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有效:如何做好半年總結,歡迎閲讀。
尊敬的混沌同學,您好!
時間過得真快,年初我們共同探讨了如何做匯報,轉眼就來到了半年總結的時候。相信在這半年時間,您一定用哲科思維解決了很多問題,也一定又遇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新情況。
這篇文章就從當下出發,希望通過探尋本質的思考方式,給您的半年工作總結提供一點助力。
作者|孫嘉天 混沌學園 toB 内容負責人、課程主任、創新思維職場課主理人
為什麼要做好半年總結
在讨論如何做之前,我們首先來思考一個 Why 問題,就是為什麼我要做好半年總結?
與年底匯報不同,在很多企業裏,半年總結往往是不與獎金和績效直接挂鈎的,有些企業甚至不會組織大規模總結,只是由部門領導牽頭,HR 部門發模板來統一填寫。似乎每年都是例行公事,片湯話寫一大堆。既然如此,那我們為什麼要重視。
首先,從職場人的角度來考慮,這件事對自己有價值。這個價值主要體現在個三方面,一是展示工作成績,二是明确責任邊界,三是帶來真正的成長。這個成長體現在哪裏?如果我們是團隊領導,總結可以讓團隊更同頻;如果我們是業務骨幹,可以檢驗能力是否真的有提升;而最重要的是我們的認知是不是真的有更新。説得更直白一點,半年總結是對于我們思想的一個整頓,是一次靜下來的反思,是讓我們更清晰的理解什麼是有效的,什麼是無效的。畢竟在這樣一個變化的時代,如果認知不更新,靠運氣賺來的最終都會憑本事輸的一幹二淨。
換個角度,從領導視角來思考,他們為什麼要了解員工的半年總結。是因為例行公事?評價考核?我相信睿智的領導,真正關注的是對組織發展的價值。什麼叫對組織發展有價值?一方面是要獲取真實信息,評估戰略對不對、了解業績好不好,更重要的是看團隊到底強不強。具體來説,就是價值觀是不是同頻、能力是不是過硬、有沒有獨特認知。而價值觀、能力在平時都可以有觀察,只有獨特認知,必須通過 " 對比、答辯、交換意見 " 等方式才能判斷。随着競争環境日益嚴峻,越來越多的領導者開始認識到,一個幹部到底有沒有進步,值不值得提拔,除了忠誠穩定、熟悉業務這些基礎要素,關鍵是要有 " 超過他人的認知 "。如果我們站在領導的角度看(或者您本身就是負責人),是不是也期待團隊有更深刻、更獨到,或者與您更同頻的認知呢?
半年工作總結的本質
以上探讨了 Why 的問題,下面來説説 What。在我看來,我們真正需要的半年總結,形式并不重要。關鍵是要通過這個過程," 理性回顧半年工作,提煉更有效的認知 ",來解決重要問題。
先説什麼是" 理性回顧半年工作 "。陳赓大将有句名言:槍聲一響 , 再好的應對方案作廢一半。回看這大半年的時間,年初我們制定好的計劃,有多少能夠落地執行?有多少是按照既定的想法實踐?市場變得景氣了嗎?增長變得容易了嗎?同質化競争緩解了嗎……所以關鍵不是最初的思考有多麼準确,而是客觀、公正、真實的給上半年一個評價,這對于及時調整和糾偏至關重要。
再看 "提煉更有效的認知"。芒格先生一直致力于研究什麼是有效的,什麼是無效的。對于有效的認知,你去復制它;對于無效的,就去規避它。半年總結就是基于上半年的理性分析,去提煉自己的認知中到底哪些是有效的,可以繼續堅持;哪些是失效的,應該在下半年全力避免。就目前環境,很多企業都希望降本增效,其實很多成本都是認知偏差所致,很多效益都損耗于認知的内耗。一個團隊能夠盡快調整認知,少走一些彎路,就是最通用的降本增效。
