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一條長堤背後,廣州城市的百年變遷,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了不起的廣州(ID:AmazingGuangzhou),作者:張佐儀,原文标題:《重返長堤:廣州古早江岸的潮起潮落與舊城復興》,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 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負。"
——建築大師沙裏寧
近日,一則關于大三元酒家的新聞受到關注:" 大三元酒家,百年品牌傳承,即将重裝營業 "。闊别 24 載大三元 " 即将在長堤原址更名重啓。
" 它是廣州首座設定電梯的酒家,菜看十分高級,以筵席宴會為主,20 世紀 20 年代被譽為廣州四大酒家之首,不僅馳名省港澳,在海外華僑華人中都頗具名氣。"
人們對于 " 廣州長堤 " 的記憶再一次被喚醒。
從傳統長堤到大白鵝潭概念,珠江北岸這片 " 濱水之地 " 匯聚了多少生活在廣府人的思考?它的 " 潮起潮落與再生 " 又對廣州現代城市發展有着何種意味?
難啃的 " 硬骨頭 ":斷續十餘年的 " 長堤 " 修築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廣州長堤全景,圖 / 廣東百年圖錄(上卷)
鵝潭新韻之下,隐藏着廣州長堤的 " 昔日輝煌 "。
今天廣州人眼中的長堤地區,主要指在白鵝潭地區以東的北岸,與洲頭咀北面隔岸相對。從歷史角度來説,廣州長堤則是指在舊城的珠江兩岸修築的堤岸,即舊城珠江北岸的一線堤岸,西起沙面,東至大沙頭,全長約 4.5 公裏。
上圖 1851~1861 年間繪制的廣東省城圖 長堤段局部
下圖 1900 年前的粵東省城圖 長堤段局部,圖 / 廣州市城建檔案館藏
廣州長堤背後的問題是:當局何需修築這樣一處長堤?又為何 " 一波多折 "?
故事要從南方水患説起," 洪水 " 一直以來都困擾着生活在廣府的人民與當局的主政者。據香港《循環日報》記載,"1885 年, 西江、北江同時泛濫,維時一月, 廣州府及肇慶府災情嚴重,廣州亦是重災區之一。" 此時,地方士紳紛紛倡議于低窪之地建築基圍長堤, 堵塞洪濤;後來,這一倡議被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接納并以 " 弭水患、興商務 " 為由,連續上奏光緒皇帝,奏請在現天字碼頭一帶興築 120 丈的堤岸,在堤岸形成的馬路内建廊鋪、發展商業。
張之洞(1837~1909),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1884 年至 1898 年任兩廣總督。圖 / 廣東百年圖錄(上冊)
短短六個字的奏請主題,卻成為了歷任主政者一塊難啃的 " 硬骨頭 "。
其實從地方士紳的建議到張之洞與 " 司道府縣 " 的籌議奏請,再到最終的落實,長堤的修建有許多細節發生了變化:長堤的修築範圍不斷擴大,修築的主要目的和功能也在轉變。有學者認為," 長堤因防洪而建,但張之洞在開築的那刻已淡化其防洪功能,加重其在經濟發展及城市形象的重要性。"
華麗開場的長堤,其首段天字碼頭段在 1889 年修築完工;同年,張之洞離任兩廣總督,至此,長堤的修築驟然而止,擱置 10 年之久。接任張之洞的兩廣總督李翰章在其任期内,長堤建設幾乎沒有任何變化。
何以擱置?其中緣由或許錯綜復雜。" 在社會各方面均陷于落後、傳統社會認同瀕臨瓦解、政治上地方自治思想興起的情況下,過于豐富的設定和含糊的目的反而使得長堤推動艱難。" 曾有學者在其研究中讨論了自己對于長堤修築為何擱置的理解,不乏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考角度。
随着興建粵漢鐵路的熱議,直到 1899 年 " 築堤 " 一事才再一次被推上復工之路。
圖 / 百年廣州
然而,長堤復工并非易事。從 1899 年紳商盧少屏的申辦,到 1901 年粵漢路局對其提出抗議,再到 1904 年粵海關介入堤岸建設,期間經歷資金運轉困難、腐敗和堤岸坍塌等事件。伴随無數争議,長堤工程在 1911 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停止。1912 年,長堤工程歸并民政司辦理,堤工局退出歷史舞台。
1907 年多次調整後的計劃堤岸線,圖 /1907 年廣東省城内外全圖局部
直至 1914 年,長堤最後一段沙基段完工,标志着近代廣州市政建設的一個裏程碑。在城市發展的進程中,這塊難啃的 " 硬骨頭 " 漸漸被消化,也證明了斷續十餘年的 " 長堤 " 修築,一切都值得。
求解失衡:" 模範長堤 " 重塑廣州城市形态
随着長堤完工,一條當時廣州最長最闊的馬路應運而生,也是它帶來了廣州商機的無限可能。《粵海關十年報告》中如此描述,長堤 " 提供了一條從沙面直達廣九鐵路大沙頭終點站的馬路——該馬路寬 50 英尺,全長 2.25 英裏 "(50 英尺約為 15.24 米,2.25 英裏約為 3621.02 米。作者注)
長堤之便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廣州城内外刮起了一陣反差之風。
" 民國時期,地方仍然不靖,廣州城牆屹立如故。城門經常緊閉,開關無常;城門一關, 城内頓變死城,商户幾全數休業。城内居民生活完全沒有保障。相反,城牆外的長堤則是另一個天地,商機蓬勃,交通利便 "。
