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一周看9個小時脱口秀,累不累?,歡迎閲讀。
想一整年都能下飯,不想一口氣吃個胖子
文|劉南豆
編輯|楊睿琦
" 一天天的,看喜劇看出壓力來了 ",小紅書用户的吐槽,或許是最近不少脱口秀節目觀眾們的心聲。
脱口秀綜藝暌違兩年之後回歸,令不少愛好者們感到振奮。但一下子上兩檔節目,每期節目上下兩集加起來能有 3 到 5 個小時,相當于一周裏有近 9 個小時觀眾要拿來看節目,這還不包括衍生内容。
難怪觀眾們都感慨," 看出了加班的感覺 "。
(圖源:小紅書 @小醬桶)
兩年以前,脱口秀是綜藝市場的香饽饽,不僅招商層面是 " 吸金獸 ",觀眾層面也是熱搜話題和播放數據兩手抓,更是肉眼可見地帶動了一個新行業的崛起。
兩年後,從一家獨大到兩家對壘,打破壟斷本是好事,但沒能跟上發展的脱口秀行業以及變化了的觀眾情緒,讓内容量陡增的節目沒能濺起預期中的大水花。
據貓眼綜藝全網熱度榜顯示,《喜劇之王單口季》(以下簡稱《喜單》)和《脱口秀和 TA 的朋友們》(以下簡稱《脱友》)的每日熱度表現,從剛開播時的位居前三甲,跌至如今更新日在三四名徘徊,非更新日跌至六七名的境地,兩檔節目的熱度值平均下滑了約 3500。熱度表現甚至還沒有同為喜劇綜藝、已經快收官的《喜人奇妙夜》高。
(數據來源:貓眼專業版)
從招商的角度看,開播時《喜單》收獲了 4 家贊助商,《脱友》收獲了 6 家,在綜藝市場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仍算驕人成績。不過,對比以往《脱口秀大會》的吸金能力,還是大大下滑——第四季與第五季《脱口秀大會》的贊助商數量高達 10 家和 9 家。過往常投脱口秀的品牌出現了明顯的分流,這意味着多了一檔節目卻沒有特别明顯地把整個盤子做大。
這折射出了脱口秀在新時期的發展困境——平台寄希望于脱口秀重新帶動綜藝市場,但脱口秀行業的變化和觀眾的變化讓這一期待沒能被完全滿足。
時過境遷,觀眾有自己更想看的内容,脱口秀也需要找到全新的出圈方式。
老人老垮,新人不新
脱口秀向來是有 " 新手保護期 " 的,這就讓老選手的創作内容面臨觀眾更高的要求,這是沒辦法的事,但今年脱口秀市場卻呈現 " 老人老垮,新人不新 " 的尴尬局面。
能讓觀眾記住的脱口秀演員都會有一個鮮明的人設,新人的人設也是新的,這自然會讓觀眾對段子有強烈的新鮮感。
而老選手則沒法永遠停在同一個人設裏,要不斷寫新段子,找新的經歷、新的自我。徐志勝是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從《脱口秀大會》第四季出道開始,先以 " 醜 " 被觀眾所熟知,進而加入 " 紅綠色盲 "" 修理工人 "" 普通話不标準 " 等記憶點豐富段子的維度與新鮮感。
但今年兩檔節目中,或許是為了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表達過去兩年裏 " 沒活兒 " 的 " 内部梗 " 多如牛毛,幾乎每一位老選手的段子裏都或多或少要帶一些。
這就像電影導演在行業下行時喜歡拍 " 元電影 " 一樣,脱口秀演員陷入了同樣的 " 自溺 " 陷阱中。
真影迷和脱口秀迷或許會為這種 " 自溺 " 買單,但這些群體的規模萎縮得多麼嚴重也是有目共睹,對于更大部分的增量觀眾來説,多少有些 " 一頭霧水 "。。
在《喜單》的節目發布會上,羅永浩 " 貼臉開大 " 來了一段炸場的段子," 我覺得今年四個大魔王都挺水的 …… 我猜想他們的心理究竟是什麼,我猜是他們已經對曾經熱愛的事業完全喪失了熱情和理想,在這樣的情況下,憑着一張老臉出來混飯吃,同時又覺得以他們老炮兒的身份上來講得很爛會被大家罵,所以他們精心地跟導演設計了一個環節,把自己講得爛、不用心、不認真做這件事偽裝成是給新人機會。"
(圖源:微博 @羅永浩 · 鈕祜祿)
" 貼臉開大 " 的也不止羅永浩,今年沒上綜藝的脱口秀演員張灏喆也新開了一檔播客,專門對兩檔綜藝進行了鋭評," 三四年前我們喜歡看脱口秀是為什麼?不就是因為它不像内娛,不是看一團和氣地出洋相麼?"" 這個行業有一個悲哀:你脱口秀講得越來越好,你就越來越不講脱口秀了。"
