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一個好萊塢巨頭破產了,歡迎閲讀。
" 歡迎來到真實的荒漠。"
多年後,這句《黑客帝國》裏的台詞還能如此應景——它的出品方之一、知名影視娛樂公司威秀娛樂集團日前剛宣布了破產。這家成立于 1997 年的好萊塢巨頭,在拉扯一年多後最終走向分崩離析。
或許你沒聽過威秀娛樂集團,但一定知道以下電影中的至少一部:
《黑客帝國》三部曲、《小醜》《了不起的蓋茨比》《樂高大電影》《大偵探福爾摩斯》《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十一羅漢》系列、《野獸家園》《薩利機長》 等等,這些影片都有着威秀娛樂集團的身影。
眼下,威秀娛樂負債累累,一份流出的法庭檔案透露,公司債務預計在 5 億至 10 億美元之間。巨額債務無力償還、日復一日的訴訟拉鋸戰 ......這些看似是威秀娛樂自身的問題,卻也映照着好萊塢窘迫的另一面貌。
一個電影巨頭的浮沉人生
故事要從一個低調的傳媒大亨講起。
1954 年底,一個 36 歲小夥在墨爾本某處空置的街區建起了一家汽車電影院,取名 Village Roadshow。這位小夥叫洛克 · 柯比(Roc Kirby),此後這家電影院成為了他一生電影事業的起點。
20 世紀 60 年代,正在影院業正急劇衰退之時,柯比做了一個有些冒險的決定——擴展業務,不僅更新了影院規模,還與其他平台合作成立均等股權合資公司,做起電影發行業務。到了 70 年代,Village Roadshow 已經開始自己生產電影。
事業越做越大,20 世紀 80 年代之後,公司通過在澳交所上市籌集到足夠多的資金,開始進軍美國電影制作、廣播、主題公園以及亞洲和歐洲的連鎖影院。随後,Village Roadshow 将旗下的威秀電影部門與 Concord 音樂集團合并,組成一個位于洛杉矶的多元娛樂部門—— Village Roadshow Entertainment Group(簡稱 VREG)。
這就是日後享譽好萊塢的威秀娛樂集團,也是此次破產主體。起初,Village Roadshow 曾持有威秀娛樂集團高達 50% 的股份,但此後不斷大幅減持。就是從這時候開始,故事的主角變了。
借着好萊塢工業電影制作的東風,威秀娛樂前期發展十分迅速。破產檔案中提到,在 2017 年所有權結構變更之前,公司幾乎專注于電影制片廠電影的聯合融資和聯合制作,這項業務利潤豐厚,使該公司能夠持續取得商業成功。
《小醜》《了不起的蓋茨比》《十一羅漢》系列、《薩利機長》《樂高大電影》和《黑客帝國》三部曲等一系列電影在此期間層出不窮,威秀娛樂一度拿下了超過 190 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收入。
轉折在此時發生。在 2018 年至 2020 年,随着公司股權變更和管理層變動,威秀娛樂做了一個有些冒險的決定——擴展業務模式,将相當一部分資源投入到創作獨立内容的工作室業務開發中。
" 這讓我們能夠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運。" 時任威秀電影制作部門董事長兼 CEO 的 Bruce Berman 曾對《洛杉矶時報》表示。然而,威秀娛樂的命運就此改變。
工作室業務進展得并不順利,還惹惱了合作對手。因威秀娛樂的獨立制作項目恰逢合作方華納兄弟動蕩時期,後者拒絕開發其投資方共同擁有相關版權的作品,最終,雙方因為電影上映問題訴諸公堂。
長時間的訴訟拉鋸戰遇上了從 2020 年開始的大環境劇變,威秀娛樂不堪重負。今年 1 月,從 2018 年擔任 CEO 至今的 Steve Mosko 正式卸任。3 月份,威秀娛樂根據破產法第 11 章申請破產保護,遠在澳洲的前母公司 Village Roadshow 随即與它撇清了關系。
威秀娛樂失去了未來,也即将失去曾經。
破產背後
一切早已埋下隐患。
威秀娛樂在破產檔案中總結得很全面——過去幾年,一系列宏觀經濟因素嚴重影響了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其中包括:新冠疫情擾亂了整個娛樂行業;2023 年編劇和演員罷工導致制作延期并增加了成本;以及 " 流媒體戰争 " 和另類觀看方式全面挑戰着公司的商業模式。
" 然而,公司流動性危機的主要根源在于任何公司都可能遇到的兩種重大情況:重要業務關系的惡化,以及新項目在獲得時間和必要資源實現盈利之前就夭折。"
