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AI時代的權力遊戲:開發者、投資人和大廠的微妙平衡,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四木相對論,作者:Lax、Dreamy、Derek,題圖來自:AI 生成
"The power of anonymity. "(籍籍無名者的力量 )。
這一曾被 Sam Altman 提及的名言,在他一手開創的 AGI 時代,完美印證在 AI 開發者身上。
過去 700 天,你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見到 AI 開發者——這一過去的小眾群體。
在 AI 投資人雲集的路演和黑客松,他們成為矚目的投資焦點;
在 X、小紅書等日活過億的社交平台上,他們解鎖新的流量密碼;
在與大模型公司和科技大廠的會議中,他們作為日日消耗 Token 的用户,驗證着大模型的商業模式。
AutoGPT 由個人開發者 Toran Bruce Richards 于 2023 年 3 月發布,在當時引領 AI Agent 潮流
然而,近期 " 四木相對論 " 發現,面對這些洶湧而來的資源,開發者們的熱情似乎正在逐漸消退。
2024 年的夏天,越來越多的開發者開始降低和投資人、孵化器乃至大廠的交流頻率。
" 感覺合作成本很高,經常沒有下文。還要提防自己的 idea 和方案是不是會被泄露。" 有開發者説。
到了 9 月," 大模型的秋天 " 來了。
真正出手的投資人越來越少,各家大廠組織變動、卷到極致,各種資源方和開發者們的關系,變得更加微妙。
一、批量造星
" 小眾群體登上主流舞台。"
黑客松(hackathon,又稱編程馬拉松),是開發者們公開 " 發育 " 的場所,也是造星最快的地方。
" 四木相對論 " 統計,從 2023 年夏天至今,國内舉辦的黑客松至少有數十場,組織者不乏阿裏、百度、亞馬遜、智譜 AI、真格基金等知名機構。
一些後來成為網紅的開發者成長于此。
比如,個人開發者趙純想在 Founder Park 的比賽中獲得冠軍後,迅速有人将他對 LLM 和 AI 應用的思考整理到小紅書,成為點評贊 1000+ 的熱帖。
他的大模型應用——胃之書,一款記錄飲食習慣的工具,也就此出名。
幾天前,趙純想又在即刻上公布自己最新產品 " 陌生人鬧鍾 " 上線。這條消息在發布的 48 小時内,轉評贊接近 400 ——比 " 胃之書 " 在即刻上宣布上線的帖子,高出 10 倍。
趙純想的兩次即刻發布帖
另一部分在早期打過黑客松、批量寫過 AI 項目的開發者,同樣不缺熱度。
比如艾逗筆——這位 " 產量驚人 " 的獨立開發者,因 3 天寫出 AI 搜索引擎 ThinkAny 而破圈。
在 ThinkAny 之前,他還寫過知了閲讀、AI 紅包等小應用。近期,他發布了 AI 播客編輯器 PodLM。
艾逗筆寫過的 AI 項目
過去一年裏,有頭有臉的資源方們不約而同盯上了這類動手能力強的獨立開發者——在資本和孵化方的眼中,他們是最可能做出 AI Native 應用的人。
今年早些時候的一場小型會議上," 四木相對論 " 看到,一位因 AI 項目早早被收購而出名的開發者,被數十人團團圍住。
現場數十平米的空間内,來自孵化器、大模型廠商、投資機構、大企業的代表,和其他創業者們一起圍在他身邊,堵住了去處。
這位當時還不到 25 歲的年輕開發者,上演了楊植麟數月後在智源大會的同款場景。
二、不好 " 拿捏 " 的大廠和投資人
" 開發者:這是不對等的關系。"
熱鬧歸熱鬧,但 " 四木相對論 " 了解到,實際上這些開發者和投資人、科技大廠之間的合作,不見得都有下文。
