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一家公司最可怕的事:沒有戰略,全是戰術,歡迎閲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筆記俠 Author 曹新宇
第三期華夏基石數智化領導力特訓營熱招中
作者 | 曹新宇
來源 | 筆記俠 管理智慧
咨詢合作 | 13699120588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
方向錯了,一切白費。
生活中,很多努力的人因為方向錯了,最終郁郁不得志;
商業上,也有很多企業搞不清發展方向,最終過的越來越差 .......
而所謂的方向,就是戰略。無論個人還是企業,都要具備戰略思維,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那麼,如何才能找對方向,定好戰略并做好組織适配?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這件事。
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是 " 從戰略規劃到組織适配 "。
對于一家公司來説,戰略和組織是分不開的,它是企業經營的一體兩面。戰略必須考慮組織能力,組織能力被激活,戰略才有可能實現。
公司最大的内耗,是戰略認知斷層
1. 老板與團隊之間的認知大峽谷
在做戰略咨詢時,經常有這種場景,老板認為自己的戰略思考比較清晰、明确。
我通常對此不置可否,但我有一個百試不爽的實驗:首先,把企業的核心高管召集起來(大概六、七人);然後給每人一張紙、一支筆,獨立寫出今年的關鍵戰略;最後,把自己寫出的答案順着一個方向向下傳。
這時,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幾乎沒有一模一樣的答案。我不用説任何話,管理團隊就明白了一件事:我們(高管團隊)以為在戰略上達成了共識,實際上并沒有。這其實是企業在戰略管理上的一個通病。
老板的戰略構想雖然長遠(在天上飛),但由于缺少細致的方法論支撐,其實很難總結出來。而管理團隊由于管理者的本位主義和職業管理者心态,有其各自的理解(在地上刨),部門也缺少對戰略的定位,甚至沒有平台将戰略描述出來。
2. 團隊之間各自為戰
如果沒有細致的方法論對戰略進行顯化、規劃、解碼和落地,部門之間就會出現各自為戰的情況。
假設缺乏統一的、細致的方法論,老板講完戰略構想之後,通常會讓各個部門寫自己的戰略:你認為公司戰略是什麼?你認為你部門現在的任務是什麼?
如果缺乏統籌思維,難免出現以下局面:
銷售部門説,我看到的客户需求是 "XX",必須開發出一套滿足客户需求的新產品;
研發和生產部門則説,產品的研發和生產需要周期,今天提個需求,明天提個需求,根本沒法滿足;
市場部門會説,今年業績要增長 20%,必須要在品牌上進行投入,于是提出了業績增長投入規劃;
财務部門拿到規劃,卻發現公司根本沒有這筆預算。
這時,如果沒有一個部門或者老板進行統籌,公司内部開始互相掐架,戰略還沒開始執行,内部就先亂起來了。
3. 缺乏戰術紀律
什麼是戰術紀律?在抗美援朝期間,志願軍雖然條件極差,但只要規定了時間、地點,就一定會竭盡全力趕到,這就是戰術紀律。
踢足球,教練布置了戰術,誰在哪個位置,就要守住這個位置;布置了圍搶戰術,就要按照圍搶戰術去踢,這就是戰術紀律。
缺乏戰術紀律,即使做了戰略解碼,做了戰略規劃,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也會出現沒有月度復盤或假復盤(分析很清楚,但無人跟進或跟進力度不強)。
規劃執行有紅綠燈機制,海底撈在這方面做得特别好:店長得了一次紅燈會警告,兩次紅燈就會降級,換人,甚至由其它家族的強者(海底撈的師徒制)來競聘這個崗位,因此,海底撈内部形成了嚴明的競争機制,戰術紀律特别好。
相反,其它公司在規劃執行出現問題時,給一次黃燈,給了一次紅燈,甚至兩次紅燈,都遲遲不換人,為什麼?因為好像也沒有可換,還有一些其它原因。這就是戰術紀律不嚴明。
如果戰術紀律不嚴明,戰略規劃有用嗎?肯定沒有。很多公司在年初定的戰略規劃是沒有問題的,但規劃是規劃,打仗(執行)是打仗,這時候做戰略規劃,反倒浪費了時間。因此,一定要加強戰術紀律,戰略規劃才能落地。
如何加強團隊的戰術紀律呢?
