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25億入主新時達,海爾卡奧斯“借道”猜想,歡迎閲讀。
出品|達摩财經
2 月 16 日,新時達(002527.SZ)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紀德法、劉麗萍、紀翌于 2 月 14 日與青島海爾卡奧斯工業智能有限公司 ( 下稱海爾卡奧斯工業智能 ) 籤署了股份轉讓協定。
協定顯示,紀德法、劉麗萍、紀翌分别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無限售流通股 2965.21 萬股股份、2768.58 萬股股份和 896.82 萬股股份依法轉讓給海爾卡奧斯工業智能,三人合計轉讓股份數量為 6630.61 萬股,占新時達股份總數的 10%。
本次交易标的股份轉讓價格約為 19.61 元 / 股,轉讓價款合計為 13 億元,較 2 月 7 日新時達的股價溢價超九成。2 月 17 日復牌後,新時達一字漲停,股價報收 11.17 元 / 股,最新市值為 74.06 億元。
新時達創建于 1995 年,是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公司以算法和軟體為核心,形成了控制與驅動產品及系統業務、機器人產品及系統業務、電梯控制產品及系統業務等三大業務板塊。2010 年,新時達于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資料顯示,紀德法與劉麗萍為配偶關系,紀翌是紀德法與劉麗萍之女,三人為一致行動人關系,也是新時達的實控人,紀翌現為公司董事長。本次交易前三人合計持有新時達 29.24% 股份。
在前述股權轉讓的同時,紀德法、劉麗萍、紀翌還與海爾卡奧斯工業智能籤署了表決權委托協定,三人不可撤銷地将剩餘全部股份所享有的上市公司表決權委托給海爾卡奧斯工業智能。這也意味着,海爾卡奧斯工業智能将擁有新時達 29.24% 股份所對應的表決權,海爾卡奧斯工業智能将成為新時達控股股東,海爾集團将成為新時達實控人。
新時達還發布了一份定增計劃,計劃向海爾卡奧斯工業智能發行 1.53 億股股票。根據公告,新時達此次發行股票的價格為 7.99 元 / 股,募集資金總額為 12.19 億元。
定增完成後,海爾卡奧斯工業智能将直接持有新時達約 2.19 億股股份,占新時達發行後總股本的 26.83%。若加上紀德法、劉麗萍、紀翌所委托的表決權,海爾卡奧斯工業智能将最終持有新時達超過 40% 股份所對應的表決權。海爾系旗下上市公司将擴充至七家。
卡奧斯會否 " 借殼 "?
天眼查顯示,海爾卡奧斯工業智能 2 月 6 日才剛剛成立,尚未開展實質性經營活動。該公司是一家以從事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為主的企業,是海爾集團 100% 控股的孫公司。
近年來,海爾集團持續聚焦實業,布局智慧住居生态、大健康產業生态和數字經濟產業生态三大賽道。
海爾旗下卡奧斯物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 卡奧斯 ")是海爾集團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載體。公司成立于 2017 年,其業務範圍涵蓋工業互聯網平台運營、工業智能研究、智能控制、智能裝備及自動化等多個領網域。2021 年 B 輪融資後,其估值已經超過 150 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卡奧斯目前也正在 IPO 計劃中,去年 10 月已在山東證監局完成輔導備案。卡奧斯的輔導工作由中金公司負責,預計将持續至 2025 年 6 月。
工業互聯網平台有着重資產投入、盈利周期長的特性,使得純平台型企業難以滿足二級市場對短期業績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也讓卡奧斯迫切需要資本化。
事實上,在工業機器人領網域,家電巨頭們早有涉及。早在 2017 年,美的集團就通過收購庫卡進入了機器人與自動化市場,拓展工業機器人、醫療、倉儲自動化三大領網域的業務。庫卡集團的收入和盈利屢創新高,2024 年上半年,其創造的營收已占美的集團總收入的 8.42%。
格力電器也通過自研的方式布局了工業機器人領網域。1 月 14 日,格力電器在互動易上對投資者表示,公司已實現機器人產品負載從 1 kg-600 kg 全系列覆蓋,可廣泛應用于機械制造、汽車零部件加工、家電制造、3C 等不同的工業場景。
從過往經驗上看,這種產融結合模式也比較符合工業互聯網平台的發展方向。
新時達近幾年的業績不免令人擔憂。财報顯示,2022 年和 2023 年,新時達分别實現營業收入 30.97 億元和 33.87 億元,整體營收表現還算尚可。但新時達卻在這兩年分别錄得 10.57 億元和 3.79 億元的虧損,盈利能力稍顯不足。
1 月 18 日,新時達發布 2024 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 2024 年再度虧損 1.85 億元 -3.67 億元。
海爾集團本次通過海爾卡奧斯工業智能入股新時達,并未透露會否将卡奧斯注入其中。但集團在官微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後,海爾将與新時達共享全球供應鏈、數字化營銷、精益管理、品牌資源等各項能力;同時,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台具備的大數據、大連接、大模型的能力将與新時達在工業自動化領網域的產品和技術形成深度融合。
海爾 " 資本局 "
近幾年,海爾系通過分拆資產以及并購不斷擴張其資本版圖。海爾集團旗下目前控制六家上市公司,相關業務布局橫跨家電、智能家居、大健康、科技、保險等多個領網域。
主營家電業務的海爾智家在 1993 年登陸上交所,是海爾系最早擁有的上市公司。2019 年,海爾集團入主盈康生命,同年海爾生物在科創板上市。2022 年底,海爾旗下遊戲筆記本公司雷神科技在北交所挂牌上市。2023 年年底,海爾集團又斥資 125 億元成為上海萊士實控人。去年 8 月,海爾系保險代理公司眾淼控股成功登陸港交所。
截至 2 月 17 日,海爾系旗下六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合計約 3227 億元。
海爾集團的資本擴張也并非一帆風順。去年 10 月,海爾集團旗下日日順撤回上市申請,深交所決定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日日順為海爾集團旗下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及場景物流服務提供商,從 2019 年就從海爾智家出表,開始籌備上市工作。撤回上市申請後,日日順重新并表海爾智家,獨立上市計劃也就此擱置。
去年年底,海爾集團還曾計劃将上海萊士合并至海爾生物,上演 " 蛇吞象 " 戲碼,從而引發市場關注。但這場資產重組在今年 1 月 6 日宣布終止。
目前,大健康版圖是海爾系相對重要的一環。海爾集團原本就擁有海爾生物、盈康生命兩家公司,實現對上海萊士對控制後,也暗示出海爾在推動大健康板塊的業績成長上的決心。
但海爾生物和盈康生命的業績表現近兩年并不理想。海爾生物自 2022 年起淨利潤連續下滑,2022 年和 2023 年淨利潤分别為 6.01 億元和 4.06 億元,同比分别下滑 28.9% 和 32.41%。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淨利潤 3.09 億元,對比去年同期再次下滑 13.45%。同樣,盈康生命 2024 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為 8254 萬元,對比去年同期下降 12.24%。
相比之下,上海萊士的盈利能力還算穩定。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63.14 億元,同比增長 6.39%,實現歸母淨利潤 18.38 億元,同比增長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