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我們,真的足夠理性嗎?,歡迎閲讀。
不知不覺,年底了。2024 馬上就要過去了。回顧今年,有一條到現在都讓我印象很深的新聞。新聞内容,是地鐵電子屏上的一條 " 雷人 " 字幕。
請看圖。
(圖片來自微博)
看了圖之後,什麼感覺?" 你在醖釀怎樣的葬禮 ",地鐵上放這個,确實有點瘆人。于是,質疑聲一片。
後來,經過重慶軌道交通辟謠,大家才知道,這是個禁毒廣告。總時長接近一分半,只有 2 秒鍾是圖片裏的内容。字幕看起來吓人,但也是為了震懾不法分子。
(圖片來自微博)
這時候,再看開頭的那張圖片,又是什麼感覺?
哎,這新聞報道的,真有點斷章取義了,估計又是哪家自媒體幹的。截取只言片語出來,引起大家的恐懼、憤怒。真是為了博流量,不擇手段。
可再一看發布方,讓人大吃一驚:是某地廣播電視台的官方視頻賬号,官方背景媒體。
啊?官媒一直是靠譜的象征,怎麼現在為了博眼球,也開始這麼幹了?
移動互聯網時代,為了博關注和眼球,很多自媒體斷章取義、誇大事實,怎麼吸引人怎麼寫,完全不顧實情到底如何。這種事,實在太多,都有點見怪不怪了。
可如果,官媒為了獲取流量,也開始捕風捉影,誇大事實的時候,兩者的區别,就沒那麼清楚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這,就要從 " 很久很久之前 " 説起了。久到,智能手機還沒出現的時候。
請問,在沒有智能手機的時候,一説到 " 媒體 ",你會想到什麼?我猜,大概是期刊、雜志,或者是報紙。
那麼,這些媒體都靠什麼賺錢?答案之一,可能是:訂閲。
期刊辦的不錯,看了幾期,都還挺有看頭。于是,我決定交錢訂閲,付費觀看。至于你寫什麼,我不知道,你寫什麼我看什麼。大不了,明年覺得不行,後年我不訂了。
那麼,對于這些媒體來説,想要生存下去,就需要生產什麼樣的内容?
持續滿足訂閲用户的内容。
比如,《科幻世界》。既然讀者因為喜歡科幻而訂閲,那就想辦法滿足,介紹知識,刊登小説,征文互動。又比如,《中學生報》。為了滿足學生、學生家長、教育工作者的需求,就不斷報道教育新聞,寫有知識、有趣味、有教育意義的内容。
訂閲制,給媒體帶來了一根 " 錨 "。這根錨,叫做:我知道提供什麼樣的内容,才能滿足讀者的期待。
有了錨點,媒體就不會随波逐流,什麼熱鬧追什麼。
這種媒體,就叫做:訂閲媒體。
之前的公眾号,也是這種邏輯。讀者能看到的,只有自己訂閲到的公眾号。對于公眾号号主來説,做多粉絲數最重要。而當訂閲數足夠之後,寫什麼内容,心裏也就有底了。持續滿足這些訂閲用户的期待,你就能活下去,并且越活越好。
但現在的公眾号,早就悄悄發生了一些變化。
比如,你有沒有發現?在你的訂閲列表,真正訂閲的賬号消息可能只有幾條左右,剩下的全都被折疊了起來,顯示為 " 更多消息 ",而下邊的 " 看一看 ",幾乎全部是非訂閲者的内容推薦。
又比如,當你看完文章後,下邊自動推薦的三篇相關聯文章。
在這種内容生态中,想把媒體做好,最重要的,可能不再是賬号是否被用户關注,而是内容是否被大量用户喜歡。
你這一條内容做的好,看的人多,點贊的人多,是很好。但這并不意味着,你的下一條内容,也會火。因為,下一條内容,仍舊要和好幾千條、好幾萬條内容,同時起跑。
平台這麼做,也有它的目的。比如,為了給新加入的創作者希望,不讓老的創作者躺平,增加用户活躍度。所以,只要你的内容被足夠多的用户喜歡,就會持續不斷地給你流量。
那麼,用户喜歡什麼呢?
根據 " 三重大腦 " 理論,人的大腦從底層到表層,可以近似抽成:爬蟲腦,情緒腦,人類腦。
爬蟲腦,對應的是 " 本能 ",比如,趨利避害,吃、睡、好色。情緒腦,對應的是 " 情緒 ",憤怒,膽怯,焦慮。人類腦,對應的是 " 理智 ",為了長遠的目标,我應該克制食欲、修身養性、學習訓練。
你説,能滿足這類大腦的内容,人們會更喜歡哪種?
比起理智,當然更喜歡情緒,比起情緒,當然更喜歡本能。看視頻,好看好玩的,能讓你焦慮憤怒的,就是比學習,思考的内容,更受歡迎。
那這時候,問題就來了。
假如你很擅長創作滿足 " 理智 " 的内容。這種内容,當然也會有人喜歡。但相對地,它也會更容易被一條滿足 " 情緒 " 的内容,或者是滿足 " 本能 " 的内容,搶走注意力。
猜猜,這時候會發生什麼?你會發現,自己的内容,越來越難做,看的人越來越少。久而久之,理性的聲音,就被情緒和本能的内容覆蓋掉了。
怎麼辦?
想要保持住觀看量,你就不得不在内容裏加情緒,加各種新奇的,好看的元素。認真剖析,詳細取證沒人看,那就斷章取義,誇大其詞,甚至捕風捉影。
滿足人類腦的内容沒有流量,那就做滿足情緒腦的内容。滿足情緒腦的内容再沒有流量,就做滿足爬蟲腦的流量。
到了最後,事情就發展成了:只要身處推薦平台,你就不得不想方設法做出更多人喜歡看的内容,從而搶奪平台分發的流量,成為" 流量媒體 "。
你也不想這樣。但是,因為平台的流量分發機制,不這麼幹,就沒有人看。
而随着越來越多的平台,開始實行算法推薦制,越來越多的媒體,也從 " 訂閲媒體 " 被迫轉型成了 " 流量媒體 ",投身流量大軍中。
所以,好吧。
今天,堅持創作滿足理性的内容,已經不太容易了。因為,你的每一篇内容,都要被平台放到一個大大的内容池子裏,和所有内容競争。
而堅持看理性的内容,也不太容易了。
因為整個平台,和眾多媒體,正在成為一個巨大的引力場,拉着你,從人類腦退化到情緒腦,再從情緒腦退化到爬蟲腦。平台上的内容競争,本質上就變成了人類三重大腦的競争,是理性和情緒、本能的競争。
一旦理性輸給情緒,情緒輸給本能,内容平台上的内容,就注定會被後者主宰。
聊到這裏,突然很有感觸。
因為,作為輸出商業内容的賬号,每一位陪伴我們的讀者,都大概率是堅持理性思考的人,也是在巨大的引力場中保持堅定的人。
可能現在,我們的内容,看起來可能沒有那麼 " 爽 ",看完之後,也不會引起太強烈的情緒波動。甚至有的,讀起來還有些枯燥。這是我們的問題。
但是,我們會努力,把每一篇文章,都寫得更有趣一點,更有價值一點。争取每一天,都比前一天要好一點。
所以,特别感謝你們。有了你們的支持,我們才能這麼繼續,一天一天地輸出下去。
我們明天再見。
*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觀點 / 劉潤 主筆 / 景九 編輯 / 二蔓 版面 / 黃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