比如,雖有投資人持續跟進,但 Founder Park 的活動結束後,趙純想并沒有直接接受投資。
多位之前考慮過創業的開發者,也沒有 " 接住 " 這些資源,有些繼續獨立工作,有些轉而加入各種各樣的公司。
利益受損,是合作難以落地的直接原因。
曾有不止一位開發者暗指,自己的產品功能被大廠 " 借鑑 "。
8 月,趙純想公開在社交媒體上發言,自己嘗試和美團交流後,沒能獲取到用户在美團的數據。但美團後續上線了和 " 胃之書 " 類似的功能,日活達到幾十萬。
圖源:趙純想 X
更早前,初創公司 Dify 直指字節的同類產品 Coze 抄襲,并吐槽對方甚至連錯誤都一起抄了去。
圖源:智能湧現
發現問題并公開指責,已是頭部和已成為創業者的開發者們才做得到的事。
一些腰部開發者,甚至很難發現自己的產品被抄。
" 四木相對論 " 了解到,一個由兩三個人組成的開發者團隊,被一家大模型大廠開出的孵化條件誘惑,同意配合大廠定向開發可被推廣的產品。
但後續,他們推出的產品卻因為流量亮眼,被該大廠的另一個部門看中,照着模仿了一個同類。
這個師出同門的 " 新 " 產品,還直接頂替了屬于開發者的推廣權益。
" 我們的後台顯示推廣的流量變差了,原因未知。直到後來發現了一個完全類似的產品。"
市場上又一追逐開發者的群體——投資人,也開始令不少開發者 " 頭大 "。
在高峰期,僅 " 四木相對論 " 就在一周内接觸到三個投資人希望聯系同一位開發者。
但不久後,這位開發者不僅發現自己的產品追求和投資人想要的宏大叙事不匹配,還被 " 個人連帶 " 等行規吓退。
他決定搬離北京潛心研發,短期内不進行投資合作。
三、無法匹配的預期
" 資源方:這是不夠好的項目。"
近一年真正獲投的開發者不多,同樣因為行業存在系統性問題。
我們發現,目前市場上大多數有錢的基金,不會進行單筆 500 萬元以下的投資。但開發者的 AI 應用項目,第一筆也就能融到 300 萬左右。
可選的錢不多,如果項目沒有特别亮眼,就算是頭頂 " 大模型六小虎 " 光環的外流人才,也不一定 100% 找得到錢。
一位曾在估值 30 億美金大模型獨角獸任職的工程師,得到投資人口頭意向後離職,卻最終沒能拿到這筆投資款。
" 現在他很後悔。" 有知情人透露。
但就算沒有可選的投資 Offer,也有開發者會相對随性地拒絕資本。
見過數十個開發者後,AI 投資人楊嘉覺得,市面上 90% 的開發者沒有成為創業者的潛質。
半年前,楊嘉所在的機構和一位已有半成熟產品的獨立開發者溝通數月,但在臨門一腳時,這位開發者因 " 沒有想好是不是要一直做這件事 ",拒絕了這筆投資。
" 他們還是不知道拿到錢,留在牌桌上的重要性。" 楊嘉有點恨鐵不成鋼。
近期的一個案例是,有頭頂六小虎光環的業務負責人在找投資準備創業。
但就在談投資的視窗,他原本已敲定的算法合夥人禁不住老東家升職、加薪的誘惑,放棄了離職。
即便 " 借鑑 " 小產品的傳聞不斷,但大廠這類資源方也和投資人一樣 " 恨鐵不成鋼 " ——在他們眼中,能達到 " 借鑑标準 " 的產品,少之又少。
智能體 /Agent 是一個典型業務。
我們了解到,今年初業内批量推出 Agent 平台時,有幾家大廠把打造爆款智能體的希望寄托在個人開發者身上。但幾個月後,這個想法就破滅了。
一位相關負責人對 " 四木相對論 " 表示,大部分個人開發者做出的產品效果不穩定,也缺乏創意,達不到 " 爆款 " 預期。
這種情況下,如果強推個人開發者的產品,只會影響孵化方的口碑。
" 平台後續對開發者的态度是,提升智能體的制作數量,但嚴控真正上線的智能體标準。" 他透露,現在真正在強推的智能體,主要是自研或者與大企業合作的產物。
四、招募靠譜人才,只能撒錢?
