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總理座談會上的8位學者,都在關注什麼領網域?,歡迎閲讀。
7 月 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聽取專家學者對當前經濟形勢和做好經濟工作的意見建議。
座談會上,劉尚希、羅志恒、田軒、黃先海、袁海霞、秦海林、陸銘、趙偉等專家學者先後發言。大家認為,今年以來,在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下,我國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展現出巨大的發展韌性。盡管當前面臨不少困難挑戰,但更有許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的累積,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前景應當充滿信心。大家還就解決好經濟運行中的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
這次參加座談會的專家們有部分來自研究機構、也有部分來自高校,他們的研究領網域各有側重,但都已經在其領網域有所建樹。我們對這些專家們的主要研究重點進行了一些梳理總結,供大家學習參考。
圖片來源:央視
劉尚希
劉尚希現任中國财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是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兼任國務院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醫改咨詢委員會委員等。
劉尚希對收入分配、公共風險、财政風險、公共财政、宏觀經濟、公共治理等問題有創新性的探索成果,其出版著作包括《公共風險論》、《大國财政》、《共同富裕與人的發展:中國的邏輯與選擇》、《新中國财政史》等。
劉尚希是我國最早系統研究财政風險理論的學者。2018 年時,他曾提出過一個問題:中國 40 年财政改革的邏輯本質是什麼?他的答案是應對風險。他認為,财政之所以要改革,意味着在那個階段整個社會面臨相應的公共風險。
他提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财政改革實質上都是遵循公共風險變化的邏輯而推進的,其變化的脈絡是從 " 家貧國窮 " 的風險到 " 機會不均 " 的風險,再到全球公共風險,這也是我國主要公共風險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羅志恒
羅志恒是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曾先後就職于建信基金、國泰君安、恒大研究院,專注于宏觀經濟、财税政策研究。
羅志恒認為,财税體制要服從和服務于新的政治經濟形勢和國家戰略,财政必須站在國家治理和國家戰略的高度而非賬房先生的視角出發,要立足人口老齡化、促進共同富裕、高質量發展、構建統一大市場、推動科技強國建設、充分調動中央和地方、企業、科學家各方面積極性的角度構建新的财政和税收制度。
在此背景下,羅志恒提出,我國必須深化改革,理清政府與市場關系簡政放權、精兵簡政裁撤冗員、深化行政體制、财政税收體制、社保制度改革。建立匹配多元目标治理體系下的政績考核激勵約束制度和财政評估制度,同時盡快穩定宏觀税負,減税降費要從追求數量轉向效果,選擇對普通居民影響不大、但有利于推動綠色發展和縮小貧富差距的税種進行結構性加税。
田軒
田軒現任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是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兼任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等。田軒主要的研究領網域包括公司金融、企業創新和風險投資。其研究成果多次發表在各大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
今年,中國金融監管體制開始進入 " 一行一局一會 " 時代。田軒認為,當前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内,以全面實行注冊制為引領,進行資本市場邏輯重構,通過提升直接融資比重,釋放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潛能,将成為提升金融拉動經濟增長、真正服務于創新驅動發展的要義所在。
田軒曾提到,此次調整中的證監會機構改革對于證監會今後強化行政執法能力,在機構地位上予以了保障。全面注冊制改革背景下,我國資本市場監管回歸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監管理念,這客觀上需要監管部門強化監管的水平。
黃先海
黃先海現為浙江大學黨委常務委員、副校長,也是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其主要研究領網域是國際貿易學、世界經濟、產業經濟學。
黃先海認為,當前全球數字經貿規則體系構建迎來新機遇,世界主要國家數字經濟開放模式可以分為美國模式、歐盟模式和中國模式。中國面對世界數字經貿規則,整體戰略安排可以是積極參與多邊和雙邊數字經貿協定談判,主動對接基本接受的條款,對 WTO、RCEP、CPTPP 等多邊、雙邊的經貿規則積極參與。而對于接受難度比較小的條款,加快國内立法改革,在保障國家安全和數據隐私的基礎上,順勢接受難度較小的條款。最後,倡導開放包容的全球數字經貿規則體系,為接受難度較大的條款争取緩衝的時間,綜合考慮發展與安全的問題,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有效地推進發展。
袁海霞
袁海霞是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政府債務研究中心聯席主任,主要研究領網域為宏觀經濟、債券市場、地方債與城投行業等。
在地方債問題上,袁海霞提出,今年以來,地方債發行呈現節奏前置、期限延長、結構以新增為主的特點,同時,在專項債募投方面," 兩新一重 " 持續發力且新建項目大幅增加。
對于地方債的未來發展,她建議,在地方債快速擴容、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需關注 " 債務—資產 " 轉化效率不高、項目資金閒置及挪用、項目收益偏低、債務償還壓力加大等問題。需要從提升效率、穩步擴容、精準投向、加大撬動四個方面促進其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好其作為積極财政重要抓手的作用。
秦海林
秦海林現任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總工程師,此前任賽迪集團總經理、賽迪顧問總裁,曾主持編制多個省市工業經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主要從事工業經濟、區網域經濟、數字經濟等領網域的研究。
在數字貿易方面,秦海林提出,相較于傳統貿易,數字貿易通過引入數字技術,大幅提升了傳統貿易的效率,催生了全新的貿易形态,甚至改變了國際貿易結構,使國際貿易的模式和内容發生了深刻變革。
而就區網域和城市發展而言,秦海林認為,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将成為各國加速傳統產業轉型更新、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抓手。而數字貿易作為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數字技術的重要應用,也成為了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的重要突破方向。
陸銘
陸銘是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同時任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
陸銘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勞動經濟學、城鄉和區網域發展、社會經濟學,其出版著作包括《大國大城》、《大國治理》、《向心城市》等。
陸銘認為,大國發展的三角是統一、效率與平衡。如果把平衡的目标視為一種經濟資源和人口均勻分布意義上的 " 平衡 ",這個三角只能是 " 不可能三角 "。要破解這個 " 不可能三角 ",就要把均勻分布意義轉到人均意義和生活質量意義上,這種平衡恰恰可以在人口自由流動的過程中實現。
他對于中國城市發展的理解是,城市群和中心城市已經成為區網域經濟發展的主要空間載體,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的都市圈構築起城市群現代發展的增長極。城市群發展過程中,制造業越發達,中心城市的服務業比重應越高,生產性服務業還有消費性服務業都向中心城市集中。
趙偉
趙偉是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同時也是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中國證券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委員會委員。曾著有《轉型之機》、《蜕變 • 新生》等書。
趙偉的研究團隊在過去幾年中多次進行前瞻性研究,2017 年團隊堅定看多經濟,2018 年提示信用收縮,2019 年提出向風險要收益,2020 年結構主義 " 兑現年 ",2021 年強調全球大通脹和國内信用收縮,2022 年則提示能源通脹第二波和财政 " 大年 "。
對于今年的宏觀經濟形勢,趙偉認為,當前,短周期經濟修復比較健康,穩增長政策效果仍在加速顯現,疫後修復中,就業到消費正反饋剛剛開始,地產鏈條 " 積極信号 " 也在積累,經濟漸入佳境。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