能產業鏈的重要硬體的 AI 芯片,需求激增。Frost&Sullivan 預計 2023 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規模将達到 490 億美元,到 2026 年将增長至 920 億美元。
作為較早切入 AI 芯片賽道的企業,市場對寒武紀的看法一直相對積極。但從市場格局來看,目前人工智能芯片市場主要由國外巨頭占據。
根據 IDC 數據,2021 英偉達在企業級 GPU 市場中占比 91.4%,AMD 占比 8.5%。德邦證券分析師陳海進指出,目前中國加速計算伺服器市場需求主要被 GPU 所承接,但 AI 智能芯片定制化程度更高,未來有望憑借更靈活的架構設計和更高的算力,成為市場主流。
此外,2022 年 8 月,全球 AI 芯片龍頭英偉達被要求停止出口兩種用于人工智能工作的頂級計算芯片,管制涉及英偉達 A100 和 H100 兩款芯片,以及英偉達未來推出的峰值性能等同或超過 A100 的其他芯片。
業内預計,芯片出口限制下,寒武紀作為國内 AI 芯片龍頭有望受益。但是,當前國產算力芯片廠商普遍面臨着一定挑戰,一方面是先進制程受到制約,受制于封鎖無法使用台積電的先進工藝;另一方面由于軟體生态的貧瘠,大模型等應用使用國產 AI 芯片需進行大量代碼移植工作,導致效率并不高。
有行業自媒體透露,目前百度文心一言在訓練端主要使用英偉達產品 V100 和 A100,在推理端主要使用英偉達 A100 和百度昆侖芯 2 代,小規模部署了寒武紀最好的產品思元 590。
但實際上線中并沒有使用思元 590,主要原因在于其性能指标不如 A100,而且架構不太兼容、難度大。
也正因為如此,寒武紀的商業化之路充滿挑戰,目前以政府或關聯機構大客户為主。例如,2021 年寒武紀最大客户是江蘇昆山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其銷售額占據總額比例高達 62.46%。
2022 年,最大客户為南京市科技創新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該客户銷售額占全年銷售總額達到 60.81%。
天眼查資料顯示,江蘇昆山高新技術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和南京市科技創新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背後,分别是昆山市國資和南京市國資。
根據近期交通銀行采标網信息,寒武紀成功得標交通銀行國產 GPU 伺服器等項目。
同時,寒武紀的營收增長乏力。在 2022 年營收同比增長 1.11% 之後,公司預計 2023 年度實現營業收入 6.8 億元到 7.2 億元,較上年同期略有降低。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2023 年受供應鏈因素影響,寒武紀營收(中值)同比略有下滑,預計實現營收 6.8-7.2 億元符合該機構此前預期的 7.15 億元,看好公司在國產替代方面的機遇。
創始人财富大幅縮水
公開資料顯示,寒武紀于 2016 年 3 月成立,前身是中科院計算所 2008 年組建的探索處理器架構與人工智能的交叉領網域 10 人學術團隊。
公司經營模式為 Fabless(無晶圓廠)模式,主要做智能芯片的設計和銷售,将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等環節委托給晶圓制造企業、封裝測試企業及其他加工廠商代工。
2023 年半年報告顯示,公司直專注于人工智能芯片產品的研發與技術創新,主要產品為雲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訓練整機、邊緣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終端智能處理器 IP 以及上述產品的配套軟體開發平台。
寒武紀的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總經理陳天石,算得上一位 " 少年天才 "。2001 年,年僅 16 歲的他成功考入中科大的少年班,成為家裏繼哥哥陳雲霁之後第二個考上中科大少年班的 " 神童 "。
2010 年,陳天石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學院畢業獲工學博士學位之後,曾在中科院計算所擔任研究員,還成為當時所裏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
31 歲時陳天石 " 下海 " 創業,成立了寒武紀。此後很長一段時間裏,這家明星獨角獸企業的成長近乎一帆風順。
2017 年,寒武紀進入華為供應鏈,當年華為發布的全球首款手機 AI 芯片麒麟 970,集成了寒武紀的 A1 處理器。
然而,這次合作沒有持續太久,華為在 2019 年開始自研芯片,寒武紀這部分業務在當年的收入占比大幅下降。
這被視為寒武紀過往發展中的第一次受挫,而後陳天石選擇将寒武紀的業務重心轉向智能計算集群系統與雲端 AI 芯片傾斜。
2020 年 7 月 20 日,寒武紀僅歷時 4 個月審批就成功登陸科創板,一時風光無兩。随着公司成功上市,85 後陳天石個人财富水漲船高。
彼時,作為寒武紀實控人的陳天石,持有寒武紀約 1.2 億股股份,持股比例高達 33.19%。按照開盤 1000 億的市值計算,陳天石持股對應的市值超 300 億元。
不過,寒武紀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也經歷了一輪起伏,2022 年其股價一度徘徊在 50 元的位置,甚至被調侃為 " 上市即巅峰 "。
2023 年,大模型橫空出世,人工智能行業迎來轉折,寒武紀股價也一路上漲,于 2023 年 4 月份一度飙升至每股 271.47 元。
但在短短幾個月後,寒武紀股價再次 " 腰斬 "。截止 2024 年 2 月 7 日收盤,公司股價為每股 110.88 元,市值總計 461.9 億元。
與此同時,陳天石身家也大幅縮水。2023 年三季報,陳天石持有寒武紀 28.69% 的股份,按最新市值計算,陳天石的持股市值約為 133 億元。
陳天石曾在之前的一次采訪中表示,相比英偉達、英特爾、AMD 數十年的成長史,寒武紀無疑還是個孩子。
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商業化始終是橫亘在寒武紀面前的難題,業務受困加上持續燒錢,足以消磨掉資本的耐心。目前來看,要想打破國際巨頭足以壟斷的市場地位,寒武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