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終于又有一部能追的韓劇了!,歡迎閲讀。
炎炎夏日,我們最需要的是什麼?
空調,冰棒,西瓜,以及 ……
納涼劇!
畢竟,心靜自然涼,才是真的涼(bushi)。
于是最近就有好心人向我推薦了一部據説賣點為恐怖的韓劇。
不過,事實證明,兩集看完,本人可以説是一次都沒有被吓到。
既然這麼不吓人,為什麼我還是打算把這部劇推薦給大家?
畢竟,誰説衡量恐怖片的唯一标準,就一定要是 " 吓人 " 呢。
我個人覺得,比起吓人," 好看 " 才是更重要的。
今天要聊的就是這部金泰梨主演、金銀姬編劇的《惡鬼》。
兩集看下來,其實最大的感受還是,唉,終于、終于有韓劇可以追了,不容易。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自從《黑暗榮耀》之後,韓劇裏面好像一部能打的都沒有。中間也經歷過不少卡司看起來很強、讓人期待值拉滿的劇,最後卻都悄無聲息地撲掉了。
可能韓國人也跟我們的想法很類似,就是從三月至今一直都很劇荒。
所以《惡鬼》一開播,收視率就相當不錯,前兩集的收視率分别為 9.9%、10%,榮登同檔劇收視榜首。
這部劇前期給人的感受就是沒有很明顯的短板,可以很舒服地追下去。演員也很 OK,節奏也很舒适,懸念和期待點也是有的。
不必抱着 " 神作 " 的預期來看,也沒有到 " 吹爆 " 的程度。但很适合下飯、适合周末摸魚,也适合睡前和早晨觀看。總之,值得一追。
尤其,如果你是懸疑驚悚類愛好者的話,我們就更加推薦了。
當然,本劇的卡司也很不錯。女主金泰梨,男主吳正世,編劇則是《王國》《信号》的編劇金銀姬。
在經歷了《智異山》的滑鐵盧之後,金銀姬終于又回到了自己的創作舒适區。而懸疑驚悚題材,無疑算是她的拿手好戲。
金泰梨在劇中飾演的是一位十分落魄的女性,父親早逝,和母親相依為命。雖然是名校畢業生,卻只能整天靠打工維生,連房租都付不起。
屋漏偏逢連夜雨,連拼命賺來的血汗錢,都被電信詐騙犯給卷走了。
就在這時,母親卻告訴了她一個秘密:原來父親當年并沒有死,直到最近才自殺身亡,所以希望她們能去祭拜一下。
真相擺在眼前,或許令她最為震驚并不是謊言,而是父親的财富,是巨大的階級鴻溝。
當她和母親住在平房裏艱難維生、需要為了躲避房東追租而打遊擊戰的時候,她的父親卻是一位事業有成的民俗學教授,還住在山頂豪華的平房裏。
既然如此,這麼多年的辛苦是為了什麼?
