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在這裏,辭退一個新員工,可能要賠一年的工資,歡迎閲讀。
為期一周的 " 問道全球 " 東南亞站,即将結束。連夜返回上海。
回頭看看這一星期,依舊辛苦。但很值得。每天,我都會早早出門,用我的眼睛看,用我的耳朵聽。很多初來乍到感到新奇、甚至不理解的現象,也在随後的行程中,被 " 明白人 " 解開。
然後,帶着新鮮熱乎的感受和體會,和你分享。具體的文章,都在這裏了。如果你感興趣,歡迎趁熱看看。
6、我在越南,看到了 20 年前的中國
5、真沒想到,越南人比咱們敢花錢
4、去越南做生意,真的會更省錢嗎?
3、關于越南,最後説幾點
2、在 30 ℃的印尼,我凍得直打哆嗦
1、許多印尼人的工資,只能買得起 10 條毛巾
終于,在機場候機短暫的閒暇中,我真正地放松了下來,開始回顧這次遊學中,一些總體的感受。
在 " 出海 " 逐漸成為一個必選項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做一些嘗試。只是,那個想象中遍地是黃金的市場,已經很難找到了。至少就我這次東南亞之行而言,我感到的,更多是" 不容易 "。
為什麼這麼説呢?我們從一個小例子,開始説起。
辭退一位新員工,你可能要賠償一年工資
假如,你在當地招募了一位員工,籤訂了一年期的固定期限合同。
但過了一個月之後,你發現這位員工并不能勝任這份工作,想要辭退。
這時候,請注意。你可能不僅僅是像國内一樣,只需賠償一個月的遣散費,而是要付他一年的工資。
因為印尼規定,對于固定期限雇員,如果雇主在雇員的就業協定到期前,終止協定,那麼雇主就有義務,把就業協定期間的工資支付完。
這聽上去還蠻好的。至少,對于廣大勞動人民來説,有了更多保障,是件好事。
但是,對于一個初來乍到的中小企業來説,如果之前了解不夠充分,而操作的時候又沒有注意,這可能就會成為一筆拖垮現金流的支出。
可想而知,這對你的招人環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過,雖然印尼的年齡結構确實年輕,中位數不到 30 歲,年輕人很多,但他們整體的受教育水平并不高。想要招到工程師和熟練工人,非常困難。
那怎麼辦呢?或許,你還是要耐下心來,和當地的大學、職業學校合作,真正培養出來能為企業所用的人。
就像,我們前幾天提到的越南 " 雙軌制 " 一樣。與其抱怨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不如靜下心來培養人才。與其追求短期的用工成本,不如投資長期的人才培養。
除此之外,我還聽到了一些具體的要求。
比如,某些大型企業的客户審核,就有可能會明确要求,供應商員工加班的天數,每天不能超過 4 小時,每月不能超過 72 小時。超過 100 人的工廠,必須建設配套診所,醫生護士的配置,也要齊全。
比如,一開始出海印尼,你要派一支團隊。但你不能用旅遊籤,商務籤,必須用工作籤。否則被移民局逮到,要關小黑屋。但工作籤的成本又很高,這就讓人非常頭疼。
來到印尼之後,你會發現," 合規 ",可能是一個繞不去的坎。
不只是符合法律規定,對當地文化的理解,也關系重大。
印尼老鄉又來遊行了
聽到一位企業代表分享經驗。
初到印尼,他們就因為不了解當地文化,鬧得很尴尬。
怎麼回事呢?原來,印尼有遊行示威的文化。當民眾對某些現象或某家公司不滿意,就可以上街遊行示威,表示他們的訴求。
那,這和這家企業又有什麼關系?
原來,周邊村民想要更多工作機會,所以就在這家企業周邊開展了遊行示威。一開始還是十幾個人,拉了個小橫幅,後來,來了上百号人,拿着大喇叭,遊行了整整大半天。這下子,給企業鬧得特别尴尬,也很狼狽。
在國内,他們哪見過這陣仗?