張灏喆(圖源:微博 @三腳豬喜劇)
這也是老人表現不佳的另一重原因,脱口秀行業知名度最名列前茅的演員們,往往都成了往影視行業輸送的人才——可以當演員、可以當喜劇編劇,最不濟也能上綜藝當個 MC。這導致他們客觀上能花費在創作方面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更别説去體驗生活了。
那今年的新人表現如何呢?炸場的不少,但基本都是線下成名已久的老面孔,純粹的新人脱口秀演員中,還沒有出現 " 一戰成名 " 的情況。
比如付航和哈哈曹,付航上節目之前已經在抖音有 1000 多萬粉絲,哈哈曹已經講脱口秀六七年,是長沙笑嘛俱樂部的壓軸演員。
付航 哈哈曹(圖源:微博 @愛奇藝喜劇之王單口季 @長沙滅霸)
老面孔被新觀眾認識,儲備已久、千錘百煉的段子能拿到線上公之于眾,對觀眾來説當然是好事,但是對行業來説價值有限。從前的脱口秀節目,可以説是靠綜藝帶火了一整個行業,尤其是給了新人冒頭的機會,讓他們重返線下時能夠靠單場收入養活自己。但如今的節目中,炸場的 " 新人 " 們似乎已經 " 自帶流量 ",某種程度上來説,是脱口秀綜藝借新人的光。
比如付航,在上節目前,其演出場次幾乎場場滿座,一票難求。相關互動段落更是在短視頻平台上收獲百萬點贊,
這體現出,脱口秀行業發展已經進入了下一個瓶頸,而綜藝能起到的幫助明顯變小了。
廠牌正在成長中
綜藝助力變小不打緊,畢竟脱口秀行業已經形成自己的 " 產銷一體化 " 思路。
如今和從前脱口秀綜藝叱咤風雲時最大的區别是,脱口秀演員們基本都有自己的短視頻賬号、播客,這些新興社交平台成為了幫助新人逆襲的主要渠道。
付航是最早開始把自己線下演出的錄像放到線上的演員之一。在之前,脱口秀行業是比較忌諱将線下内容免費搬運到線上的,因為線上看過之後難免影響線下觀演熱情。
而付航從 2020 年入駐抖音開始,就把自己線下的段子切成幾十秒的短視頻上傳,這些短視頻切片主要以付航與前排觀眾互動為主,發到第四個視頻的時候付航就 " 爆 " 了。還有梁彥增、Norah、門腔等人,也都是在短視頻平台上積累了人氣反哺到線下演出的代表演員。
(圖源:抖音 @付航脱口秀)
播客更是脱口秀演員們的舒适區,不少脱口秀演員會直接将線下演出呈現為團體錄播客的形式,讓同一個内容在線下、播客、短視頻三面開花,復用性極高。并且,播客能提供更長段更完整的内容輸出,相比碎片化的短視頻,是脱口秀演員更樂見其成的形式。
再加上小紅書等平台上用户的 " 線下演出 repo",成為了一種脱口秀領網域裏的 " 大眾點評 ",讓有線下消費欲求的觀眾能夠更科學合理地做消費決策。如張灏喆所言," 對 repo 有意見的都是不好笑的。"
(圖源:小紅書 @中古旺仔)
在這些渠道的影響下,腰部演員更容易被認知,脱口秀專場數量飙升,售票情況良好。毒眸在今年年初關于脱口秀行業的深度報道(點此閲讀:《脱口秀暫停這一年:問題出現我再告訴大家》)中,有從業者提到,"2023 年七八月開始,有很多演員的在舉辦自己的專場,大概有 200 多個,将近 300 個新的專場主打秀,在前幾年的話,每年基本上也就是幾十個,最多可能就是 100。"
頭部演員轉影視、腰部演員賣專場,難的只是尾部。非一線城市的脱口秀俱樂部,還沒有培養出自己的固定閱聽人人群,在線上也沒積累出足夠的名氣,生存艱難。
今年的兩檔節目很大的一個變化是,把全國各地的脱口秀廠牌的主理人都請來了現場,這是往年《脱口秀大會》時期沒有出現的盛景。可惜的是,主理人大部分時間只是充當了一個觀眾的角色。如果真的要給行業提供幫助,其實應該給廠牌們更多被認知的機會,比如在賽制中加入廠牌對抗的形式。雖然也會存在廠牌之間實力不對等的問題,但總歸是一種更有新鮮感的嘗試。
笑果之所以能在行業裏達成近乎于 " 壟斷 " 的地位多年,不只是因為它入局早,也是因為它在線上節目裏反復不斷地強化笑果這個品牌,提升行業及觀眾認知度。
很多節目制作公司和平台有長期合作關系,也有自己擅長的綜藝賽道,但在 C 端視野中像笑果這麼知名的并不多。