需要對關鍵戰役進行拆解:每一項子任務的目标、達成目标要采取的行動、任務的啓動時間和結束、設定任務的裏程碑,确定任務的負責人、配合人,衡量任務完成的指标,完成任務所需的資源等。
做戰略解碼的時候,如果這些要素全部明确,就具備很強的落地操作執行系統,然後是對執行情況的跟蹤,只有嚴格細化到這種程度,團隊的戰術紀律才打得出來。
4. 組織能力不适配
戰略規劃并不是那麼費勁,就是多花點時間、多花點精力,與企業高管不斷去碰,但特别擔心老板把戰略規劃做復雜了。
戰略和組織是一件事的一體兩面,哪怕是同一行業的兩家企業,做出的戰略也是不一樣的,因為企業的人不一樣。所以,戰略一定要與組織适配。一是适配組織的優勢和特點,另外要知道組織的能力瓶頸在哪裏。
無論是請咨詢顧問做規劃,還是自己做規劃,一定要理解清楚。首先要自己搞明白,老板和高管一定要一目了然,每個人都能清楚地講出來。
如果沒達到這種程度,就不斷簡化,最後戰略規劃就只有幾行字,幾行字拆解出來就是幾張表單,然後再鉚足勁把它幹出來,但幹出來還需要體力、心力。
高管團隊之所以接不了戰略,通常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腦力不足。理解不到位,拆解不清楚。拆解不清楚,就需要加強學習和對思考力的訓練,在當下則要幫他拆得細一點;
第二,心力不夠。真正的學習是學以致用,如果沒有 " 致用 ",其實學習到位。真正的學以致用,要有水滴石穿的毅力;
第三,習慣難改。比如,有些企業沒用過復盤表格,之後做復盤時,他就覺得很復雜、很費勁、不那麼直接。
做項目的過程,其實也是人才篩選的過程。幫你完成項目的人,是你可以繼續帶着往前走的人,尤其是在快速成長階段。
如果你給了他很多機會,做了很多訓練,始終打不出來(完不成組織任務),只能證明這個人已經不适配組織了。
從戰略到執行,要跨越6 大鴻溝
1. 一套打通的方法論:領軍企業模型
很多老板學過不少戰略理論,也掌握不少戰略模型,但最後發現學得越多,卻越學越亂。在做戰略規劃時,這個模塊用這個模型,另一個模塊用那個模型,兩個模型之間產生了衝突。
因此,形成一套打通的戰略管理理論模型,是企業必須要完成的一門功課。有了這套模型,然後要全員掌握模型,年初規劃的時候用這套理論體系,季度復盤、也用這套理論體系,年終總結也用這套理論體系,這樣在内部就形成了思維的戰鬥力。
這裏給大家提供一套領軍企業的戰略管理模型:
第一步,需要花腦力做戰略規劃;
第二步,落實關鍵戰役(不能太多,否則會分散資源);
第三步,組織能力的支撐與規劃(人才管理模式、流程等是否支持關鍵戰役),人力資源負責人、組織負責人一定要非常清楚公司未來兩年的必赢之仗,以此來建立組織能力;
第四步,在組織能力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在戰略落地的過程中,一定要建立自己嚴明的戰鬥紀律和復盤能力。理論很簡單,但對執行力要求很高,嚴格做復盤,嚴格兑現獎懲。
以上四步是外部的循環,内部還有文化和領導力。這就是從戰略到規劃落地的六要素。
不同的企業的六要素能力也不同:
有的企業在戰略規劃和關鍵戰役方面比較強,但是組織能力偏弱,這樣的企業執行力不足,結果也只能完成百分之六七十;
有的企業組織能力強,復盤能力強,戰略思考能力不足,有的地方做的不錯,如果大環境變化了,它的戰略跟不上去了,第二曲線找不着或者爬不過去;
有的企業文化和領導極強,這樣的公司不太考慮戰略規劃。海底撈的文化、領導力、組織能力極強,他們幾乎看不見戰略,都是戰鬥,幾個人坐在一起讨論,用紙畫一畫,記幾行字,然後就堅定不移地去執行,就這麼幹出結果來了。
胖東來也不考慮戰略,因為他不考慮别的行業,也不考慮别的區網域,戰略非常獨立,内部文化有着極強的生命力。
用這六要素去評估你看到的企業,也可以評估自己的企業,企業的差異就是這麼形成的。
