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對話韓坤:AIGC遞出新賽場入場券,差異化是回歸視頻賽道的新希望,歡迎閲讀。
文|沈筱
編輯|王與桐
"2018 年時我不考慮差異化,但現在,是我在找差異化。"
時隔三年,韓坤帶領新壹科技團隊正式 " 回歸 " 視頻賽道。
對熟悉中國網絡視頻風起雲湧二十年的人來説,韓坤這個名字一定不陌生。從 PC 時代的在線視頻網站,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短視頻、直播平台,韓坤都是最早一批吃螃蟹,并摘到果實的人。
然而,波谲雲詭的商業世界向來不缺後來居上的故事。作為第一個月活用户過億的短視頻 App,韓坤一手打造的秒拍已不再站在聚光燈下,短視頻賽道第一的寶座也已然易主。
轉機在此刻到來——大模型給視頻賽道帶來了新的變量。
2023 年 7 月 27 日新壹科技視頻大模型發布會後,36 氪與韓坤進行了一次對話。這也是他自 2019 年來,第一次接受訪談。
重返視頻賽道,韓坤直言 " 是老天給的機會 "。從上個十年的遺憾中抽身而出,韓坤更早地嗅到了新的機遇,在 2020 年就帶領團隊将研發重心轉向視頻 AIGC 領網域。而今年 AIGC 的浪潮和團隊過去 20 年在視頻領網域沉澱的經驗和積累的資源、能力,給了他堅持下去的信心。
在韓坤看來,AIGC 時代,視頻類產品難以再單靠一個功能點就有爆發性增長的機會,但提供工具服務、帶來快樂、創造經濟收入仍然是產品具備長久生命力的關鍵。
"AIGC 的爆發讓每個人都可以平等得到視頻創作和表達自己的機會。" 韓坤告訴 36 氪," 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視頻創作這件事,在新的時代,變得更高質量、高效率、低成本,以及無門檻。"
再啓程,新壹科技希望用「模型 + 工具 + 場景產品」的矩陣式打法,利用微博、明星兩類特色資源,走出差異化。韓坤表示,公司當前不會做類似抖音、B 站的 App,而是選擇融入現有平台生态。
目前,新壹科技已經推出新壹視頻垂直大模型,和「一幀秒創」内容創作平台、新壹數字人制作平台,以及有明确數字人使用場景的明星送祝福產品「秒祝」。
當新的時代機遇來臨,每個帶着不同禀賦的選手都會迫不及待地站上新的起跑線。在新的角逐中,新壹科技也不免重逢老對手。
字節跳動、快手已紛紛布局視頻 AIGC,除了在剪輯軟體中推出 AI 新功能,雙方近期在 AI 對話上也展開了對壘。誠然,如何在不破壞現有 UGC 生态的情況下,更好地包容由 AI 生成的視頻,或許是字節跳動和快手要着手解決的獨特問題。但輕裝上陣的新壹科技能否如願以償,抓住大平台應接不暇的視窗期,達成錯位競争的目标,只有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以下是 36 氪與韓坤的交流實錄,經 36 氪編輯:
01 談視頻 AIGC:第一步仍是降低視頻創作門檻
36 氪:從酷 6、一下科技再到新壹科技,是什麼讓您一直堅持走在視頻領網域創業的路上?
韓坤:有沒有聽過很多人創業是被 " 逼 " 的。當然,我也是因為真的喜歡。但回想起來,确實又像是被時代推着走。
第一次創業前,我在搜狐工作,負責過内容。那時候網速很慢,帶寬十分珍貴,網頁上的焦點圖不能大于 7k,頁面顯示的圖片、視頻數量也有非常嚴格的限制。對大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而言,要控制成本,而帶寬很貴,因此條件不允許我們做太多視頻方向的探索。
但我清楚地知道,相較圖文,用户一定喜歡視頻這類感知更豐富的表現形式。只是受限于技術或歷史規則,暫時難以實現。
剛好時間節點到了決定做酷 6 的時候,技術層面變化已經現出端倪。帶寬、硬碟空間都越來越大。從這兩個現象看,往視頻的方向發展是必然趨勢。所以我下定決心創業做視頻。
36 氪:為什麼首先想到做播放平台?
