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痛心!花了8.88億保護的中國古建築,被改成日式餐廳……,歡迎閲讀。
這個夏天
旅遊 " 最火暑期檔 "
如約而至
古城遊也成為不少遊客的選擇
但在甘肅天水
不少市民和遊客發現
此前曾花超過 8.88 億元
修繕一新的天水古城
在商業化運營後
文保院落内進駐了諸多業态
不僅參觀區網域受限
消費門檻提升
一些甚至被 " 改頭換面 "
危及院落安全
不少網友對此義憤填膺
紛紛表示該嚴查
到底發生了什麼?
文保院落為何 " 變味 " 了?
8 億修繕的文保院落 " 面目全非 "
主管部門稱無從監管
甘肅天水擁有中國西北地區現存規模較大和保存較完整的明清時期居民院落群,因歷史久遠,不少古建民居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毀。為了搶救這些古建築,當地對西關片區啓動搶救性保護。
天水市财政局數據顯示:天水市從 2015 年至 2021 年撥付西關古城保護資金就超過 8.88 億元。
沒想到的是
不到兩年後
花大成本修繕的文保院落
就遭遇了 " 改頭換面 "
天水古城内厚生巷 13 号是建于明清時期的文保院落,但如今已看不到曾經庭院寬敞、青磚黛瓦、雕梁畫棟的中式古建風貌。院中、台明被木板覆蓋,營造成日式風格的餐廳,西廂房外還加蓋了兩間日式小屋。
天水古城特聘顧問、修繕古民居專家黃國翔表示,這種改變古院風貌的新加和改建會導致雨水濺到柱子上,加快糟朽。
解放路的 10 号和 12 号文保院落也成為一家經營餐飲和罐罐茶的餐廳。曾精心修繕過的柱子上釘着指紋打卡機,在後院,經營者還加蓋了彩鋼廚房。
趙氏祠堂後面的第三院,整個油漆全部刷了,他把那些刻有棱角的東西全部都磨平了。
16 号院為了方便顧客上下,院落經營者把原來的樓梯都取掉了。
天水古城市民表示,純粹是突出商業利益,沒有文化沉澱,沒有真正原汁原味的東西,古城就 " 三不像 "。
為何文保院落的保護利用中
會出現如此 " 任性 " 的現象?
投入超 8 億元的公共财政支出
進行保護修復後的文保院落
都在經營哪些業态?
2022 年 9 月,天水市秦州區文體廣電和旅遊局授予了天水市名城保護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29 處文保部門特許經營權,同時要求,這些文物保護部門的展示利用要按照文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依法履行相關流程,履行審批備案手續。
事實上,文保院落的申報材料和目前的實際經營業态不符的情況很常見。以 " 維新堂 " 為例,申報材料得標注的經營項目是紫砂壺,實際開設的卻是餐廳。此外,還有酒館變火鍋,茶社成餐廳的情況。
秦州區文體廣電旅遊局文物股股長汪祥軍表示,這些 " 改頭換面 " 的經營均系未批先設、未批先修,要求竟成一紙空文,而主管部門又因為沒有收到任何報批手續,所以無從監管來推責。
在缺失監管的情況下,天水古城多個文保院落違規裝修、添建變為餐廳,防火風險也随之增大,火災隐患比比皆是。
此外,文保院落中還存在遮擋消防設施、木結構纏繞易燃物、私拉電線等問題。
國家文物局曾明确要求加強監督
古建築保護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使用它。
去年 8 月,國家文物局印發《關于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築保護利用的意見》 ( 以下簡稱《意見》 ) ,明确社會力量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參與文物建築保護利用。
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築保護利用可以獲得一定時限的管理使用權,管理使用期限最長一般不超過 20 年。在管理使用期間,可以利用文物建築開設博物館、陳列館、藝術館、農村書屋、鄉土文化館和專題文化活動中心等公共文化場所,也可以開辦民宿、客棧、茶社等旅遊休閒服務場所。
《意見》明确要求,文物部門應定期對項目開展檢查評估,對發生的違法違規、不履行協定約定義務或者危害破壞文物安全等行為的,要督促整改,情節嚴重的應立即終止協定。建立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意見》強調社會力量參與文物建築保護利用,不得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違反社會公序良俗,不得開設私人會所、高級娛樂場所,不得對文物建築本體造成破壞,不得将文物建築轉讓或者抵押、質押等。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央視新聞、工人日報、網友評論、公開資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