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999 元的 AI 眼鏡來了,閃極拉開「百鏡大戰」序幕,歡迎閲讀。
作者 | Li Yuan
編輯 | 鄭玄
2024 年最火的 AI 硬體之一,當屬「Ray-Ban Meta」智能眼鏡。在出貨量突破 100 萬台後,科技界的人們迅速意識到,這非常可能是智能硬體的下一個超級品類。
筆者自己 自費購買了一台 之後,在生活中,無意種草的概率也高的驚人。不過,對于被種草的人,筆者經常補充一句,如果不着急的話,可以等等國内的仿款——「Ray-Ban Meta」智能眼鏡雖好,但是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語音功能的使用時常受限,AI 功能的開啓更是相對較難。
業界消息一直顯示,國内目前有數十款甚至上百款「Ray-Ban Meta」智能眼鏡的仿款正在研制。年末,包括百度、小米、雷鳥等知名廠商更是宣布了自己的無顯示功能的 AI 眼鏡計劃。
而跑的更快的小廠,則已經拿出了自己的產品。12 月 19 日,閃極科技在深圳舉辦發布會,正式推出了首款產品「AI 拍拍鏡」,并表示将是中國 AI 眼鏡的首批量產產品。
從產品功能和外觀而言,「AI 拍拍鏡」幾乎完全對标「Ray-Ban Meta」智能眼鏡,而價格則約為「Ray-Ban Meta」智能眼鏡的一半——前五萬台共創版的價格為 999 元,還可以通過打卡返現金券。優惠的價格,導致發布會後沒多久,各平台的預定鏈接已經全部賣空下架,而閒魚上已經挂上了不少 1499 的原價鏈接。
雖然硬體較「Ray-Ban Meta」智能眼鏡更便宜,閃極留下了軟體使用付費的商業模式的空間——兩個 AI 功能,AI 閃極和 AI 雲盤,年訂閲價格 299 元,不過首年免費。
極客公園在線下參與了閃極的發布會,簡單體驗了產品,并采訪了閃極 CEO 張波。
張波是魅族手機的老兵。2020 年,張波成立閃極,最出名的產品為充電寶系列。閃極的充電寶走高端路線,利潤率較高。2024 年,閃極年度營收達到接近 2 億,60% 的產品銷量在海外。
在采訪中,張波發表了不少對 AI 眼鏡的行業觀察,并透露商業數據:閃極預期第一年能夠賣 50 萬台 AI 眼鏡,就能做到盈虧平衡,而目前手裏已經掌握大量訂單,已經完成了明年的大部分銷量。
01
AI 拍拍鏡:長續航是亮點
閃極此次發布的眼鏡,本身與 LOHO 眼鏡合作生產。首批發布,主要為黑色鏡框款。預計春節期間,可在千家線下 LOHO 店體驗到閃極的產品。
閃極介紹,目前選擇黑色樹脂材質,主要是出于量產的考慮。金屬和板材材料大批量生產相對更加困難。不過明年閃極預計還将推出數十款其他款式的 AI 眼鏡。
對于一款 AI 眼鏡,人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就是重量。在這點上,閃極的 AI 眼鏡和「Ray-Ban Meta」智能眼鏡相差不多,重約 50g。在目前國内生產的 AI 眼鏡中,不算最輕便的一批。
閃極似乎在重量和續航上做了一個取舍,選擇了比普通眼鏡(15-30g)更重的重量,但是使用了更高的電池容量,增強續航時間。同時閃極也采用了平衡性的設計,宣傳讓眼鏡戴起來像 30g。在短暫的試戴中,筆者确實覺得第一感覺比「Ray-Ban Meta」智能眼鏡稍輕一點。
拍照是閃極重點發力的領網域。
搭載索尼 1600 萬像素、123 度超廣角裝置攝像頭模組。從拍照參數上,閃極的 AI 眼鏡比起「Ray-Ban Meta」智能眼鏡有微弱優勢。而攝像上是 1080p,30 幀,與「Ray-Ban Meta」智能眼鏡一致。
