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2023年二季度中國手機市場份額:華為強勢回歸,榮耀、小米跌幅較大,下半年買手機看這幾款!,歡迎閲讀。
2023 年第二季度中國手機市場是什麼樣?
近日,國際數據公司(IDC)公布了手機季度跟蹤報告。
數據顯示,2023 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 6570 萬台,同比下降 2.1%,降幅明顯收窄。上半年出貨量約 1.3 億台,同比下降 7.4%。
值得注意的是,整個 "618 年中大促期間 ",在手機廠商和電商平台雙重優惠補貼且力度較大的情況下,智能手機銷售同比下降幅度仍然超過了 5%。目前,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依然處于谷底,消費者需求持續低迷。
IDC 數據顯示,2023 年第二季度中國市場份額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分别為 OPPO、vivo、榮耀、蘋果、小米和華為(IDC 認為後兩者并列)。整體的格局沒有太大變化,基本就是 " 華米 OV+ 蘋果 "。
值得關注的是,前五中同比降幅超過 10% 的分别有 vivo、榮耀和小米,其中榮耀、和小米跌幅較大;同比有增幅的是蘋果和華為,華為可謂強勢回歸。
雖然中國智能手機整體市場呈現低迷狀态。但從價格段份額來看,600 美元以上的高端手機市場受影響較小。
IDC 數據顯示,2023 年第二季度中國 600 美元以上高端手機市場份額為 23.1%,相較 2022 年同期,增長 3.1 個百分點。這主要在于國產品牌堅持走高端化路線,主流手機廠商先後推出 " 直板屏 + 折疊屏 " 雙旗艦布局。
下面,《消費者報道》将就具體機型以及相關銷量情況對六個品牌展開分析。
OPPO 篇:Find N2 Flip 表現亮眼子品牌一加維持高增幅
兩個旗艦系列 Find X6 和 Find N2 幫助 OPPO 進入 600 美元以上高端市場份額前三。根據 Counterpoint 的統計數據,2023 年 1 月至 5 月國内市場銷量前十的折疊屏手機中,OPPO Find N2 Flip 大幅領先于其他對手,銷量占比去到了 14.8%。
Counterpoint 統計數據
相較其他豎向折疊屏手機,OPPO Find N2 Flip 的亮點是擁有更大的外屏(3.26 英寸),分擔了原本需要翻開内屏的操作,解決了大部分即用即走的場景如相機調起、調節耳機等。另外,其多角度自由懸停功能讓拍照變得更有意思。
OPPO Find N2 Flip
子品牌一加則繼續維持高達三位數的同比增幅。不少人吐槽搭載了 Color OS 的一加已經失去了原來的味道,產品線也從旗艦向中端定位傾斜。雖然 ACE 系列 " 塑料感滿滿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產品線很好地幫助 OPPO 鞏固了中端機型的市場份額。12GB+256GB 起步的一加 Ace 2 更是獲得今年 " 京東 618"2500 元以上安卓手機銷量冠軍。最新發布的一加 ACE 2 Pro 更是祭出 24GB+1TB 的配置,也成了業内僅有的大規模量產 24GB 手機。
一加 Ace2
一加 Ace2 Pro
vivo 篇 : 中國市場份額排在第二全球市場份額落後于小米、OPPO
去年,高通骁龍 8 GEN 1 芯片在功耗上 " 翻車 ",使得搭載天玑 9000 的 vivo X80 系列展現出強勁勢頭。吃到 " 甜頭 " 的 vivo 也繼續在 X90 系列上搭載天玑 9200,雖然該系列保持了較強的綜合性能,但因為骁龍 8 GEN 2 的平穩回歸,在價錢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消費者還是傾向于選擇搭載骁龍芯片的手機。
vivo X90
另外,vivo 的兩款折疊屏手機 vivo X Fold 2 和 vivo X Flip 在 "618" 年中大促折疊屏手機排行榜上分列一二。子品牌 iQOO 則憑借強悍性能和極具競争力的價格在線上渠道和電競消費者中保持吸引力。
京東 618 手機銷量數據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 vivo 在今年二季度的中國市場份額排在第二,但它在全球的出貨量和市場份額均落後于小米、OPPO 和傳音等國產品牌。可以預見的是,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将成為 vivo 的重要工作。
Canalys 智能手機分析統計數據
榮耀篇:衝擊高端市場,榮耀還得下功夫
榮耀手機的產品線相對清晰,主要有榮耀 Play/ 暢玩系列(千元機)、X 系列(中低端)、數字系列(中高端)、Magic 系列(高端)。
除了 Magic 系列外,其餘三個系列都有代表產品進入了京東 618 各價格區間 Top5 榜單。如榮耀 90 系列、榮耀 X40 等。
京東 618 手機銷量數據
其中,榮耀 90 系列相較上一代全方位更新,可謂加量還減價。全系搭載了 2 億像素超清大底主攝(F1.9 大光圈)和前置 5000 萬像素人像鏡頭。
榮耀 90
