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F9F單挑蘇聯6架米格15,性能數量絕對劣勢,竟反殺4架全身而退,歡迎閲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戰史堂 ,作者戰史堂
1952 年 11 月 18 号,美軍 " 奧裏斯坎尼 " 号航母(CVA-34)在朝鮮半島東北部海網域巡航。由于靠近蘇聯領土,再加上朝鮮戰争打得如火如荼,航母上的氣氛非常緊張。
這天一大早," 奧裏斯坎尼 " 号進行了一次對朝鮮東北部目标的攻擊行動,非常靠近蘇聯邊境。美軍情報機構判斷,蘇軍很可能派出飛機示威,因此 VF-781 中隊的 4 架 F9F-5 緊急升空,執行戰鬥空中巡邏任務。
此次任務的飛行員分别是領隊克萊爾 · 艾爾伍德上尉和他的僚機約翰 · 米德爾頓中尉,另一隊的長機是小羅伊斯 · 威廉姆斯上尉和僚機戴夫 · 羅蘭茲中尉。
▲正在航母艦隊上空飛行的 F9F 戰鬥機,為了防範蘇機,美軍那天派出了 4 架 F9F-5 執行巡邏任務。
這天的天氣很糟糕,天空飄着大雪,雲層很厚,能見度只有幾公裏,F9F-5 機隊爬升到 3600 米才衝出呼嘯的暴風雪的雲層。
此時美軍艦隊戰鬥信息中心報告:艦隊以北約 130 公裏處有不明飛機接近,極有可能是蘇軍的伊爾 -28 轟炸機。
接到通報後的 F9F-5 機隊在雷達引導下飛往目标空網域,當他們爬升到 4800 米時,威廉姆斯率先發現了上方有 7 道尾凝迹,高度大約在 12000 米。
在陽光的照射下,高空中的每架飛機都十分耀眼。片刻之後,威廉姆斯發現那是蘇聯的米格 -15 戰鬥機,後掠翼很明顯,正并排飛行,很可能是從海參崴的蘇軍基地起飛的。
▲蘇軍的米格 -15 戰鬥機,各項性能要優于 F9F-5。
雖然米格 -15 對航母構不成大的威脅,但是一定要将其攔截在警戒圈之外。然而米格 -15 的性能要優于 F9F-5,它的速度更快,垂直機動能力也更出色,而且還占據數量和高度優勢,不管怎麼打,F9F-5 都很被動。
盡管如此,4 架 F9F-5 仍然決定迎戰,紛紛開始試射,檢查武器系統是否能正常工作。然而不巧的是,領隊艾爾伍德上尉的燃油泵出現故障,上級命令他和僚機返航,攔截任務由威廉姆斯上尉和僚機羅蘭茲中尉完成。
此時米格 -15 從上方飛過後,開始掉頭朝海參崴方向返航。蘇軍飛行員可能以為美機已經返航,示威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威廉姆斯上尉座機的復制品。
威廉姆斯上尉和羅蘭茲中尉并沒有放棄追擊,偷偷地跟在後面爬升。當倆人爬升到 8000 米時,警覺的蘇軍飛行員發現了尾随者,立即轉向展開了攻擊。
7 架米格 -15 分為了兩組,一組 4 架從美機的 10 點鍾方向俯衝攻擊,另一組 3 架在高空盤旋警戒,兩架 F9F-5 被迫迎戰。
威廉姆斯上尉和羅蘭茲中尉躲過了米格 -15 的第一波攻擊,混亂的空中格鬥開始了。米格 -15 掠過的一刹那,威廉姆斯上尉迅速向左斜筋鬥,咬住了米格 -15 的 4 号機。
F9F-5 的 4 門 20mm 機炮射速、威力和準确度要優于米格 -15 的機炮,威廉姆斯上尉只用一個點射就命中了那架米格 -15,後者退出了戰鬥。
開戰後不久,羅蘭茲中尉的機炮卡殼了,但是他沒有脱離戰場,而是裝作沒事的樣子追擊蘇軍 4 号機,畢竟對手不知道他的情況。
▲ F9F 的 4 門 20mm 機炮,準确性和射速要優于米格 -15 的機炮。
此時戰場上只剩下威廉姆斯上尉一個人對戰 6 架米格 -15。完成第一輪攻擊的剩下的 3 架米格 -15 正在爬升,準備采用 BZ 戰術。F9F-5 的爬升性能不及對方,只能在後面遠遠地跟着。
當 3 架米格 -15 爬升到位後,其中兩架急轉掉頭,朝威廉姆斯上尉俯衝過來,另一架借助太陽的掩護,在高空觀戰。
一架 F9F-5 與兩架米格 -15 對頭明顯不占優勢,但蘇軍飛行員太着急了,在相距 600 米時就開火了。威廉姆斯上尉輕蹬方向舵側滑躲避,然後迅速瞄準後一架米格 -15,在近距離内進行了一個點射。