2. 深度戰略洞察
戰略要有一定的思考深度,否則就是人雲亦雲,就是照抄作業,始終跟在别人後面。
如何深度思考?要基于客户洞察找到創新焦點,創新焦點決定了企業的不同。
創新焦點是客户最大的痛點,是客户最大的需求;同時,也是你與競争對手最大的差異點;還是值得你投入所有資源,擊穿後形成絕對競争優勢的點。
想這個點的時候特别需要洞察力,勞心費力。舉幾個例子。
在電商行業中,阿裏有了淘寶天貓,京東也在逐漸做強,那還有創新空間嗎?大家一度認為基本沒有了,但後來拼多多出來了,成為了京東和阿裏的最大挑戰者。它的差異點或者創新焦點是什麼?便宜!超級便宜!但做到便宜嗎?非常不容易。
還有一家企業與拼多多類似,那就是成為永輝超市大股東的名創優品,而且永輝超市體量遠遠超過了名創優品。因此,名創優品非常值得研究,它的每一步打法都充滿了戰略智慧。
名創優品的創新焦點是什麼?便宜且質量好的產品!到名創買東西,首先感覺便宜,其實質量也還行,不知不覺就多買幾樣。
但把便宜且質量又好的東西做出來容易嗎?不容易!從研發模式到供應體系、供應鏈體系的構建,到加盟擴張的模式,全部都是圍繞便宜的打法。
3. 夯實業務模式
業務模式可以用六要素體進行梳理:
我們的客户是誰 ? 我們解決客户哪些問題 ?(客户選擇)
我們給予客户什麼價值 ? 功能層、情感層、精神層的共鳴是什麼,與競争對手有何差異 ?(價值主張)
我們能夠為客户提供什麼產品與服務,通過什麼方式獲利 ?(盈利模式)
我們在地網域 / 價值鏈的哪些環節提供產品和服務 ? 和誰玩 ? 玩多深 ?(業務範圍)
我們的護城河是什麼 ? ( 技術 ? 產品 ? 用户 ? …即戰略門檻 )
我們的商業模式各環節及與利益相關方的關系中存在哪些風險 ?(風險防範)
比如,蘋果也不是什麼都做,生產都是外包的;胖東來深耕河南,做區網域性的王者。這些都是戰略選擇。
我們再用這個模型來看看好未來的商業模式:作為教育企業,好未來的客户是誰?學生和家長!再細化一下,是小學和初中的學生和家長。小學生是沒有決策意識的,所以主要決策者還是家長。
好未來提供什麼價值?為什麼那麼多人願意報課?在于快速提分的效果。它的盈利模式或者主要的產品服務是什麼?數學,提分效果非常明顯。
其中隐含了一個巨大的商業秘密,它有一個續報邏輯,也就是孩子在小學一年級進了學而思,基本都會跟着續報,這個錢可以收 12 年,這是 K12 教育的優勢,相比成人教育就不具備。
4. 明确關鍵戰役
關鍵戰役一般不超過六個,因為企業經營始終是資源有限的遊戲,要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最關鍵的事情上去,這也是企業經營的智慧。
在寫關鍵戰役的時候,要寫清楚做什麼事情達到什麼樣的目标,事件和追求的結果都要寫出來。
有了關鍵戰役,就要進行業務戰略解碼,形成業務執行計劃(子任務拆解的目标、達成目标要采取的行動、任務的啓動時間和結束、設定任務的裏程碑,确定任務的負責人、配合人,衡量任務完成的指标,完成任務所需的資源)。
5. 匹配戰略與文化的組織能力
我把組織能力分為兩大維度:組織效能和組織動能。
① 組織效能
首先,有沒有領軍人才?夠不夠?比如,企業要做第二曲線,如果沒有領軍人才,是做不成的。有了領軍人才,再給他匹配資源,匹配團隊,才有可能找到第二曲線。
其次,組織需要柔性的架構。關鍵戰役往往是跨部門的,這些部門能不能黏合成一個整體,關系到戰役的成敗,也關系到戰略的實現。
最後,業務流程和系統是否支持所定戰略。比如,對于銷售提出的客户需求,生產能否快速響應,關鍵在于流程機制是否打通。
② 組織動能
如果只是打工者心态,拿一份工資幹一份活,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主動性能高嗎?不會!
