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2023年,我試毒了157部國產劇……,歡迎閲讀。
每年盤點最重頭的國產劇部分來了。
我的國產影視劇試毒生涯自 2020 年開始,至今快四年。而基于試毒的盤點自 2021 年開始做,如今也已經是第三年。,
>幾年裏,國產劇的試毒數随着我 " 求全 " 的自我要求而與日俱增:2021 年124部,2022 年150部,2023 年這個數字來到了157部。
以國產劇的質量,説一句工傷累累,并不為過。
為了更對得起這個數字,今年我再次更換盤點方式,今天這篇只做劇集試毒的年度總結,總結國產劇的趨勢與變化,大家可以對照一下是否符合自己的體感。
至于分豬肉和頒獎,留到下一篇,如果特别有靈感,也可能是下兩篇。
來吧 ~
1
豆瓣分的通貨膨脹
自從我【新片試毒】欄目開始在文末通報影視劇豆瓣分開分與分數變化,就經常收到類似 " 這也能 7+ 分 "" 豆瓣分這麼不值錢了嗎 " 這樣的留言評論。
國產劇豆瓣分的水漲船高,是這幾年吃瓜群眾共同的體感。那麼回歸到事實,數據統計能支撐這個體感嗎?
當梳理完今年試毒的 157 部劇的豆瓣分數,我也有些吃驚。知道通貨膨脹,不知道通貨膨脹到如此地步。
157 部中,排除 8 部已完結但仍未出分的劇集
部分無評分劇集
排除 6 部剛完結或正在播而尚未出分的劇集
部分未出分劇集
餘下 143 部中,分數分布(區間劃分均含下不含上)數量與百分比如下:
其中【9 分及以上】1 部
【8.5-8.9 分】10 部
【8-8.4 分】12 部
這意味着 2023 年 8 分以上國產劇,激增到 23 部之多,在我試毒裏劇中占比高達 16%。
而這個數字在 2021 年是 7 部,在 2022 年是 12 部。7 → 12 → 23,三年裏,國產劇高分數量完成三級跳。國產劇進步?也許。進步到這個程度了?恐怕未必。
次高分也就是【7.5-8】這個優良區間的數量躍進也令人矚目,從 2021 年的 6 部,到 2022 年的 13 部,再到 2023 年的 18 部,同樣三級跳。
随着分數區間的整體上移,2023 年國產劇及格率達到了 72%,也就是説,今年七成國產劇都及格啦,這符合你們的體感嗎?
而這個數字,在 2021 年是 38%,在 2022 年是百分之 69%,今年穩站 72%。
5 分以下的絕對不合格,2023 年僅有 12 部,這個數字從 2021 年的 43 部,鋭減至 2022 年的 14 部,如今快跌破兩位數。
其中知名的幾部
而 4 分以下的絕頂爛劇,從 2021 年的 12 部,到 2022 年的 3 部,再到今年的 2 部。目前的大趨勢已經從幾年前的 " 爛劇别想跑 ",發展到只要一部劇沒有爛成現象級,八成就能默默苟到相對安全區。
也就是説,國產劇的豆瓣分在去年就完成了由不及格向及格的整體上移;今年更進一步,完成了由及格向高分的整體上移。
到底是國產劇在三年内完成了質的提升,還是豆瓣分真的通貨膨脹,相信大家心裏自有判斷。
做完年終盤點後,我應該會專門探讨豆瓣分通貨膨脹的根由與思考。現在只能説,很遺憾它對影視劇質量水準的參考意義越來越受到非内容層面的各種幹擾,更遺憾即使通貨膨脹至此,豆瓣分仍是國產影視劇——特别是國產劇唯一能被普遍參考和引用的分數。
2
IP 的多樣化拓展
2023 年我試毒的 157 部國劇裏,有 91 部是 IP 改編,占比 58%,這個數字在 2022 年是 47%,在 2021 年是 50%。
可能有人會問:不是一直説 IP 降温嗎?怎麼數據上沒體現。
IP 降温,講的是這幾年資本 IP 搶購潮的退潮,IP 價格也一路從高位回落到合理區間。但一方面,資本需要很長一個周期來消化此前囤積的 IP,另一方面,原創尚不能撐起影視内容半邊天時,資本也将目光從純網文 IP,擴展向其他題材領網域。
嚴肅文學的影視改編熱潮,幾年前已開啓。2022 年《人世間》的火熱更是助燃劑,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被一搶而空,搶購熱潮一路蔓延至魯迅、寶珀等獎項上,有分量的文學期刊也在此列。
于是 2023 年也迎來了一個播出小高潮:《回響》《人生之路》《顯微鏡下的大明》《平原上的摩西》《三體》等劇集在今年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或口碑。
可能會有人質疑馬伯庸《顯微鏡下的大明》是否應該歸屬嚴肅文學。實際上這本同馬親王其他更應該歸類到通俗文學的作品不同,它是歷史紀實文學,其中一案還被選入《中華文學選刊》刊載,所以把它算了進來。
至于《三體》作為科幻小説能不能列入其中,我想它以影響力和深度,應該還是能在文壇有一席之地的。
國漫的改編也是在這兩年開始蓄力,今年同樣迎來了初步的成果檢驗。
