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努比亞Z70S Ultra體驗:個性拉滿的旗艦,值得考慮嗎?,歡迎閲讀。
直至現在,主流的 Ultra 影像旗艦基本上發完了,但 Ultra 的戰事并未結束。
努比亞帶着半代更新的 Z70S Ultra 攝影師版進場,官方已經針對核心賣點預熱了許久,相比 Z70 Ultra,其在影像和電池等硬體上進行了更新,還帶來了致敬經典復古相機的特别外觀。
(圖片來自雷科技攝制)
價格上,努比亞 Z70S Ultra 攝影師版維持和 Z70 Ultra 相同的水平,4599 元起,國補後價格為 4099 元起,最高可選 24GB+1TB(6299 元),算下來也是加量不加價了。
這台手機小雷已經拿到并用了幾天,接下來,跟随小雷的視野,看看這台特别的 Ultra 旗艦表現如何吧。
如果你看膩了市面上的 " 超大杯 ",努比亞 Z70S Ultra 攝影師版會是不無聊的那一種。
Z70S Ultra 攝影師版與圓滑幾乎沒有關聯,充其量只有邊框四角的弧度處理。再加上 Z70S Ultra 攝影師版的螢幕黑邊本身很窄,官方數據顯示,最窄處僅有 1.25mm,加上第七代屏下攝像技術,正面看 Z70S Ultra 攝影師版就像一整塊完整的螢幕。
以往真 · 全面屏為了照顧前攝區網域的顯示效果,螢幕分辨率一般控制在 1080P 級别。結合最新的屏下攝像技術,努比亞和紅魔最新的旗艦機型都配備了 1.5K 分辨率顯示屏,支持 144Hz 刷新率,顯示精細度和真 · 全面屏都做到了。
Z50 Ultra 開始,努比亞就将真 · 全面屏和方正、商務的設計沿用至今,設計語言特立獨行,相對成熟的真 · 全面屏方案,目前是僅此一家。
屏下攝像的位置,小雷也幫大家看過了,除了夜間極低亮度的場景可能會 " 現出原形 " 之外,日常使用基本無法注意到前攝的存在。至于前攝自拍,AI 高清算法加持之後,可用度比以前更高了。
相比之前發布的 Z70 Ultra,Z70S Ultra 攝影師版的背部有了比較明顯的變化,主要在于後蓋,更換了由兩種紋理拼接而成的玻璃,其中一種紋理是通過激光蝕刻而來的,官方稱作 " 皮紋玻璃 ",觸感很奇特,摩擦力很足,建議大家嘗試一下。
小雷手上的這台 Z70S Ultra 攝影師版是黑色和銀色拼接,配合主攝的紅圈和右上角的小紅标,很有經典復古相機的味道了。
兩側除了電源鍵和音量鍵外,Z70S Ultra 攝影師版還有一顆兩段式按鍵,以及一顆傳統雙行程物理拍照按鍵,可以半按對焦,重按拍照,個人認為會比集成式的拍照控制方案更有互動實感。
别説,這一套設計下來,復古相機的拍攝儀式感多少是有的。
還是前面那句話,如果你厭倦了主流的 Ultra 手機的外觀設計,努比亞 Z70S Ultra 攝影師版的确是一個值得考慮的產品。畢竟到了 2025 年,旗艦手機的體驗和設計會逐漸趨同,也就努比亞這一類品牌敢于追求差異化了。
同樣是差異化的還有努比亞的影像。
首先要説的就是努比亞第五代 35mm 高定光學鏡頭。努比亞早在 Z40 系列上,就帶來了原生 35mm 焦段的主攝。
如今,有更多的品牌選擇這個焦段,不久前發布的 vivo X200 Ultra,其主攝的等效焦段就是 35mm。中興通訊終端事業部總裁、努比亞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倪飛對 35mm 焦段曾表示高度認可,也希望行業更多地跟進。
扯遠了,35mm 對鏡組空間要求更高,考慮到手機厚度控制,一般放不下很大的傳感器,即便通過大光圈實現進光量 " 媲美一英寸 ",但 1/1.56 傳感器的上限終歸有限。
于是 Z70S Ultra 攝影師版更換了定制的豪威光影大師 990 傳感器,傳感器面積來到了 1/1.3,和 vivo X200 Ultra 主攝幾乎同等級。
35mm 是行業公認的人文焦段,視角相比常規的 24mm、28mm 更窄,邊緣的畫面畸變幾乎可忽略,更能拍出有叙事感的畫面。
無需裁切,Z70S Ultra 攝影師版的 35mm 主攝就可以用滿整個傳感器,比傳統主攝焦段裁切更好,加上大光圈,只靠光學層面即可營造很自然的淺景深效果。不論白天還是夜晚,HDR 算法介入比較積極,後台處理的速度也比較快。
