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變态跟蹤男成「網紅」,這熱搜簡直笑話,歡迎閲讀。
" 我被一名陌生的男性盯上了。"
幾天前,身患骨髓炎的博主 @李菜菜 經歷了 " 小説都寫不出來 " 的離譜遭遇。
那天她打開私信,發現一個陌生男性發來許多莫名其妙之言。
該男子不僅冒犯地建議她去截肢;
圖源:
還主動求職,説自己願意照顧她,可以幫她洗澡、上廁所,希望博主 " 不要在意男女之别 "。
菜菜覺得無語,拒絕并拉黑。
結果,男子又換各種賬号私信、威脅。
他稱自己已經跨越 2000 公裏,私自到達李菜菜所在地,并通過視頻資料,扒出博主居住範圍,目前住在離李菜菜直線距離 500 米的地方。
與此同時,一直向鄰居打聽李菜菜的信息,去她常出現的超市、快遞站蹲守;
還厚顏無恥地要求李菜菜向他支付 2000-3000 元的生活費。
這位陌生男性,一邊自誇説自己是百年難遇的好人。
另一邊卻威脅恐吓道:
" 你要再不見我,我就報警,或者等你做手術時,去醫院找你。"
啊這,真的是想要幫助博主?
網友:" 他算盤打得我在外星都聽到了。"
大發善心?大可不必
恐怖行徑之前,男子曾發了一則滿是溢美之詞的私信給博主,稱自己是被感動、鼓舞到了。
李菜菜的經歷确實足以讓無數人動容。
她身患骨髓炎,俗稱 " 不死的癌症 ",常復發,還有截肢風險。
生病的她不能平躺、無法下蹲、走路一高一低,需要使用拐杖輪椅生活。
但患病至今,李菜菜很少依靠他人。
家人和她不常往來,偶爾看望,還會要求讓她為弟弟買點新衣服。
她全靠自己打工、開網店、做自媒體,努力籌集手術費。
哪怕住着漏雨的房子,反復做手術治療,也都面帶笑容,迎接命運,與之搏鬥。
李菜菜鼓舞許多人,粉絲與她共度谷底,一同向陽。
但沒人像那位陌生男性一樣,自稱 " 被感動 ",投桃報李卻送上一份騷擾威脅大禮包。
事件離譜,輿論更令她姐毛骨悚然。
在博主分享自己的恐慌與不适感受之後,還有網友将騷擾美化成「單性戀」,更有甚者認為男子「深情」。
圖源:新浪微博
如此荒謬,究其原因——
這種 " 你在哪,我願意養 / 照顧 / 娶你 " 的冒犯聲明,仍披着温情的皮在四處上演。
譬如,随意點開一則單身女性的孝心故事,重點總是被媒體引到 " 婚嫁情況 ";
而評論區也樂于響應:" 願意嫁到 XX 來不?"
譬如," 單親媽媽帶孩上班 " 的新聞,本應是關注廣泛女性的處境。
但有人想施以援手,卻只能想到:" 我想當孩子的爸爸。"
還記得之前一則新聞,一位寧波女孩見義勇為,為保護同學身中八刀;
膽囊被刺穿,最終搶救三日才轉危為安。
評論區卻一哄而上:
" 告訴她,我願意娶她,真的。"
" 那是搶着娶啊。"
這些發言,簡直是一廂情願的笑話。
他們看那些當事人,處于離異、未婚、生病、殘障、遭到事故 ...... 便以為自己 " 願意照顧 "" 願意娶 " 就是施恩。
而認為 " 感動 "" 深情 " 的網友也是内化了這一套評判标準。
就像博主李菜菜的評論區中——
" 她這樣的還想找男友 "。
圖源:抖音
于是,在這套觀念下,是個男人就可自诩 " 拯救者 " 了——完全不顧當事人看不看得上他,需不需要這份照顧。
而 " 願意照顧 / 娶 " 的發聲,也可以明晃晃成為新聞标題的後綴,似乎成了「人間温情」的代表。
圖源:網絡
但實際上,當 " 拯救者 " 走入現實。
更多的時候,他們帶來的不是温情,而是冒犯與困擾,為女性本就多舛的生活雪上加霜。
幫助之名,傷害之實
在被騷擾之前,博主李菜菜正值病情復發,她本預約了手術。
但,因 " 好心人 " 的恐吓,以及醫院住院部無法分辨來訪者是家屬還是騷擾犯。
手術被迫延遲。
病情被耽擱,心理壓力也很大,收到私信後李菜菜 " 汗毛都立起來了 ",恐懼得不敢坐輪椅出門,後躲到了親戚家住。
李菜菜的生活天翻地覆,男子卻未受到任何處罰。
等到警方介入,他依舊撒潑耍賴,聲稱自己是好人;
還施展了一通詭計多端的離譜狡辯:
" 收費是為了怕她不安心不接受照顧。"
" 幫我約她見一面,我想讓她知道世界上有好人。"
" 我沒極端行為,我就在周圍轉轉怎麼了?"