威廉姆斯上尉認為命中了目标,但是他來不及确認射擊情況。兩次攻擊都沒得手的蘇軍飛行員開始變得暴躁起來,那幾架高空掩護的米格 -15 紛紛下來參戰。
▲這可能是威廉姆斯上尉攻擊的其中一架米格 -15,照相槍記錄下了攻擊過程。
5 架米格 -15 不再編隊攻擊,而是輪流朝 F9F-5 射擊,空中态勢更加混亂,但這是威廉姆斯上尉所希望看到的。在空戰中需要保持隊形,才能保證戰鬥效率,單打獨鬥很容易被對手抓住破綻。
這架孤單的 F9F-5 靈活地在 5 架米格 -15 中間周旋,不停地急轉、滾轉、俯衝,躲避蘇機的射擊。
威廉姆斯上尉忙得大汗淋漓,劇烈的機動耗費了大量的體力,然而一架敵機牢牢地跟在 6 點的位置。威廉姆斯上尉果斷地向右滾轉 90 度,然後拉杆、蹬右舵,做了一個漂亮的右急轉,甩掉了尾随的米格 -15。
▲描繪威廉姆斯上尉與米格 -15 格鬥的場景,蘇機并沒有占到便宜。
戰鬥進行了 20 分鍾,威廉姆斯上尉一有機會就朝疾馳而過的米格 -15 點射,一些炮彈貌似命中了,但他來不及确認戰果。
有一次威廉姆斯上尉準備向一架冒煙的米格 -15 補槍時,别的蘇機又咬住了 F9F-5 的 6 點位置,他不得不轉向規避。
随着戰鬥的進行,米格 -15 逐漸占據了上風,一枚 37mm 炮彈命中了 F9F-5,破壞了機翼局部和發動機部分附件,液壓系統也失效了,方向舵和襟翼無法控制,副翼受損,只有升降舵還好使。
威廉姆斯上尉決定跑路,他俯衝到 4000 米的高度,借助雲層的掩護擺脱了緊跟在後面的米格 -15,在入雲的最後一刻,蘇機還在堅持射擊,整場空戰歷時 35 分鍾。
▲事後威廉姆斯上尉查看戰機受損情況,這個洞可以塞進一個拳頭。
雖然暫時脱險,但嚴重受損的飛機是否能安全着艦?這又是一大問題。重傷的 F9F-5 從大約 130 米的高度飛出雲層,由于高度太低,無法安全彈射,而且水温太低,人只能堅持 15 分鍾。
威廉姆斯上尉放棄了跳傘逃學生的念頭,堅持飛回到了航母上空。然而驅逐艦上緊張過度的防空炮手把 F9F-5 當成了來襲的蘇機," 砰砰 " 地朝它開火。幸運的是,由于 F9F-5 飛得足夠低,沒有被命中。
由于飛機受損嚴重,威廉姆斯上尉發現,如果速度低于 310km/h 就會失速,而正常的着艦速度為 190km/h。航母艦長考特尼 · 尚茲上校了解情況後,下令全速逆風,以補償 F9F-5 過高的着艦速度。
▲表現一架 F9F 進近着陸的場景,注意甲板前端停滿了大量飛機,一着不慎就會撞上去。
威廉姆斯上尉用備用系統放下了起落架和着艦鈎,打開了座艙蓋,保持着高速進近,這對受損的戰機是個嚴峻的考驗。
在着陸信号官的指揮下,這架重傷的 F9F-5 鈎住了第 3 道阻攔索,成功地停在了航母甲板上。劫後餘生的威廉姆斯上尉大口喘着氣,沒力氣爬出座艙,他的僚機羅蘭茲中尉随後也安全返回。
地勤大爺在機上數出了 263 個洞,主要是被 23mm 炮彈炸出的,還有一枚幾乎致命的 37mm 炮彈,如果它的命中點再向前偏 15 厘米,就會打斷翼梁,如果偏後 20 厘米,發動機就保不住了。
▲ VF-781 中隊一架成功着艦的 F9F-5,駕駛受傷的戰機着陸絕非易事。
威廉姆斯上尉打光了所有 760 枚 20mm 炮彈,經過照相槍判定,确認他擊落了 4 架米格 -15。根據後來解密的蘇軍記錄,那天只有兩架米格 -15 安全返回,并證實了美軍的戰果。
被擊落的飛行員是領隊别利亞科夫大尉、萬達爾多夫大尉、帕霍姆金中尉和塔爾希諾夫中尉。别利亞科夫大尉被擊傷,掙扎着返回了陸地後才墜毀,其餘 3 人在空戰中被直接擊落。
由于擔心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美蘇雙方都默契地保持了沉默。威廉姆斯上尉也被要求嚴保密,直到蘇聯解體後,這場驚心動魄的戰鬥才廣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