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被擠成“夾心餅幹”的光伏電池廠商,難逃“生死劫”?,歡迎閲讀。
文 | 華夏能源網
光伏行業寒冬行至今日,專業化電池片廠商的日子越來越難熬了。
2024 年電池片出貨量全球排名第二的中潤光能,日前公告将赴港上市。招股書顯示,中潤光能 2024 年巨虧 13.63 億元。此前,中潤光能曾試圖 A 股上市,卻無功而返。
電池片出貨量排在第三位的鈞達股份(SZ:002865),日前也發布了财報:2024 年淨虧損 5.91 億元,扣非後淨利潤虧損 11.18 億元。若以扣非淨利潤算,鈞達股份 2024 年虧掉了過去兩年賺的錢。鈞達股份也曾在去年兩度申請赴港上市,但至今未有結果。
此前,另一家電池片企業潤陽股份也深陷困境,四處尋找買家 " 續命 "。今年 2 月,捷佳偉創(SZ:300724)和奧特維(SH:688516)" 債主變股東 ",暫時緩解了潤陽股份的債務壓力。但兩家 " 股東 " 與潤陽股份籤訂的協定還附有對賭條款,潤陽股份必須在規定時間内完成 A 股 IPO 上市或并入 A 股上市公司。
在過去一年多的行業探底中,很多光伏企業都面臨嚴重資金壓力。專業化電池片廠商,相比于一體化企業來説,生存更為艱難,資金壓力更重,急需融資輸血。
然而,行業拐點遲遲不見,融資環境也并不樂觀,電池片企業又該如何破局求生?
水深火熱的電池片廠商
專業化電池片企業在光伏產業鏈中被擠成了 " 夾心餅幹 "。
因處于產業鏈的中端,電池片企業易受上下遊的擠壓。在下遊需求旺盛時,電池片廠商尚可獲得一定利潤。但行業一旦劇烈波動,電池片廠商糟糕的抗風險能力就暴露出來了。面對下遊一體化組件企業,其議價能力很弱,向下遊傳導價格漲幅的程度有限,盈利水平受硅片、組件環節的兩頭欺負。
2024 年,電池片企業的日子尤其難過。TOPCon 電池片的價格從年初的 0.47 元 /W,一路下探至年底的 0.28 元 /W,跌幅高達 40%,随之而來的是多數電池片企業的毛利率也跌為負值。中潤光能 2024 年的毛利率降至 -10.1%,愛旭股份 2024 年中報顯示的電池片毛利率為 -4.31%。鈞達股份的電池片毛利率也僅為 0.48%,國内市場的毛利率跌至 -1.04%。
寒冬之下,現金就是 " 王道 ",但電池片企業的資金狀況堪憂。
鈞達股份的财報顯示,2024 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鋭減至 6.5 億元,較上年同期流入減少 66.94%。截至 2024 年底,鈞達股份的總負債為 125.72 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 76.38%。
鈞達股份 2024 年财報
中潤光能的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也由 2023 年的 26.91 億元降至 2024 年的 9.41 億元,資產負債率升至 83.7%。
潤陽股份也債台高築。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潤陽債務合計 298.62 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 79.6%。
即使是已找到 BC 技術的差異化路線,正在向組件環節拓展的愛旭股份(SH:600732),其資產負債率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也已高達 82.9%。
在巨大的資金壓力下,一些電池片企業無奈地大幅削減研發投入。鈞達股份财報顯示,研發人員數量減少了 1000 多人,目前只有 324 人,同比下滑 75.96%。相應地,研發投入也從 3.04 億元變成 1.99 億元。中潤光能的研發團隊規模也在縮小,從 2022 年末的 621 人減少至 2024 年末的 350 人。
行業調整已進入關鍵節點。即使今年上半年出現 " 搶裝潮 " 托起產業鏈價格,業内普遍預計下半年價格還将下行。資金緊張的企業恐怕難逃 2025 年被 " 出清 " 的命運,電池片企業中又有多少能逃過這場生死劫呢?
依靠 TOPCon、一體化,擺脱生死劫?