神奇的是,從父親家裏回來了之後,她的人生的确開始變得 " 心想事成 " 了起來。
騙了她錢的電信詐騙犯自殺了。
住在豪宅裏的奶奶也死了。
這樣一來,作為巨額遺產的唯一繼承人,她似乎馬上可以走上人生巅峰。
但故事的另一面,卻也變得越來越 " 疑神疑鬼 "。
警察将她列入嫌疑人名單,因為盡管死者都是自殺,卻都和她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案發現場還有大量她的指紋。
與父親生前聯系密切的民俗學教授找上門來,神神叨叨地告訴她," 你被鬼附身了 "。
她當然并不相信。
可是她的影子在地面上倒映出了可怕的形狀。
她在鏡子裏看到的人并非自己。
更有甚者,她的身體像夢遊一般,完全被另一個 " 惡念 " 所支配,會做出離魂般的可怕事情 ……
這就是《惡鬼》在前兩集裏鋪下的基礎設定。
首先,惡鬼不會殺人,但可以讓人自殺。
其次,惡鬼可以附在人的身上,滿足宿主的惡念。
一直以來,韓國的恐怖題材有一大特點,就是尤其很擅長于将恐怖元素與民俗相結合。
很多韓劇都會出現類似于 " 跳大神 " 的橋段、以及 " 巫女 " 之類的角色,包括在偏現實向的《黑暗榮耀》裏也有過。
而他們對于 " 鬼 " 的描述,很多時候并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鬼魂,而更像是一種妖邪、或者詛咒。
例如在《惡鬼》裏,鬼的形态就是 " 自己 ":當惡鬼去敲門殺人時,它會化作宿主的人形。
而當女主角望向鏡子裏時,她會看到同一張臉,對自己露出陰恻恻的笑容。
這部劇裏還有另一個設定,就是鬼要來殺你時,必須你親自為牠開門。
所以當惡鬼找上門來的時候,牠會用各種方式來引誘你開門。
而你一旦照做,死期就來了。
在前兩集的篇幅裏,編劇已經成功地為觀眾植入了 " 不要開門 " 的心理暗示。
這個設定其實并不新鮮,尤其在一些西方的恐怖題材作品裏相當常見。
比如吸血鬼就不能主動踏進陌生人的大門,必須得到主人的認可。
去年的一部驚悚美劇《夢魇絕鎮》也用到了這個設定。
鬼會在夜晚徘徊于你的家門外,變成逝去親人的樣子,誘惑你開門。
只是你一旦為他們打開門,你的家就會變成鮮血淋漓的屠宰場,而你則是被獻祭的獵物。
這兩者的區别或許就在于,西方的作品裏,更着重表現鬼是如何用語言、用形象去蠱惑人的過程。更強調鬼的欺騙性。
而在《惡鬼》裏,死亡的來臨被具象為了一種聲音。它往往伴随着急促的敲門聲。死者并不知道 " 開門 " 這個動作就是自己的催命符,所以總會一臉懵懂無知地過去開門。
" 咚、咚、咚—— "
當整個螢幕都安靜下來的那一刻,死亡也随之而來。
當然,我個人覺得《惡鬼》更有意思的一點,還是在于主角的道德暧昧性。
很多時候,一部恐怖題材的作品,往往有着更為樸素和絕對的道德觀。
主角要麼是一個 " 壞人 " ——觀眾看着他做錯事、被審判、一步步踏入深淵。
要麼是一個 " 好人 " ——于是他看着周圍的人一個個死去,只有他還憑借着道德的純潔無瑕,而擁有主角光環、免死金牌。
《惡鬼》兩者皆非。
乍一看,女主的确是代表「善」的一方,當惡鬼以她的名義來殺人時,她會感到罪惡、愧疚和不安。
但另一方面,她心中的「惡」念的确是存在的。
惡鬼之所以會幫她殺人,是因為她的确恨着對方,或許哪怕只有一秒鍾,她腦中閃過一個念頭——‘如果那個人死了就好了’。
這個念頭被附身的惡鬼抓住,無限放大,最終完成了一次殺戮。
因此,截止到目前,女主角的立場仍然是混沌、中立的。
她被惡鬼所附身,也被惡意所勾引和滋養。
那麼接下來的她,會變成什麼樣呢?