最後他對警察表示:" 不會走,我要在這定居在這找工作。"
李菜菜無奈地説,自己只能搬家換城市住。
圖源:抖音
新聞上了熱搜,連詞條也淡化罪行。
" 騷擾 " 變成 " 蹲守 "," 陌生人 " 變成了意有所指的 " 男網友 "。
而等到故事落幕,傷害也未必消弭。
最新消息,警方已将男子勸走,博主順利做了手術。
可餘波難平,評論區很多人仍擔心會有後續隐患,這顆心還是在懸着。
也許,社會應當對 " 照顧宣言 " 產生警惕,不只看到他們聲稱為當事人遮風擋雨;
也要看到,這些照顧,如何不顧女性意願,剝奪了她們的主體性;
更要看到,能 " 保護 ",便也能輕而易舉地,讓弱勢者陷入更弱勢的處境。
還記得六盤水的小敏嗎?
去年網絡曝光一則駭人聽聞的視頻,視頻中的女孩面色蒼白、雙目無神、瘦到脱相。
圖源:網絡
而她的身上不僅有壓瘡,似乎還有蛆蟲在蠕動。
一些早就關注女孩的粉絲,介紹了事件的一面——
女孩叫小敏,生了四胎後患癌,被婆家趕出門。
後來小敏開始直播,丈夫發現能賺錢就将她接回家,于是賬号的内容變成了丈夫分享小敏慘況、渲染自己辛苦照料,并接收打賞。
可後來,粉絲卻發現小敏身上被蛆蟲 " 鑽出了洞 ",察覺異樣:
好好照顧,怎能照顧成如此?
于是網友報警,小敏被緊急就醫;
但輿論卻呈現出羅生門的态勢。
丈夫發布的過往視頻全部不可見,他説只是兩天沒注意就成了這樣;
有疑似村民表示," 一直是丈夫照料,沒網友想象得誇張 ";通報也稱是誤會。
但另一方面,網友對這種説辭并不滿意。
護理專業的網友稱,小敏身上的壓瘡已經達到四級,是長年累月的照料忽視才能造成;
再加上,過往小敏也在視頻賬号認可過 " 沒有人照顧自己 " 的説法。
事件撲朔迷離," 丈夫撈錢,忽視照料妻子 " 之類猜測,甚嚣塵上。
遺憾的是,近一年過去,該事件未有更進一步的後續進展,未見小敏本人的説法。
小敏生死未卜。
一直以來,患難與共、天降英雄的故事總是暢銷。
但為什麼那些男性能輕而易舉説 " 我要娶你 "" 我願意照顧你 "?
