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被起訴、爛尾、大面積掉線……共享充電寶,沒有赢家,歡迎閲讀。
作 者丨孔海麗 實習生劉清怡
編 輯丨張偉賢
共享充電寶行業最近 " 不太平 "。
來電科技創始人被傳失聯,後回應傳聞所涉調查一事已作全面陳述;行業唯一的上市公司——怪獸充電,也被曝出遭多地代理商聯合起訴,多位代理商買入怪獸充電設備及售後鋪設等服務後,卻出現鋪設爛尾、設備大面積掉線的情況。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怪獸充電所面臨的問題,與其高層人事動蕩脱不開關系。近年來,怪獸充電的高管團隊經歷了更迭,聯合創始人兼 CTO 李曉炜于去年離職,而硬體團隊的負責人在更早之前就已經離職。
另外,怪獸充電最新發布的财報顯示,其 2024 年上半年收入為 8.6 億元,同比大幅下滑 53.72%;淨利潤為 882.9 萬元,同比降低75.01%。
怪獸充電的業績表現,是共享充電行業的一面鏡子。
一位行業資深從業者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最初的 " 好故事 ",到現在的 " 眾矢之的 ",共享充電寶行業已經不再是一門好生意," 這個行業就是典型的‘讓自己人卷崩了’。"
一方面是收費狂飙,從當初的每小時 0.5 元,到現在每小時 4 元甚至 6 元,但整個行業并沒有因為收費上漲而走入正循環,共享充電寶口碑一路下滑;另一方面,平台從 " 躺着賺錢 " 滑入 " 紅海厮殺 ",代理商、商户怨聲不斷,而本應該享受到共享經濟便利的消費者,對共享充電寶也實在是 " 愛不起來 "。
中國電子商會旗下的消費服務保障平台 " 消費保 " 數據顯示,從 2020 年到今年 7 月底,關于 " 共享充電寶 " 的相關投訴累計達到 1.5 萬多件。在投訴品牌方面,小電、街電和怪獸充電位居前三,三者占總投訴量的 34.02%。其後為搜電、美團充電寶。在投訴問題類型方面,收費問題、退款糾紛和押金退還為投訴的 " 重災區 "。此外,還包括客服電話難接通、系統故障、霸王條款等。
成立至今,共享充電寶行業經歷了幾個關鍵周期,如今進入下半場,行業在内卷與傾軋之下,掙扎前行。
" 三電一獸 " 格局确立
2013 年,來電科技公司成立,率先布局共享充電賽道。來電科技之後,2015 年,街電科技和搜電充電成立;2016 年,小電科技成立。
2017 年,國内共享充電寶市場迎來了爆發期,各路玩家紛紛下場,大批資本進入賽道,盈利與倒閉兩極分化," 行業第一股 " 怪獸充電也是成立于這一年。
經過多輪洗牌,2018 年," 三電一獸 "(即小電、來電、街電和怪獸充電)的市場格局初步形成。Trustdata 移動大數據監測平台數據顯示,截至 2019 年 6 月," 三電一獸 " 已占據共享充電寶市場 96.3%的份額。
同一時期,共享單車創業公司卻率先走向了凋零。2018 年,ofo 倒閉,摩拜單車、哈啰單車分别倚身于美團、阿裏,滴滴接手小藍單車。受此影響,共享充電寶也不被市場看好。
但實際上,前述資深從業者透露,第一輪市場周期中能存活下來的共享充電寶企業盈利空間還是很大的。
據他介紹,共享充電寶的硬體成本不高。最初,充電寶本質上是冗餘電芯的生意,硬體來源于電子設備廠家、汽車廠家等廠家多餘的電池。艾瑞咨詢報告顯示,小電科技、來電科技、街電科技、怪獸充電的供應鏈合作方包括比亞迪、富士康、紫米科技(小米控股)、飛毛腿等。
該資深從業者還表示,在大批量生產且成本控制得當的情況下,頭部企業生產一個充電寶的成本約為六七十元,雜牌的更便宜。早期的共享充電寶企業基本上一兩個月就能回本。
而且,當時直營模式是業内的主流。直營模式下,只有商家和平台抽成,商家拿小頭,平台拿大頭,按照三七開或者四六開。甚至有的商家不要錢,只要能解決顧客的充電問題。
直營模式之外,部分企業還拓展了其他的運營模式。如怪獸充電以直營模式為主,合夥人模式(network partner model)為輔。
其在招股書中表示,直營模式下,由公司管理充電寶及充電寶機櫃的鋪設;合夥人模式下,由合作夥伴管理充電寶及充電寶機櫃的鋪設,公司支付 75%~90%的傭金。前者更适合大城市和大客户,後者則更适合更小的規模城市和縣。在兩種模式下,怪獸充電都享有充電寶及充電寶機櫃的所有權,并且統一運營管理,所以二者的收入成本差異并不顯著。
美團強勢入場
早在 2017 年,美團就試水共享充電寶項目,但不到半年就叫停了。2018 年,美團再度嘗試共享充電寶項目,同樣因為效果不理想叫停。2019 年 8 月,有消息傳出美團點評将在全國大規模重啓共享充電寶項目。2020 年,美團宣布正式重啓共享充電寶項目。
據行業人士回憶,當時,為了迅速搶占更多的點位,美團給出了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抽成比例,并附加入場費。美團當時承諾,前三個月不抽成,收入全部歸商家,第四個月開始,美團拿 10%,商户拿 90%。受此影響,與其他共享充電寶平台合作的商家也要求提高抽成的比例。" 不然就換成美團共享充電寶。"