韓坤:當年用户產生的視頻數量很少。最早的用户視頻都來自于 DV、攝影機等拍攝設備。一是設備很貴,并非普通家庭能消費的,二是拍完之後可能就沉睡在設備中了,導入電腦存儲的過程非常繁瑣,剪輯也很復雜,需要專業的軟體。
那我要做視頻網站,視頻來源在哪?我就想到了電視台、影視公司。所以,我們想到做一個播放平台,把專業的視頻内容放上來,有播放、有流量,有廣告收入,形成了一個商業模式,後來也上市了。這一步我們做到了,也就是第一個做長視頻的階段。但那時候還沒有想到可以用會員模式。
36 氪:從播放平台到短視頻是一個比較大的轉變。您是如何預判短視頻風口的?
韓坤:我們不認為這是風口,而是趨勢。趨勢意味着很多東西是回不去的,一旦有新的東西出現,總有舊的東西會消失。我們只能判斷用户的下一個需求在哪,有打賭的成分,但也需要有依據。
當時我發現,新一代手機解決了攝像設備的問題,并且能聯網。過去沒辦法做長視頻的那些普通用户也能做視頻了。我也不是一開始就做了秒拍,而是想做一個工具,先覆蓋手機上的用户。
但回到 2010 年,什麼手機算高端?三星、諾基亞。蘋果也只有一兩款,而且遠沒有普及。早期我們在手機上看視頻的内容量也不多。還是以長視頻直接搬到手機上為主。但實際上那時的手機也不太适合看視頻。
所以我們列舉了 100 多個需要解決的,用户在手機上看視頻的問題。
36 氪:這麼多問題都需要解決嗎?
韓坤:挑出來 4 個:播不了、存不下、傳不動、找不到。
首先,很多視頻放到手機上播不了,因為格式不一樣;其次,那時候電腦硬碟都有 400G 的了,但手機内存基本是 16G,一部大片就滿了;第三,傳不動,我可以用藍牙分享給你,但是我倆不在一個地方,想快速分享是很難的事情;最後,不知道去哪裏找好的内容。
我們就是按照解決這 4 個問題的思路做的。成為大家都認定的方向之後,拼得更多就是體力了,誰會推廣、融資,誰開發得更快,這些都是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只要能解決一些用户的根本需求,需求頻次高,又能給用户帶來價值,產品就能立足。要麼提供工具服務,要麼帶來快樂,要麼帶來經濟收入。
36 氪:工具服務、快樂、經濟收入,聽起來是短視頻從具備工具屬性、觀看屬性到社交屬性的演變。之前和雷總也聊到過視頻 AIGC 應用也會經歷這樣的發展過程。這條演變路徑,在 AIGC 時代,有不同嗎?
韓坤:看起來很像,但實際有很大區别。在 AIGC 時代,很多過去移動互聯網時代慢慢發展的東西,本身已經具備。比如剛剛提到的手機硬體更新,還有後來的在線支付。
正因如此,未來,線性發展的概率會比較低,突發性或跳躍性的發展可能會比較常見。因為核心是,影響所有 AIGC 產品發展的,還是本身技術服務的能力。當某些產品在這方面有突破時,比如 Midjourney,或在服務形态上有創新時,在某個點上獲得了發展動力,就會迅速成長起來。
長遠來講,具備長期生命力的產品肯定脱離不了這幾種形态,無論是工具還是社區、内容性產品。但是,像移動互聯網時代那樣一個功能就有爆發性增長,成為爆款的機會,現在可能不會那麼多了。
畢竟 AIGC 時代最主要的是需要 C 端付費,算力成本還是比較高,相應的馬太效應就比較弱。但是由于所有發展的土壤它本身都具備,所以也會看到好的應用層出不窮。
36 氪:這樣一來,做視頻產品還會有之前提到的類似的問題清單嗎?
韓坤:視頻行業的特殊性在于,每次都能走在新技術應用的最前端,因為離大家的生活最近。
過去十年,技術已經極大促進了 UGC 和 PGC 的發展,視頻制作的成本和門檻不斷降低。但受限于用户性格、能力等,對絕大多數人來説,視頻創作的門檻仍然很高。
盡管現在有抖音、YouTube 等很多視頻軟體了,但大量文字還在休眠。這些内容正在等待被喚醒。現在至少 60% 的人會看視頻,但内容供給,80% 以上還是圖文。
到了今天,AIGC 的爆發讓每個人都可以平等得到視頻創作和表達自己的機會。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視頻創作這件事,在新的時代裏,變得更高質量、高效率、低成本,以及無門檻。
可以看到,新壹科技已經開發了自己的視頻垂直大模型,也推出了一幀秒創、數字人平台這樣的產品。通過一幀秒創,用户可以實現分鍾級完成視頻制作。
02 談商業化:視頻垂直模型 + 工具 + 場景,借力微博、明星資源尋求差異化
36 氪:您對 " 生成式 AI+ 視頻 " 發展趨勢的預判最早在什麼時候?
