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全國智駕對決:技術混戰,看見L3雛形,歡迎閲讀。
本文是 36 氪汽車對智能駕駛技術報道的第四篇。2023 年以來,高階智駕領網域雲波詭谲,技術與商業化同時爆發,行業在混亂中尋找方向。本系列文章主要關注智能駕駛鋪向全國的進程,以及以及端到端、大模型等技術的落地。後續還将持續跟進大算力計算方案、世界模型等新技術給智能駕駛帶來的突變。
往期内容:
文 | 李安琪
編輯 | 李勤
" 感覺幾個月幹了别人好幾年的活。" 經歷大半年高強度開發後,一位理想汽車智駕工程師語氣中透露着疲憊。
急行軍,是過去一年理想汽車智駕團隊的真實寫照。CEO 李想有時候會半夜測試智駕功能,然後在工作群裏扔出問題,工程師們只能連夜解 Bug。一周七天、凌晨時段下班,是封閉式開發期間智駕工程師們的常态。
2023 年,華為、小鵬、理想等掀起了智駕開城大戰。但頭部玩家之間沒有顯示出斷層式差距,所以在主動 " 卷 " 對手的同時,也不斷被對手的進度所刺激。
烈火烹油下,今年智駕行業的競争已經擴大到全國範圍。
華為率先喊出了 " 智能駕駛全國道路都能開 ",目前已全量推送給智駕車型用户,蔚來汽車緊随其後,開啓全網域全量智駕推送;小鵬與理想雖未明确透露時間,但全國能開的智駕功能已經在小規模内測。
而特斯拉 FSD(全自動駕駛軟體包)的入華,更讓國内智駕賽道雲波詭谲。同行如坐針氈,一些車企智駕團隊已經在積極打聽 FSD 的具體推送時間,試圖搶先體驗功能。
特斯拉在國内起步雖晚,但勢能充沛。" 一旦進來,FSD 可能都沒有全國道路開通的概念,而是哪裏都能用。" 有行業人士猜測。
陷在價格戰泥潭中的汽車產業,連領頭羊特斯拉都不堪重負,開啓了一輪又一輪裁員。智能駕駛似乎在技術高強度競争中,成了那個為數不多的技術變量,它離成為行業風暴還有多遠?
智駕全國都能開:熱鬧的、質疑的
今年 3 月 19 日,華為問界宣布高階智駕全量推送給用户,稱覆蓋全國 99% 道路。
" 全國都能開 " 的智駕範圍,也被華為具象化為 4 萬個城鎮與鄉村。華為的目标是,到今年底搭載華為智駕系統的車輛将超過 50 萬輛。
這為高階智駕的破圈鑿開了裂縫,也讓同行倍感壓力。如果智駕進度落後于華為,新勢力們的品牌聲量與銷量可能會持續被華為壓制。
對蔚來而言,今年沒有新車發布,智駕成為了為數不多刺激銷量的底牌。于是繼華為之後,4 月 30 日蔚來汽車成為國内第二家,全網域全量推送高階智駕功能的車企,用户覆蓋超過 20 萬。
小鵬汽車向來以智駕作為王牌籌碼,陣地更不可丢。理想汽車也在朝 AI 科技公司轉型,也勢必要保持在智駕第一梯隊。
據 36 氪汽車了解,跟激進的營銷口号相比,車企智駕的實際推送要相對謹慎。
無論華為還是蔚來,都需要用户先通過考核和測試,同時在高速路段積累一定智駕裏程後,才能在城區開啓智駕功能。
事實上,有多位智駕從業者都向 36 氪表達了對 " 智駕全國都能開 " 的困惑與質疑。
首先,各家車企智駕對 " 全國都能開 " 的推送标準并不一致。比如華為的顆粒度很細,強調的是 "40000 個城鎮 " 都能開;蔚來更強調用户能開啓智駕的道路裏程長度;小鵬則更多強調智駕的接管次數。
标準不一致,功能測試的強度也随之模糊。
