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區網域協調發展,該怎麼做?,歡迎閲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非凡油條 ,作者豆沙包
重要通知
一個好消息,我們在知識星球開辟了第二戰場【非凡油條】,有很多在公眾号不方便説的東西、一些相對私密的個人見解(涉及經濟、投資等)、一些财經方面的重要資料,我們都會發在知識星球的非凡油條專欄上,供大家學習交流。
此外,我們也會在知識星球【非凡油條】不定時開設一些重要的自學課程,比如之前開設的 AI 辦公工具學習課程。
具體的加入方式,以及更詳細的介紹在文末二維碼,大家可以到文末查看。
關于區網域協調發展情況的報告顯示,區網域發展平衡性增強,但困難和挑戰仍然存在。縱觀區網域發展戰略的歷史演變,政策在适度公平和追求效率之間動态選擇,這也成為了區網域發展不平衡的首要原因。此外,地理條件、市場化程度、功能定位等也是區網域發展不平衡的原因。為實現區網域協調發展的目标,關鍵在于促進要素流通,尤其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區網域發展平衡性增強,但困難和挑戰仍存在
2023 年 6 月 26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作了關于區網域協調發展情況的報告。
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區網域協調發展戰略,以六大區網域戰略為引領,以四大區網域板塊為支撐,構建起高質量發展的區網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 六大區網域戰略 " 進一步形成 "3+2+1" 的格局。
"3" 指的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區網域一體化發展,這是支撐我國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梯隊和重要動力源。
"2" 指的是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網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是國家 " 江河戰略 " 的核心支撐,是生态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
"1" 指的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這是我國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試驗區。
"3+2+1" 六大區網域戰略,涵蓋了我國 24 個省份和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區,國土面積 480 萬平方公裏,占全國的 50%,2019 年底常住人口 11.35 億人,占全國的 80.4%。
作為支撐的 " 四大區網域板塊 ",分别是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
此次區網域協調發展情況的報告顯示,我國區網域板塊發展平衡性顯著增強。
2022 年,中部和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分别達到 26.7 萬億元、25.7 萬億元,占全國的比重由 2012 年的 21.3%、19.6% 提高到 2022 年的 22.1%、21.4%。
特别是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東部與中部、西部地區之比分别從 2012 年的 1.69、1.87 縮小至 2022 年的 1.50、1.64。
與此同時,各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更加均衡,區網域間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接近。
主要體現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險、鐵路公路航空、信息網絡、區網域電網、人均收入和消費、貧困縣脱貧等方面。
此外,動力源地區引擎帶動作用得到加強,東部經濟大省繼續 " 挑大梁 "。重要功能區進一步發揮關鍵作用,長江經濟帶和黃河流網域生态環境顯著提升。
向老少邊窮地區轉移支付的力度持續加大,促進其發展水平的提升。海南自貿港加快制度型開放步伐,區網域開放水平躍上新台階。
然而,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區網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未來仍将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首先,區網域發展呈現明顯的 " 東西 " 和 " 南北 " 分化格局。
西部地區無法趕上東部水平。盡管西部地區增速快于東部,但該優勢在逐漸弱化,而東西地區經濟發展的絕對差距仍然較大,且東部的發展質量和效益優于西部。
北部經濟活力明顯弱于南部。東北地區的經濟增速常年低于全國平均,而老齡化程度高于全國水平;西北地區的環境保護壓力較大,經濟基礎薄弱。
其次,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仍有困難;地方保護和區網域壁壘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地區間產業同質化發展、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仍然突出。
