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小米“釘子户”有必要換小米15嗎?體驗一周後我有了答案,歡迎閲讀。
自打小米 15 發布,我就收到了不少朋友的信息:小米 15 值得買嗎?小米 14 有必要換小米 15 嗎?小米 xx 值得換小米 15 嗎?
其中最糾結的當屬小米 14 用户,因為單看小米 15 和小米 14 的參數對比,你會發現除了處理器和指紋解鎖算是大更新外,其餘硬體的紙面數據更新其實都不大,有些甚至幾乎沒有變化,為此我特地做了一張對比圖——我怎麼感覺小米手機現在跟 iPhone 現在的尿性有點相似了……
圖源:雷科技
作為一個前小米 14、現小米 15 機主,在使用了小米 15 一周後,我決定與大家分享一下,小米 15 與小米 14 的體驗到底有什麼區别?小米 14 用户有必要更新置換嗎?
如果要問小米 15 最吸引我的更新點是什麼,我的回答既不是處理器,也不是螢幕、影像之類的硬體,而是外觀。畢竟我選擇小米 14 的主要原因,就是 6.36 英寸的小尺寸螢幕可以輕松單手握持,所以手感幾乎是我在考慮換機時的首要考慮因素。
雖然從參數來看,小米 14 與小米 15 的三維幾乎沒有太大改變,最大的區别也就是厚度降低了 0.12mm,重量近乎沒有差距,但是當你實際上手後就會發現兩台手機的手感差異非常大。
兩者最主要的差别就在邊框與後蓋的過渡處理上,仔細看小米 14 的玻璃與中框銜接處,你會發現玻璃與邊框是有一個明顯過渡區的。當你的手掌接觸到這個過渡區時,其實會有明顯的硌手感,導致在單手握持時的體驗其實并不算好,這也是我為什麼在買了意外險後,小米 14 仍然選擇戴殼使用的原因。
在小米 15 上,邊框與後蓋的過渡卻完全不同,小米将這種新的設計稱為「四曲包裹式中框」,邊框整體向内彎曲,玻璃後蓋與邊框的彎曲邊緣完全齊平,用手指從邊框滑到後蓋回發現幾乎沒有一點阻滞和過渡,雖然還算不上「渾然一體」,但是握持手感卻完全秒殺小米 14。
除此之外,小米 15(非定制和亮銀款)的邊框工藝也從亮面處理變成了細膩磨砂處理,包括後蓋玻璃也是如此。雖然有人更喜歡亮面的色澤,但是磨砂處理的最大好處就是不沾染指紋,對于裸機黨來説沒有比這更好的設計了。
如果説你和我一樣不喜歡使用手機殼,那麼小米 15 的體驗是完全超越小米 14 的,只要在小米之家摸過實機,我想沒有人會反駁這一點。當然,我能夠心安理得的丢掉手機殼保護,還有個原因是小米 15 首發贈送 1 年的螢幕及後蓋意外險,此前該活動只持續到 11 月 1 日,現在則是延長到 11 月 11 日,也算是一個額外福利。
往年的小米數字旗艦,影像一直都是更新的重點,但是小米 15 的影像參數卻受到了不少的質疑,因為單純從參數來看,三個攝像頭都幾乎沒有變化。比如説主攝和超廣角的的傳感器都完全沒有變化,唯有長焦從「等效 75mm」變成了「等效 60mm」,并支持 5 倍無損變焦。
所以不少米粉都説小米 15 沒有誠意,因為影像硬體的更新實在是太少了,我原本也是這麼想的,但是在實際對比測試後,我發現這個想法錯的可怕。小米 15 影像性能的最大更新并非硬體,而是全新的 AI 影像算法,基于骁龍 8 至尊版的強大 AI 性能,小米的 AI 算法每秒可以計算的像素高達 43 億次。
關于小米 15 的影像性能詳細測試,大家可以看看我同事做的評測:【小米 15 首發評測:全面碾壓 iPhone,米粉的 Dream Phone?】,這篇文章則主要是展示小米 14 與小米 15 在默認拍攝模式下的區别,所有照片均在自動模式下拍攝,除手動設定相同的對焦點外沒有其他調整。
首先看看變化最大的長焦,小米 15 因為支持 5 倍無損變焦,所以細節的提升非常明顯,色彩建築也更接近肉眼效果。
圖源:雷科技 (左:小米 14 右:小米 15)
植物枝條與天空交匯的區網域,可以看到小米 14 的照片已經是糊作一團,而小米 15 甚至還可以勉強分辨出枝條的走向和深淺。
圖源:雷科技(左:小米 14 右:小米 15)
這組對比圖的對焦點在樹叢的遠端交匯處,可以看到小米 15 的天空部分處理效果提升明顯,而且樹叢的光影過渡也顯得更自然一些,可以感覺整體的對比度都低了一些,顯得照片更加真實一些,但是也讓陰影部分的細節有所丢失,只能説魚與熊掌還是難以兼得。
再來看看這組圖,一眼看過去似乎沒有太大區别?
