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真實的周冬雨,不在輿論裏,歡迎閲讀。
巴黎時裝周期間,周冬雨又一次出圈了。
這次并非是她的紅毯造型驚豔,而是陷入她到底耍沒耍大牌的羅生門事件。
随着輿論的發酵,很多素人站出來分享自己和周冬雨的合照經歷。
素人視角下的她是平和的甚至透着樸實。
在他們眼裏的周冬雨無論狀态如何,哪怕是全然沒有收拾的素顏。只要大家想要合照,周冬雨都會很自然的答應。
要是活動現場看到遠道而來的粉絲甚至會主動招呼大家一起合照。
無論是貼臉的前置大頭貼自拍,還是後置的中景合照,素人視角下的她是松弛的也是落落大方的。
哪怕是遇到惡評,她也是笑眯眯的全然接受。
這種素人的體驗、媒體的報道以及時裝周事件當事人的説辭,構成了一個三棱鏡,折射出的是全然不同的周冬雨。
這給人一種感覺,周冬雨并不像熒幕上的靜秋那樣,容易一眼透視,容易被讀懂。
而随着大眾對她的深挖,有一種聲音出現在網上:
" 周冬雨,竟然默默做了這麼多公益?"
這些她過往所做過的公益,以及參與過的公益片,構成了一個周冬雨的熒幕 B 面,當這部分的周冬雨被大眾所窺見後。
大家看到的,是她不一樣的态度和選擇。
那些真摯、真實又質樸的周冬雨,可能都留在了她的日常生活和她所做過的公益裏。
在公益這件事上,周冬雨每次捐款時行事都非常低調。
之前無論是疫情還是天災,她總是第一批站出來捐贈的藝人,但咱從來沒看到她拿這種善舉标榜過什麼,作秀和張揚這樣的字眼在她身上是絕迹的。
也許對她而言,公益是很自然而然的事,它甚至都不需要有任何表達。
2023 年 8 月 保定紅十字會公示她向涞水災區定向捐款 100 萬
2022 年 拍攝電影《長空之王》期間 為拍攝地的希望工程小學進行捐贈、捐助銅川市的小動物救助收容中心
2021 年 7 月 河南省慈善聯合總會公示她為抗洪救災捐贈 200 萬
還有上面提到的 2020 年 1 月 為家鄉河北石家莊某醫院捐款 60 萬
2016 年 11 月 通過韓紅愛心志願團隊為北京東城環衞服務中心捐贈 5 萬
2016 年 也是第一時間為南方水災地區捐款捐物
從赈災到家鄉建設到弱勢群體再到動物保護,她的公益行為體現在方方面面,而且這些也只是她公益行為裏的九牛一毛。
甚至作為看客,如果不是各地機構的捐款公示,如果不是刻意去細細搜索類似的關鍵詞,大眾幾乎完全看不到任何相關的信息,周冬雨的公益理念,從來都是默默無聞。正因如此,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了她在熒幕上的形象,也許就忽略了她長久以來的善舉和善念。
雖然在捐款時相當低調,但在公益傳播層面的周冬雨卻是相對 " 高調 " 的。
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除了實打實的捐錢捐物,能讓大家深入了解公益的途徑,還有公益短片和宣傳視頻,所以她在公益傳播方面的付出,也從不含糊。
她參演的公益短片們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通過短片形式呈現公益理念的行為,相較于其他工作來説,也許有些 " 費力不讨好 "。
但周冬雨卻非常認真。而這些公益短片仿佛也構成了周冬雨大銀幕之外的另一個 " 宇宙 ",或者説 B 面人生。
早在 2014 年,周冬雨就曾參演過公益短片《十分之一的幸福》
在這部影片中,周冬雨的形象是一位因從小攜帶乙肝病毒而受到歧視的女孩,這份歧視甚至從學校蔓延到了職場。
影片中的情節也是根據中國乙肝感染群體的真實生活狀況改編而來,在當時,每十個亞洲人中,就有一名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他們往往都因此而備受嫌棄。