但考慮到榮耀二季度在 TOP 廠商中同比降幅最大,将近 18%,而 " 得高端市場得天下 ",榮耀要想提升市場份額,還得多在高端 Magic 系列上多下功夫。
蘋果篇:優惠力度大帶來理想銷量
iPhone 14 Pro 系列的靈動島給蘋果產品線帶來了外觀差異化 , 同時該系列的主攝更新到 4800 萬像素。部分 " 果粉 " 更是将下一台蘋果手機鎖定在 14 pro 系列上,畢竟 " 不買 14 pro 誰知道你換了新的蘋果手機 "。
iPhone 14Pro
縱觀整個手機市場,或許只有蘋果可以依靠價格調整獲得理想的銷量。今年 618,在 1500 元至 2000 元的降價優惠力度下,iPhone 14 Pro 和 iPhone 14 ProMax 分列京東手機競速排行榜單品銷量累計榜一二。該榜前十并沒有其他品牌的高端旗艦機型,只有紅米 10A、榮耀暢玩 20、紅米 Note11 等 2000 元以下的機型。這間接證明蘋果在高端市場的地位難以被撼動。也間接説明 3000 元以上的國產手機仍需努力。
618 京東手機競速排行榜單品銷量累計榜
小米篇:決心衝擊高端市場
雖然小米 11 的燒 WIFI 事件讓其蒙受了口碑損失。但小米衝擊高端市場,擺脱低價标籤的決心并沒有改變。
為了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小米自 12S 開始就與徕卡展開了合作,這與當年華為 P9 與徕卡的合作類似。在徕卡加持以及對攝像頭調教的硬實力下,華為成功闖入高端市場。
參考今年京東 618 的手機銷量數據,在 4000 元至 5999 元的價格區間裏,小米 13 位列前三,僅落後于蘋果。它的 " 水桶體驗 " 基于產品搭載了骁龍 8Gen2 處理器、50W 無線充電、IP68 級防塵防水、後置 5000 萬像素徕卡三攝(支持 3.2 倍光學變焦)等規格配置。
小米 13
市場調研機構 Canalys 公布一季度 500 美元以上全球高端機暢銷 Top 榜單,國内只有小米 13、華為 Mate50 兩款手機上榜,由此可見小米 13 獲得了市場認可。小米 13 系列的成功也使得小米在 600 美元以上高端市場份額有所提升。
京東 618 手機銷量數據
自紅米 K40, 再到現在的紅米 K60,紅米 K 系列旗艦很好地幫助小米鞏固了中端市場。"2000 多元就能用上 2K 屏手機 " 這個定位也很好地滿足了追求極端配置的用户。
京東 618 手機銷量數據
華為篇:新品發布節奏恢復正常,市場份額回歸
随着新品發布節奏趨于正常,華為出貨量繼續恢復,二季度在 TOP 廠商中同比增幅最大,超過了 75%。雖然華為的新品仍然局限于 4G 信号,但參考今年京東 618 的手機銷量數據,在 4000 元以上的價格區間裏,國產品牌中基本只有華為能與蘋果抗衡。
京東 618 手機銷量數據
憑借 P60 系列和折疊屏 Mate X3 的優異表現,華為在 600 美元以上高端市場上保持在第二位。
其中,被稱為 " 長焦夜景黑科技 " 的華為 P60 Pro,其光路設計打破了傳統的潛望式長焦架構,采用超聚光長焦鏡群,并搭載聚合鏡膠合技術,通過聚光鏡的弧面匯聚更多光線,配以 RYYB 超感光傳感器,實現超大光圈與進光量。
華為 P60 Pro
目前,華為 P60 Pro 在 DXO MARK 攝像頭單項得分為 156,排名第一。
DXO MARK 智能手機排名
華為 Mate X3 則帶來了折疊屏手機的極致輕薄體驗。它利用雙軌轉軸直驅單元實現雙旋水滴鉸鏈,減少了傳統鉸鏈所需的機械部件,并采用了強度高于馬氏體鋼,但密度只有後者的 1/3 的航空級别的高強鋁合金材料。這套輕量化結構方案使得 Mate X3 折疊起來與一般直板旗艦機持平,但展開形态下比平板輕薄不少。
官方數據顯示,華為 Mate X3 的重量為 242.5 克,與 iPhone 14 ProMax 的重量(240 克)相近。
華為 Mate X3
AI+ 智能手機打開創新競争周期
目前,無論是蘋果還是安卓廠商,都很難推出颠覆式的創新產品。在各家產品同質化的情況下,外觀的差異化、價格的優惠力度、拍照和視頻效果将會成為消費者選購的首要考慮因素。
在 2023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高通生成式 AI 模型 Stable Diffusion 放在搭載了第二代骁龍 8 移動平台的智能手機上運行,在 15 秒内執行了 20 步推理,并生成了一張 512×512 像素的影像。從實際演示效果來看,與雲端處理水平相差無幾,用户輸入文本也完全不受限制,這标志着 AI 大模型運行可以從雲端轉移到終端,彰顯 AI 賦能智能手機領網域的潛力。
7 月 21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促進電子產品消費的若幹措施》指出,鼓勵科研院所和市場主體積極應用國產人工智能(AI)技術提升電子產品智能化水平,增強人機互動便利性。
雖然,"AI+ 智能手機 " 的普及為時尚早,但借助 AI 模型去提升手機體驗,将為智能手機行業打開新的創新競争周期。《消費者報道》将密切關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最新發展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