最顯而易見的一點是,以前脱口秀節目的 " 内部梗 " 可不是説行業的梗,都是説笑果公司的梗,諸如 " 李誕離婚 "" 思文程璐復合 ",是節目裏最趁手的現挂,一冷場就用,百試百靈。
如今,打破了笑果在行業内的 " 壟斷 " 地位是好事,但其它廠牌想要樹立自己的認知度,很大程度上還得向笑果學習經驗。
雖然生存艱難,但部分地方俱樂部的崛起之勢還是肉眼可見的,綜藝節目也在這一過程中提供了積極的影響。
過去大部分時間裏,喜劇總與東北籍演員挂鈎,東北話一出口就總能占據先天優勢;笑果基于其行業地位,開始把上海的風格發揚到全國,魔都光景在脱口秀中出現的頻率大增。
(圖源:微博 @笑果工廠)
而到了今年,來自深圳三腳豬喜劇廠牌的戴為在《喜單》的段子收獲了不少關注,這個帶着些許南方口音的脱口秀演員,很有希望打破線上觀眾長久以來對南方演員接受度較低的窘境。之前同樣來自深圳的老脱口秀演員梁海源,參加幾季節目都沒能收獲太好的成績。哈哈曹和漫才兄弟帶有長沙口音的表演同樣炸場,湘派風格繼 " 奇志大兵 " 之後也有希望被繼續發揚光大。
但還有更多的城市、更多的語言風格需要被關注。脱口秀曾經一度被對标為 " 中產娛樂 ",下沉屬性持續不足。在《脱口秀大會》中最親民的段子是往往只是 " 坐地鐵 "" 北漂租房 " 等等,這些體驗都太一二線了。就連火了之後去演短劇的脱口秀演員們,演的都是需要格調更高的品牌定制短劇,而沒人演下沉市場愛看的真短劇。
這當然也是笑果給行業遺留下來的影響之一。但在當今文娛產業裏,無論影劇綜,下沉市場都越來越重要了,中產的文娛消費意願不及以往了,這是脱口秀不得不面對的切膚之痛。
放到喜劇裏來看
放在更大的語境裏去看,脱口秀這一藝術形式也在面臨考驗。
喜劇的形式本來就紛繁多樣,國内觀眾本來也沒養成經年累月聽脱口秀的習慣,這時候層次越豐富的形式,自然比單維的體驗更吸引人眼球。就像短視頻行業迅速對圖文行業形成了取代一樣,喜劇在呈現上也得 " 升維 "。
比如,Sketch 是一種明顯更綜合的體驗,它在有文本的同時加入了更豐富的視覺元素。類似的新喜劇還有很多。
以前的脱口秀演員也總在探索創新的方向。比如大家熟知的豆豆,在段子中加入了更多的表演成分。比如拿過 " 大王 " 的王勉,走了一條音樂脱口秀的獨木橋,都算是為脱口秀豐富形式做出的探索。
今年的 Kid 也做出了一定的突破,把 PPT 端上來輔助段子的呈現,雖然看起來更像是一種一次性的嘗試。從節目的反饋當中來看,還是抨擊的聲音居多,認為他這是 " 旁門左道 "。這樣的情況下,脱口秀要創新就更難了,本來創作能力就普遍乏力,形式創新還被卡死了。
《脱口秀和 TA 的朋友們》KID
更加不能忽視的一點是,喜劇創作的自由度也不比從前了,這是任何一個喜劇創作者都得共同面對的困境。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長春電影節上,著名編劇束煥點出了這一現象," 我在戲劇學院的時候,老師跟我們講過一句話:你們在生活中要按照道德的原則生活,但是你們在創作中,要讓你們的人物按照情感的原則來生活 …… 現在反過來了,我們的某些觀眾在生活中活得肆意妄為,但是要求在看一個片子的時候人物要以道德的原則來生活。如果以這個評價體系來要求人物的話,喜劇是不成立的,因為喜劇的核心就是欲望和缺陷。"
(圖源:微信視頻号 @影視獨舌)
面對更多審視的目光,線上節目的内容裏難免也會有更多的自我閹割,眾口難調的現象也會愈演愈烈。
現實很殘酷,脱口秀行業還是亟待革新的。而對于綜藝節目來説,既然線下的脱口秀行業有了自己 " 產銷一體化 " 的玩法,那節目本身應該要多多思考以後該怎麼做,有什麼形式上能吸引觀眾的新創意,而不是只把精力放在搶人上就萬事大吉了。
競争當然也是寶貴的,一枝獨秀不是春。但每周 9 個小時的脱口秀内容量誰都知道不切實際,排播策略上是不是可以有對大盤更理想化的布置?
其它形式的喜劇綜藝,與脱口秀的觀眾之間也有不小的重合,連電影市場也知道,同檔期盡量不要同一類型的電影扎堆,喜劇綜藝當然也是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