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真是浪費了潘粵明,歡迎閲讀。
最近的影視作品,和 " 消失 " 這倆字杠上了。
《消失的她》裏只消失了一個女人,在潘粵明主演的新劇《消失的十一層》裏,直接不見了一整層的男人。
《消失的她》算是懸疑片,雖然更像是地攤文學都市奇聞大雜燴。
《消失的十一層》像是懸疑劇,但劇集在一開始就告訴觀眾,誰是始作俑者。懸疑點瞬間消失,看點就只剩下了幾位主演的大飙演技。
目前《消失的十一層》更新過半,故事的脈絡呈現地七七八八,作品的優缺點也暴露地明明白白。
并不復雜的故事,卻被導演以頗為曲折的方式展現給觀眾。
創作者白費力氣,觀劇者徒增煩惱。
略顯平庸的劇本,潘粵明和果靖霖卻演得非常賣力,盡顯表演功力,也讓觀眾勉強找到了追劇的理由。
總而言之,《消失的十一層》優秀的是演員,不足的是導演,劇本沒有太多亮點,但要説太爛,也有些嚴苛。
整體屬于剛過及格線的作品。
大多數觀眾對這部劇失望,是因為觀感和預期出現了偏差。
不管是因為劇名本身的懸疑性,還是因為主演潘粵明曾主演過《白夜追兇》,觀眾看到《消失的十一層》,期待看到的是一部全程高能反轉不斷的懸疑大戲。
前幾集也給了觀眾燒腦的錯覺。
但燒腦的不是驚異的情節,而是繁雜的線索。
劇裏幾乎每個角色都被導演埋上了線索,簡直恨不得掃大街的阿姨都要懷揣着點不為人知的秘密。
一開始觀眾興許還會覺得新鮮,有着一種和劇中警察一同參與破案的快感。
可随着故事推進,人物越來越多,線索越來越繁,這個區長、那個隊長,你有雙胞胎哥哥,他有多年失蹤的弟弟 ······· 漸漸地不難發現,線索雖多,但大都無用。
故事始于一場礦難。
礦領導在明知炸礦十分危險的情況下,抵擋不了利益的誘惑,選擇铤而走險,結果使得一整層的工人陷入危機,此時礦領導面臨兩個選擇。
選一,救人,巨額賠償和牢獄之災少不了,但良心可安。
選二,不救,将十一層的工人全部深埋地下,權當壓根沒有這些人的存在。
同時要處理的還要有報信的人和其他知情的人。還是兩種選擇,要麼殺之,要麼利誘。
不難猜測,礦領導選了二,不然我們也看不到這出戲了。
六年過去,當年發生礦難的地方,如今要平地起高樓。
挖掘過程中工人發現一枚人頭骨,報案、調查、勾起陳年舊案。
這便是《消失的十一層》的故事架構。
二十四集的故事,現在進行過一半,一切都明了起來。就是當年掩藏礦難的案子被重新挖了出來,犯案的就是當初井下那麼幾個人。
并不復雜甚至可以説蠻簡單的故事,愣是被導演加了很多類似霸王洗發水的 "duang""duang"" 特效 " 的無用功進去,故弄玄虛,假裝很高級。給人的感覺就好像是用了兩大盤佐料,結果炒了一粒花生米。
舉一處劇中讓我大感無語的例子。
一個殺人犯被通緝了六年。
如今他的老父親去世,警方相信線人的斷言,説殺人犯一定會回來奔喪,因為殺人犯是個大孝子 ······
到了喪禮那天,殺人犯竟然真的堂而皇之坐在了桌子上吃開席,然後被警察當場逮捕。
為此還要專門給個設定是殺人犯的父親是村長,家裏在村子裏德高望重,警察想把人帶走不是那麼簡單,抓捕的時候,全村人鋤頭、鐵鍬都拿出來了。好在最後還是有驚無險,将殺人犯抓捕歸案。
結果鬧了這麼大陣仗,鋪墊了這麼多。
到頭來結果呢,抓錯人了?這不是殺人犯,是殺人犯的雙胞胎弟弟?
六年的通緝犯,警察不知道對方家庭情況?不知道對方還有個雙胞胎弟弟?