至于 "解決重要問題"。其實哲科思維的起點并不以 " 解決問題 " 為目标,提升認知、審美、更好的運用人類智慧本身就是意義。但是回到我們的現實工作,一個人認知到底有沒有提升,知與行是否合一,往往還是要用 " 問題 " 來衡量。否則就會落入單純的自我反思、高喊口号的狀态,無論是痛哭流涕,還是群情激昂,最終如果落不到關鍵問題上,落實不到具體責任上,反應不到實際行動上,就都沒有真正的意義。
因此 " 理性回顧半年工作,提煉更有效的認知 ",來解決重要問題。三個要素是三位一體,缺一不可的。從這個角度出發來做總結,無論是對我們自己,還是對于企業領導,都更容易產生實效。
從本質出發:工作總結四步法
接下來我們探讨 How 的問題。回顧上半年的決策,無論是深思熟慮、還是拍腦門決策,其實我們往往都要經過幾個步驟。第一步,我們總會有意無意的去關注自己重視的問題;第二步,我們會提出一個(或多個)假設來指導行動,接下來就是做出行動并產生結果。舉個例子,思考降本增效問題,我們認為用新材料能夠降低成本(假設),于是就去采購新材料,但是這個方式真的能夠增效并不好説,因為采購周期長、質量變化大,反而可能導致交付成本和維保成本增高。
這其中關鍵的環節是 " 假設 ",真實場景下,我們往往很難立刻用一個被科學反復驗證過、非常有效的 " 第一性原理 " 來做假設,而是基于經驗或本能快速的做出決策,隐含假設就是過去有效的将來也有效。這樣的做法速度很快,而且只要經驗提煉的夠 " 本質 ",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都适用。但現在的環境變化太快,原來的認知越牢固,副作用可能就越大。因此我們的總結方法論,就是要從更本質的認知出發,探求那個更有效的 " 本質規律 ",防止用不變的舊思維應對新環境。
具體來説,包括聚焦、澄清、還原、反思四個步驟。
第一步 聚焦。就是聚焦關鍵問題,找與關鍵問題相關的工作來反思。
第二步 澄清。就是揭示真實信息,用相關工作客觀數據與預期進行對比。
第三步 還原。就是回顧最初假設,看看自己(團隊)當初到底怎麼想的。
第四步 反思。就是認知進化迭代,基于更有效的認知決定下一步幹什麼。
(一)如何聚焦關鍵問題:找準公司真正重要的事
根據混沌 Tob 的調查,很多國央企和大型企業特别關注的問題包括高質量發展、世界一流、科技創新、降本增效、數字化轉型、化解重大風險等;而中小型公司、創業公司以及背後的投資機構,則普遍關注增長和上市問題。各類型企業共同關注的是團隊提升問題……所以無論您的工作具體是什麼範疇,盡量在前期向這些關鍵問題靠攏。大可不必什麼都總結、什麼都反思,而是應該首先讓自己所總結的工作上升到這個層面。
(二)如何澄清真實情況:真實數據説話、用多角度評價補充
陳雲説:" 凡是錯誤的結果都是由行動的錯誤造成的,行動的錯誤是從認識的錯誤來的 "。而在一個信息時代,信息上的不真實、不客觀,往往又會導致認知的問題。建議在總結前,盡量抱着一個客觀真實的态度,準确的去收集信息。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行業:行業宏觀趨勢類數據;整體行業水平;标杆企業數據
•業務:真實的業務數據,數據之間要有明确的問題指向;
•客户:新老用户到底如何評價我們的產品 / 服務?真實的聲音是什麼?
•相關:主要供應商、分銷商、渠道怎樣評價(我)我們的產品 / 服務?
•競品:新老競品如何看待我們(特别是如何看待我們的優勢)?