後來請教當地人,他們卻説這很正常。在印尼,只要你向有關部門報備了,就可以遊行,合理合法。
那怎麼辦呢?
他們只好請村民來工廠參觀,説在外面這裏工作,需要對技能有要求,對語言有要求,不是來了就能做的。後來,也開展了一些面向村民們的英語培訓,活動贊助,關系才漸漸緩和下來。
真不容易。聽完之後,我有一種感覺,油然而生:錢不在地上,錢在山上。
什麼意思?
錢不在地上,錢在山上
有不少人,提到出海,其實是抱着一種 " 撿錢 " 的心态來的。
撿錢,就是簡單輕松賺大錢。比如,我從國内復制一套打法,在這裏就能大殺四方。比如,我從國内找點這裏稀缺的產品,就能躺着賺錢。
但我要告訴你,這種心态,不太可行了。至少在未來幾年的東南亞市場,不太可能行了。
因為現在能從地上撿到的錢,幾乎已經被撿光了。
就好像前幾天我聽到一家企業分享的那樣。他舉了個電商的例子。在東南亞做電商,起初确實有一波紅利期。比如,你靠一些很廉價的,甚至不太合規的產品打開市場,在這裏的電商平台上大賣特賣。
但是現在呢?平台開始漲傭金了。如果你的毛利率很少,你就賺不到錢。
于是,你必須做很強產品力的,相對高毛利(35%、40% 毛利)的品類,才能賺到錢。
所以,當你出來的時候,或許你不應該抱着 " 很快賺到錢 " 的期待。
出海淘金的意義,從來都不是撿到那些地表大塊的金子,而是把手插進泥沙裏,一點一點解決問題。
錢不在地上,錢在山上。山上有惡龍,而你必須戰勝它。
怎麼戰勝呢?和你分享我一些不成體系的收獲。
首先需要做的,可能就是足夠深入地了解當地。
成為本地人,找到明白人
如何深入了解一個地方呢?
有兩件重要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關注本地新聞,了解本地人對事件的看法。
我們常説,英文互聯網對中國有很大的誤解。那麼不難想到,中文互聯網對越南、印尼乃至全世界,也可能存在誤解。
因此,一定要在當地看看本地人是怎麼説的。看看印尼語原始資料,是怎麼説的。
比如,前段時間,你可能看到一則新聞,説 " 雅加達不再是印尼首都 " 了。但這種説法,不太準确。雖然根據法律,努山塔拉将來會成為正式首都,但目前雅加達仍然是首都。
看到本地人怎麼説之後呢?之後,從微觀層面找到明白人,獲取真正有價值的信息。
比如,在我們落地印尼之後,我們就找到了當地的中國企業,認真請教他們在這裏工作多年的重要負責人。又比如,我們還找到了當地商會。請一些真正了解情況的人,展開分享。
先試着成為本地人,再找到明白人。
否則,即使在這裏呆上一個月,甚至一年,你也未必能深刻理解當地情況。
在了解完當地之後,你還要找到自己的客户。
服務華人,還是本地人
找客户?都出海了,還能有什麼客户?不都是老外嗎?
區别可大了。舉個例子,肯德基。
請問,肯德基服務的對象,是誰?當然是中國客户。我有不少同事,下了班想不到吃什麼的時候,第一選擇就是:肯德基。
但是,如果肯德基在中國只做符合美國人口味的餐品,只服務美國人呢?那麼,不要説開出如今萬店了,它想開出十店估計都難。
感受到區别沒有?