周冬雨在劇中經歷了被歧視,繼而理解,最後接納的心理變化,在角色中和乙肝病毒攜帶者深深共情,既為我們普及了乙肝的知識,也呼籲了大家正确看待乙肝病毒攜帶者,不要讓他們活在歧視中。
2015 年,一個我們被信息洪流所裹挾的年份。年僅 23 歲的周冬雨在公益短片《關機一小時》中飾演了一位離婚者。
看似平凡的角色,卻在無形中觸動了很多人的心。
一部分觀眾在點進去之前,都沒想到自己最後會哭着出去。
在信息流速逐漸變快的社會語境下,曾經的親密愛人,卻因缺少溝通,變得形同陌路。
這不是影片中的個例橋段,而是整個失序時代下人們溝通流速變低的症結。
周冬雨飾演的高嘉葉也成了幹涸愛河裏年輕人的側寫,關于親密關系中的冷漠問題反復叩問着我們:愛的配方究竟是不是陪伴。
一直以來,周冬雨在公益短片之路的腳步未曾停歇。
2016 年,她又參演了關愛艾滋病兒童的公益短片《一個擁抱,愛讓我們不孤單》。
那些無辜的孩子們被親友排斥,被主流社會疏離,在偏見中艱難成長。也正是因為這樣,周冬雨身體力行地加入了關愛他們的陣營,她説到:這個世界是殘忍的,同時也是柔軟的,我相信愛,也相信人性的善。
在《月經不隐藏》一片中,周冬雨則為女性真實的一面發聲。
在傳統觀念中,月經常常被視作禁忌話題," 月經羞恥 " 也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很多女孩的成長," 姨媽、好事兒 " 成了月經的代名詞,每個女孩的青春裏也都會有個躲躲藏藏裝着衞生巾的黑袋子。在這種情況下,周冬雨以半自白半對話的形式,撕掉月經羞恥的标籤,也引發了很多女孩們的共情。
除了在公益短片中貢獻自己的力量,公益其實也一直流淌在周冬雨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在綜藝《小小的追球》中,她作為嘉賓探索着 " 人與自然 " 的關心。
在體驗中橫跨地球三帶,觸及着諸多我們面臨的環境問題,讓諸多觀眾開始關注環保,也引發了後續的環境保護效應。
周冬雨身上還有不少關于公益的 " 印迹 "。
她的公益方向是多元的,可以盡力的地方,你幾乎都能看到她的影子。
她與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聯合發起 " 青春期生命健康關愛行動 " 公益項目,舉辦 "HI 青春期主題性營會 ",關注引導更多兒童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問題。
她也是中法環境月推廣大使,還擔任了多年的善行 100 公益形象大使,同時又是全國婦聯巾帼志願者形象大使。
在拍攝 VOGUE 封面環保主題時,周冬雨説過:" 我們首先要有珍惜地球資源的意識,認識到地球資源的寶貴和脆弱 ",她真正把公益體現在了自己工作和日常的方方面面,這也是她有力的發聲。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周冬雨在公益短片中的角色呈現,涵蓋了多個社會中真實且隐秘的現象,在題材命題選擇上也都很豐富。
如果我們從橫向的角度對這些命題進行深度研究,會發現它們都涉及了一個關鍵詞——隔閡。
也正是為了打破隔閡,周冬雨在短片中通過自我的觀察和表演的呈現,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這是一種很微妙的鏈接感。
在我們 " 消失的附近 " 和 " 遠方的哭聲 " 中,重新打撈起公益的坐标。
這些公益上的選擇,可以看出周冬雨并非是将目光聚焦于自我。
而是将自己置身于世界、環境和他人感受的宏大視角之下,不斷地豐富着内在的情緒和感知。
這也是為什麼她的公益短片可以觸動到他人的内心,這是基于對角色充分了解後的塑造。
但這種塑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的經驗和觀察。