讓我們放大看看。
這組對比圖是我在自動對焦的情況下同時拍攝的,可以看到小米 14 的左下角出現了明顯的模糊,而小米 15 則非常清晰,得益于更強大的算法性能,小米 15 的自動對焦準度和速度都有很明顯的提升。
此外,左上角的樹葉陰影處也有顯著差異,小米 15 不管是對比度還是細節表現都明顯更勝一籌,但是小米 14 也并非沒有優點,葉片上的綠斑得到了更好的還原,小米 15 的算法為了讓整體色彩更統一,壓低了綠色的占比,也導致了一些色彩細節的丢失。
整體來説小米 14 和小米 15 在白天的樣張表現中,影像素質本身的差距其實并不大,但是在更強大的 AI 性能支持下,在對比度控制、色彩表現和對焦速度、細節還原等方面的表現都有着一定的提升。
不過,白天并非小米 15 的主場,黑夜才是。在夜晚環境下,小米 15 的全新計算攝影平台就展現出了強大的統治力。
還是先來看一組細節對比圖。
可以明顯的看到,小米 15 在燈球的紋理、動态範圍、高光控制等方面都有着更好的表現,并且植物的對比度及暗部 細節也都處理得更好。此外在圖片的右上角有一處射燈照亮的地板,放大後的細節如下。
可以明顯看到小米 15 的動态範圍控制要明顯優于小米 14,射燈的燈光輪廓和路面細節表現都截然不同。
再來看看拍攝高亮度燈光裝飾時的對比。
在小米 15 的鏡頭下,燈光裝飾的溢光幾乎完全消失,裝飾本身的燈條色彩、亮度也更接近與人眼直接觀看到的情況,成像質量已經有了非常明顯的區别。
即使是在亮度較低的燈光裝飾上,小米 15 的表現也依然碾壓小米 14。
小米 15 的夜景拍攝性能提升幅度,可以説完全超出了我的預計,同時也展示了 AI 計算攝影的強大,在幾乎沒有改變主攝硬體的情況下,就能夠讓手機在動态範圍、光線控制等方面得到顯著的提升,甚至已經讓我開始期待小米 15 Ultra 會有怎樣的表現。
雖然小米并沒有過多的宣傳影像性能提升,但是從目前的表現來看,影像可能是除了芯片性能外提升最大的部分,至于這套算法是否會下放到其他小米手機,個人認為是不太可能的。首先是骁龍 8 至尊版之外的移動平台 AI 算力不足,難以支撐這個量級的像素計算,另一方面骁龍 8 至尊版所使用的計算攝影平台也與前代不同,兩者其實難以完全兼容。
如果你在看完前面兩個章節後,你還是沒有做出決定,那麼接下來其實就沒有太多其他的亮點可以吸引你了,澎湃 OS 2.0 的體驗确實不錯,不管是動畫的流暢度還是焦點通知、AOD 顯示,這些新功能都值得一試。
其中一些 AI 功能如主動視覺感知(在檢測到二維碼時自動跳轉掃碼,無需手動打開掃碼界面)等,也實打實的讓我體驗到了 AI 加持下,新系統的便利性。但是小米 14 預計在 11 月就會率先适配澎湃 OS 2.0,換言之不用等多久,大多數小米 15 的新功能,小米 14 用户也能體驗到。
圖源:雷科技
在我看來,如果是為了新的系統,那麼基本上沒有換機的必要,畢竟此次澎湃 OS 2.0 的普及速度要明顯比 1.0 快,多數機型都會在明年上半年之前完成适配,如果參加測試計劃,基本上可以提前兩個月左右收到推送。
當然,骁龍 8 至尊版的性能表現确實出色,如果你是 3D 手遊的重度用户,那麼更新小米 15 肯定會獲得更好的體驗。此外,小米 15 得益于更大的電池和更好的能效比,實際續航表現也比小米 14 好不少,雖然充電性能沒有提升,但是實際使用體驗卻好了不少。
不過這裏得提到一點,小米 15 的無線充電線圈位置比小米 15 要更靠下(參考小米 13 Ultra 和小米 14 Ultra),所以在不使用增高墊(小米無線充電器标配的配件)的情況下,小米 15 的無線充電觸發成功率會明顯下降,如果你的增高墊已經遺失,最好去淘寶買個第三方的替代。
個人覺得,小米 15 從各方面來説都可以稱得上是「收官之作」,這裏當然不是説小米數字旗艦就到此為止了,而是就小米 13/14/15 三款「家族」旗艦手機而言,小米 15 已經把大多數的遺憾都彌補了。
圖源:雷科技
性能、續航、影像、螢幕、外觀等,基本上沒有什麼明顯的缺點,作為一個從小米 13 換到小米 15 的用户,看着以前吐槽的問題全部都被改善,也不得不感慨一聲小米确實懂用户。
所以,如果你是對手機綜合體驗更敏感的小米 14 用户,那麼我會建議你更新。如果你是小米 13、12 用户,那麼我會 " 強烈 " 建議你更新,因為體驗真的會有質的變化。而且,考慮到小米 14 在整個銷售周期中都沒有大幅度的降價,現在首發期以舊換新有額外補貼和贈送意外保護險等福利,優惠力度恐怕不比 618 及後續的活動期小。
對我而言,小米 15 或許會成為留在我手中最久的手機也説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