當一個公司出海,它面對的客户,可能有至少兩種情況,一個是本地客户。一個是身處海外,但來自家鄉的客户。
番茄資本的創始人卿永老師在談到中餐出海時説到,如果你服務的對象是當地華人,就相當于在國内一個比較賺錢的市場開了店,還不算出海。只有做到讓當地客人喜歡、頻頻光顧,才算真正的出海,才能摸到更高天花板。
現在,説到印尼。
如果你做小籠包,這主要是面向海外華人的。當然,也會有本地人來嘗鮮,但這并不是他們的主流食物。然而,如果你做越南河粉、海南拉面或者咖啡,這些都是服務于本地人的。如果你選擇開設華人超市,那就是針對當地華人的。如果你選擇做汽車或摩托車,那就是面向本地人的。
這兩者的策略,完全不同。
僅從市場大小來看,如果你的服務對象是海外華人,那麼你面對的市場,大概是一個幾百萬到一千萬不等的人口的市場。如果你服務對象是本地的印尼人,那你面對的市場,就是一個 2 億多人口的龐大市場。更不要提風俗、飲食、文化等種種層面的不同了。
所以,你在出海的時候,或許也要搞清楚:具體服務誰?是本地人,還是海外華人?
不過,無論服務誰,請不要忘記一件事:我們是來幫忙的,而不是添亂的。
幫忙,而不是添亂
回憶一下上世紀 90 年代。
當時,不少美國企業進入中國。當時,我們對這些外企,抱着一個什麼樣的态度呢?
大概就是:這是我們的國家。我們希望國家富強,希望產業更新,希望民眾富裕,擁有美好生活。所以,我們出市場,你們出技術和流程,幫助我們建設國家。
你們是配角,我們才是主角。
那麼,同樣道理。當我們作為外來者,進入其他國家時,也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在他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我們能提供什麼幫助?
如果我們去到海外,只是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結果給當地制造了麻煩,那就絕對不可持續。
比如説,印尼政府,可能會很關注重視中小企業的利益。如果我們把一些極低價格的產品拿出來,擾亂市場,他們就無法盈利。那麼,就當然會受到政策和法規限制。
但是,如果你換個方式,去做印尼線下幾萬家小店的供貨商呢?在你的幫助下,他們提高了運營效率,也獲得了相對更便宜的,不在法規限制内的品類供應。于是,幾萬家門店,十萬個家庭,可能都會因為你的存在而變得更好。自然,你就不會受到來自政府的限制。
而在很多地方,你也能看到印尼政府對于外來企業的訴求。
比如,他們的投資部門,就叫做 " 投資和下遊產業部 "。
投資,怎麼能和下遊產業一起管呢?
舉個例子。早期,印尼靠礦產賺錢。例如鎳礦和鋁礦。
但是,賣礦石怎麼能長久發展呢?那就發展下遊產業。你要做礦石下遊生意,就來這裏建廠。做鋁錠,鋁管,或者更多。不斷深加工,不斷往下遊走,不斷增加自己的附加值。這,可能就是印尼政府對產業的訴求之一。
請記住:我們是來幫忙的,而不是添亂的。
抱團
中國企業在出海時,抱團合作非常重要。
舉個例子,五菱。他們在過年時,會舉辦抽獎活動,獎品不是五菱的汽車,而是創維的電視。而創維呢?會把五菱的汽車,作為在年底抽獎的獎品。他們,用互相購買對方產品的方式,表示自己對對方的支持。
而且,在我們到這裏之後,華為也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分享了很多對于本地市場的感悟和看法,也回答了很多想來這裏深耕的企業的細節問題。
這就是中國企業抱團合作的精神。在一起,力量才更強。
真好。理解本地,理解客户,擺正位置,抱團取暖。這些都是非常正确的決策。
但這也要求,不少企業的出海,可能真得需要老板本人出來,才能落到實處。
老板本人出去,出海才能落到實地
在和企業代表交流的時候,我們談到一個很有趣的説法:肉身出海,才叫出海。
商品出口不叫出海,那只能算貿易。
為什麼要出來?因為在海外,你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市場。
比如説,不少人都説,越南很像 20 年前的中國,印尼很像多少多少年之前的中國。但這并不代表你把中國成功過的模式,照搬過來,就能成功。
他只" 像 ",并不" 是 "。他雖然可能正在走中國曾經走過的道路,但那并不一定意味着,他需要中國曾經的產品。我們要做的,是利用自己的經驗,重新滿足這個地方獨特的需求。
每一家企業,在海外,都要重新認識自己一遍。
所以,老板本人出海,就非常重要。一家企業創始人説,為了做好印尼的業務,他自己背着包,跑遍了一個個小島,看遍一個個小商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而出海這件事,如果只是找一個團隊來做,很難成功。因為,這相當于用一個經理,去對抗一整個有主心骨的,并且非常努力,能随時做出重大決策的團隊。
交流過程中,還有人笑稱:如果 xxx(某位企業家)出來,那就根本沒有我的事了。而這,更説明了創始人本人出海的必要性。
年輕人和企業家
這次東南亞之行,我有個特别深刻的感受:這個世界,需要年輕人。
你還記得在越南遇到的向導嗎?