廣州城的大北門,圖 / 廣東百年圖錄(上卷)
随着長堤商業中心地位進一步加強,廣州城内外的對立不斷加劇,求解發展失衡成為了當局主政者一個新的論題。
1918 年拆除的部分城牆,圖 / 廣東百年圖錄(上卷)
廣州拆城牆時設定的臨時木橋,圖 / 廣東百年圖錄(上卷)
" 破繭 " 與 " 效仿 " 是求解失衡的兩個關鍵詞。" 破繭 " 意為拆牆築路,民國二年(1913)廣州開始拆除正西門,這是廣州拆除城牆之始;拆牆的同時,拓寬街道,将城基改為馬路,今天的北京路便是當時的永漢街拆除城門後修建的長 137 米的永漢路。
1920 年擴建的廣州永漢路(今北京路),圖 / 廣東百年圖錄(上卷)
1920 年左右,長堤大馬路開通,意味着長堤和舊城區之間的聯系建立。也是這一時期,長堤從建築到水面的城市空間逐漸被劃分出多個層次,有騎樓街、大馬路、人行道、碼頭區、水岸碼頭等等,數不盡的繁華。" 效仿 " 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主政者主張内城效法長堤的開發建設模式,重建内城。
1918 年,澳洲華僑蔡興、蔡昌兄弟投資興建的廣州西堤大新公司(今南方大廈)。該公司 1922 年落成,為廣州著名百貨公司之一,也是中國第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高層建築。圖 / 廣東百年圖錄(上卷)
直至 20 世紀 30 年代,社會穩定之後,長堤最終被納入到城市整體的格局營造之中,至此,長堤與舊城内的對立找到了破解之道。
再生:長堤濱水空間的 " 復興 "
對于 " 堤 " 字的理解,《説文 · 土部》解釋:" 堤,滞也。從土,是聲。" 如果再稍加理解的話," 是 " 意為 " 對準 "、" 正對 ",引申為 " 正面 "。" 土 " 指土壩。" 土 " 與 " 是 " 聯合起來表示 " 正對着來水方向的土壩 "。
沿着珠江而建的長堤,離不開廣州城裏流動的水,也離不開世代廣府治城人的思考。借助着可以欣賞城市立面的濱水開闊空間、百貨公司與輪船碼頭的組合興起的長堤,一度代表着廣州老城的時髦與高端。
上世紀 90 年代,随着長堤水運衰落,人民路高架橋建設、天河新商圈崛起等因素,引領嶺南近百年風潮的長堤商圈逐漸沒落。城市發展浪潮裏,一處潮起便會有一處潮落,廣州長堤從建築到水面的城市濱水空間帶也随着城市發展的東進淹沒在歷史潮流之中。
2015 年 7 月廣州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委員會提出了長堤更新計劃,指導長堤地區的更新改造。
新一代的治城者探索長堤的復興,更像是一場歷史城區與濱水地段復興的實施探索。
随着長堤復興的延伸,白鵝潭藝術中心的落地……許多歷史的、文化的、濱水的種種内在聯結再一次被喚醒。" 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是一座文化濱水建築,最重要的特色是體現文化與水的聯系。" 藝術中心的領銜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先生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解讀白鵝潭藝術中心的設計奧秘。
夜色下打卡粵海關的人,圖 / 陳齊
漫步在如今的長堤上,粵海關、愛群大廈、人民橋底……無不浪漫地彰顯着屬于古早江畔的獨特風味,一眾前來打卡的年輕人,誰又不是 " 尤其好看 "?也願每一個走過長堤的人,充滿好奇地來,帶着故事離開吧。
我想,我們無法扭轉時代的指針,但一定擁有懷念歷史的能力。
從傳統長堤到大白鵝潭,珠水兩岸,一天之中的每個時刻都擁有着屬于自己的獨特味道,就像在歷史長河裏與城市一起經歷的潮起潮落與再生。
生活在廣府的人,還有這座城市的守護者們,一路都在逐浪前行。
參考文獻
楊穎宇 . 近代廣州長堤的興築與廣州城市發展的關系 [ J ] . 廣東史志,2002, ( 4 ) :12-17.
吳簡池 . 廣州長堤空間史研究(1888-1938) [ D ] . 華南理工大學,2018.
1885 年 6 月 27 日、7 月 3 日香港《循環日報》.
張之洞,《張文襄公全集》, 文海出版社 1963:509 -511、563 -564、 1704-1705.
梁鳳蓮,《百年城變:十九世紀以來廣州的城市演變與文化形成》,花城出版社 2018.11:184-185.
林傳華,李河 . 濱水地區的城市更新——以廣州白鵝潭、長堤地區為例 [ C ] //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 .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 2002 年年會論文集 .2002:7.
餘倩雯 . 歷史城區濱水地段的復興策略探索——以廣州長堤更新計劃為例 [ J ] . 中國建設信息化,2016 ( 14 ) :66-67.
張典 . 廣州市濱河公共空間休憩設施設定研究 [ D ] . 華南農業大學,2020.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了不起的廣州(ID:AmazingGuangzhou),作者:張佐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