極客公園沒有實測到拍照效果。不過以「Ray-Ban Meta」智能眼鏡作為對比的話,目前的 AI 眼鏡基本上拍照處于剛剛可用的階段,微弱的優勢對于習慣了高清拍照的用户而言可能不會有太明顯的感知,不過如果比「Ray-Ban Meta」智能眼鏡的拍照更弱,則可能用户更容易有比較明顯的感知。
視頻單次錄制時長 1-5 分鍾可調,目前還沒有直播功能——團隊表示并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目前并沒有平台合作直播接口,如果有直播接口可以馬上更新直播功能。
與「Ray-Ban Meta」智能眼鏡相比,一個有趣的地方是閃極的錄制為橫屏,而「Ray-Ban Meta」智能眼鏡的錄制為豎屏,如果接入直播功能的話,後續可能會有些不同的影響。
雖然整體產品對标「Ray-Ban Meta」智能眼鏡。幾處細節,仍然能體現出閃極在做 AI 眼鏡時,還是有加入自己的思考。
首先是長續航功能。
除了前面所述的閃極 AI 眼鏡本體的 450 毫安的電池設計,閃極還推出了一個略不優雅但很實用的長續航解決方案——增程環。
增程環挂在脖子上,相當于眼鏡的一個移動充電器,使用磁吸式接口,可以邊充邊戴,保證眼鏡能夠保證更長續航。
雖然這一設計略微詭異,但是對于目前智能眼鏡的佩戴者而言,續航确實是一個絕對的痛點。
筆者自己佩戴「Ray-Ban Meta」智能眼鏡時,基本上只要有在認真使用語音 / 拍照功能,續航只能維持半天左右。而對于近視程度比較深的用户而言,眼鏡是時刻必須佩戴的必需品。極客公園之前采訪 AI 眼鏡的重度使用者時,曾發現有使用者為了全天保持佩戴 AI 眼鏡,購買三幅 AI 眼鏡輪換佩戴。
閃極還表示,未來增程環可能還将輔助增加眼鏡的存儲和算力。看起來增程環這一設計,可能将長期在閃極眼鏡中存在。
其二是眼鏡蓋的設計。
閃極為眼鏡增加了幾種不同的磁吸眼鏡蓋設計。其中一些眼鏡蓋可以用來使眼鏡一秒變墨鏡,更具時尚感。閃極還專門設計了一個眼鏡蓋,用來遮擋攝像頭。
不得不説這是一個很前瞻性的設計。當拍照眼鏡迅速普及,偷拍者也在不停地試探硬體的邊界,可能導致人們對于拍照眼鏡本身,可能會越來越在意。磁吸變普通眼鏡的功能,在現在似乎還不是一個對消費者很重要的功能,但确實能體現團隊對于拍照眼鏡,是有深入思考的。
第三,AI 功能的設計。相對于「Ray-Ban Meta」智能眼鏡,閃極更強調」記憶「這個概念。除了一個拍照眼鏡,它也想做一個錄音筆,想做到之前 limitless.ai 類產品能做到的全天候記錄的功能。
而目前,已經能嘗試的功能是 AI 閃記功能。可以用語音告訴大模型一個車牌号之類的信息,之後可以直接問模型,我之前記錄的車牌号是什麼。
閃極還推出了 AI 雲盤的功能。如果用户不選擇雲盤服務,則可以用機身儲存存儲視頻,而選擇 AI 雲盤服務,則可以在線儲存視頻,未來有機會使用視頻推理功能,真正從視頻中,快速找到自己的回憶。
相對于拍照等硬體的設計,團隊對 AI 功能的設計是有前瞻性的,不過在目前的版本,體感上 AI 目前真正能實現的功能還不多。
在短暫的現場測試中,筆者沒有能夠很好地測試到閃極的音頻功能。不過有一點似乎有些遺憾,相比于「Ray-Ban Meta」智能眼鏡,目前閃極的眼鏡還不能藍牙播放音樂,只能播放機内存儲的音樂。
02
巨頭為 AI 做眼鏡,小廠為眼鏡找 AI
在發布會後的群訪中,閃極也回應了許多外界關心的問題。
作為第一個發布量產級别的 AI 眼鏡的廠商,閃極 CEO 張波表示,目前雖然有不少 AI 眼鏡廠商都在研制 AI 眼鏡,但是做 AI 眼鏡,其實卡點很多。
「AI 眼鏡的生產難度的是非常高的,是無法復用手機過去的供應鏈的。它的精細程度,它的材料體系都完全不一樣。每個環節都可能成為卡點。」張波表示,「很多產品對标「Ray-Ban Meta」智能眼鏡,但你要 1:1 復制「Ray-Ban Meta」智能眼鏡是不可能的,Meta 用的高通的芯片,我們都用不了。」