他是阿新,已經結婚,妻子在芽莊。在平均工資三四千的胡志明市,他每個月都有超過 8000 元人民币的收入。為了提高收入,他去自學中文,學習課程,事業一步步發展,走到了今天。勤奮,扎實。但也松弛,自在。
而在印尼和越南,也有大量的,像阿新一樣的年輕人,特别有活力。為什麼?
有活力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不怕失敗——或者説,沒有太多可以失去的東西。
可是,年輕人缺乏經驗怎麼辦?
這就需要 " 冒險精神 "。或者換一個説法,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就是輸了再來。
所以,當你看到一個世界,充滿年輕人,而年輕人又同時充滿活力,具備冒險家精神的時候,你總會覺得這個世界充滿希望。因為他們總會不斷嘗試和創新,哪怕中間有失敗。
新的可能性,就會在失敗中,漸漸開出花來。
我突然感到很受觸動。因為,我也希望中國的年輕人同樣充滿活力。
前段時間,鄭州的大學生有一場 " 夜騎開封 " 活動。上萬名大學生,騎着共享單車,從 50 公裏外湧入開封。
有人覺得,他們阻礙了交通,也給開封造成了一些麻煩。确實存在這樣的問題,但或許,我們更應該注意到的,是年輕人的活力和敢于冒險的精神。這種精神,甚至把我感染得心潮澎湃。只是,我沒有去,或許是因為我确實老了。
是的,老了。相對來説,五六十歲的人就往往趨于保守。這也當然。因為他們有太多可以失去的東西。" 避免失去 " 比 " 獲得 ",要占據更高的優先級。
因此,這種對比讓我感慨萬千。中國的年輕人,不應該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這個世界非常需要創新,所以也非常需要年輕人。
用不完的護照本
最後,和你分享一個有趣的細節:這次出行,我的護照上一個籤章都沒有。
二十幾年前,我去美國,護照上就開始蓋章。後來,每到一個地方,出境時中國要蓋章,入境時其他國家也要蓋章,護照上的印章越來越多。因此,我現在使用的這本護照已經是第五本了。本以為按照每年出國四次的頻率,很快就會用到第六本、第七本甚至第八本。
但是這次,我的護照從頭到尾都沒有被蓋過章。
從浦東出境時,我通過自動通道離開,沒有人給我蓋章。到了越南,他們用的是單獨的籤證紙。這好像與越南和中國之間復雜的護照關系有關,具體細節不多説了。總之,我的護照上依然沒有被蓋章。
接着,到了印尼,他允許外國人在入境時直接用護照掃描通過。或許這和評論區有些朋友提到的,防止收取小費的情況有關。但是,沒有蓋章。
看着我的第五本可能很久也用不完的護照,我一時間有點失神。
或許,這個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便利,地理距離也在縮短。
但是,我們見面的速度加快了,人心是否也在拉近呢?
我不知道。你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