區網域發展戰略演變,适度公平和追求效率
我國的區網域發展戰略經歷了 70 餘年,并不是一開始就是 " 區網域協調發展 "。因此,了解 " 區網域發展戰略 " 的演變,有助于加深對 " 區網域協調發展 " 的理解。
1949 年到 1978 年,我國區網域發展的基調是 " 區網域均衡發展戰略 "。
在新中國建立之初,生產水平十分低下,工業基礎十分薄弱,地區分布也極不平衡。
當時,全國工業的前五大區網域集中度超過 60%。五大區網域分别為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以沈陽為中心的東北南部、以天津為中心的京津唐地區、以青島為中心的膠濟沿線以及廣州;工業集中度分别為 20%+、20%、10%、5%、3%。
在區網域均衡發展戰略的指導下,我國在中西部地區進行大規模投資,加快了内陸地區的經濟發展,基本實現了生產力均衡布局的目标。
1979 年到 1999 年,我國區網域發展的基調是 " 區網域非均衡發展戰略 "。
改革開放以後,理論界對犧牲效率的絕對平衡觀進行了反思,認為應當将效率原則和效益目标放在優先地位。
區網域非均衡發展戰略,也就是 " 向東部沿海地區傾斜 " 的戰略。
當時,和平和發展是大趨勢,中國也開始發展外向型經濟,以設立四大經濟特區為起點,中國的經濟重心逐漸向東南沿海地區轉移。
到了 20 世紀 90 年代,區網域政策開始注意公平的目标取向," 先富帶動後富 ",不僅為中西部創造對外開放的政策環境,還加大中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2000-2015 年,我國區網域發展的基調是 " 區網域發展總體戰略 "。
在這一階段,我國先後确立了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戰略四大區網域板塊。
西部地區由于自然、歷史等因素的影響,經濟發展相對落後。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生态環境建設取得積極成果。
東北地區交通設施完善、產業基礎雄厚,但產業結構單一。東北振興戰略以來,經濟結構優化,自主創新能力有所提升,但一些深層次問題尚未根本解決。
中部地區承東啓西,連南貫北,是我國區網域關聯度最強的地區。中部崛起戰略以來,承接海外和沿海的產業轉移,加快資源整合與區網域經濟合作。
東部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是對外開放的主要陣地。東部率先發展戰略以來,更高層次地參與國際合作和競争,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
2016 年至今,我國區網域發展的基調是 " 區網域協調發展戰略 "。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推進,我們應該認識到,各區網域很難實現相同的發展水平。
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地網域遼闊,各個區網域的自然條件、人文條件、經濟基礎有所差異,擁有各自的比較優勢,發展呈現差異性是必然的。
但是,區網域差異也不能過大,應當打破區網域分割、各自為政的狀況,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赢的原則,加強區網域合作,不斷縮小區網域差距。
因此,在這一階段,我國逐漸形成了六大區網域戰略,強化了區網域間的合作,促進要素流動。
區網域發展不平衡,首要原因是政策選擇
我國的區網域發展戰略經歷了 4 個階段的演變:" 均衡發展 - 向東部傾斜 - 總體規劃 - 協調發展 ",本質上是從追求公平、到追求效率、再到追求效率兼顧公平的目标轉變。
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區網域發展不平衡的首要原因是政策的選擇。
基于我國國情和經濟發展的需要,改革開放之後我國在投資、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對東部地區進行傾斜。
這些政策一方面給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帶動了國家的發展,但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東部地區與其他地區的發展差距。
政策選擇的背後,是因為東部地區的地理條件更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
相比于北方沿海,東南沿海具有更為便利的海運優勢,并通過長江、珠江較易形成廣闊市場和腹地。
其中,珠三角地區毗鄰香港和澳門,更便于承接海外訂單,大力發展加工制造業,廣東經濟總量在 1980 年代末開始躍居第一。
長三角則以 1990 年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網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自主創新等方面走在前列。
相比于長江流網域,黃河水量少河道淺,通航能力差,使得北方省份經濟聯系明顯不如南方,在發展外向型經濟時面臨劣勢。
而西部地區的地理條件更加糟糕,當時西部地區多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氣候幹燥,生态惡化,交通閉塞,與外界的信息交流及貿易往來受到限制。
