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勝券在握》為什麼沒有“揚名立萬”?,歡迎閲讀。
職場牛馬越來越難當了," 牛馬電影 " 也一樣。
作為鬼才導演劉循子墨的第二部作品,《勝券在握》被寄予厚望。這次他合作鄧超,選互聯網大廠為戲劇舞台,講了一個 " 與我有關 " 的故事:職場牛馬被暴力開除,與黑心公司高能較量。
上映一周,票房剛剛破億,貓眼專業版目前給出的預測總票房是 3.05 億,不足導演前作《揚名立萬》總票房的三分之一。豆瓣評分 6.7,多數人給出三星評價。
雖然市場表現不夠亮眼,但《勝券在握》仍然是一部成色不錯的商業電影。劉循子墨延續了以往的風格,不矯情,轉折荒誕又出其不意,但扒開笑點仔細看,裏面總是藏着實話與理想。
但為什麼這次《勝券在握》沒能 " 揚名立萬 " 呢?
01
如果你看過《揚名立萬》,就能明白導演劉循子墨不喜歡嚴肅叙事。
因此,即使是大廠裁員這麼沉重窒息的議題,導演依然吹了一個美麗的泡泡。
《勝券在握》的英文譯名是 "To Gather Around",一群人聚在一起,用理想對抗現實。
老員工白勝(鄧超 飾)的工号是 11,在大廠 " 奧傳司 " 只有四個程式員的時候,他就是其中之一。兢兢業業工作十年,仍然沒有晉升為中層領導。
這樣年齡尴尬、能力不上不下、沒有領導護着的老實人,在降本增效的裁員風波到來時,危機最大。
果然,連續十八個月全勤,抵不過冷漠的裁員評估。替父還債的白勝一直等着 800 萬期權兑現,結果到嘴的鴨子飛了。
苟住 100 天,拿回 800 萬。于是白勝精心設計了一個騙局,公司誤以為他掌握秘密技術,不得不将其召回并重用,還成立了一個内部分公司 " 泡泡工廠 ",讓他在奧傳司内招人做事。
泡泡吹大了。被白勝拉入局的人有:因為懷孕而被上司針對的女 HR,性情孤僻、郁郁不得志的編碼怪才,忙到很久沒陪家人的公關名嘴,以及一直打雜、接觸不到核心業務的小姑娘們 ……
在冰冷的大廠裏,這群邊緣人共同構築了 " 泡泡工廠 " 這個烏托邦,一個沒有繁文缛節,沒有勾心鬥角,一起成長、快樂生活的自由天地。
泡泡工廠的存在,看似是大廠牛馬失業前最後做的一場不切實際的美夢,實則是對現存職場環境的一場盛大控訴,是對時代抛棄個人之命運的強烈不甘。
事實上,泡泡工廠成立第一天,一直打小算盤的白勝,就一不小心説出了真心話:
" 我要拿回那份傾注了我青春的工作。"
大多數人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消磨了心氣兒。心氣兒還在,勁兒就能往一處使。白勝團隊在日夜磨合中培養了默契,一種温暖的善意逐漸在泡泡工廠内流淌。
因為這份善意,原本針對泡泡工廠的外部監事,也成為 " 大家庭的一員 ";
因為這份善意,白勝不再獨善其身,選擇與大家一起扛;
因為這份善意,夥伴們原諒了白勝,陪他衝到最後。
這種久違的善意,與大廠氣質嚴重不符,它是以真心換真心的成果,也是導演在殘酷的大廠裁員議題下想表達的最質樸的願望。
02
可惜,《勝券在握》的故事不是爽文。
或者説,它的爽點不同于《年會不能停!》,在年會上放飛自我罵領導,走向純爽片結局;而是主創對于現實深度又巧妙的諷刺。
奧傳司的設定是一家大型科技公司,其實是将互聯網大廠、國企、外企的各種糟粕都縫合其中。
這就注定了影片的故事走向總有相伴相随的兩條線:明線是理想抱負的實現,暗線是扎心的現實。
白勝自以為是地利用中層領導不願背鍋的心理,成功回到公司,殊不知自己早已成為高層内部鬥法的賭注。也正是因為高層内鬥,整個團隊辛苦研究的 AI 原型機,被毫不留情地摧毀。
" 泡泡工廠 " 這種内部分公司,指向的也是現實裏上不得台面的裁員手段:成立一個注定會黃的項目組,逼着員工主動離職。
而白勝念念不忘的、代表了 " 幸福的承諾 " 的期權,才是自己被裁的真正原因。
甚至直到最後,泡泡工廠參加 AI 比賽拿了一等獎,也并不是上天對白勝 " 赢一次 " 的回應,而是董事長為了面子,動用各種人脈拿到的。
影片處處充斥着這種諷刺。在仰頭大笑的同時,總是有細思極恐的真相。
但最細思極恐的還是影片最後,打赢惡意裁員官司的白勝,來到昔日小夥伴成立的新公司 " 泡泡工廠 " 面試。
" 什麼職級啊?"
"M6。"
" 喲,您這級别我們小公司可養不起啊。"
味兒太衝。有過被大廠裁員重新找工作經歷的人,看到這段對話都會心一笑。
可當泡泡工廠的招牌閃閃發光,你會忍不住想到:現在的泡泡工廠,不就是當初小而美的奧傳司嗎?這是否是一個可怕的輪回?
03
當失業成為普遍焦慮,關注職場打工人的 " 牛馬電影 " 就漸漸走進觀眾視野。
《年會不能停!》底色是普通人逆襲的爽文,娛樂屬性大于一切,以戲谑的方式調侃職場的種種不公。
《逆行人生》的基調是現實主義,講的是中產墜落,中產夫婦面臨生存危機而選擇從事下沉行業。
相較于前兩部,《勝券在握》将理想與現實融合得很好。但從電影的市場反饋上,也能窺見牛馬電影難做的地方:
對現實的描摹輕飄飄,無法激起觀眾的共情,更當不成嘴替。
真把觀眾刺痛了,又會勸退觀眾,一是日子已經夠苦了,沒人想在影院繼續苦哈哈;二是會遭到質疑,你們這些 208 上過班嗎?知道什麼是真苦嗎?
觀眾需要情緒和話題。越是話題式、熱點式、議題式的電影,越是納入更多議題,就越容易獲得票房。
牛馬電影作為新興題材,可以完成群體情緒的釋放。但如何拿捏其中的分寸,精準擊中觀眾,還需創作者細細考量。
【文 / 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