韓坤:事實上我們在 18 年就想過能否在「一直播」上開發一個人工智能聊天互動的東西,或做一個類似 10 萬個為什麼、百科全書的功能。
但那會兒沒有今天想的清楚。過去 AI 主要用在推薦算法、内容審核、視頻标注。
36 氪:是給一直播找差異化路線嗎?
韓坤:這個問題問到點上了。我們以前不太考慮差異化,更多考慮規模。
我們做短視頻 2013 年推出秒拍,一直到 2018 年都是領網域第一的時候,覺得差異化都讓第二名、第三名找。但規模大了,有一個實際的問題,有人在 " 小黑屋 " 想着颠覆你。
看流量的變化也是三年河東三年河西。所以現在,我們就是要先扎實做好基礎,關注在對社會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國家能支持的,同時用户又喜歡的事情上,而不是説偶然用一下就結束的。
36 氪:視頻垂直模型 + 多類產品,看似延續了之前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做短視頻時注重的矩陣化打法?
韓坤:我們發布的核心其實就是視頻垂直大模型,從模型到平台再到產品,不是傳統意義上各自為戰的矩陣化打法。從研發規劃和發布邏輯來説,都有清晰的邏輯關系,自下而上,針對不同場景、不同需求、不同用户來做精細化運營,形成有區隔的產品和服務特色。
新壹視頻大模型是所有產品和服務的基礎,秒創平台、數字人平台是工具平台。在平台層之上,我們也推出了有明确使用場景的秒祝,利用明星數字人來為用户和企業提供祝福類、廣告類服務。
等到我們下次發布會,會有更具科技感的產品。
36 氪:這樣的變化是否也意味着底層技術重要性程度和商業邏輯的變化?
韓坤:對任何科技公司來講,不管在什麼時代,提供何種產品,技術都是第一驅動力。我們對技術的重視程度一直很高,包括在 AI 1.0 時代,變臉、美顏美膚、推薦算法。
對我們來講,比較大的變化是從過去做視頻應用,純 To C 的公司,轉變為同時服務 B 端和 C 端的公司,這也是垂直大模型本身的業态。
當然,新壹在服務 B 端經驗上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強。有一定挑戰,但也有優勢。
這個領網域 B 端的服務最終還是要走到終端用户。我們一直非常重視用户體驗。我們最近在給一些大公司提供服務,產品經理會到一線做調研,重視對方工作人員的實際使用情況和真實需求。我們希望 B 端用户能真正獲得價值。在拓荒期,也必須要用這樣的方式讓 AIGC 真正落地。
36 氪:落地有難度嗎?
韓坤:相對于技術發展,市場反饋和真實需求的產生是滞後的。很多傳統行業有需求,但如何準确地表達需求,研發人員又如何準确地理解并滿足這個需求,中間實際上有很大的割裂。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快速樹立一些标杆案例,讓大家有個參考,讓我們自己快速地總結,復制到其他垂直場景裏。
另外,我們關注到像新壹這樣,最終交付物是内容的,反倒是真正意義上能夠很好落地的,能夠很直觀地提高客户效率,釋放客户過去積累的需求。
36 氪:數字人似乎是這段時間以來大家綜合成本、效果、需求等因素,認為會最先落地的。會很卷嗎?
韓坤:現在确實有很多公司都在做數字人,這個問題我們也有很多思考。在我們的大模型裏數字人是作為素材出現的。我們提供的實際上是場景,AIGC 視頻制作。沒有這個素材也無所謂,但有這個素材能做出不一樣的東西。
很多數字人供應商提供的服務就是數字人制作,沒有現成場景,需要用户自己挖掘。這樣一來,對 C 端用户來講,數字人拿去幹嘛呢?發個朋友圈,點個贊就結束了。我們的最大區别就是數字人制作只是開始使用產品的第一步,用户每天都能它用來制作視頻。
36 氪:移動互聯網時代和明星合作,流量效應是非常大的。新壹科技也推出了「秒祝」。公司希望利用明星資源達成什麼效果?