不僅如此,美團還曾提出,只要商家和美團籤約共享充電寶,每人使用一次,美團和點評的真實點擊量就會增加一次,用的越多,排名越靠前。
一位賓館老板向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自家的賓館原本放置的是怪獸充電寶,但由于美團承諾籤約美團共享充電寶後可以提高賓館在美團的搜索排名,就換成了美團共享充電寶。
美團剛開始回歸共享充電寶市場時,怪獸充電以 34.4%的市場份額位列行業第一。盡管受到美團一定的影響,怪獸充電仍展現出了較強的盈利能力。
怪獸充電的招股書顯示,2019 年和 2020 年,每個充電寶的平均收入分别為 693 元和 563 元。2019 年和 2020 年的總收入分别為 20.22 億元和 28.10 億元,增長率為 38.9%。2019 年實現淨利潤 1.67 億元,2020 年實現淨利潤 7540 萬元,淨利潤率分别為 8.2% 和 2.7%。2019 年和 2020 年調整後的淨利潤分别為 2.07 億元和 1.13 億元。
2021 年 4 月,怪獸充電赴美上市成功,成為 " 國内共享充電第一股 "。
" 三電一獸 " 中,剩下的小電科技于 2020 年和 2021 年兩次衝擊上市均未成功。街電科技和搜電充電則 " 抱團取暖 ",于 2021 年合并為竹芒科技,合并後的市場份額達到第一。而美團使出的 " 殺手锏 " 也威力漸顯。
在 " 雙重夾擊 " 下,2021 年,怪獸充電淨虧損 1.25 億元,2022 年這一數額增至 7.11 億元,兩年累計虧損 8.36 億元。
不過,美團自身也在 " 賠錢 " 做共享充電寶項目。美團财報顯示,2021 年和 2022 年,包括共享充電寶、共享單車及電單車在内的新業務板塊分别虧損 359 億元和 284 億元。
據業内人士分析,虧損的原因之一是增加了入場費。沒有入場費之前,哪怕抽成比例再低,平台也能賺錢。有了入場費,固定成本增加,在客流量不足的情況下,點位就有了虧損的可能。
" 像上海迪士尼、北京環球影城這樣的大體量客户,入場費都是百萬級别的。" 業内人士透露,以高額支出争奪熱門點位,成為共享充電企業共同的 " 上課費 "。
但和共享單車一樣,美團開展共享充電寶業務的算賬邏輯與創業企業迥異,美團的邏輯是想成為和支付寶、微信一樣的超級 APP,而共享充電寶,更像是一個 " 用户入口 "。
集體尋 " 生路 "
在美團 " 燒錢大戰 " 的衝擊之下,疊加 2020 年~2022 年間特殊的商業環境,共享充電行業開始尋求更輕的打法。業内普遍将發展重心轉向了代理模式。
由弗若斯特沙利文與頭豹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22 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截至 2022 年 5 月底,小電科技所有直營點位已全部轉為合資代理模式,形成合資代理與個人代理的雙代理運營架構。截至 2022 年上半年,美團充電寶代理與直營比例約為 7:3。而搜電充電在成立之初就選擇了代理模式,與街電科技合并後,直營與代理雙線并行。
怪獸充電也跟随行業大流,開始不斷削減直營模式的比例。截至 2023 年,怪獸充電只有 27%的點位采用的是直營模式,合夥人模式已成為其主要渠道。
此外,怪獸充電還對合夥人模式的交易規則做出了調整。從 2023 年第二季度起,充電寶和充電寶機櫃的所有權不再歸屬于怪獸充電,而是屬于合作夥伴。
2023 年,怪獸充電在合夥人模式下產生的 17.86 億元收入中,包括移動設備充電服務費 5.19 億元,移動設備充電解決方案費 1.73 億元,以及充電寶和充電寶機櫃的銷售額 10.94 億元。
業内人士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代理模式下,平台把機器賣給代理商後,交易就完成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説,平台變成了 " 硬體供貨商 " 的角色。不同于直營模式那種細水長流的生意,這一模式所產生的收入和利潤都是一次性的。
不過好處就在于,平台把經營壓力和風險轉嫁給了代理商,同時還可以降低人力成本。
但問題也随之而來。
在代理模式下,代理商的主要目的是盈利,沒有動力去維護平台的品牌聲譽。所以,近年來用户投訴不斷增多,與代理商的服務不到位有一定關系。而平台也沒有足夠的精力去做好售後管理。
無論出于主動還是被動,一個既定事實在于,共享充電寶确實從 " 悶聲賺錢 " 以及 " 提供便利 " 的狀态,走到了 " 吐槽漫天 " 的處境裏,相關企業的盈利狀況也并不樂觀。
" 賣白酒、搞光伏 ",這是共享充電寶企業曾經或者正在充電寶之外尋求的更多可能性,但這些,都無法為主業增加説服力。
SFC
本期編輯 劉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