所以,要通過這三個方面激發組織的動能。
第一,績效激勵體系是否有激勵性?
第二,學習成長體系能否不斷把團隊培養活、帶出來?
第三,員工對公司是否有歸屬感?
舉 3 個例子:
a. 海底撈
海底撈的門店采取了分潤制,因此沒有設定門店的績效目标。但門店店長和核心管理人員的收入跟門店的年底利潤是挂鈎的,想多掙點就要多做,想少掙點就少做。
還有一個 PK 機制,如果總排在後面,你的家族地盤就會越來越少(開分店的機會)。所以,看似沒定績效目标,但有一個目标更高的 PK 機制來激發動能。
學習和成長也是海底撈特别強的組織能力。從 50 家店到 1360 多家直營店,怎麼做到的?連鎖商業最難的是人才管理,最缺的人才是店長,那海底撈是如何源源不斷的培養和輸出人才的呢?
海底撈的師徒家族制度形成了人才自孵化能力,不需要公司做培訓規劃,門店自己就會儲備人才,培養人才。
海底撈在關系歸屬上打造家的文化,家族文化,雖然經歷了 2021 到 2022 年的快速擴張的波折,經過兩年的啄木鳥計劃才慢慢緩過來。當然,海底撈當年快速擴張也是違背了原有的一些發展邏輯,才遇到了麻煩。
b. 華為
華為的創新焦點很清晰,當年在打敗海外電信巨頭的時候,采用的就是便宜的策略。然後,通過狼性的組織搶到了地盤。為什麼華為能做得便宜?組織能力為什麼總能支撐?
我們試着解析一下:
領軍人才策略,招募一流人才;
組織柔性,事業部現在改成軍團制,組織柔性非常大;
學習了 IBM 的組織管理模式,在流程和系統上投入非常大;
績效激勵,大家都在學習華為的全面激勵(超額現金、股權、TUP);
學習發展,跟最好的咨詢公司學習,學以致用,并能復刻一套方法;
在關系歸屬上,主張狼性文化," 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 "。
c. 字節跳動
從組織的 6 個維度來分析:
領軍人才策略,投資創業型人才;
柔性組織,通過小項目團隊和事業部,中台賦能來進行搭建
流程與系統,注重數字化,飛書就是原來内部使用的平台工具;
績效激勵采取赢者通吃的獨特方式;
學習發展,内部知識萃取并信息共享;
關系與歸屬上,主張叢林文化(自我生存能力要特别強)。
6. 嚴明的戰術紀律
針對前面提到的管理誤區,要打造嚴明的戰術紀律,方法論很簡單,就是 PDCA 循環(計劃、執行、檢查、調整)。
很多公司在做 PDCA 循環的時候有以下問題:
關鍵拆解不清楚;衡量指标不合理;計劃拆解不合理;時間松緊把握不住,有時候非常緊迫,有時候有非常拖拉;出現問題找不到責任人;不嚴格按照時間表去推進;沒有深入思考,沒有強烈的責任意識。
打造有生命力的組織,要 " 以人為人 "
打造領軍企業,除了戰略與機制,更離不開有生命力的組織。
而打造有生命力的組織,就不能把團隊當作實現戰略目标的工具,而是要真正做到 " 以人為人 "。
胖東來就是一家有生命力的組織,但很多企業去學習之後,發現學不會,因為不清楚内在的邏輯。胖東來的服務、供應鏈管理,都不是學習的重點,甚至胖東來的分配機制都不是重點。
那麼,胖東來究竟是如何成為有生命力的組織呢?
