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為什麼還有三分之二的人買純燃油車?,歡迎閲讀。
想起來好像挺久沒更新 " 電動車的十萬個為什麼 " 這個系列了,這幾天看到了一些新聞和數據,就特别想和大家探讨一下 " 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買純燃油車 " 這個問題。
現在我埋頭于新能源車領網域,整天盯着新能源車圈裏的各種新趨勢、新產品、新技術,的确是有種 " 日新月異、花多眼亂 " 的感覺。再看回現在的傳統燃油車,總覺得味如嚼蠟,提不起興趣。
但昨天看到乘聯會發布的數據,"5 月新能源車市場零售 58.0 萬輛,同比增長 60.9%;新能源車國内零售滲透率 33.3%,較去年同期 26.6% 的滲透率提升了 6.7 個百分點 "。
翻譯過來就是説,有三分一的人選擇了新能源車,比去年多了 6.7%,但仍有三分之二的人依然選擇了傳統燃油車。
現在新能源熱度這麼高,怎麼還有這麼多人選擇燃油車呢?我覺得主要是下面這幾個原因。
一、純燃油車整體上的确比過去便宜了好多。
對于這點大家應該都不會有什麼異議吧。就拿剛發布的漢蘭達三款新車型來説吧,加裝了一大堆豪華配置的同時,竟然在發布會現場就直接打出了 " 限時優惠 2 萬元 " 的消息。在我印象中,這也是漢蘭達開賣這麼多年來的頭一回。
當然了,有誠意的不止他一個。
前段時間上市的别克全新一代君越,起步價直接下拉到了 17.99 萬,全新雅閣起步價也落到了 17.98 萬,豐田新款亞洲龍 19.98 萬元起,馬自達 CX-50 行也 15.98 萬起,而采用 e-Power 的奇駿四驅版也只是 18.99 萬起。
這樣例子實在太多了。新車型紛紛下調起步價,不少舊款車型的優惠幅度相當于直接打個 8 折起,過去傲嬌的合資品牌 A 級車賣到了 " 白菜價 "。而在 15 萬元以下,能買到的自主品牌插混 / 增程車實際上并不多。
再加上各地政府為拉動汽車消費進行的各種購車補貼,必須承認,一算完經濟賬,這些合資燃油車的确還挺香的。
所以在廠商零售銷量排行榜上,除了南北大眾、通用、南北豐田和日產這幾家主流合資品牌依然占有一席之地。
二、燃油車依舊是傳統自主品牌的銷量擔當。
現在聊起新能源車總會説是中國品牌的天下,吉利、長城、長安這幾家雖然也 All in 新能源了,但就現階段來講,燃油車依然是他們絕對的主力。
吉利汽車前 5 月總銷量 457590 台,其中新能源車 113762 台,占比 24.8%;長安汽車前 5 月總銷量 513245 台,其中新能源車 103514 台,占比 20.1%;而長城汽車到 5 月份的新能源車銷售占比為 23%。
可以説,大多數主流中國品牌目前還是依靠在傳統燃油車上的利潤來為新能源車 " 輸血 ",在大多三四五線城市裏面,這些高性價比的中國品牌純燃油車依然是消費者的首選,皮實耐用又實惠。
三、傳統豪華品牌依然有很強的号召力。
在廠商零售排行榜上,竟然發現華晨寶馬已經超越了東風日產排名第九,前五個月僅比一汽豐田少了 2 萬輛。這對一個豪華車品牌來講,這樣的銷量表現是相當驚人的。
當然了,除了寶馬之外,其他一二線豪華品牌的日子其實也都還不錯。5 月豪華車零售達到了 25.0 萬輛,同比增長 39.0%,環比增長 8.0%。
傳統豪華品牌雖然經常要面對中高端新勢力品牌的挑戰,但畢竟品牌早已深入人心,能買一台歐美豪華品牌的車依然是很多人的夢想。再加上豪華品牌的終端售價也比過去親民得多了。實現夢想并不那麼遙遠,又何樂而不為呢?
四、實際用車環境和既有消費觀念的問題。
雖然現在的充換電條件比前幾年是好了不知多少倍了,但在很多中小城市裏面,這些基礎設施依然是比較薄弱的。再加上消費能力相對有限,客觀上也不足以讓大多數消費者都有嘗鮮的欲望。
此外在不少人眼裏,新能源車依然是一種 " 新鮮事物 ",各種新概念新名詞依然是火星文,傳統知名品牌的燃油車,包括 BBA 等豪華品牌,當然還是最穩當、最不會錯的選擇。
當然,還有老生常談的北方極端氣候下的新能源車的用車問題,這裏就不多展開了。
不得不承認,新能源車取代純燃油車的過程是一個頗為漫長的過程,所以從不贊成把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對立起來,更不應該對别人的選擇指手畫腳。
大家的錢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自己掏真金白銀買車,開心就好。
2023/6/11
電動車的十萬個為什麼
by 韋熙宇
↓馬粉必入轉子 T 恤↓
↓車載杯座香薰↓
↓點擊進入 大家車商城 選購好物↓
↓點擊前往提問 更多大咖為你解答↓
覺得好看的話
請多多 " 三連 " 支持我們吧
左下角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