" 或許應該調整預期。"
盡管頻繁遇挫,許多機構仍在嘗試趟出與開發者順暢合作的路。
多家投資機構告訴 " 四木相對論 ",AI 應用還未爆發,自己不能 miss 任何可能。有着大模型業務的大廠,也需要開發者的項目幫助消耗 Token,并助力 " 賣鏟子 " 的生意。
但另一個問題是,現在通過活動、交流形式招募到理想開發者的概率越來越低。
出現在他們眼前的,更多是同質化的、無法投資或孵化的面孔。
一個相對悲觀的推論是,符合預期的開發者們,不會出現在公開場合。
AI 博主 AI Dance 認為:" 感覺現在有一些悖論。能參與黑客松和交流的,可能以在校學生為主。但是真正掌握大模型技術、更了解大模型產品邊界的算法工程師,大部分都沒有時間和精力參與活動。"
這類掌握核心能力的算法工程師,同樣是招聘市場上的稀缺資源。
多位相關人士向 " 四木相對論 " 表示,今年夏天開始,央國企對大模型技術人才的招聘非常 " 上頭 "。阿裏通義的不少人才,就跳槽去了這些公司。
字節同樣在夏天開始發力。
字節的大模型團隊 Seed 正在開啓邊走邊招的 " 換人 " 模式,不僅新招攬周暢、黃文灏、秦禹嘉等學歷、履歷光鮮的大牛,還持續從其他互聯網大廠挖人。
這其中,黃文灏和秦禹嘉都是從創業走向大廠的人才。
多方競逐下,一個普通的算法工程師,年薪很可能上百萬。如果是業内大咖,年薪會談到近千萬。
對比來看,一個包含 2、3 人團隊的種子輪 AI 應用項目,一般只能拿到 300 萬投資。
" 算算產品研發成本、推廣成本、工資成本,還是高級打工人性價比高。"AI Dance 説。
五、變化和選擇
" 機制會更加友好,但未來會更好嗎?"
就在國内合作緩慢的這一年,海外開發者的創業神話持續刷屏。
與此同時,一個與個人開發者或小型團隊相生的海外投資生态,已經初步成熟。
比如 AI Grant,這一半孵化性質的早期投資基金,從 2017 年開始補貼 AI 個體—— Cohere 的創始人早期就是被補貼的一員。
2022 年開始,AI Grant 為 AI Native 產品提供包括投資在内的各類支持。Perplexity、Pika、Cursor,都是被其錄取的項目。
國内,笃信 AI 應用的投資機構開始摸索對開發者更友好的投資模式。
線性資本今年 6 月正式推出的、面向 AI 應用的投資項目 Linear Bolt 就是一個例子。
根據官方,Bolt 理想的創業團隊畫像是:
3~4 人的小型創始團隊;
不一定有 " 固定辦公室 ";
活躍于 Instagram、X、即刻和小紅書;
與 AI 共同工作;
能夠實現兩個月内從創意到原型、四個月内發布產品。
這幾乎是照着獨立開發者小 Team 寫下的畫像。
除卻線性資本,極客公園的變量資本,脱胎于字節的錦秋基金等機構,都設定了更輕、更快、更靈活的 AI 開發者友好型投資方案。
" 現在 50 萬美金的投資區間,已經有内卷迹象。" 楊嘉説。
而針對大廠 " 圍堵 ",有些聰明的小團隊,也摸索出一條 " 反卷之路 "。
" 四木相對論 " 看到,有兩家團隊尚小,但被多家戰投追捧的早期項目,已經實踐了 " 做產品增長——消耗大模型 Token ——成為頭部客户 " 的打法。
其中一家公司占大模型廠商的 Token 消耗,已經甩開第二名 5 倍之多。
這種先卷業務,再幫助孵化方完成 Token 消耗目标的模式,也幫它順利拿到大廠戰投的投資。
不過,和純粹的開發者不同,這兩家初創公司的 CEO 都并非第一次創業,也沒有獨立開發的 " 執念 "。
按照現有情況推斷,明年春天,市場上會出現更多投早、投小,更适合 AI 開發者的錢。
那時,很多第一次接觸商業資源的開發者們将面臨一個選擇:是否要從興趣導向的個體,變成一個真正的創業者。
這或許是一道要快樂還是要 " 成功 " 的選擇題。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四木相對論,作者:Lax、Dreamy、Der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