韓坤:除了剛剛説的很多公司缺場景,目前數字人賽道還缺乏一個爆發點,讓這個產品和體驗真正走進大家生活,我們認為明星的示範效應是推廣數字人最重要的突破點。
這個產品挺好玩的。比如朋友之間送祝福視頻,一般會找同學、老師一起錄制。如果能把祝福對象喜愛的明星融合進來,通過 AI 做出一個混合視頻,還能分享,對用户來講會有特殊的紀念意義。
通過秒祝平台,粉絲只要支付少量的費用就可以購買明星個性化的祝福視頻。對明星而言,這也是打造虛拟形象 IP 的重要一環,可以幫助他們和粉絲建立新型互動關系,更廣泛、高效地去服務粉絲群體。對我們來講,有更多人用,也有助于持續打磨產品。
對企業客户,數字人比請明星真人便宜得多,交付也便捷和穩定得多。明星數字人產品的應用場景也将延伸到會議、活動、廣告銷售等,能為明星和企業創造更大價值。
36 氪:您曾經提到有流量入口的社交平台做短視頻會更有優勢,但現在來看似乎不是這樣。在 AIGC 時代,會有類似判斷嗎?
韓坤:這個問題不能用結果來做判斷。沒有做成不代表策略是錯誤的,今天有這樣的資源,也一定會用。我們肯定也需要反思,過去為什麼沒有用好。可能是使用的方式不對,或產品内功不夠,但一定不是説用的這些資源是沒有價值的。
我們做酷 6 是和百度戰略合作,做秒拍是和微博一起,相當于站在巨人肩膀上。但無論做什麼產品,只要是互聯網應用,就需要用户來用,這不是靠平台推送能解決的。無論站在什麼樣的巨人肩膀上,打鐵還靠自身硬。
當然微博也是一下科技股東,我們肯定要通過它現有的媒介能力來為自己做推廣、賦能。從我們的角度,需要弄清楚能給平台帶來什麼,而不是平台純粹為了幫我。所以我們現在給微博的金牌大 V 開通免費數字人服務,給他的用户提供增值服務,這些用户也能在過程中把流量帶給我們。
36 氪:目前字節跳動、快手,以及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大廠也都在視頻 AIGC 上進行了布局,如何看待未來競争?
韓坤:我們現在的選擇是融入大平台生态。每一款新技術或新產品,都需要有和最廣大用户見面的機會,大平台提供了這樣的機會。
新壹目前更多聚焦視頻大模型和相應的工具服務類產品。這個工具可以依托現有的内容生态成長,成為其一部分。一幀秒創的用户已經超過 200 萬,他們正在把使用新壹產品產生的視頻在各個社交媒體、内容平台上分享。
我們也并非一定要再做一個類似抖音、B 站的 App。從工具服務的角度來講,我們的產品功能更加整合,使用門檻也更低。
36 氪:未來不怕被大平台 " 吞噬 " 嗎?
韓坤:生态形成需要過程。現階段我們不會顧慮太多其他事情,想的就是視頻大模型這件事怎麼能上一個台階。
當然,如何利用好大平台而不是被收割,是每個新產品都要面對的。我們有一些比較稀缺的東西,大公司可能也會有,但他要做的事情很多,來不及。那麼這些事情正好由我們來做。有了這樣的視窗期,越早做,就會越做越好。
此外,吸取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教訓,我們不能把視頻 AIGC 這件事想得太小,在創新方面的膽子要大一些。現在推出的產品僅僅是開始。
36 氪:暢想未來,您認為視頻 AIGC 會怎麼發展?
韓坤:從生成這條線來講,原生的 AI 生成比重肯定會越來越大。核心在于,如果生成效果和時長會越來越好,生成成本會越來越低,就會慢慢走向純 AI 生成。現在看到海外的比如 Runway,還有谷歌等一些大廠也在做這方面研究。但是多長時間發展到那一步,現在不好説。我們會持續關注,一旦到了我們認為可用的程度,就會思考怎麼用到產品裏服務客户,比如在一幀秒創裏生成視頻素材。
03 談遺憾:先抓住趨勢,但有人執行得更好
36 氪:新壹科技第一次發布會上,您直言這是新的開始。再次啓程,有什麼新的期待?