很可能只是因為有利可圖。
童話故事的真相是——男人占女人便宜,但是被寫成了他有擔當。
虛假擔當,荒謬贊美
可能有一部分男性會喊冤:我不是,我沒有,我是真想幫助、真心誇獎。
但這更代表了普遍的認知錯位——
一方面,童話不僅荼毒女性灌輸 " 浪漫愛 " 的想象,也塑造了男性對擔當的淺薄理解。
迷戀 " 保護者 " 形象,只會達成虛假的男子氣概。
譬如近期吵得沸沸揚揚的事件—— " 中國男人保護中國女人 "。
女性嫁給外國人,他們出面高談闊論。
一會兒是 " 華夏血統純淨論 ";
一會兒是 " 玄妙科學進化論 "。
總之,義正辭嚴讓她們不能嫁給外國人。
但要試圖讓這些男性保護一下水深火熱遭受暴力的女性,他們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 那是夫妻倆的事。"
保護,但雙标——
看到混血兒," 爸爸是中國人就覺得還行,媽媽是中國人就反感 "。
保護只是漂亮話。
説到底,只是對 " 物 " 的占有,而不是對人的珍視。
認為是 " 物 ",所以可以不問她的感受,千裏迢迢一廂情願 " 求職 ";
認為是 " 物 ",所以女性嫁給外國人,于他們來説便是掠奪資源。
名保護,實蔑視;
另一方面,有些人覺得自己只是表達善意。
這更揭露了可悲的事實——
" 願意娶 / 照顧 " 竟是部分男性能想到對一個女人的最高褒獎。
女孩考上大學,他們説 " 娶她回家需要什麼條件。"
女孩婦科檢查,顯示宮頸健康;
他們蜂擁而上:" 多少彩禮我都願意。"
還有上文中的女性,或吃苦耐勞,或善良恭順;或像 " 李菜菜 " 那樣樂觀堅韌;或像 " 見義勇為的女孩 " 勇敢無畏。
可是,難道她們修煉自身,最終是為了等待一個 " 被娶 "" 被照顧 " 的 " 大獎 "?
這種婚姻,對女性來説真的是什麼天降好事嗎?
恩格斯早就一語道破:
" 現代獨立家庭是建立在對妻子公開或隐蔽的奴役基礎之上的 ...... 本質是對女性生育權的剝奪和掌握,是保障每一個男人都有自己的奴隸。"
圖源:豆瓣
社會樂于為女性建造牌坊,但品德之高潔,也只是為他人做嫁衣。
為了利于男性通過婚姻将再生產勞動外包給女性,甚至連情感責任譬如 " 孝順 " 也皆嫁接到女性身上。
不然,為何即便 " 孝 " 成了女性婚戀核心價值;
可倘若婚後她給自己的父母送禮物,仍會讓一群人破防?
而以嫁娶為褒獎貶損,是在劃分好女人的标準,暗藏潛台詞;
是男性以誇獎為名,為他們牟利。
如果我們默認,誇女性是 " 誰娶到有福了 ",誇女明星是 " 想要成為我的嫂子 "。
那麼無論一個女性多成功,只要沒有進入婚戀就被賦予了巨大的瑕疵。
舞蹈家楊麗萍,成了 " 失敗的女人 "。
奧運冠軍被評頭論足:" 哪個更受男性歡迎?"
拳擊冠軍被質疑," 做她男友會不會挨打 "。
再看不到一點,屬于女性本身的叙事。
社會氛圍如此,乃至家庭關系中,女孩皆是被置于 " 婚戀坐标 " 審視。
每個母親都擁有 " 婆婆 " 的視角;每個女兒都被當作 " 兒媳 " 形塑着長大。
這是更隐蔽的馴化,代代相傳,沉疴難起。
我還記得,復旦新聞學院教授陸晔,曾分享過自己在貴州海嘎小學的見聞。
當地窮困偏僻,哪怕修了公路,孩子們仍要步行一個多小時到學校。男孩們往往由家人花錢雇摩托車送上學,女孩們去上學就得自己步行。
可是,在重男輕女的土地上,卻生長出了兩支搖滾樂隊,并且全由女孩組成。
為什麼?
老師説,本來是男孩女孩一塊教的,可是學琴太苦,男孩堅持不下來。
女孩卻可以。
或許,人們總是太小瞧女性的力量。
一個可以四處漂泊、獨立生活、完成工作的成年人,卻總是在被催婚之時,成為他們口中 " 需要有個人照顧的弱女孩 "。
一個勇于面對病魔,孤身一人打三份工賺手術費的女性,卻總是在普通男性眼中,成為 " 需要他拯救的好女人 "。
對女性的注目,只能局限在婚戀的坐标系中嗎?
千百年來,無數女人讓渡自己,成為被選擇的客體。
但今時今日,女性已經看得見誘惑背後的捕獸夾。
她們命運的筆,确切地握在自己手中,并即将由自己改寫後續。
可悲的是,男性還在用那一套説辭自欺欺人。
但,這不是你們的時代,該醒醒了。
監制 - 她姐
作者 - e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