1. 企業家的發心
首先,胖東來的員工每一個人都有責任精神。為什麼有責任精神?一是安全,組織給了他發展的空間;另外,是一個活着的人,是一個成年人,成年人需要負責任。
奈飛公司也特别強調成年人文化,什麼是成年人?成年人可以被信任,被信任之後,他就有極強的責任心。
其次,在一個有生命力的組織,員工會基于自己的熱情而工作。除了最基本的收入之外,他還能在工作的過程中體會到生命熱情的迸發。
比如,胖東來的保潔,垃圾桶每 15 分鍾就要清換一次,非常辛苦。為什麼她又樂意做?在某種程度上,是在享受這份責任,基于熱情來工作。
最後,在有生命力的組織中,人與人是共赢協作關系,不是争鬥防備關系。
我參觀過胖東來,第一次就非常震撼:整個賣場讓人感到非常舒服;員工有激情和活力,但不像其它商超那樣讓你感受到熱鬧,而是感到平和、自然、舒服。
所以,這是一家有生命力的企業,它裏面的每個人都是活着的,有自己的獨立意志,有自己的感受,也重視自己的感受。
在胖東來,員工如果不開心了還有假期,不用審批,直接休息。于東來是一個生命層次極高的企業家,看透了生命。當他看到一個員工在工作中不開心了,就會讓員工休息,恢復過來再帶着熱情工作。
于東來説,企業家眼睛裏要有 " 人 ":其一,是将人視為有獨立意志、個性自由的人,人是有能量起伏的,需要組織的温度和認可;其二,是将人視為組織人,這構成人性化的基本内涵。
2. 物質基礎
第一,讓員工沒有後顧之憂。首先是錢、福利給到位,在許昌同類工作的薪資在 3000 元左右,而胖東來的員工能給到 7000 元。吃住都在店裏,過年員工不僅有年貨,還有年終金。
第二,分股份,共同拼搏。胖東來 2000 年當年利潤 1700 萬,做股 1000 萬,根據年資、職位等按比例分股,把 95% 的利潤拿出來分配。
第三,為員工打造高品質的生活環境。胖東來重金打造了圖書館,營造了學習文化氛圍。
3. 内在激勵
滿足物質基礎之後,胖東來開始對員工進行内在激勵。
首先,明确激勵目的。員工來工作,每個人都帶着使命追求和意義,他們是在賣貨嗎?他們是在做服務嗎?那是簡單的動作,他們認為他們在傳播 " 自由與愛 ",每個人都真心的認為自己在傳播 " 自由與愛 "。
胖東來的魚在賣之前,要在水池裏養 10 天,為什麼?因為要把那些毒素排除掉,所以這是帶着愛在工作。
其次,自主——讓出空間,主動探索。讓其自主經營(總店定政策,分店自主經營)、自主學習(對标國内外優秀同行進行學習)、自主管理(由各級主管和資深員工制定崗位實操手冊)。
最後,熱愛——專注如一,激情投入。熱愛,能讓人做出非同一般的事來。
胖東來打造工匠精神的文化,讓胖東來的保潔成為全世界最牛的保潔,他們專業知識豐富,數量掌握常用的 30 多種洗滌劑,針對不同材質使用不同的洗滌劑。
在四線城市,保潔的工資就達七八千,比剛出來的大學生工資都高。在胖東來公司内部,還有很多榜樣的宣傳手段。
胖東來做組織有其獨特的邏輯,通過激活每一個人,激活每一個班組,進而激活門店,從而形成組織的自生長。
總結一下,胖東來組織進化的邏輯是:
第一,胖東來的領軍人才不是那種強勢的狼性文化人才,選擇的是自主管理型、民主型的 " 成年人 ";
第二,在柔性組織打造上,實行團隊自治;
第三,在流程與系統上,以客户為中心迭代,每年有 200 萬的預算來獎勵客户的投訴;
第四,采用高工資加上分潤制的全面激勵;
第五,在學習發展上,堅持分享與内在進化并進,班組長帶頭寫操作手冊;
第六,在關系與歸屬上,強調人與人的深度鏈接。
這就是胖東來與其它企業的不同之處。過去的企業經營總在強調業務成功,追求收入、利潤增長。在新的時代不太一樣了,企業家要進行另外一個思考:員工幸福有沒有納入企業的經營方向呢?
前段時間我們到日本去研學,發現很多日本企業現在發展雙重經營目的:業務成功(收入、利潤增長、規模增長)+ 員工幸福(員工成長與生命狀态),這其中有着很深的因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