韓坤:雖然我們説新壹是從 0 到 1 去新建,但并不是在廢墟上新建。我們的團隊擁有 20 年視頻行業的經驗、技術和數據,同時積累了行業資源、明星資源、推廣平台資源等,這是過往沉澱下來的财富。
現在是老天給了我們這樣一次機會。如果沒有這次 AIGC 的機會,再去做視頻,我沒有一點信心。但有了這樣的基礎,我們其實是回來了,或者是和大家一起站到了新的起跑線上,而不是純粹重新出發。
我們也制定了分步走的戰略。我現在不想去説要做一個多偉大的公司,覆蓋全球的產品,想的更多是先做一個對身邊人有用的東西。
這一次創業,很多人對我抱有很大的期待。有人看好,也有人不看好。但我覺得我不用再在意那麼多了,為什麼?
我們找準了方向,只要我的核心團隊,已經磨練好的人還在一起奮鬥,還有新鮮的血液進來。在這樣大的趨勢下,大家都在做大模型,那麼場景在哪?應用在哪?能不能落地?這些問題很重要。所以,我們先把人工智能和現實的生活、場景結合起來,推出來各種產品給大家看。
36 氪:有點像輕裝上陣,沒有給自己背特别大的 KPI?
韓坤:對,上一次的發布會也是希望讓投資人、合作夥伴看到我們的階段性進展,讓他們以及公司員工能夠有收獲感和幸福感。
這次也是 2019 年以來,我第一次接受采訪。在新壹科技第一次發布會前,我考慮了很長時間。我們用心做好了,各方面都已經有一定基礎,是不是應該分享一下,讓更多人了解和理解。
現在我們方向很明确,盡管過程中還是有一些困難,但沒有停下腳步,這也需要一些時間的沉澱,證明團隊在往前走。
路還很長,過去的經歷怎麼形容呢?很多公司都會有一些起伏,可能也能算大起大落,之後又會有新的開始,大家也都會對外解釋,説這是我們新的開始。但實際上沒有人希望新的開始。
但還好,我們過去三年一直在蓄力。
36 氪:對丢失短視頻第一寶座這件事,還是有遺憾?
韓坤:這件事不能用成王敗寇來形容。
我一直認為中國應該有一家像樣的視頻媒體,類似原來幾次采訪,我都説要做國家的推廣者,從酷 6 到秒拍,一直沒變過。今天有抖音,包括快手、B 站都非常優秀,有這樣的用户量,還能走到海外,是國人的驕傲。以前壟斷全球的都是美國的產品,YouTube、Facebook。我曾經一直想做這樣有全球影響力的產品。今天看到在中國能有這樣的產品,雖然不是我做的,但至少證明那時候我的方向是對的。對投資人和我自己都有一個交代。
當然這裏面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和借鑑的地方。不是説因為中國人口多,產品規模才會有多大。為什麼以前就沒有,現在有了?我覺得是他們也能抓住這個趨勢,執行得又比我好。
36 氪:會回頭想過去做秒拍和小咖秀時,可能錯失的機會或存在的問題嗎?
韓坤:那個時候會反思怎麼有很多事情沒有想到。但今天來看,如果沒有原來的秒拍、小咖秀、一直播這些基礎,也做不了現在的視頻垂直大模型。
這樣也就不遺憾了,但説實話很可惜。秒拍是中國同類型 APP 第一個月活用户過億的。
可能每個創業公司都會有這樣的經歷,看好了要做的事情後,容易想得比較美好。但在實際做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有很多短板。有的會把短板補足,快速向好發展,也有的會因為在某些時間點,出現了一些誤差,發展速度慢慢降下來。
新的一次創業,心态和原來不一樣,更沉穩了。我也想做大事,但要先專注一個東西。真到了有流量、資金、人才、技術、渠道,什麼都有的時候,怎麼做大,這是關鍵的。我也經歷過規模大的時候,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擅長什麼,我可以做其他人不想做但我擅長,或者其他人想做但還顧不上或不知道怎麼做的事情。相當于現在是我在找差異化。
從我自己的角度,我也把更多精力放在了產品、招人,以及思考產品的商業化,把握好方向上。怎麼做好產品僅是一部分,必須要從全局來看,怎麼來做商業模式,怎麼構建未來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