威秀娛樂和華納兄弟的争議源于一部電影——《黑客帝國 4:矩陣重啓》的上映。2022 年 2 月 7 日,華納兄弟在院線和流媒體平台 HBO Max 影院上映這部電影後,威秀娛樂集團以違約為由對華納兄弟提起了訴訟,指控華納兄弟剝奪了其共同擁有和共同投資作品的合法和合同權利。
雙方就衍生權利、投訴引發的其他指控以及華納兄弟的各項反訴一直處于曠日持久的仲裁程式中,至今尚未解決。但是,仲裁已經導致威秀娛樂承擔超過 1800 萬美元的律師費,這筆費用幾乎全部未支付,而威秀娛樂還存在潛在的仲裁裁決風險。
與此同時,前文提到的工作室業務也成為拖死威秀娛樂的稻草之一。為了把業務做起來,公司花費了約 4750 萬美元用于開發項目,然而,這些項目要麼已開發但從未有制片人,要麼即使制作也從未盈利。
屋漏偏逢連夜雨,一系列連鎖反應接踵而至。威秀娛樂無法籌集額外資金來繼續資助工作室業務,也沒有錢支付給編劇、顧問薪酬,欠下了巨額未償債務。因此在業内的聲譽一落千丈,導致美國編劇工會在 2024 年 12 月将把它列入了黑名單。
如今,威秀娛樂只有 " 電影庫 " 還在繼續盈利,這一業務涵蓋威秀娛樂 108 部電影的版權,是此次破產程式中最寶貴的資產。但這些收入根本不足以維持公司的運營成本,宣布破產時,威秀娛樂集團還背負着 3.93 億美元的擔保債務。
從 2024 年初,公司董事會就開始聘請顧問指導他們縮減開支,同時與高盛商讨業務出售流程。但因為仲裁結果不确定,高盛也沒有幫威秀娛樂談成任何交易。
直到公司破產,分食者才出現。一家影視類投資公司 Content Partners 同意以 3.65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電影庫,被媒體稱為 " 馬後炮競購者 "。但由于競标價格可能高于預期,威秀娛樂打算舉辦一場拍賣會,而根據報道,潛在競購者包括艾肯娛樂,以及還在和 " 賣家 " 對簿公堂的華納兄弟。
好萊塢的黃昏
時間回到 2023 年 7 月的一天,好萊塢演員編劇發起有史以來最大的行業性罷工。
成百上千人聚集在華納兄弟、迪士尼等一眾美國影視娛樂巨頭總部門前,高舉 " 罷工 " 标語牌遊行示威。那段時間内的行業頒獎典禮、電影和電視制作全都被迫停止,甚至影響到了附近的餐飲、酒店行業,以及當地正常運作。
這是威秀娛樂破產的誘因之一,更是積弊已深的好萊塢的必然爆發。
自黃金時代起,好萊塢就建立了以六大制片廠為核心的垂直壟斷體系,頭部制片廠不僅占據了最核心的資源,還長期壓縮内容創作者和小團隊的利益。同時,這裏也形成了一套 " 高概念電影 " 模式,通過公式化叙事、明星效應和特效奇觀确保票房回報,真正的内容表達卻被忽視,讓作品一再流于俗套。
最為致命的是流媒體的到來,以 Netflix、亞馬遜等為首的流媒體平台通過買斷版權或參與制作的方式改變了原有收支模式,他們不再支付傳統的剩餘費用,導致編劇和演員等創作者的收入大幅減少。
AI 席卷之後,更是全方位衝擊着整個行業。基于好萊塢的流水線體系,AI 能用更少的時間和資金成本寫出劇本,而當自身價值可以随意被 AI 取代之時,那些數十年為行業貢獻養料的編劇爆發了。因此,2023 年的大罷工也一度被認為是人類抵抗人工智能威脅的首次集體行動。
舊時代被清洗,洛杉矶西北部郊外這片依山傍水的電影中心、這個曾經代表着全球影視未來的地方,還能講出新故事嗎?
過去幾年經歷一系列動蕩後,不少從業者把好萊塢回暖的希望寄托在 2025 年。然而 2025 年頭三個月已經過去,好萊塢產量下降、票房增長緩慢等問題仍然沒有消散。随着一系列局勢變化,畢馬威公司預言稱," 美國關税政策将給好萊塢的增長前景蒙上陰影。"
這一幕很快應驗。本周,美國華特迪士尼和華納兄弟探索公司的股價大幅下跌。僅僅昨日(4 月 11 日),迪士尼和華納兄弟的股價當日分别下跌 6.79% 和 12.53%。
很久之前,威秀娛樂曾出品過的一部熱映影片,叫做《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故事的最開始,男主角的父親從牙膏廠失業,一家人陷入困境,替代他的是可以自動擰上牙膏蓋的流水線機器。故事結尾,男主角的父親成為了那台機器的維修工,他們一家修葺了房屋,過了一個富足的聖誕。
電影沒有拍的是,牙膏廠遣散的工人應該更多,維修機器的員工或許僅僅需要千分之一二。現在," 牙膏廠問題 " 又來了,誰能成為那千分之一二?
時代車輪下,總有人會被淘汰出局,無聲地消失在歲月的長河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