•案例:具體的項目案例(如公開投标、談判或重要項目)
(三)如何還原初始假設:過去是怎麼想的,到底為什麼
就是基于真實的數據,找到其中有突出問題、有顯著亮點的數據,回顧對應的策略,并真實的回顧最初策略制定時的場景。如果是 " 深思熟慮 ",就要結合數據差異,看對于產品 / 用户 / 價格 / 渠道 / 政策的判斷是否依然有效,是否需要調整;如果是沒想清楚就做出的決定,則要思考當時為什麼匆匆忙忙就做這個決定。注意,此環節不是用來追究責任,也不是自我欺騙,而是真實的面對自己的内心。無論結果如何,都不必為自己的過去的判斷沾沾自喜,或者過分懊惱。就是要冷靜誠實的面對自己(團隊),這是最關鍵的一步。
(四)如何實現認知進化:具體落實在行動上,要做好什麼
無論前期沉澱的是經驗還是教訓,都要在這個環節沉澱成可以復用的動作。切忌将認知沉澱等同于一堆原則。例如,某團隊經過總結,發現 " 自驅 " 是團隊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真正把新認知融入行動,不是每人都寫一篇關于 " 自驅 " 的小論文,也不是逼着團隊每天早來晚走,而是要在招聘時把自驅放在頭号位置;在考核時讓自驅的員工得到更多認可。迭代的東西不能太多,太多就抓不住重點,可以多問問我們自己。從這些新的認知出發,要解決重大問題,下半年如果只做好一件事,會是什麼?
案例 1:業務團隊如何總結(面)
案例 1 源于是一家混沌同學的企業,規模不算大,主要從事消費品生產和銷售。半年期間,主要是領導和業務團隊共同進行業務總結。
第一步:聚焦關鍵問題。在諸多工作中,最該關注的是 " 老業務如何增長 " 的問題。因為這項業務所帶來的收入、現金流、利潤、品牌,都是公司的核心。
第二步:澄清真實情況。上半年業績還是增長了 10%,但是淨利潤卻下滑了 10%,還有很高的應收。原因在于銷售費用過高,大量的增長源于廣告投放,導致增收不增利,用業務負責人的話就是 " 都在給投放渠道打工 "。
第三步:還原初始假設。團隊還是能夠正确的看待問題,業務部門負責人拿到數據後,先是分别 1V1 了解各位骨幹的想法,之後又在半年會上表态:過去太在意增長本身,為了增長目标而重金投放,卻忽視了很多風險。
•認知 1:不知不覺中被綁架,不投不行,一投就虧,沒有自己渠道。
•認知 2:業務思維粗放,只看重收入增長卻不在乎利潤和現金回款。
•認知 3:早就知道該運營用户,但這個工作太苦了,也沒再招人……
第四步:實現認知進化。基于這些思考,團隊從上到下有了一個共識。就是決不能再将生命線寄托在廣告投放上,而是真正要認真運營用户帶來增長。但是下半年,到底要做好新用户還是老用户呢?最終業務負責人表态,新用户依托渠道實現增長的現狀還無法改變,應該優先激活老用户,那麼第一步就是踏踏實實的積累流量池。他作為這件事的 1 号位,向總經理負責。
案例2-線:職能條線如何總結(線)
案例 2 源于是一家中型的科技服務類企業。總結的團隊是這家公司的綜合事務部(職能包括人力、行政、品牌、辦公室工作等)。
第一步:聚焦關鍵問題。在這個團隊諸多工作中,公司領導一直在調整重心,直到 2 季度才明确重點問題在于人力資源條線。尤其是要滿足年輕骨幹員工對于家人落户、子女上學等方面的需求,要更精準快速的響應,防止人才流失風險。對應的衡量指标是這些核心員工的滿意度。
第二步:澄清真實情況。上半年,核心員工匿名問卷滿意度 95%,遠超過去年的 67%。主要原因在于團隊比較好的滿足了業務骨幹人員最核心、最剛需的問題,HR 們回答問題更加積極主動,态度也更温和,特别是第一次給員工申請上了户口指标。這些變化是員工認可的關鍵。