實際上,各家電池片企業從未放棄過尋找破局之道,一些企業也确實有所斬獲。華夏能源網觀察到的成功路子,主要有以下兩條:
第一,一些企業抓住了電池技術向 N 型迭代的機會。從 2024 年光伏電池片出貨全球排行榜中可以看到,TOPCon 技術迭代對電池片行業 " 洗牌 " 發揮了重要作用,鈞達股份、英發睿能都因之獲益,實現了排名躍升。
不過,對電池片企業來説,N 型技術迭代的紅利,恐怕剩下的并不多了。據交銀國際統計,截至今年年初,N 型電池片產能合計 860GW,相比 2024 年電池片需求 611GW 高出 41%。
并且,提高 TOPCon 轉換效率的技術,簡單易行的已被行業廣泛采用,進一步提升效率就需要雄厚的研發實力和巨大的設備投資。以目前電池片企業的業績和資金實力來看,恐怕難以承受得起。
第二,多家電池片企業都在嘗試從專業化走向一體化。在這方面,通威股份(SH:600438)和愛旭股份是 " 開路先鋒 "。
本就一體化程度較深的通威,從 2022 年決定進軍組件環節後一路勢如破竹,如今組件出貨量已位居全球第五。
愛旭在上市之前,PERC 電池產能全球第一。2021 年,愛旭股份的 ABC 電池取得突破後,大力向組件環節延伸,2022 年就推出 ABC 組件。今年 1 月,愛旭濟南一期 10GW 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項目首塊組件下線,預計今年下半年将全面投產。從近期 ABC 組件供不應求的產銷情況來看,愛旭的一體化之路頗值得期待。
然而,其他電池片廠商的一體化嘗試卻并不樂觀。
最為典型的是潤陽,潤陽的一體化 " 盤子 " 鋪的非常廣。此前還只是 " 嵌入式 " 的一體化,到 2023 年,随着行業達到 " 頂峰 ",潤陽的一體化也近乎瘋狂,從硅料、拉晶、切片,到電池、組件、電站,潤陽 " 打通 " 了主產業鏈各個環節。
然而,随着行業步入谷底,潤陽的一體化戰略也成了累贅。疊加上市遇阻,潤陽停工停產、資金告急,只能尋求 " 賣身 "。如今投身國資後,什麼時候能完全渡過難關還很難説。
此前網傳潤陽股份 " 停工停產 "
中潤光能也一直在向組件業務拓展,減弱對電池片業務的依賴。中潤光能最近 3 年來自光伏組件的收入分别占總收入的 7.5%、9.0%、18.7%。雖然組件業務占比有所增長,但體量仍較小,2024 年電池片業務占比仍高達 81.1%。
另外,中潤光能表示,截至 2024 年末,其 N 型電池產能達 40GW,改造完成後将升至 50GW。然而,其光伏組件的有效產能只有 8GW,一體化進度實在過慢。
另一家号稱 " 只做電池片、做更優質的電池片 " 的英發睿能,也在嘗試多元化布局,在宜賓投建了 24GW 單晶硅棒產能。其所屬的英發集團已形成光伏電池、光伏電站、產業運營、電子,4 大業務板塊。目前尚不知其盈利情況如何,能否成為專業化向一體化轉變的 " 模範 " 還有待觀察。
加速海外布局是 " 續命丹藥 "
TOPCon 紅利所剩無幾,一體化之路也充滿荊棘。但對于電池片企業來説,需要尋找更多的破局機會。
一方面,可以借鑑愛旭的技術差異化之路,布局下一代技術。
華夏能源網注意到,這方面已有企業行動起來。鈞達股份日前表示,2024 年度公司中試 TBC 電池轉化效率較主流 N 型電池效率可提升 1-1.5 個百分點,并持續推動 TBC 電池量產準備。公司與外部機構合作研發的鈣钛礦疊層電池實驗室效率達 31%,居于行業領先水平。
英發睿能也正在與隆基合作,計劃 2025 年建成首期 6GW 的 HPBC 電池片產能。
光伏行業技術迭代速度正越來越快,無論是 BC,還是鈣钛礦疊層電池,都不排除會有崛起的可能,提前布局者将分到一杯羹。
另一方面,開拓海外市場或是電池片企業的 " 續命丹藥 "。
目前,歐美的組件產能已初具規模。美國市場的光伏組件產能已超 50GW,但其他環節卻未形成規模化生產,供應鏈缺口明顯,導致電池片需求旺盛。
在此背景下,一方面,電池片出口将明顯受益。
交銀國際日前在研究報告中指出,電池片出口高速增長的趨勢将長期持續,由于直接面對海外客户,海外市場的超額利潤過去長期被組件企業壟斷,未來則将逐漸向電池片企業轉移。
可以作為數據證明的,是鈞達股份的财報:其海外市場的毛利率達 6.37%,與國内的 -1.04% 的毛利率,形成了鮮明對比。
另一方面,加速布局海外產能,可幫助電池片企業破除内卷,走向新生。
此前,通威收購潤陽,就被認為是看中了潤陽的海外產能和銷售渠道。潤陽在美國、泰國、越南、德國、新加坡等地布局有海外基地和銷售網絡。
此外,中潤光能早于 2024 年在柬埔寨、老撾建成超 15GW 電池片及組件產能。其位于老撾的電池片產能或可成為輸向美國市場的重要基地。
鈞達 2024 年宣布拟在阿曼投資建設年產 10GW 高效光伏電池產能,也被認為意圖在美國高價市場。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日前,韓國 OCI Holdings 宣布将在美國建設一座年產能 2GW 的太陽能電池制造廠。OCI 已在美國德克薩斯州運營一家太陽能組件工廠,新建電池廠的設立意味着 OCI 将實現從上遊電池到組件生產的更完整產業鏈布局。
面對全球市場的競争,尤其是美國這個高溢價市場,中國電池片企業需要加快速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