除了政策選擇和地理條件,市場化程度也是我國區網域發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中國四大板塊,東部是經濟龍頭,中西部可以承接東部的產業轉移,東北是工業重鎮。
在計劃經濟時期和市場經濟初期,東北地區依托于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對重工業的需求,也輝煌過一段時間,如今卻與其他地區差距越來越大。
東北地區與其他地區拉開差距的關鍵時點是 2008 年 " 四萬億 " 投資之後,這一時期,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态,迫切需要轉向創新驅動。
東部地區因日益發育的市場化機制快速出清過剩產能,中西部地區依托長江等承接沿海產業,近年來貴州、雲南、西藏、江西等省份經濟增速持續領跑全國。
而東北地區因市場機制改革滞後,營商環境相對較差,新經濟新動能培育緩慢,產業轉型更新艱難。
此外,我國區網域發展不平衡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各個地區承擔的功能定位不同。
例如,東北和華北等是糧食主產區;青藏高原、大小興安嶺、北方防沙帶等是生态功能區;山西、内蒙古、陝西、新疆等是能源富集地區。
評判一個區網域是否協調發展,不能單一以經濟指标作為标準,更不能簡單以 GDP 論英雄,還要看其承擔的功能是否有效發揮。
總而言之,我國不同地區的自然資源禀賦、經濟發展基礎等存在較大差異,經濟發展不可能整齊劃一 " 齊步走 "。
區網域協調發展目标明确,關鍵路徑是要素流通
區網域協調發展的最終目标是,在各類要素的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過程中,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增長創造條件;在經濟和人口持續集聚的過程中,縮小地區間在人均 GDP 和收入指标上的差距。
為實現這一目标,我們應該科學對待區網域經濟的發展趨勢,認識到中國已經出現了以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為主要空間載體的區網域發展格局。
近幾年,國家發改委在人口流入地區,尤其是中心城市的周圍推進都市圈戰略,促使中心城市及相鄰的中小城市形成更加現代化和一體化的都市圈狀态。
打造城市群和都市圈,一方面可以形成產業集群、商業集群等,另一方面可以輻射周邊地區,形成新的分工體系,優勢互補。
當然,這要求城市群和都市圈突破傳統行政邊界的分割,包括進行土地、户籍、規劃等多方面的體制機制改革,更有效地促成一體化的發展格局,這将是未來最為重要的主題。
首先,要加快形成全國統一開放、競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場。
經過 40 多年改革開放,中國商品市場發育較為充分,商品和服務價格 97% 以上由市場定價,但仍存在地區分割問題。
應當樹立全國經濟 " 一盤棋 " 的思想,消除歧視性、隐蔽性的區網域市場壁壘,打破行政性壟斷,堅決破除地方保護主義。
其次,要加快促進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自由流動,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尤其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是各項要素中市場化改革最為滞後的領網域,潛力極大。
目前來看,人口、資本、技術等各種要素基本可以跨省流動,但耕地占補平衡、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鈎等土地要素配置仍主要局限在省網域乃至市網域内部。
應通過市場機制優化城鎮用地指标的空間配置,以常住人口增量為主要标準供給城鎮用地,并推進市場化的跨省換地。
2022 年 1 月,國務院發布《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允許符合條件的地區探索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鈎節餘指标跨省網域調劑使用機制," 人地挂鈎 " 看到曙光。
此外,要充分尊重人口和產業向優勢區網域集聚和城市發展的客觀規律,立足各地比較優勢順勢而為。
不同地區需要按照自己的條件尋找比較優勢,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網域經濟布局。
人口集聚的地方,要承載更多經濟活動,發展制造業和服務業,引領經濟高質量增長。人口減少的地區,更多承載國家的糧食主產區、生态保護區功能,邊疆地區還要承載國土安全功能。
總體來看,區網域發展戰略要與時俱進,符合時代發展和客觀規律。新時代下的區網域協調發展,應建立健全區網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促進生產要素有序流動和利益合理分配。
在知識星球【非凡油條】裏,你可以獲得的:
1
重大财經新聞的分析,主要針對它對我們普通人的影響,以及可能的對 A 股大盤形勢的影響。
2
免費提問,随時可以向我提出财經或是生活上的問題,在不涉個人隐私的情況下我盡量解答。
一些公眾号上不方便談的話題,都會在知識星球裏發布。
3
财經方面的資料分享,比如行業研報,相關論文,都會發在裏面。
4
不定時開設一些自學課程,比如之前開設的 AI 辦公工具學習課程,我會帶着大家一起學習前沿新知識,提高工作能力
" 非凡油條 " 目前年費為 100 元,非常優惠,以後會逐漸提價。這個價錢很值,能讓你避免幾十倍、幾百倍的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