第三步:還原初始假設。盡管 " 成績 " 好了,這個團隊還是比較冷靜。因為有些 " 功勞 " 并不真正源于能力,而且由此(争奪資源)引發的一些新矛盾已經湧現。如果團隊認知不改變,今天的 95% 可能明年變成 59%。以户口為例,本質還是有運氣成分,團隊一直沒有深入吃透政策,認知還停留在表面理解,對于政策的應用不夠深刻。
第四步:實現認知進化。基于這些思考,團隊負責人要求每個 HR 下半年都要更加主動的研究所在地區、園區的科技政策,每月向她進行一次匯報。對于一些最新政策要及時跟蹤,對于模糊地帶要翻來覆去的确認。最大程度上滿足人才剛需,把人力資源打造成吸引人、留住人的優勢,減少員工内耗,這才是職能部門(人力條線)對公司發展問題最大的支持。
案例3-點:如何總結工作中一個點
面和線的案例都介紹了,最後結合我自己的總結,來説一下關于 " 點 " 的反思。這是最為普遍的場景,即使我們不用負責重大項目,不背負巨大業績,不做半年匯報,也要就一些重要的事情進行總結。
在這方面,成甲老師是一個榜樣。我在支持他講授混沌課程《追求復利人生》的過程中,向他學到了一個很好的方法,叫做 " 成法口決 "。就是就某一個印象深刻的事件,如圖攝影機一樣呈現事實;再回顧自己那時真實的想法;接下來用更有效的思維模型來加義替換,最後做出行動的決定。
以一次 " 投訴 " 為例,思考我在團隊管理上的問題。
呈現事實:我的團隊成員優優和一個客户溝通,對方一再強調要降低復雜度,而優優感受到他們 " 不專業 ",言語中表達了 " 不敬 "(用對方和另一個客户方做對比),對方領導感受到優優在質疑她的能力,就和她吵了起來。客户領導提出了投訴,合作也受到影響。
真實想法:反思之後,發現優優沒有本質問題,但是有 " 想當然 " 的心态,認為對方應該有合作能力,結果發現對方其實沒經驗時,就有些惱怒。結果忽視了對方的急迫情緒、緊張情緒和強烈的 " 自尊心 ",導致溝通出現了問題。而我自己的授權也有問題,過去以為優優是個經驗豐富 " 老人 ",卻忽略了這類客户她其實并不熟悉。
思路出口:面向優優,以後再有類似的溝通,我們首先一定要保持平常心,不要有先入為主的假設。而是要先傾聽,表達尊重,确認之後再洽談合作細節,絕對不能 " 想當然 "。溝通時不能進行 " 對比 ",更不能哪壺不開提哪壺。而我自己也要更理性的去授權,對于新事自己還是要多參與一些。
行為決定:我首先向對方領導發微信,解釋團隊當時的想法,也表達了歉意和合作意願。也征求對方下次溝通的時間。對方也覺得不好意思,説明了下一步的合作想法。我也和優優溝通,告訴她們這是成長中的财富,要堅持原則繼續和這個客户溝通(後來形成了高于預期的合作)。
補充:關于半年總結會的一點建議
了解了以上内容,相信您對于如何總結反思,一定有了更系統的了解。您也可能馬上就要安排一次部門或團隊的總結會。為此,提幾點建議供您參考。
第一是安排充分:做好充分準備,數字準确,盡早同步,節約寶貴時間;
第二是氛圍輕松:盡量讓環境輕松,切勿有壓迫感,可以用小團建開頭;
第三是平等溝通:溝通時對事不對人,用開放問題激發團隊思考;
第四是多説事實:少説我認為,好和壞這樣的主觀語言,多説客觀事實;
第五是敢于認錯:如果确實認知有偏差,建議領導帶頭,敢于説 " 我錯了 "。
第六是聚焦共識:哪怕只總結一件事,也要落實到團隊認知的共識上;
第七是責任到人:共識不必多,但是要落實到行動、落實到人,説到做到;
第八是積極情緒:不要只批評不認可,一定要總結自己做對的事情,就算再困難也要讓團隊保持自信,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2023 AI 超級大課」直播日程安排
點擊預約 2 天線上 AI 全明星陣容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