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知名科技分析師:美國科技行業可能“倒退十年”,歡迎閲讀。
特朗普關税風暴下,美國科技行業正面臨史無前例的挑戰。
當地時間周五,Wedbush 證券高級分析師 Dan Ives 在一檔播客節目中表示:
在我從業 25 年的日子裏,這是我見過的最可怕的時刻。在我看來,這些關税可能會使美國科技行業倒退十年。
包括互聯網泡沫、金融危機 …… 如果我必須比較,這絕對是我經歷過的所有危機中最可怕的。
尤為引人注意的是,這位長期看多美國科技股的分析師變得極度悲觀。他解釋道:
當你像這樣玩高風險撲克遊戲時,你是在拿經濟做賭注,最終影響資本支出和大額采購。現在政府基本上已經引發了一場雪球效應,而這個雪球正在下坡滾動。
根據他與數百位投資者的談話,Ives 預測,美國科技行業有 15%~20% 的資本支出已經自動暫停。
iPhone 真能美國造?很難、很貴
普遍認為,特朗普揮舞關税大棒的目的之一是讓美國制造業回流。然而,對于美國科技巨頭來説,這非常難。
以蘋果為例,Ives 認為,蘋果将生產轉移到美國本土幾乎是不可能的。他特别指出了當下這家科技巨頭面臨的嚴峻現實:
蘋果 93% 的 iPhone 都是在中國生產的。印度能生產多少?也就是 3% 的 iPhone。我們不是在讨論童話故事,而是事實和現實。
你真的認為我們能把蘋果遷回來嗎?需要 300 億美元,三年時間才能遷移 10% 的生產力。我們應該在新澤西或伊利諾伊州制造一部售價 500 美元的 iPhone 嗎?
現實是我們不能。你有沒有去過台灣的晶圓廠?去參觀三個小時,然後告訴我我們能在這裏做同樣的事情?在這裏,人們在星巴克工作就能賺到 24 美元。
美銀此前分析指出,盡管美國具備 iPhone 最終組裝的勞動力基礎,但蘋果與數百家供應商的緊密協作,大部分零部件仍需全球采買,完全轉移生產線回美需要耗時很多年。即便只遷回最終組裝,成本也因美國高昂勞動力成本而上漲 25%,若疊加對等關税,成本或暴漲 91%。除非關税長期化明确,否則蘋果大規模回遷生產線的可能性不高。
Ives 更看好微軟和 Meta,對特斯拉最為悲觀
面對當前局勢,Ives 建議投資者轉向更具防御性的科技股。他認為微軟和 Meta 的表現會好于英偉達和蘋果:
微軟和 Meta 因為關税風險較低,會表現得更好。軟體和網絡安全将成為防御性板塊。
我們一直告訴客户,賣出半導體股票,轉向美國軟體和網絡安全股。不要讓這種波動性把你吓倒,系好安全帶,知道我們将在未來幾個月經歷波動。
Ives 認為,盡管英偉達的股價已經大幅下跌,但其未來的盈利增長預期仍然過高;他對谷歌的長期前景持謹慎态度,認為其需要在 AI 領網域取得突破才能恢復增長;Meta 在廣告業務方面可能更具韌性,但其在元宇宙領網域的投資可能會受到市場環境的影響;亞馬遜的零售業務可能面臨挑戰,但其雲計算業務 AWS 仍然是一個亮點。
Ives 一向被視為特斯拉的堅定多頭,但這次在 Mag 7 中對特斯拉最為悲觀,認為其品牌受損嚴重,市場份額可能會繼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