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廣汽5月銷量:自主發力,合資回温,“華南黑馬”全速狂奔,歡迎閲讀。
在剛剛過去的 5 月,廣汽集團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5 月銷量 21 萬輛,同比增長 14.5%;1-5 月累計銷量為 92.7 萬輛,同比增長 1.2%。
在新能源領網域,廣汽集團銷量亦是節節拔高:5 月份其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 5.0 萬輛,同比增長 1.2 倍;其中自主新能源售出 4.6 萬輛,同比增長 1.2 倍;1-5 月,其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 18.4 萬輛,同比增長 1.1 倍,其中自主新能源售出 16.6 萬輛,同比增長 1.2 倍。
繼 2022 年銷量上行之後,廣汽集團再次用數據向外界展現出了騰飛的勢頭。具體來看,其銷量占比也反映了廣汽集團正從過度依賴合資到自主銷量領先。長期的 " 單腿走路 ",如今正慢慢演變成均衡之态。
2022 年,廣汽集團的營收、淨利、產銷量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市場份額也創下新高。
數據顯示,2022 年廣汽集團共實現營業總收入 5146.05 億元,同比增長約 19.74%;產銷分别為 247.99 萬輛和 243.38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16.0% 和 13.5%;產銷規模升至行業第四,市場份額提升至約 9.1%。
但其中,廣汽旗下合資品牌汽車銷量高達 180 萬輛,同比增長 5.89%,占集團總銷量比例超 7 成。
細觀廣汽集團的過往," 合資為大 " 幾乎是每一年的常态。但新能源浪潮的崛起和 MPV 市場風口的顯現讓其抓住了新的契機,廣汽傳祺和廣汽埃安,已逐漸在自主高端 MPV、SUV 領網域以及 20 萬元以下新能源市場立住了自己的行業地位。
對于埃安的迅速崛起,有業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車市場頭部已從 " 蔚小理 " 變成 "BAT",即比亞迪、埃安和特斯拉。
在這三大品牌中,比亞迪早期便以電池起家,特斯拉是專注于新能源賽道的全球巨鳄,唯有埃安是異軍突起的後來者。
但就是這匹意料之外的黑馬,力壓一眾傳統品牌和造車新勢力—— 5 月份,廣汽埃安銷量為 45003 輛,同比增長 114%,環比增長 10%;1-5 月累計銷量 166323 輛,同比增長 119%。更值得一提的是,埃安已經擺脱了過去靠銷量擔當 AION Y" 單腿走路 " 的狀态,出現了新的銷量支柱。5 月,埃安旗下車型 AION S 共售出 25233 輛,AION Y 共售出 19178 輛。
與此同時,埃安還不斷推出新的技術,比如今年發布的誇克電驅技術和通過槍擊不起火試驗的彈匣電池 2.0,還有正在加速落地的充換電站、入股星河智聯研發智能座艙產品……經過不斷地 " 自修内功 ",埃安已在行業中構築了核心技術 + 全產業鏈的核心優勢。
廣汽傳祺銷量亦在不斷上漲,其 5 月終端銷量為 3.2 萬輛,同比增長近 50%。與此同時,廣汽傳統還在加速轉型,為迎戰下一個時代加足馬力——
4 月 18 日,廣汽傳祺在上海車展宣布進入‘電動化 + 智能化’雙核戰略 2.0 時代,加速向科技公司轉型,并對外亮相了新款 MPV 車型傳祺智電新能源 E9;
5 月 21 日,傳祺智電新能源 E9 在人民大會堂宣告上市,格調之高令人震驚;
6 月 3 日,廣汽傳祺新能源體驗中心集體開業,構築了業界唯一的 " 廠 - 店 - 客 " 金三角溝通閉環,為消費者打造了集展示、體驗、下訂、交付四大功能于一體的用户之家。并采用全國統一 " 一口價 ",讓消費更加透明。
除了自主品牌在不斷發力,廣汽集團旗下合資品牌也在不斷回温。5 月,廣汽本田共售出 54408 輛,同比增長 15.5%;廣汽豐田終端銷量為 77534 輛,同比增長 10.7%。
在 8 款車型月銷過萬的車型中,除了 AION S 和 AION Y,其它均來自合資品牌。具體包括:凱美瑞系列 18925 輛,鋒蘭達 13686 輛,威蘭達系列 12487 輛,雅閣系列 11715 輛,雷凌系列 11565 輛,皓影系列 11466 輛。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車型仍以燃油車為主。
公開數據顯示,1-4 月,本田汽車(含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因大環境的不振、新能源市場的衝擊、自主品牌的崛起而銷量受損,分别為 64193 輛、74142 輛、82041 輛、94879 輛,直到 5 月份銷量才終于回到 10 萬輛以上。
有行業分析師認為本田銷量不振的原因主要應歸咎于新能源轉型進度較慢。2022 年,本田在中國推出了隸屬于 e:N 品牌的兩款純電車型—— e:NP1/e:NS1,但上市表現都差強人意。不止本田,豐田推出的 " 驗證碼系列 " 也銷量平平,產品實力頗受質疑。
因以上種種原因,廣汽集團雖目前銷量上行,未來卻未必處處坦途——自主品牌能否真正扛起銷量大旗、合資品牌何時能夠轉型完畢,才是決定廣汽命運的真正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