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内卷時代下的生存哲學,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知趣同學,作者:劉知趣,頭圖來自:《凪的新生活》
在英國作家路易斯 · 卡洛爾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品《愛麗絲鏡中奇遇記》裏,紅皇後説過這樣一句話:
" 在這個國度裏,你必須不停地奔跑,才能保持在原地。"
1973 年,美國芝加哥大學進化生物學家利 · 範 · 瓦倫(L. van Valen)據此提出了著名的" 紅皇後假説(Red Queen hypothesis)"。
與達爾文的物種選擇説一樣,紅皇後假説在演化生物學領網域同樣具有着廣泛的影響力。它的核心觀點是:即便是在物理環境相對穩定的情況下,物種依然需要不斷地自我進化,以适應其他物種所帶來的生存競争。
簡而言之,也就是説物種的進化不僅是為了适應環境,還要适應其他生物。
而自然界中這種激烈的生存競争法則,在社會學領網域同樣适用。
人類為了在社會中保持地位或是維持生存,不得不持續地去學習新技能、适應新環境,以追上其他個體成長和進化的速度,否則就會被淘汰掉,基因随之終止傳遞。
于是,當社會競争壓力持續加劇,同物種間的 " 内卷 " 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這種現象的結局也正如紅皇後效應所描述的那樣:
大家都在拼命地往前跑,但實際上彼此間的相對位置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但這并不意味着個體或組織的努力真的就毫無價值。大環境無法改變,競争無可避免,我們依然可以在這個内卷的時代中調整努力的方向,找到人生新的平衡。
接受社會變化
當我們在談論要适應生活、工作中的變化之前,先要意識到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動态的存在。經濟、文化、科技、政治、人口、自然環境、社會結構、價值觀 …… 這些因素無一不在影響着社會演變的方向。
二十年前,開出租、在電視台上班的是體面人;十年前,大專生一樣考公上岸、三本畢業生輕松進互聯網大廠;五年前,人們還堅信房價會一直漲。
但現如今,上述的一切都在真實地發生着改變。學歷無法再像從前那樣能夠兑換一個好前程,普通人的房產淪為了跟汽車一樣的大宗消費品,AI 的快速應用在持續淘汰產業,年輕人不認為結婚是人生必不可少的課題 ……
人們昨天建立起的價值觀,明天就可能會被推翻。身處時代洪流中的普通人,渺小的如一粒沙,是終究要被大環境所左右的。
因此我們能做的,就是從心底接受變化,并适應它。這種适應不僅是對變化能做出積極的反應,還有面對失敗時的自我修復能力。
我知道本科學歷不夠用了,那就想辦法去讀個研;我知道有個好學歷依然無法找到一個好工作,那就想辦法在學歷之外,去學一門能夠謀生的技能;我知道很多高薪是不穩定的,那就全力以赴地去考公 …… 順勢而為不失為一種智慧。
時代有時就是會辜負一代人,能擁抱變化的人先享受世界。
提升核心競争力
一二十年的光景,在歷史的長河裏或許不值一提,但這卻是一代人一生的黃金期。
在當下,付出可能在短期内就是看不到成長。拼盡全力,發現自己還是站在原地,收獲的只有疲憊和失落。但如果就此徹底擺爛,那麼當歷史周期重新回歸的時候,我們依然還是會錯過機遇。
這裏説的努力,并非簡單的加班加點堆時間搞内卷,這種内卷是真的沒意義。
為啥這麼説呢?因為大多數企業對員工的唯一期待就是你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至于其他的個人生活和成長都不應該存在。
這本質上就是把人馴化成了一台機器。如果這台機器老了、壞了,不能通過簡單的維修就恢復如初的話,結局就是被丢棄。所以我們看到的大多數職場,男性沒法瘋狂加班時,會被放棄;女性無法加班時,會被抛棄。
更殘酷的是,即便企業有意願去改變這種狀态,但面對市場劣币驅逐良币的局面時,為了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只能通過壓榨員工來降本增效。
但如果我們不想完全淪為這樣的機器,就得想辦法找到自己的核心競争力。
怎麼找呢?我覺得首先是對自我的認知,找到自己的興趣、價值觀、優勢所在。像《凡人歌》裏那隽那樣能夠适應并享受高強度工作的人就去卷職場,像李曉悦那樣更在意生活體驗的人,自己開個手工、烘焙工作室也不錯。
我認識兩個曾經在四線城市培訓機構當美術老師的女生,後來機構不太行了就在當地分别開了花店和蛋糕店,但區别于其他競品,她倆做的東西品質高、有審美、且不斷迭代,價格甚至比一線城市都貴,但因為產品足夠有差異性,所以一點都不影響銷量。
所以,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路。關鍵在于有沒有設定具體的、可衡量的、可達成的職業和個人發展目标,并能夠為之持續地學習和進步。
畢竟,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成年人首先要能養活自己。
社會是動态變化的,即便階層再固化,也總有人從最高的階層為了實現自我而跌落,也有人為了吃飽穿暖拼命努力實現了階級的躍遷,内卷狀态也并非永恒。
拓寬認知邊界
如果説提升核心競争力是積累物質層面的深度,那麼拓寬認知邊界則是增加精神層面的廣度,也是物質追求的 next leval.
同類之間的競争,有時更像是一場考驗。不僅是在考驗我們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中找到自己的立足點,更是考驗我們能不能以一個豁達的心态去應對挑戰。人生不是線性的,能扛到最後就赢了。
我見過很多物質基本盤并不差的人,在遇到諸如失業、親密關系破裂等逆境時,心理韌性極為脆弱,輕易就被外界的壓力所吞噬,無法建立起自我認同的評價系統,自己的人生價值是要靠外界來評判。
貨币把我們異化,讓我們 " 弱肉強食 " 和 " 拜金 "。好像沒有錢、獨身就不配談其他的精神文明。這種宏觀層面的社會期許與微觀層面的職場法則,都在壓榨着當下一代中青年的生存空間,對生命造成傾軋。
但事實上,個體之間的差異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大。即使是在北上深這樣的超一線城市,普通人竭盡全力也不過就是買一套小小的房子。我們在這裏打工,把青春留下。就像是一個中介,錢只是在借由我們流動而已。
一切都在流動,即使是有錢人,錢同樣流過他們,最終大家平等地被這些東西所經歷,最終又不留痕迹。
即使是那些改寫過歷史的偉人,他波瀾壯闊的一生也不過是史書上的一頁罷了。
忽然想起前幾天的一個中午,我在小區的家庭廚房裏點了一份米線,取回來的路上經過小區裏的小廣場,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裝上了兩把長椅,當時陽光正好,我臨時起意,決定在長椅上享受當天的午餐。
就是坐在小廣場長椅上的這 20 分鍾,我整個人松弛又快樂。恍惚間,我覺得人生就是這種感覺、就只有這麼長。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知趣同學,作者:劉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