閃極在這點上實際上是選擇與紫光展鋭合作生產芯片,和索尼一起重構了整個攝像頭的架構,保證了眼鏡的攝像頭能夠低功耗運行,同時做到防抖。
閃極也回應了產品搭載大模型的問題。
在閃極產品發布之前,有很多猜測閃極的 AI 眼鏡将搭載哪個大模型。閃極最後的選擇是,不搭載某個單個的大模型,而是根據不同的功能選擇不同的大模型來搭載。
張極直言這是一個商業化的問題,「現在大部分大模型都在倒貼我們用,我們為什麼不用?」
搭載雲端大模型,也暫時不會對產品本身的端側調優造成影響。張波表示,目前端側的雙系統,無論主系統活躍還是休眠,端側都可以做到擁有所有的喚醒詞和功能指引詞。張波表示,端側的語音識别能力甚至比 Meta 更強,能識别更多的指令。
「什麼時候自研模型?很明确,當我們用第三方模型沒有自己自研模型便宜的時候。」張波表示。11 月剛剛有消息,零一萬物聯合創始人潘欣出任閃極科技合夥人。潘欣曾是 Google Brain 的首位研究軟體工程師,後先後在百度、騰訊與字節跳動做 AI 模型的開發。
事實上,在 AI 眼鏡這款硬體開始露出潛力後,曾有不少人判斷這将是一個巨頭的生意。
正如當年的 AI 音箱一樣,對于巨頭來説,硬體上能不能掙錢,并不是首要考慮的問題。能夠占據下一個時代人們智能硬體的入口,能夠獲取人們的互動數據,才是巨頭們更關注的問題。
如果 AI 眼鏡真的能成為下一代智能硬體,其貼身性,always-on 的特征,注定會帶來非常多個性化的數據,而且是全新的,互聯網上沒有的數據,這是對于巨頭而言,最重要的。而相比之下,巨頭可能願意為了入口的重要性,為了能夠讓自己的 AI 獲得最好的數據,不關注硬體本身的利潤,甚至補貼硬體,低價獲取市場占有。
在這樣的邏輯下,一直推動 AI 眼鏡前行的,也一直是 Google,Meta 這樣的巨頭企業。而一向不太涉及硬體的字節跳動,也在 AI 技術成熟之後,開始研發 AI 耳機,行業普遍認為字節跳動也在同時研發 AI 眼鏡。
而此次閃極的發布,則讓我們看到,行業的另一極也正在發力。目前團隊只有一百多人的閃極,相比于巨頭可以説是一個小廠。不過通過一年前的提前立項和對于供應鏈的熟悉,閃極成了中國第一批能夠量產 AI 眼鏡的品牌。
閃極背後不止是閃極。在會後采訪中,張波表示,閃極在和供應鏈的合作中,得到了不少支持。甚至有些合作夥伴,做到後來可能并不會在這款產品上獲得太大利潤,但大家都認為這可能是一款增長的產品,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也願意配合。
閃極表示,當時開始融資後,一個月就拿了一個億的融資。對于投資人而言,也是一樣。AI 眼鏡承載着增長的希望,而不能投資大廠的投資人,如果仍然想投資這個方向,将資金匯聚起來,投資跑的快的小廠,似乎也可一博。
相對于巨頭而言,這些站在閃極背後的人,更像是看到了 AI 眼鏡所帶來的機會,以硬體出發,想做出一款可用的產品。而 AI,只是產品的一環,能夠采用拿來主義先讓硬體跑起來,賣得動,不斷迭代硬體才是更重要的。
拿到了速度優勢的閃極,能否率先利用補貼和硬體設計,賣出足夠多的 AI 眼鏡,支撐硬體不斷迭代,與大廠相抗衡呢?
目前,誰都還無法判斷。閃極似乎也已經意識到了它所面對的未來,在發布會開始前,門口擺放了一個巨型的大衞雕像。這場戰役,是大衞與巨人格利亞的對抗。是巨人獲勝?還是弱小的大衞獲勝?戰役的序幕已經拉開。
* 頭圖來 源:閃極
本文為極客公園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極客君微信 geekpark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