在推送給用户之前,車企基本都會進行智駕功能測試與驗證。" 但全國道路範圍相當大,現階段幾乎不可能每一條路都測試完。而推送給用户之前,車企智駕做了多少測試,全憑良心。" 多位行業人士對 36 氪汽車如此説道。
當前高階智駕還沒有形成統一的產品可用标準,各家車企智駕只能比拼嗓門與營銷力度。
同時,智駕在全國道路可開,并不意味着好用與功能完善。
有位智駕技術人士向 36 氪表示,在一些大型路口,智駕系統的感知能力還面臨很大挑戰。
比如擁堵情況、晴天雨天、白天夜晚等場景性變化,都可能導致無圖智駕的功能一致性較差。比如車輛擁堵時,地面标線被遮擋嚴重,無圖智駕可能就應付不了;等道路暢通的時候,車輛又能自己開啓。
" 所以,評價智駕功能的好壞,要關注在不同場景條件下功能的一致性。" 上述技術人士説道。
也有智駕公司技術管理層向 36 氪給出參考,可以将智能駕駛產品分為可用,夠用,好用三個等級。
可用,代表產品功能可用,比如智駕全國能開。夠用,則是在用户高頻使用的路段表現足夠好,而不是開幾公裏就要接管。好用,則是讓用户主動願意開,只要上車都想開啓智駕功能。
" 特斯拉實現了夠用,摸到了好用的邊界。但國内的頭部玩家基本還處于可用到夠用之間。全國都能開,都只是可用。" 上述行業技術人士如此評價道。
蔚來智駕負責人任少卿在接受 36 氪采訪時也表示,智駕 " 全國都能開 " 整體需要兩年多時間,第一年主要保證智駕功能可用,接下來還需要一年時間來持續優化功能體驗。
可見,所謂的 " 智駕全國都能開 ",只是功能 " 可用 " 話題的終結,但也是產品體驗打磨、漫長商業化較量的開始。這離不開端到端等新技術的持續落地。
端到端,是噱頭還是良藥?
在大洋彼岸,特斯拉 FSD v12 版本已經進化到了相當拟人的智能駕駛效果。該版本采用的端到端大模型,也被視為自動駕駛下一代方案。
傳統的智駕系統分為感知、預測、規劃和控制等多個獨立模塊,方案基本依賴于工程師們一行行代碼制定的規則,來馴化自動駕駛車輛。
而端到端自動駕駛方案,則是把傳感器數據作為輸入,然後輸出車輛控制指令。因為中間過程都靠 AI 神經網絡模型來完成,信息傳遞不會減損。" 就像兩個大腦神經元的連接一樣。" 有行業人士比喻道。
換句話説,基于 AI 神經網絡,智駕系統在海量數據的訓練下,會自主學習、模仿人類的駕駛經驗。
有行業人士對 36 氪汽車表示,基于端到端方案,智駕系統可以在復雜城市路口場景表現得更加拟人,過紅綠燈可以更加絲滑。
不過,特斯拉至今沒有公布過端到端具體技術實現,行業也很難判定其是否真正從 " 影像輸入 " 到 " 控制輸出 "、完全抛棄了傳統模塊的任何中間環節。
有行業技術高層告訴 36 氪,目前國内端到端方案基本不會采取特斯拉那麼激進的方式,而是采取更柔和的方案。
事實上,2023 年初智駕行業集體抛棄高精地圖後,頭部公司的技術路線基本已經合流,形成了感知大模型的三件套:基于 Transformer 的 BEV(鳥瞰圖)、Occupancy(占據網絡)、道路拓撲關系網絡。
沿着這條路,頭部車企智駕團隊也在籌備訓練規劃控制大模型,通過感知與規控大模型後續持續融合成一個神經網絡,最終實現端到端。
以華為前段時間發布的乾崑 ADS 3.0 高階智能駕駛為例,就在感知大模型基礎上,提出了預測 - 決策 - 規劃大模型。小鵬也表示,在感知大模型下遊引入了基于神經網絡的規劃控制大模型 XPlanner。
不過國内的端到端方案,基本還是從感知,到預測決策,到規劃階段,智駕系統還不會完全直接輸出控制指令。