真不知是在把警察當傻子,還是把觀眾當猴耍。
用王小波的話説,這種劇情就是:
" 大山臨盆,天為之崩,地為之裂,日月星辰,為之無光。房倒屋坍,煙塵滾滾,天下生靈,死傷無數 …… 最後生下了一只耗子。"
諸如此類不着調的例子劇中還有不少,這裏就不一一吐槽了。
導演完全可以将故事重點放在官商勾結、反黑反腐,踏實塑造人物,走針砭時弊的現實主義路子。
畢竟在劇中,當年因為這件事可是波及了不少人,包括官員、警察高層在内等等。
如果處理得宜,這部劇很可能會成為非常精彩的現實主義群像戲。
當你的故事本身懸念感并不強的時候,你就應該想到往别的地方深挖了。
可導演偏是硬着頭皮走 " 懸疑風 ",使得劇集最終的觀感尤為割裂。
面對導演故弄玄虛的諸多設定,觀眾起初燒腦是燒腦了,但等燒完了反應過來被導演涮了,擱誰都得吐槽兩句,也就是説,導演的做法是完全起了反效果。
不僅如此,導演還玩了一手花活,整起了偽雙線叙事。
每集的開場先是一段回憶,叙述六年前礦難事件的原委進過。接着再回到正題,展現六年之後由頭骨引發的調查。
随着故事推進,當六年前的礦難事件逐漸清晰起來,整個故事也在逐漸變得無趣。
很多出色的懸疑作品,越是接近答案越是緊張刺激,觀眾會有一種真相即将大白的快感,《消失的十一層》則吊詭般的屬于越到後面越沒勁,這也是我説它雖燒腦但并不懸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得不説,以後看劇之前也得先看看導演前作,你像辛爽,他拍出過《隐秘的角落》,再拍出《漫長的季節》,就不足為奇。而《消失的十一層》的導演蔣卓原,前作是廖凡主演的《淘金》,也是典型的檀香木馬桶,好演員好制作差劇本,乍一看挺高級,卻怎麼看都看不下去。
與《淘金》讓人覺得廖凡被浪費了一樣,《消失的十一層》也讓人覺得潘粵明和果靜霖在這樣的劇裏拿出如此出彩的演技太過可惜。
但《消失的十一層》也得慶幸找到了這兩位好演員,保證了《消失的十一層》的下限,使得其不至于淪為完全索然無味的爛劇範疇。
案子故弄玄虛,并不好看,劇集真正的看點就成了潘粵明扮演的警察曲江河和果靖霖演繹的涉黑商人孟川生之間的糾葛。
他們是站在天平兩端,正義與邪惡的代表。同時,他們又是同母異父、情同手足的好兄弟。
劇集為此也不吝篇幅,用了多場戲,刻畫了兩兄弟之間的深厚感情。
有一場戲,是小時候的曲江河被一群男孩欺負,孟川生發現後面對四五個男孩也不懼,愣是靠着狠勁救了弟弟。包括兩人一起海釣、一起偷偷喝酒等等,怎一個兄弟情深。
之後又用多場戲,展現了孟川生不僅是對曲江河好,還有曲江河的父親、女兒,孟川生都待如親人。
曲江河的父親生病,是孟川生給安排,曲江河的女兒一時無人照顧,是孟川生抽出空來陪伴。
不僅在曲江河面前是如此,哪怕曲江河不在,自己的手下設計測試曲江河,也引來孟川生的大發雷霆,怒道 " 我弟弟要有個三長兩短,扒你的皮 "。
你可以説孟川生不是一個好人,但必須得承認他是一個好大哥、好大伯。
不過故事現在也只進行了一半,如今曲江河只是假意投誠,後期當孟川生發現自己的 " 好弟弟 " 還是想把他送進監獄,估計他也不會再手軟,當然這是後話。
這種兄弟反目、正義戰勝邪惡的橋段其實也不新鮮了,甚至有點俗套,在港劇港片裏我們不知道看過了多少回,二十年就已經被用濫了。
能讓觀眾耐得下性子追劇,還是得靠着潘、果兩位演員的精彩演繹。
潘粵明的表演,一如既往得穩健。
果靖霖更是出彩,他演出了一種反差感。一方面他草菅人命,冷漠無情,一方面他曾對兄弟有情有義,對去曲家格外親昵。兩相對比,實在精彩。
有一場戲,孟川生來到醫院看望曲江河的父親,一下車發現弟弟的車剛走,露出不趕巧的無語表情,生活氣息演繹地極濃。
下一秒,發現有不明車輛跟蹤弟弟,瞬間眉頭一緊眼神一滞,化身黑老大指揮手下調查。
劇中也常常見到這樣的場景,這邊孟川生剛滿臉寵溺地陪完小孩,那邊回到公司就要滅誰的口了。
當演員的表演成為了一部劇最大的亮點時,導演和編劇當然應該覺得羞愧。
因為你浪費了好演員的時間,浪費了他們出演更好作品的機會。
《消失的十一層》曾用名 " 逆風追兇 ",或許是想蹭下潘粵明主演的《白夜追兇》的金字招牌。
還好最終改了名。
我們還是繼續等待《白夜追兇 2》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