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親子經驗:「你個老六」「芭比 Q 了」孩子愛説網絡梗,家長該不該管?,歡迎閲讀。
孩子越大,接觸的語言就越多,時不時就能學到很多新詞匯。有時候讓大人很驚喜,有的時候則是憂慮了——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孩子們喜歡把「你個老六」「芭比 Q 了」「雞哔你」這些網絡梗挂在嘴邊。我們還一臉懵的時候,他們口中的網絡梗已經做到了全國統一,張口就來。
完了,芭比 Q 了
你個老六,雞哔你
你個老六
雞你太美
圖片來源:giphy.com
比較負面的、帶有侮辱性的網絡梗,家長們肯定會毫不猶豫直接制止孩子。但很多梗聽起來不是罵人或貶義,比如 yyds,666,芭比 Q ……
面對這些似乎無傷大雅的網絡梗,家長也有些糾結:管吧,孩子説着好像沒什麼貶損或者惡意;不管吧,又覺得這不該是孩子的語言。
孩子愛説網絡梗
家長究竟該不該管?
先説結論,不管是哪種網絡梗,都不建議孩子天天挂在嘴邊。
網絡梗好記好説,雖然沒有髒話那樣有侮辱性或者貶損的意思,但也沒有什麼故事性和深刻含義,并不是一種高質量表達的語言素材。
孩子正處于語言、思維、價值觀的發展期,經常用網絡梗代替常規的口語、書面語,對語言和表達能力發展都有潛在的負面影響。
就像沒營養的零食吃多了,就再也吃不下健康的飯菜。
當我們發現孩子頻繁説網絡用語、網絡爛梗時,要如何引導呢?這得分年齡來看。
3 歲内的孩子説網絡梗
可以用冷處理的方式應對
3 歲前是孩子大腦和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尚不能理解各種網絡梗的含義,更不能體會説出這些詞匯時周圍人的感受,但卻對語言卻有着極強的吸收和記憶能力。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孩子是否會頻繁説網絡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大人的反應。因為孩子在使用每一個新詞匯時,都像是在做一項測試。
當孩子第一次説出「你個老六」「芭比 Q」的時候,爸爸媽媽或身邊的人毫無反應,那就是測試失敗了,娃再説幾次,覺得沒意思也就不再説了。
反之,孩子説出一個詞後,爸爸媽媽開心地拍手或者嚴厲地制止,對孩子來説都是測試成功的表現。
爸媽情緒的變化讓孩子感到新鮮又有趣,就會嘗試各種方式再説出這些「有魔力」的網絡梗,看看大人還會有什麼反應。
在未滿 3 歲的小孩眼裏,網絡梗和「車車」「花花」這些普通詞匯幾乎沒有區别,所以不用擔心孩子因此而「學壞」。
這時建議采用「冷處理」大法:假裝沒聽見,轉移注意力,不做任何反饋。
如果你家娃 2、3 歲就會説網絡梗,不妨回想一下,是不是孩子看過這類短視頻?是不是身邊有人説?或者大人刷手機時,娃在一旁聽到了?
其實不讓孩子説網絡梗,最好的方法就是「絕緣」,大人平時不要説,也不要當着孩子面刷短視頻讓孩子聽到,更不要讓孩子接觸這類沒有營養的短視頻。
上學後孩子難免接觸網絡梗
這樣引導比直接阻止有用
孩子上幼兒園或者小學後,網絡梗對他們的意義就不再那麼簡單了。
一方面,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認知能力迅速發展,他們雖然還是不太清楚網絡梗的真實含義,但也能猜到這些詞會讓聽的人高興或者生氣,這會給孩子一種語言的力量感。
另一方面,随着同伴交往的增多,孩子們傾向于使用群體中流行的詞匯來作為「社交語言」。
當他們聽到小夥伴們都在使用某個網絡梗時,也會主動加入其中,避免被同伴嘲笑和排斥。
既然網絡梗對這個年齡的孩子這麼「有用」,我們該如何科學引導呢?同樣給大家分享 2 個方法。
方法一:多和孩子聊對網絡梗的感受,通過提問引導孩子學會思考
當孩子説網絡梗時,不建議直接説教和批評,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
我們家長不妨把這當成是一次教育的良機,先查一下網絡梗的來源和意思,然後和孩子坐下來聊聊各自對這個梗的理解,再聊聊各自的感受。
如果孩子剛上幼兒園才 3、4 歲,講道理、聊感受可能行不通,那麼可以告訴孩子我們聽到網絡梗的感受,并直接制止:
你剛才跟媽媽説「你個老六」,媽媽覺得很不舒服,如果是别人聽到你説這個詞,也可能會不開心,覺得很冒犯,我們以後不能説咯~
如果孩子已經上小學,有了一定的判斷和思考能力,則建議換一種溝通方式,不要直接告訴孩子「你這樣説話讓我不舒服」,而是通過提問讓孩子自己思考:
如果有人這樣説你,你會有什麼感受?
你能開動腦筋,想一個别的詞來代替它,讓我聽到時感到很有趣嗎?
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孩子體會我們聽到網絡梗時的感受,重復幾次這樣的流程,孩子自然而然就會開始思考,自己的行為是如何影響到其他人的。
這樣做不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還能多給孩子一些時間,讓心智逐漸建立起來,自覺地規範自己的行為。
方法二:用遊戲化的方式,跟孩子約定好行為規則
改變總是需要時間的。尤其是當孩子已經把網絡梗變成自己的語言習慣時,我們就更需要保持耐心來等待孩子發生改變。
為了避免孩子在過程中動搖,或者因為大人的責備而拒絕改變,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好好説話,不説網絡梗」的規則。
找一張紙把孩子喜歡説的網絡梗列下來,并在旁邊寫上替代網絡梗的話,邀請孩子來擔任「好好説話監督員」。
比如用「完蛋啦」代替「芭比 Q 了」,用奧特曼手勢代替「你個老六」,并且可以偷偷告訴孩子,這是你們的秘密,相信他會很樂意抛棄網絡梗,使用屬于你們的秘密暗号。
如果平時家長不説網絡梗,也可以在紙上寫下爸媽有哪些讓孩子感到不爽的語言,再約定好替換語言。
不管是誰觸犯了規則,孩子都有權提出警告,并在紙上扣分。孩子自己不小心説了網絡梗,也要「秉公執法」,進行扣分。
一周結束時,大家一起回顧雙方在這一周的表現。如果孩子較上一周有進步,我們就要給予孩子及時地、熱情地表揚,這樣孩子就有動力繼續改變啦。
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流行語言,我們小時候雖然沒有手機、平板和網絡梗,但也有全國統一的口頭禅。
家長不必因為網絡梗的出現而過分焦慮,也不要覺得孩子把網絡梗挂在嘴邊就是學壞了。
借用《父母,挑戰》的作者,心理學家魯道夫 · 德雷克斯的一句話:
鄰居家孩子的錯誤态度、廣播中的恐怖故事、某些漫畫書和其他劣質内容的影響,不值得你恐懼和煩惱,反倒是一個值得利用的好機會,拿來跟孩子進行有趣且友好的讨論,從而把你的健康觀念傳輸給他。
只要我們家長以身作則,好好説話,孩子自然會受我們的影響,變得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 1 ] 魯道夫 · 德雷克斯《父母,挑戰》
[ 2 ] 米娜 · B · 舒爾《培養全能的孩子》
本文專家
陳豔
合作專家
中科院兒童心理學博士在讀
蘇靜
審核專家
國家注冊心理咨詢師
策劃制作
監制:大力
策劃:美麗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
>