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小米汽車終于要來了,你期待嗎?,歡迎閲讀。
8 月 29 日,華為低調推出新機,蘋果緊接着宣布新品發布會定檔 9 月 13 日。就在兩家手機粉在網上打得熱鬧之際,小米、拼多多、蔚來等企業紛紛于當天晚上公布 2023 年二季度财報。8 月 30 日,小米品牌首款車型将于 2024 年上半年正式量產詞條登上熱搜。
網友發出疑問:小米汽車終于要來了嗎?
從小米集團發布的最新财報數據來看,2023 年第二季度,小米集團營收 674 億元,同比下滑 4%;經調整淨利潤為 51 億元,同比大增 147%,小米上半年總盈利水平已接近去年全年;整體毛利率達到 21.0%,創下歷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雷軍在社交平台曬出小米 Q2 财報,并發文表示,小米集團二季度研發支出為 46 億元,增長 21%,其中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共投入 14 億元。
小米造車,有何優勢?
近年來,随着國家政策、技術突破、資本湧入,造車成為投資熱點,新能源汽車領網域是一片藍海景象。
由于手機制造和整車制造有着很多相通的地方,華為、小米等手機巨頭紛紛跨界造車。
相對于蔚來、華為、恒大等 " 先行 " 企業,2017 年入局的小米顯得稍晚了些。不過,在造車一事上,小米可以説是信心滿滿。雷軍曾表示:" 造車與造手機之間,存在着很多的共通點。小米在有了造手機經驗積累的情況下,想要造車難度不大 "。
小米造車,它有何優勢?
首先,小米有高質量的供應鏈。公開資料顯示,小米已經投資了 50 多家汽車供應鏈企業。如衞藍新能源、珠海冠宇、贛鋒锂電、深動科技、縱目科技等電池廠商、智能駕駛等企業進行投資。靠 " 抄作業 " 的方式,小米便可以實現新能源造車的從 0 到 1。
其次,在生态方面,從手機到家電,小米的智能生活生态鏈搭建目前已漸入佳境。此外,小米的技術研發布局已進入多個技術領網域,包括 5G 移動通信技術、大數據、雲計算及人工智能,同時基于智能制造,進入機器人、無人工廠、智能電動汽車等,總體細分領網域達 99 項。這樣的布局将為小米新能源汽車打造技術壁壘。
最後是用户優勢,小米在全球範圍内擁有數億米粉,他們對小米的品牌忠誠度将為小米汽車買單。
小米汽車值得期待嗎?
在此次财報發布後,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随後的采訪中介紹,小米汽車的實際投入力度還要更大,小米是抱着未來進入全球前五的目标來做汽車的長期布局,做全棧自研,還自建了汽車工廠,所以現金流的投入要比披露的數字還要更高。此外,他還表示,小米汽車剛剛結束了夏測,進展超出預期,維持 2024 年上半年量產目标不變。
這意味着,奔跑多年的小米終于要迎來市場的檢驗。網友們紛紛開始關心價格和車的性能。
其實早在今年 1 月,有媒體爆料稱,小米的首款新車将分為兩個版本。其中,低配版售價在 26 萬 -30 萬元之間,高配版售價超過 35 萬元。雷軍還曾透露首款車型會定位中高端,并且會用上交付之時的尖端技術和尖端水平,價格很有可能在 10 萬元 -30 萬元之間。
據小米汽車新車路試的照片,小米汽車首款車型将是一款溜背式設計的轎跑車型。車頭較長,與人們對純電動車型的印象有明顯不同。新車預計将有一個封閉的前端設計,以進一步優化其空氣動力學性能。另外,雖然車身覆蓋了厚厚的偽裝,但還是可以看到汽車頭頂搭載了激光雷達設備。車輛參數方面,網傳的一份銘牌顯示,新車搭載 101kWh 電池包,重量為 642kg。額定電壓為 726.7V,額定容量為 139Ah。同時,有業内人士也分析,小米汽車很有可能搭載寧德時代的麒麟電池、800V 平台、無線充電、激光雷達等產品技術,會是一套偏高端的配置。
這樣看來,似乎也驗證了雷軍在前不久演講會上的發言:高端是小米的必由之路,更是 " 生死之戰 "。
在一片叫好聲中,也有不少網友表示疑問:感覺這條路走不通了,起步晚,專利壁壘太嚴重。但不管怎樣,小米汽車終于要站上舞台了。至于能否後來者居上,仍是未知數。
潇湘晨報記者王茶茶綜合每日經濟新聞、半島傳媒報道 圖 / 源于網絡
爆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 " 晨視頻 " 客户端,搜索 " 幫忙 " 一鍵直達 " 晨意幫忙 " 平台;或撥打熱線 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務專席 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