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陶行知:每天拿出6個“一分鍾”,你就能教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歡迎閲讀。
今天讓我們先來聽一段陶行知先生用" 四顆糖 "教育孩子的小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英才小學做校長的時候,有一天,在校園裏,他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泥塊砸另一個同學,陶行知先生便快速走上前去,及時制止了這名學生,并且把他叫到了辦公室。
在了解相關情況後,陶行知先生回到辦公室,發現那名男生正在辦公室裏等他。這時候,陶行知從口袋中掏出一顆糖遞給他,説道:" 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很準時,比我先到了。"
男生接過糖後,先生接着又掏出第二顆糖,説道:" 這也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了,説明你很尊重我。" 該男生将信将疑地接過糖,雖然他搞不清楚校長 " 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 ",但是對校長的做法,已經有一些感動了。
陶行知接着又掏出第三顆糖,他説:" 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説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鬥争的勇氣,應該獎勵你。" 這時那名男生突然哭了起來,他説:" 校長,我錯了。他們不是壞人,不管怎麼説,我用泥塊砸同學是不對的。"
陶行知這時掏出第四顆糖,説道:" 為你正确地認識自己的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沒有更多的糖果了,我們的談話也可以結束了。"
類似這樣的孩子打人的事件,在學校和家裏,屢見不鮮。一般這種事情發生時,父母和老師往往都是怒不可遏,選擇直接對孩子進行責罰。
然而,陶行知先生運用生活化的場景,對孩子進行 " 正面管教 "。他沒有直接批評這位打人的學生,而是在了解情況之後,通過獎勵的方式,依次肯定孩子在整件事情當中的正面表現。讓孩子在這種場景化的教育過程中,受到了鼓舞,對自己所犯的錯誤,也有了大徹大悟的認識。
這種 " 正面管教 " 的方法,被陶行知總結為 "6 個一分鍾 ",分别是:一分鍾傾聽、一分鍾示愛、一分鍾參與、一分鍾贊美、一分鍾鼓勵和一分鍾矯正。
#01
一分鍾傾聽
陶行知説:" 人人都説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為小孩小,你比小孩還要小。"
不要總是父母説,孩子聽,不要總以為 " 孩子還小,他還不懂 "。
其實,從孩子懂事起,就知道父母的喜怒哀樂。每天一分鍾,換一個角度,走進孩子的世界,傾聽一下他們的呼聲,這對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大有裨益。
用心傾聽,你就會發現,其實他們都懂。
#02
一分鍾示愛
陶行知曾説:" 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 您不可輕視小孩子的情感 ......"
愛與陪伴,是父母最應該給予孩子的。每天一分鍾,跟孩子交流,多摸摸他的頭,給他最温暖的擁抱,讓他知道你是多麼愛他。
不要在公共場合罵孩子,别總是抱怨他的成績,剝奪他的愛好 ... ...
愛孩子,請給他足夠的愛和尊重。
#03
一分鍾參與
陶行知説:" 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
努力發現你和孩子共同喜歡的事情,增進與孩子的情感交流。孩子也想要探尋大人們的世界,并參與其中。
每天一分鍾,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中,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多聽取他的意見,并盡可能達到共識。當然,參與過程中,應尊重與引導并重,不能什麼都順着孩子。
#04
一分鍾贊美
陶行知的一位朋友,因為孩子把一塊新買的金表拆壞了,狠狠揍了孩子一頓。
陶行知聽聞説道:" 你打掉了一個‘愛迪生’。"
他親自到朋友家,帶那個小孩到修表店,孩子十分興奮,眼睛一眨不眨地看師傅修表。
每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優點,不要從父母的角度看待孩子的優劣。
每天一分鍾,發現孩子的優點并恰當地贊美。這樣," 愛迪生 " 才不會被打跑。
#05
一分鍾鼓勵
陶行知説:" 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一次在武漢大學演講,陶行知從箱子裏拿出一只大公雞和一把米。他按住公雞的頭,掰開嘴,大公雞拼命掙扎,就是不肯吃米。陶先生松開手,自己後退幾步,大公雞就開始自己吃起米來。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使,别把孩子和鄰居家的孩子做比較。教育就像喂雞一樣,把知識硬灌給孩子,他是不情願學的。
每天一分鍾鼓勵孩子,使他充滿自信,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06
一分鍾矯正
每天一分鍾,修正孩子生活中的不當行為,如欺負小朋友或者過分吝啬等。在 " 矯正 " 中,首先應弄清孩子行為的原因,其次要講究教育的方式。
開頭講的陶行知教育小孩子的故事,就是一種矯正的示範。陶行知送出去的四顆糖,富有這樣的寓意:
✨第一顆糖,是獎勵孩子沒有逃避,而是趕在陶行知之前到了辦公室;
✨第二顆糖是獎勵孩子在被制止後,沒有繼續打人;
✨第三顆糖,是表揚孩子的正義感。這三顆糖,都體現出了他對孩子的關愛和贊美。
✨當孩子意識到錯誤之後,陶行知又遞給他第四顆糖,用來鼓勵他繼續保持這種知錯就改的态度。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整個過程中,陶行知對孩子沒有任何批評,而是主動參與并引導孩子反思自己的錯誤。
最後,對家長來説,正面管教的終極意義在于: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時間和空間,從而給孩子充分自由的生活。
我們當代家長,一般會給孩子定下許多硬性規矩。比如,絕對不能打架;絕對不能損壞家裏的物件;絕對不能玩遊戲等。但是,在這樣的拘束條件下成長,孩子盡管表面上不會犯大錯,可是,他們的正義感、創造力、想象力、實踐力,以及他們的潛能,都有可能會被埋沒。
所以,家長們要做的,是給孩子創造機會和條件,而不是束縛孩子的成長。在生活中,家長們可以多使用 "6 個一分鍾 ",和孩子形成互動,從而達到關注孩子真實需求的目的。
點亮小星标 ★ 精彩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