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超級獨角獸IPO路漫漫,不如試試港股?,歡迎閲讀。
作者丨祝枝杉
全球關税衝突加劇,給中國企業出海擺下一道難題。
美國除了對中國商品的關税征收額度達 125% 外,歐盟、東南亞等地也或面臨 20%-46% 不等税率(暫緩 90 天)。繞路變得困難。
這種前提下,企業出海怎麼破局?最近,超級獨角獸 Shein(希音)也面臨該挑戰。
- 01 -
作為快時尚電商巨頭,Shein 正尋求 IPO。據市場消息,Shein 計劃在倫敦 IPO 的估值,已下調至約 500 億美元,較 2023 年 660 億美元的投後估值下降近 25%。
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 " 中國身份 "。無論之前嘗試赴美 IPO,還是如今赴英 IPO,其身份問題都被重點審視。
究竟什麼時候開始,解決 " 中國身份 " 竟成為出海的必修課了。對,就是現在。以前,中國企業可以假裝不是 " 中國企業 ",穿着潛行衣出海。主要方式包括三類:
1、打法律實體招牌。
在第三地(如新加坡、開曼群島)注冊控股公司,将總部遷移到海外,将母公司或實際控制架構轉移至境外,利用當地法律身份開展國際業務。
2、包裝供應鏈與產地。
比如,在東南亞(如越南、馬來西亞)設立組裝廠,僅完成最後工序并更換标籤,以獲取當地原產地認證規避關税。例如墨西哥中轉的中國商品曾占美國進口量 40%。
3、品牌與形象切割。
比如品牌刻意弱化中國關聯。這在一些全球運營,但由中國公司開發的遊戲或社交類產品中較為常見。
但未來,這三條路可能都走不通了。因為," 中國企業 " 的判斷标準,已經變了:以前出海,看 " 面子 ",而今更注重 " 内核 ",即實際控制權與供應鏈是不是依賴中國,比如中國供應鏈占比是否超 60%?超過即可能被認定。
就算這些判定标準僥幸通過,現在關税也幾乎無差别征收了。
一旦美國對東南亞(越南 46%、泰國 36%)" 對等關税 " 實施,轉口貿易利潤率将從微利轉為虧損,具體數值因行業和商品差異略有波動,但整體落入 -5% 至 -23% 區間。
因此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是,東南亞已經很難成為中國服裝類企業的避風港了。因此,這筆賬要重新算了。" 假裝不是中國企業 " 這個故事,很可能比 " 中國企業 " 更貴。
這種情況下,Shein 應該怎麼辦?它需要解決一個核心矛盾,既要依賴中國供應鏈的成本優勢,又需規避地緣風險。
那麼方法可能只有一個,那就是:用中國企業的身份,講述如何在當地發展的故事。
具體的思路可能是:供應鏈暫停轉移,甚至總部回到廣州;如果海外 IPO 遲遲沒有落定,可以考慮回香港。
- 02 -
4 月以來,一度傳出 "Shein 供應鏈轉移 " 的消息。但很快廣州商務局回應了:作為從廣州成長起來的全球化企業,希音持續在廣州為核心的國内供應鏈加碼布局和投資。
無論外界環境怎麼變,Shein 的 " 身體 " 實際上一直在廣州。其供應鏈依托廣州的服裝產業集群、熟練產業工人、發達的物流體系,得以實現 " 小單快返 ",成長為獨角獸企業。
去年 9 月,Shien 在增城大舉投資灣區供應鏈一期項目開工建設。本地權威媒體《增城日報》對 Shien 的評價是," 自 2014 年落户廣州以來,已成為廣州跨境電商新業态的一張名片 "。可見在日常,大家都會默認 Shein 是廣州的企業。
在新形勢下,如果 Shein 将總部回歸廣州,是有諸多好處的。
首先,廣州重點打造 "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商務部《關于支持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的若幹措施》的通知,支持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消費環境。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時尚產業不可或缺。如果 Shein 将總部搬回廣州,在政策上能夠獲得更多支持。
其次,廣州正在大力打造數字經濟。3 月 31 日,抖音耗資 12 億元在琶洲拿下一塊地,看好廣州消費與制造深度耦合的獨特生态。新 BAT ——字節、阿裏、騰訊在珠江邊會師,巨頭紛紛押注廣州。
另外廣州還有小鵬、小馬智行、華望汽車、酷狗、三七互娛等,形成覆蓋直播電商、人工智能、數字文創的千億級生态圈。正如 21 世紀經濟報道評論的那樣,廣東市場正成為新技術商業化的 " 試金石 "。龐大的内需催生技術需求,而技術落地又進一步激活市場潛力。這種 " 需求反哺研發、制造支撐創新 " 的閉環,正成為廣東超級市場的引力波。
如果 Shein 将全球總部回遷或嘗試雙總部戰略,探索新的模式,作為在廣州長大的地道 " 廣州仔 ",能夠獲得的資源,有望超越其他巨頭,在更大量級。
Shein 本身是布局國内產業鏈的公司,其發展路徑和富士康很像,都在非一線熱門城市創辦,總部随着業務來到了產業的最前線。富士康也是一家完完全全依托外向型經濟的企業,富士康同樣在全球布局產業鏈,代工的產品銷往全球各地,但它總部始終在深圳龍華科技園。在深圳,富士康成為了全球電子代工產業舉足輕重的巨頭。
另外,總部回歸廣州,或許能提供登陸資本市場提供新的選擇。
Shein 自 2020 年最早傳出上市計劃到如今,已經過了四年多,期間調整過估值、目标交易所也經歷更改,一路曲折。
對 Shein 來説,如今的港股也是值得考慮的募資渠道之一。2024 年下半年以來,港股挂牌企業市場估值和流動性持續改善,迎來一股 IPO 熱潮。2025 年第一季度,港股 IPO 募集資額同比暴漲 287%。
一方面,吸引了諸多明星公司,其中代表性的是 " 雪王 " 蜜雪冰城,這家全球最大的現制飲品企業自 3 月 3 日 IPO 以來,市值一度突破 1700 億元。
另一方面,A 股龍頭企業是紛紛 " 南下 ",謀求開辟 "A+H" 雙融資渠道。其中,包括寧德時代、賽力斯、三一重工、恒瑞醫藥、海天味業、東鵬飲料、藍思科技、三花智控等巨頭。
而且港股市場還為出海企業提供國際資金與品牌曝光,助力全球化戰略。
如今地緣環境幾乎日日劇變,與其擰巴地左右互搏,不如回到廣州,在 A 股或港股的港灣,與明星公司為伴,造福中國投資者,也不失為美事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