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蘋果凌晨發了個賣2.5萬的眼鏡,還打算拿它改變時代。,歡迎閲讀。
這可能是十年來蘋果最炸裂的 WWDC 了。
不但硬體和軟體都拉滿,而且還發布了一個全新品類的產品—— Apple Vision Pro ,大家等待了數年的蘋果虛拟現實頭顯。
盡管内心早有準備,但是在聽到蘋果在發布會上講這個設備的時候,從美國發布會現場到我們杭州的編輯部。
大家直接 Wow 翻了。
One more thing
甚至用的還是當年同款的字體
這次的 Vision Pro 作為 One more thing 絕對算的上是眾望所歸。
外形有點類似滑雪鏡,和之前傳言的差不多,正面采用了一整塊的玻璃,主打的就是一個科技感拉滿。
整體的佩戴感上則是要突出一個舒适,靠着很蘋果的編織網狀結構來保證佩戴的貼合性。
這玩意應該不會破壞我的發型
看起來外觀沒有太多的驚喜,但是裏面的堆料都是一頂一的頂級。
首先是對這類設備來説最重要的螢幕部分。
按照官方的説法, Vision Pro 的像素密度是一台 iPhone 的 64 倍。。。
這就意味着蘋果在兩枚郵票那麼大的地方裏,塞進去了 2300w 個像素點!
2300W ,是目前行業旗艦頭顯的兩倍還多,不愧是傳説中占據了整機成本 46% 的螢幕。
講道理,我還挺好奇在素質這麼暴力的螢幕下,以往 VR 頭顯螢幕的 " 紗窗效應 " 還會不會那麼明顯。。。
頭顯紗窗效應對比,來源:ANSYS-HFSS
近視的小夥伴也不用擔心,蘋果準備了蔡司磁吸近視鏡片,這樣不用戴眼鏡也能愉快地使用了。
不過比較好玩的就是,除了内部的螢幕,這次蘋果在 Vision Pro 的外面,也加了一塊螢幕。。。
啊對,當它發現附近有人的時候,這個頭顯會把咱的雙眼給顯示出來,讓整個頭現呈現出一種 " 透明 " 的質感,蘋果給這個功能起名叫做 EyeSight 。
平時是這個樣子的
講道理,我覺得這功能有些神奇。。。
不過外屏還只是個開胃小菜,蘋果這次是真的舍得堆料。
這次直接在設備裏塞下了 12 個攝像頭和 5 個傳感器,而且為了能獲得最好的顯示效果,在芯片上也是毫不吝惜。
首先是一枚 M2 用來處理機器日常產生的海量數據,然後再配上一枚全新研發的 R1 來處理從傳感器裏采集到的數據。。。
在這兩芯片的控制下,蘋果成功把畫面顯示之間的延時控制到了 12ms 以下,約等于眨眼用時的 1/8 。
講道理,在畫面這塊, Vision Pro 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好的頭戴式顯示設備了。。。
而面對這麼頂級的螢幕和芯片,蘋果也大方地表示這玩意兒續航就倆小時。
怎麼説呢,這個續航差評君一點都不意外,普通的 VR 設備不插電玩玩也就三個小時左右,更别提精度這麼高的 Vision Pro 了。
但蘋果還是盡可能讓電池的存放變得優雅。他們用一根線把電池和頭顯連了起來,你可以把電池揣在褲兜裏而不是塞在頭上增加重量。
甚至還給安排上了虹膜解鎖。
總體而言,如果讓我給它從硬體方面做個評價的話,我只能説: " 金玉其外,也金玉其中 "
至于代價嘛。。。不説 3499 美元的售價了,傳聞成本就得 1500 刀。
當然,除了硬體堆料賊足,蘋果這次在軟體生态上也是整了不少好活。
我先説幾個發布會看下來特别 Cooool 的功能:
首先是操作上:
這東西,它不用搖桿!!!
