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關税重創的不只是蘋果,大摩:美國科技硬體,無處可躲!,歡迎閲讀。
據大摩測算,關税将給美國科技硬體公司帶來約 510 億美元的額外成本。對蘋果而言,額外的關税成本可能高達 333 億美元。戴爾和惠普的情況更為嚴峻,關税成本可能幾乎等同于其 2025 年的預期淨利潤。
特朗普最新宣布的關税政策,将對美國科技硬體行業造成毀滅性打擊,而企業幾乎沒有應對手段。
4 月 3 日,大摩在最新研報中稱," 對等關税 " 将使銷往美國的科技硬體產品都将面臨 25%-54% 的關税,使得依賴海外生產基地的美國科技硬體行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華爾街見聞此前在報道中指出,蘋果在美國沒有任何工廠,其所有產品幾乎都在海外生產,這讓該公司在特朗普的新關税政策下顯得格外脆弱。
科技硬體企業無處可躲
特朗普關税不僅重創蘋果,據大摩研報,戴爾、惠普、羅技、Sonos、Circut、GoPro 等嚴重依賴海外生產基地制造的科技硬體企業都會遭遇打擊。
這些公司大部分銷往美國的科技硬體產品都在東南亞國家組裝:
蘋果已将約 15% 的 iPhone 生產轉移到印度,所有運往美國的 MacBook 目前在越南生產;
戴爾和惠普已将運往美國的筆記型電腦生產分别轉移到越南和泰國;
Sonos 幾乎所有運往美國的揚聲器都在馬來西亞和越南組裝。
當地時間 4 月 2 日,美國白宮發表聲明稱,美國總統特朗普将對所有國家征收 10% 的 " 基準關税 ",根據白宮公布的圖表,美國将對進口自越南的商品征收 46% 的關税,對印度商品征收 26% 的關税,馬來西亞将面臨 24% 的關税;泰國将被征收 36% 的關税。
據測算,大摩預計,這些關税将給蘋果、戴爾、惠普等科技硬體企業帶來約 510 億美元的額外成本(相當于這些公司 EBIT 的 30%)。
這些成本将由制造商、終端客户承擔,或由雙方共同分擔。
對蘋果而言,額外的關税成本可能高達 333 億美元(占其 2025 财年 EBIT 的 26%)。戴爾和惠普的情況更為嚴峻,關税成本可能幾乎等同于其 2025 年的預期淨利潤。
提價成為唯一現實途徑?
大摩在研報中指出,面對 4 月 9 日凌晨 0 時 01 分生效的關税,科技硬體公司幾乎沒有緩解工具可用:
提前生產 / 囤積庫存幾乎不可行
供應鏈多元化需要太長時間
将產品轉向關税較友好的國家(如 10%" 基準關税 ")可能是潛在緩解工具,但取決于可用基礎設施
因此,大摩認為,提高價格成為最現實的選擇,但這必然會對需求產生負面影響,尤其考慮到某些價格可能需要提高 12%-19% 才能抵消關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