理論上,有惡鬼附在你身上,幫你報仇殺人、幫你走上人生巅峰——這簡直是個爽劇設定對吧。
直到編劇狡猾而不動聲色地抛出了另一個設定:
被惡鬼附身的人,最後也會自殺身亡。
男主角正是因此而失去了母親,而女主的父親,其實也是上一次被惡鬼附身之人。看似功成名就的民俗學教授,最後還是毫無征兆地用一根繩索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樣一來,女主角頭上就仿佛懸着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或許她短暫地享受過身為 " 宿主 " 的便利,但終有一日還是會被惡鬼所反噬。
因此,也只有保持清醒,不被惡鬼所蠱惑,最終才能活下去。
個人還有一個不太成熟的小感想,似乎近幾年來檢驗韓劇女主演技的一大方法,就是讓她們演窮人。
比如宋慧喬在《黑暗榮耀》,裴秀智在《安娜》,幾乎每一部現象級爆劇,都有一個身處于底層的平民女主。
這部劇裏的金泰梨也是如此。
此前她曾經是《二十五,二十一》裏的元氣熱血擊劍少女。
或者《小姐》裏可愛又機敏的年輕小偷。
但在這部劇裏,她撲面而來的感覺,是一種鬼氣森森的陰郁感。
這并非惡鬼的附身所帶來,而是貧窮、是摧毀人的現實所導致的。
她給人最大的印象,是 " 疲憊感 ":黑眼圈,沒有光澤的頭發,樸素而不施粉黛的外表。疲于奔命的打工人,不會有時間打理自己的外形。
與之相對應的,還有一種強烈的 " 飢餓感 "。
這種飢餓感也是貧窮所帶來的。她總是直勾勾地望着鏡頭,毫不掩飾自己内心的渴望。想要吃飽,想要還清債務,想要過得更好。
為什麼明明已經這麼辛苦、這麼拼盡全力地活着,但有些人生來就在羅馬,而她卻注定只能在陰溝裏打轉?
她憤怒,不甘,卻又無可奈何。
惡鬼正是抓住了這樣的裂縫,才得以趁虛而入,占據了她的内心。
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後,韓劇的女主都是窮人。
但在二十年前的偶像劇裏,女主雖然貧窮,卻擁有所有的美德,能夠用無價的青春來彌補階級鴻溝,實現人生跨越。
而在二十年後的劇集裏,女主變得貧窮、野心勃勃、不擇手段,唯有做盡髒事,才能得到本不屬于自己的财富。
包括宋慧喬自己,從《浪漫滿屋》到《黑暗榮耀》,也上演了一出從貧窮的 " 小白花 " 到 " 黑心蓮 " 的巨大改變。
角色的變化背後所隐喻着的,是時代的巨變。
從前的觀眾渴望看到的是愛情神話,階級神話。
而現在的觀眾卻只想看到神話被撕裂後的模樣。因為他們明白,神話并不存在。只有血淋淋的、姿态醜惡的搏殺,才能在現實裏搏出一條血路來。
《惡鬼》裏有一句台詞是,人比鬼更可怕。
可能更準确來説應該是:窮人比鬼更可怕;沒錢比被鬼附身更可怕。
在這一層面來説,雖然披着驚悚懸疑的外殼,從本質上來説,《惡鬼》還是一出階級寓言。
韓劇現在必談階級。這是一種焦慮,但也是一種對于時代的記錄。
那麼,話又説回來,恐怖片是不是一定要吓人才好看呢?
又或者説,衡量恐怖的标準到底是什麼呢?
現代的觀眾是越來越難以被吓到的。
因為受到驚吓,這本身就是一種生理性的體驗。看得越多,就越難以再調動那種感官和情緒。而我們這一代觀眾,恰好都是經過了多年的恐怖片熏陶、" 百毒不侵 " 的類型。
如何能在你的恐怖阈值已經被拉得很高——高的時候,還能 " 吓 " 到你?這實在很難做到。
而如果一定要追求那種生理性的驚吓、一驚一乍,那就只能是 jump scare。
但這就像是吃辣椒精,想要被辣得涕淚橫流,那就多放一點辣椒、再多放一點辣椒。最後的代價是似乎一時爽到了,可是味蕾也被摧毀了。你無法再感受到任何食物的味道,你只是在尋求感官刺激。
所以,與其追求那種視覺上的、生理性的刺激,還不如進一步打磨劇本。
我始終還是相信,恐怖片真正的出路,是沉浸到生活裏面去,尋求生活與恐怖的契合點。
找到那個點,能夠喚醒觀眾的共情,能夠撬動他們的日常生活,讓你在看似微不足道的某個時刻,突然有種渾身打寒戰的感覺,感到細思極恐。
就好像在看過《惡鬼》之後,你再聽到有人敲門,都會猶豫三秒。
最後,雖然這部劇還不錯。
但我還是想説,請問金銀淑老師,《信号 2》和《王國 3》到底什麼時候出來啊!!!!!
求求你還是先趕緊把那倆寫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