就像 iPhone 定義了智能手機多點觸控的操作模式一樣,這次的 Vision Pro 也在試圖定義一個全新的空間互動模式。
不用任何其它工具,只要用我們的眼神控制 + 手勢捏合 + 語音控制這些我們最最最熟悉的東西,就可以在這 Vision Pro 中獲得全新的螢幕。。。
咱們的眼神就像遊標,被它 " 看上 " 的圖示會有所呈現,然後通過手指捏合就可以打開應用。
而且很符合直覺的是,如果想要挪動一些應用的視窗,咱也可以直接上手挪。
講道理,想要在空間中識别手勢動作,這難度可一點也不低,差評君和另外一家眼動追蹤做的非常棒的廠商聊天,問他們為啥不安排一個手勢控制的時候。
他們是説自己根本沒有考慮過這個技術的可行性。
另外,這次的 Vision Pro 可以説是徹底模糊了 VR 和 AR 的邊界。
直接給安排上了一個旋鈕,你想要多少的虛拟和真實都可以自己去調節。
既能對你看到的現實錦上添花,在上面矗起一堆螢幕來做任何咱想做的事情。
也可以直接幫我們在虛拟世界裏衝浪。
還可以計算出投影和現實世界互動的陰影關系,真實感 UPUP 。
甚至可以通過只看一眼 Mac 的方式,來直接把實體的螢幕給轉化成虛拟的版本。
同時它還可以充當起 3D 相機的效果,可以一鍵保存下立體影像和空間音頻,以供我們随時回憶。
什麼整合大師。。。
除此之外我覺得最炸裂的,當屬是 Vision Pro 可以運行 iPad 和 iPhone 上的應用了——畢竟都采用了同樣的架構,等到正式發布後開發者就可以直接使用。
。。。難道説前段時間把 Final Cut Pro 給安排上了 iPad ,其實背後也有一分 Vision Pro 的原因?
不過整場發布會看下來,我其實比較好奇的是這玩意怎麼打傳統的 VR 遊戲?
從目前透露出來的畫面來看,都是用搖桿去體驗玩的只有傳統的平面遊戲,而不是 正規 VR。
而 Vision Pro 只靠手部追蹤的話,不知道在遊戲上效果能發揮出多少?
至于其它的一些模拟體驗、醫學教學、工程制作方面的應用就不多説了,我是覺得和過去的一些 VR 應用區别不大。
但今天晚上寫文章的時候,我感觸最深的是另一件事:那就是蘋果擴寬了 vision Pro 的使用邊界。
在宣傳片裏,我們甚至可以看到有人戴着它收拾行李。
其實這多少能看出來,蘋果正在想辦法解決這類產品的核心問題。
昨天的文章我們也提到了, VR 為啥推廣起來那麼困難,其實就是缺乏一個強依賴性的使用場景,沒有什麼非 VR 不可的應用,結果就是導致大家嘗鮮之後瘋狂吃灰。
雖然這次發布會看完,我感覺蘋果也沒有解決這個問題,但是蘋果通過這次 WWDC ,也給大家展示它想到了兩個解決辦法:
第一個方法是打破虛拟和現實的邊界。
霍金有個言論,我的書裏多一個公式,這本書的讀者就要減少 50% 。
VR 這類設備也是這樣,如果用户需要頻繁地穿脱、開關它,那早晚有一天,它也會躺在那兒吃灰。
要是未來有一天,我們樂意像揣手機一樣,戴着它走到路上,那也就沒吃灰什麼事了。
第二個辦法是給開發者準備好合适的工具。
實際上,這些單個的功能更新支持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蘋果對開發者做了整套的支持,可以讓開發人員更容易的去做更多的适配。
别看這短短一句話,其實很多大廠都做不到。
我特别喜歡之前聽到過的一個説法,就是:蘋果很擅長建房子之前先造地基。
而且造好地基之後,他還會邀請别人一起來給房子添磚加瓦。
前兩年的自研芯片就是這樣:
蘋果發布了產品,通過頂級的軟硬體協同調配能力,主動适配了第一方應用,發揮出絕佳的性能,給第三方開發者開放了端口和适配指南,最後再給一些沒有及時适配的軟體提供了官方的轉譯工具,至少讓軟體先跑起來再説,有問題咱們慢慢改就是了。
我願意稱之為: " 蘋果三步走 " 好吧。
而今晚,蘋果看起來是要再走一遍這個套路了。
雖然目前 Vision Pro 3499 美刀的定價,注定不适合多數用户,但也許再過一兩年,蘋果把 MR 的生态堆到某個程度的時候,事情就會有些變化。
等到時候生產成本分攤下來之後,蘋果會推出更具有性價比的產品也説不定。。。
指不定有一天,我們真的可以説:你的下一台 iPhone,何必是 iPh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