事實上,周冬雨也曾自述,自己非常喜歡 " 觀察 "。
也正是因為這些 " 觀察視角 ",為她在大熒幕上的形象提供了養分,讓她走向了影像内容中 " 去标籤化 " 的道路。
" 去标籤化 " 也許是最能概括周冬雨影像探索之路的關鍵詞了。
李安説演員寧可試錯,也不能拍無聊的電影,而周冬雨的探索和試錯其實從未停止。
如果對她有所關注,你會發現過往對她的刻板印象正在一點點被推翻。
她在大熒幕中的形象變遷,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本我——幹淨的真實感時期
在伊始的《山楂樹之戀》中,她是簡單純粹的靜秋。
這一時期," 幹淨 " 是她的形象底色,這一角色也和現實生活重合度較高,在不摻雜任何雜質的詩意抒情裏,帶我們回到了那個純真戀愛的年份。
本以為周冬雨的角色形象會在 " 小白花 " 的舒适區裏停滞,但求變和探索,讓她不止于此。
第二階段:自我——自毀式探索時期
無論是《心花路放》中酷炫的殺馬特造型;
還是《七月與安生》中飛揚跋扈的安生;
周冬雨在此時進入了一種自毀式的探索階段。就像她在微博上寫到的藏頭詩:
豁然一團金
出離小清新
去留都是我
了卻扮醜心
一言以蔽之:豁出去了。
而為了演好這兩個和她現實生活反差較大的角色形象,周冬雨也沒少下功夫,甚至用熬夜、抽煙等方式去靠近和角色的心理距離。
其實在這個階段周冬雨已經成功走出了舒适區,熒幕上的形象也變得多元且立體,但她還是繼續挑戰了。
第三階段:超我——豐盈突破期
為了讓人物形象更加豐盈,周冬雨不斷實現着對角色的突破。
《少年的你》中,她是被霸凌的高中女孩陳念;
《鹦鹉殺》中,她是遭遇殺豬盤的都市白領周冉;
《熱搜》中,她是輿論浪潮背後的自媒體主編陳妙;
《燃冬》中,她是北方邊境小城的導遊娜娜。
這些角色本身和她的現實自我鮮有關聯,但她卻一次次突破着。
以上三個階段中周冬雨的熒幕形象探索之路,也映照着兩大特點。
一是這些角色往往帶有時代和社會烙印。
有城市化進程中被邊緣化的殺馬特女孩;有校園微縮社會中被排斥的陳念;有深陷網絡殺豬盤折磨,又通過反殺欺騙者完成自我救贖的周冉;亦有網絡傳媒生态的參與者陳妙。
這幾個不同的角色形象,建構了社會浮沉中萬千真實人群的縮影。
馬克吐温説:" 歷史不會重復,但總在押韻。" 這些哀傷的唏噓的角色也成了時代的韻腳,在周冬雨對人物形象的探索中,一一呈現,久久難忘。
二是這些形象和周冬雨的 " 本我 " 的關聯越來越弱。
離本我越來越遠,也代表着挑戰多了起來。
挑戰的增多,不單是對她的戲路的挑戰,随之而來的也有大眾對她的評判。
但周冬雨沒在怕的,甚至覺得有趣味性。
這麼多年,周冬雨一直在路上探索着,她曾看過楊德昌導演的自傳,她記性不好,但唯獨記住一句話,大意是:
" 電影給我們的生命就是創造了三倍的時間,然後讓我們在本有的世界上創造了新世界 "。
而她,也一直在試圖踐行這點。
在接受 Vogue 采訪的時候,周冬雨曾説 " 我這個人就是沒有負擔,也不知道為什麼。因為我覺得人生這麼短,我還是想去多試一些東西的,沒試過的東西我都會覺得好玩 " 。
作為 " 觀察者 " 的周冬雨,對這個世界是好奇的,敏鋭的,這種角色注定了她是内向的不善表達的。
回到周冬雨本身,其實她是始終是那個很鈍感的她。
在 Vogue 采訪裏她很真誠的分享了她對自己的認知:
" 我對自己的認知,就是我自己的認知。"
這樣的她無論外界聲音如何,她的狀态都是從容的,也很少去解釋。
她只是認真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用鈍感去保護内心的澄澈和敏鋭,并把經驗當作自己體驗的一部分。
剩下的,則是留給時間。
設計 / 視覺:SaiBO XiaOsI 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