拍照界面更注重專業參數呈現,默認顯示焦段而不是倍率。照片模式默認的是超廣角裁切而來的 24mm,系統設定裏也可以切換第三方 App 調用主攝還是超廣角鏡頭,想得很周到了。
風格上,努比亞的默認色彩偏向高飽和,當前版本有些許鋭化和塗抹存在,但總體上還是好看的。
體驗了幾天,努比亞 Z70S Ultra 攝影師版最好玩的地方其實是濾鏡,包括人文街拍模式的濾鏡,玩法很豐富。機内自帶的濾鏡嫌少,你可以導入第三方的濾鏡檔案,可玩性掌握在自己手上。
旗艦級的潛望式長焦和超廣角鏡頭都不錯,前者還支持最近 15cm 的對焦距離。
另外,基于 AI 功能,Z70S Ultra 攝影師版的每一個特殊影像玩法都具備智能場景識别和算法匹配的能力,夕陽、星空之類的也是努比亞相機家族當中十分标志性的模式了。
從 Z70S Ultra 攝影師版能夠看出,努比亞做影像旗艦的思路也是基于差異化去打造的,提前 " 占座 " 的 35mm 焦段在新的大底傳感器下發揮出了更強的功力,動态範圍更好,場景的适應力也更強。
豐富的膠片濾鏡和本地濾鏡資源導入,努比亞更像是把 Ultra 旗艦的影像當做復古相機來做,玩的是更強烈的藝術化、風格化,追求 CCD、膠片相機、復古相機的出片的小夥伴,或許這種 " 小眾 " 的存在會更有趣一些。
Ultra 後綴的旗艦手機,往往都為了厚重的影像硬體,向電池、散熱等妥協,以保全足夠頂尖的影像能力,這是當下行業的共識。也因此,受限于堆疊空間,影像旗艦雖然搭載最新的旗艦芯片,性能釋放卻要相對保守,電池容量也很難做大。
努比亞 Z70S Ultra 攝影師版選擇 " 全都要 ",配備了高通骁龍 8 至尊版,塞進了 Ultra 旗艦裏容量最大的 6600 毫安時電池。
説説性能,小雷簡單跑了一下《鳴潮》(5G 網絡 + 極高畫質,15 分鍾拉古那城跑圖 +15 分鍾野外打怪),全程下來平均幀率拉到 60 幀,幀率波動很少,CPU 頻率調度相當活躍。
(圖片來自雷科技)
機身發熱主要集中在中框,因為調度激進,長時間玩高負載遊戲,難免有比較明顯的温升感受。但往好的方向去想,一台 Ultra 定位的影像旗艦,能長時間玩大型遊戲不鎖幀不降亮度,也是一種 "Ultra" 了。
Z70S Ultra 攝影師版支持 80W 有線充電,1-100% 充電用時約 46 分鍾。老實説,看充電曲線,Z70S Ultra 攝影師版的策略和主流機型相差無幾,但到了涓流充電階段,依然保持約 30W 的輸入功率,這是它充電時間比較短的原因之一。
充電分離是努比亞手機的老傳統,方便邊充邊用,發熱也會降低些許。
同時,包裝盒附贈了一套 C to C 充電套裝,手機本身也支持比較高功率的 PD 公共協定,不挑充電頭也是一種好文明。
至于系統體驗,小雷也簡單總結一下,努比亞最新的 Nebula AIOS 1.5 在互動和 AI 功能上做了一些更新,深度融合了 DeepSeek 大模型,支持底部導航欄長按喚醒,AI 問屏等功能該有的都有,總體用起來十分流暢,點按操作響應迅速,努比亞對系統底層的調度優化的功底的确扎實。
要是能把整套系統的視覺體系和互動連貫性再進行一下更新,Nebula AIOS 就是一套更接近滿分的深度定制系統了。
體驗和設計高度趨同的今天,你想在機圈裏找到一些與眾不同的差異價值,其實已經很難。小雷并不是説主流的產品是錯的,它們面向的是 " 正确 " 的一面,但市場中也有希望追尋不一樣的人。
老實説,不論是性能還是設計,亦或者是影像,随便拎出來都足以證明努比亞 Z70S Ultra 攝影師版的獨特性,它在一些表現上,甚至還能超越主流的 Ultra 機型。
特殊之餘,Z70S Ultra 攝影師版的硬體配置都盡可能給到行業的平均水平線上:位置合理的光學指紋解鎖、雙揚聲器、全功能 NFC、X 軸震動馬達 ......
從這個角度來看,努比亞的個性并非基于 " 任性 " 而為。
個性拉滿的 Z70S Ultra 攝影師版還值得選嗎?這個答案,就要取決于你對 " 不一樣 " 有多大的渴望,但小雷認為這是一款個性之餘還比較均衡的 "Ultra"。
這麼多代都能夠保留獨家且核心的技術和賣點,努比亞多少是有點東西和堅持的,當初讓用户眼前一亮的創新如今也迎來了行業的追随。小雷也欣喜地看到,這個始終堅守初心的品牌,正以持續迭代的硬核科技實力引領移動影像發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