同時,引入端到端也不意味着,要全部抛棄傳統基于規則的方案。
有頭部車企智駕人士告訴 36 氪,比如感知大模型中往往只檢測出紅綠燈的位置與顏色,但 " 如果遇到前後左右都有紅綠燈的場景,還是要用到一些規則,告訴車輛當前車道應該遵循哪個紅綠燈的信息。"
同時,在規劃預測模塊中,加入的 AI 神經網絡也只是作為一部分參考,最後的方案仍然有規則來兜底。" 目前還是靠規則更多,系統會存在兩種模式。"
此前,前小鵬汽車智駕負責人,現英偉達汽車事業部負責人吳新宙在小範圍的媒體溝通會上也表示,端到端是自動駕駛的最終一步。
但他也表示:" 不要從字面理解(端到端)就是從像素到動作,可能會有一些别的東西配合。端到端的模型上線之前一定會有‘護欄’,因為需要不停地優化和成長,要是一開始就上線端到端的模型是非常困難的。"
換句話説,傳統方案與端到端思路的結合,會是行業更主流的方案,而國内智駕玩家可能還需要用 1-2 年時間來持續驗證。
邁過城區智駕,迎接局部 L3
但特斯拉 FSD v12 的驚豔效果,并不只依賴端到端方案,更依賴百萬量級的車輛數據,以及超 10 Eflops 的訓練算力。這是特斯拉 FSD 甩開同行,在北美地區更快開啓商業化篇章的原因。
馬斯克此前在社交平台上稱,今年特斯拉将投資約 100 億美元,用于 AI 的訓練和推理,AI 推理部分主要用于汽車。" 任何公司如果不能達到這一水平的支出,且不能高效地進行支出,就無法競争。"
而想要追上特斯拉的步伐,車企智駕團隊除了采用端到端方案之外,還需要在數據與算力方面實打實投入。
但海量數據的積累,基本只能依賴車企們的高階智駕硬體車型。車企需要賣出更多的車,才能積累更廣泛地網域的量產數據。
從雲端算力來看,目前華為是國内智駕算力最大的玩家。華為表示,6 月智駕 ADS 訓練算力将達 3.5EFLOPS。小鵬、蔚來、理想的智駕算力中心算力分别是 0.6EFLOPS、1.4 EFLOPS、1.4 EFLOPS。
至于車端算力,從行業人士的反饋來看,目前英偉達的 Orin 芯片已經可以支持端到端方案運行。
不過英偉達的下一代智駕芯片平台 Thor 也已經在路上,這将是智駕領網域的新變量。據英偉達官方,Thor 的 AI 算力達 1000 Tops,專門針對 Transformer、大語言模型(LLM)和生成式 AI 等技術框架而設計。
有行業人士表示,Thor 落地後,未來可以進一步支持大模型在車端本地化部署、多模态大模型落地等。" 車輛可以成為可以自主進化的機器人。"
目前,比亞迪、蔚來、小鵬和理想、廣汽等車企都将采用英偉達的 Thor 芯片,該芯片将于 2025 年量產。
而邁過城區智駕的分水嶺,智能駕駛行業有望來到 L3 級自動駕駛領網域。
此前蔚來智駕負責人任少卿告訴 36 氪,在 L3 以下,車主是智駕系統的主要責任人,但進入 L3 以後,車企需要厘清人機共駕的邊界,智駕功能的保險邏輯和商業邏輯也需要發生變化。
這不僅僅是技術與工程的挑戰,更是保險和政策等全方位商業形态的變化,這會是一場更加漫長的商業戰争。任少卿也認為,在大規模 L3 到來前,行業會率先進入局部 L3,進行方向性探索。
而 L3 階段的較量,也從此刻的全國全量智駕開始,埋下勝負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