《異人之下》:國漫 top 級别 IP。《虎鶴妖師錄》:改編自十餘年前的漫畫。《外婆的新世界》:根據出版漫畫改編。上述幾部在今年播出成績有高低,但都不算無聲息。也許也可以加上跨年播出的《少年歌行》,它雖以小説為源 IP,但動畫影響力更大。
未來幾年裏,《異人之下》系列還将延續,國漫女頻 top 級别的《狐妖小紅娘》也将逐一面世,《萬渣朝凰》也在籌備中。
而與前幾年晉江 + 起點的二分天下不同,這兩年裏,影視化 IP 的產出平台也開始多樣化,逐漸擴展到豆瓣閲讀、知乎、番茄、七貓等新興網文平台,改編的影視作品也拿下了不錯的成績。
今年的《裝腔啓示錄》《九義人》《好事成雙》等,均根據豆瓣閲讀原創 IP 改編。
已官宣的影視項目裏,屬于豆瓣閲讀的名單還包括《半熟男女》《鼠狗之輩》《一生懸命》《六姊妹》《她和她的群島》等。
豆瓣閲讀的優勢題材領網域在懸疑、職場、都市情感家庭等方面,這也恰是當下影視化熱門題材。
《為有暗香來》改編自 " 知乎三大虐文 " 之一的《洗鉛華》,這應該是知乎 IP 第一部改編長劇問世。
而此前只在短劇領網域試水影視化的番茄原創小説,其改編長劇也已在路上,檸萌官宣的《十日終焉》就是番茄 top 級别的原創 IP。
更值得注意的是,2023 年不少劇的熱播,令很多的業内目光又轉回到古早IP上。
《長相思》,改編自桐華2013 年出版的的同名小説。
《蓮花樓》,改編自藤萍2010 年出版的《吉祥紋蓮花樓》。
兩部《曾少年》,改編自九夜茴2015 年出版的同名小説。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改編自桐華2010 年出版的同名小説。
《雲襄傳》,改編自方白羽2009 年出版的武俠小説《千門》系列。
古早 IP 的優勢是,寫作者彼時并未受到諸多 " 政治正确 " 的束縛,在戲劇性和人設上更大膽更極致,對讀者也并非一味迎合,而這些顯然都會讓作品特質更加突出,改編後也鮮明地有别于當下的作品。
當然這也分情況,那些只靠套路拼湊或人物情節已徹底過時的 IP,改編就往往只能凸顯時代的尴尬。
同樣來自早期 IP 一言難盡的三部
另外,2023 年還出現了《古相思曲》這種根據剪刀手的腦洞改編而來的作品,也彰顯了 IP 來源之多樣。
3
爆人爆劇的一些思考
説完 IP,我們探讨下原創。難道純原創劇本就不香嗎?
顯然不是。2023 年長劇在【成績】和【口碑】兩大指标上的王者,都來源于原創劇本。
《狂飙》,五年内最爆國產劇,沒有之一,原創劇本
《漫長的季節》,2023 年唯一破 9 分國劇,2020 年代最高分國劇,原創劇本。
雖然很多人以為它改編自編劇之一于小千的原創小説
但實際上這個故事最早就是以劇本形式創作的
把口碑範圍擴大到 8 分以上,22 部中僅有 8 部為 IP 改編,原創占到 60% 以上。
部分 8 分以上原創劇集
播放量方面,單論網播數,集均在 4000w 以上(雲合口徑)的爆款劇裏,原創劇本占比較低;而若合并台播數,集均在 4000w 以上(酷雲口徑)的熱播劇裏,原創劇本占比可以逼近一半。
無論如何,2023 年原創劇的成績明明白白告訴大家,原創當然可以出爆款,業内對 IP 的迷信也應該轉向對内容本身的評判上。
2023 年,幾部晉江頂級 IP 改編的現偶,單看成績大概還可維系顏面,但要提口碑,那真是從年中一路崩到年尾。
頂流生 + 現偶非頂配 IP,甚至連成績都打不平
而與現偶的一敗塗地相比,各平台重金砸出的古偶 S+,仍能撐起平台日活與拉新的需求。
這顯然會對平台未來的項目投資決策產生影響。
再説爆人。若單以流量為指标,2023 年的爆人可以稱得上幾乎全在射程範圍。
鄧為、檀健次、張凌赫,這都是去年起吃瓜群眾就在奶的待爆帝,今年均如願以償,大(zhen)爆小(jia)爆了。
封神訓練營的諸位,也完成了從 nobody 到大有姓名的躍升。但這同樣毫不令人意外,以封神項目的體量,布局四五年,如今也到該收獲的時候。
與其説是吃瓜群眾算無遺策,不如説大家早已摸清了資本捧人的套路,坐等其奏效罷了。
要説意外,只有靠逆反心與禁忌感異軍突起的魏大勳。
而若以國民度為爆人指标,2023 年殺出重圍的,恐怕非張頌文莫屬。如果説爆流量是資本的遊戲,那張頌文的走紅,多少能給好好演戲這條路上的堅守者們一顆定心丸。
實話實説,我在 2020 年開始做新片試毒時,壓根沒想到自己能堅持這麼久。
當把愛好做成了工作,再被這些工作倒逼着努力看片并及時碼字時,也不是沒後悔過自讨苦吃:真的很累,更談不上賺錢不賺錢。
最後支撐我把這件事做下去的最大動力,還是看到好内容時汗毛豎起的敬意,和共鳴碰撞出的暢快感。
當然,那些爛出風格爛出水平的影視内容,也确實撐起了我公号的大半片江山。
那就祝 2024 年的國產劇:既有爐火純青,亦有别具匠心,更不乏吃瓜吐槽的 " 妙趣橫生 "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